1.简答:张岱小品文的主要成就
张岱的家世与生平,兼及其文艺思想的底色,再从张岱创作实体进行分析,藉助主要五类题材的小品,印证时代文体及作家个人的审美追求,深入论析张岱的风格特色,揭示其独造之境,以丰富“小品圣手”、“绝代散文家”与“明文第一”的内涵,展呈他在文化史上的贡献,为确认张岱在中国小品文史上的成就及举足轻重的地位提供更充分有力的理据。
张岱(1597年-1689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鲜衣,好美食……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 这是被张岱的研究家们征引的最多的一段。 张岱自小天赋甚佳:6岁时,一次舅舅指壁上画说:“画里鲜桃摘不下”。
他随即对道:“笔中花朵梦将来”。又有一次,一位客人看缸中荷叶长得很大,出对说“荷叶如盘难贮水”。
张岱即对道:“榴花似火不生烟。”在座的人无不惊叹。
不能救世报国就用真情写小品 在古代,“小品”一词并不具有明显的文本意义,只是在六朝时称佛经略本为“小品”。“小品”一词出现在文学上,是在明中叶之后。
具体指篇幅短小精悍,格调清新自然,抒写性灵,情趣盎然的散文。这些散文往往信手写来,不受束缚。
凡人事,山水,序跋,日记,尺牍,传记诗话,笔记等皆可入笔。在诸大家笔端,小品文总充满了智慧和灵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那么,小品文何以在晚明达到极至,臻于化境的呢? 首先,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思潮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南沿海等地开始兴起,同时,市民意识开始觉醒、萌芽,任情适性又市井俚俗的文艺解放思潮开始涌动。其次,“断头政治”、“大黑暗时代”使得一些正直的官僚士大夫所怀抱的救世报国的痴情和理想,在现实面前纷纷破碎,他们把痴情全寄托于抒写自然人生之中了;更多的是知道天下事已不可为,纵是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却只能自觉或不自觉地隐退山林。
再次,从思想上,他们向传统朱程理学发动了猛烈进攻。反对理学桎梏,要文学表现真情,肯定自我,以实现对个体意识和欲望的表达。
提倡“重情尚真”的美学本体论和“素朴”、“本色”的创作原则。 说悲凉,张岱写出底层体验 那么小品文何以在张岱身上展现其风华绝代的呢?在晚明,小品名家可以说是星光灿烂:作为启蒙者的徐渭、李贽的狂诞狂放,公安三袁的自然灵动本色等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然而,与张岱比起来,总感到他们好像都少了些什么,他们所有的,张岱都有,他们所无的,张岱也有,这一下就非同寻常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从不足200字的《湖心亭看雪》中我们看到了孤独、荒寒与萧杀。
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无奈和无助。这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自然的感通,很多深深有会于心的东西留于言外。
这是旷达与痴情共同酿成的纯美的意境: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阁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也。余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如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安全无恙也……嗟嗟!金齑瑶柱,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岁辛亥七月既望,古剑蝶庵老人张岱题。
从400余字的《西湖梦寻·序》中我们读出了西湖之于张岱的特殊意义:不思量,自难忘。那是他的繁华梦,那是他的桑梓地,那是他的温柔乡。
张岱小品文的胜出,就在于他比别家多了一层无家可归的底层体验。在别人那里,小品文就是小品文,就是作者在那里经营创作,可在张岱这里,小品文却成了他赖以生存的屏障,成了他须臾不可缺的食粮。
有一个当红的评论家对张岱的文字把握极准,他说“明代小品,文字通常是放得开了,但二袁其实还是官员气派,作爽朗作洒脱,自高处平易近人;至于竟陵诸家,越放开越别扭,如仆人扮老爷,手脚不知何处安置。倒是张岱,便是赖皮,便是不讲道理,也是娘胎里带来的随便。
张岱文字快。他喜用排比,快时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目不暇接。
张岱爱热闹,文字也热闹,眼观六路,下笔如飞……小品文字,写慢容易,写快难。快而又磊磊落落、跌宕流转如张岱者,尤难……(李敬泽《一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
有如此文字,如此意境,如此境界,小品焉得不风华绝代。 玩幽默,洞穿人世大智慧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张岱是怎样的“没心没肺到国破了家亡了还不忘幽默的”。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自题小像》明·张岱)这便是张岱,当别个或嗷啸山林,或拼死抗争,或腆颜惜命的时候,他却不得不自嘲自己的什么都做不了。
其实,不是什么都做不了,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幽怨和感伤,只不过借了自嘲的名头: 昔日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
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两个人。
2.张岱小品文的风格
张岱的小品,萃于《两梦》和《文集》中,《文集》的文体,则传、记、序、跋、书、檄、铭、赞均有;内容则以传人、论诗、品文、评史为主,集中体现了张岱的诗文创作原则和主张,反映了他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张岱论传人,则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祁止祥癖》)这与袁宏道所说:“世人但有殊癖,终身不易,便是名士。”
(《与潘景升书》)如出一辙。以有癖、有疵,为有深情,有真气,为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为有傲世刺世的锋芒,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狂狷不羁,玩物玩世的突出表现。
张岱《自为墓志铭》中坦陈的种种所好,即是癖,是疵,而他所传之人,也多有癖,有疵。作者《五异人传》云:余家瑞阳之癖于钱,须张之癖于酒,紫渊之癖于气,燕客之癖于土木,伯凝之癖于书史,其一往深情,小则成疵,大则成癖。
五人者,皆无意于传,而五人之负癖若此,盖亦不得不传之者矣。其他如祁止祥,“有书画癖,有蹴鞠癖,有鼓钹癖,有鬼戏癖,有梨园癖。”
(《陶庵梦忆祁止祥癖》)王思任有谑癖,号谑庵,以致“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王谑庵先生传》)鲁云谷有洁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痍秽地,闻喀痰声,索之不得,几学倪迂,欲将梧桐斫尽。”
(《鲁云谷传》)正因为他能抓住传主的癖和疵来着力刻画,所以笔下的人物,个个鲜活,人人传神。张岱传人撰史,力求其真。
自言:“笔笔存孤异之性,出其精神,虽遇咸阳三月火,不能烧失。”(《跋张子省试牍三则》)“生平不喜作谀墓文,间有作者,必期酷肖其人。
故多不惬人意,屡思改过,愧未能也。”(《周宛委墓志铭》)“心如止水秦铜,并不自立意见,故下笔描绘,妍媸自见。
敢言刻画,亦就物肖形而已。”(《与李砚翁》)他认为“有明一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石匮书序》),总之失真。
而他自己撰史“事必求真,语必求确”,“稍有未核,宁阙勿书。”(同上)作者以写真传神为其传撰史的美学追求,力求“得一语焉,则全传为之生动;得一事焉,则全史为之活现。
苏子瞻灯下自顾,见其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东坡。
盖传神正在阿堵耳。”(《史阙序》)在这样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原则指导下,张岱在《王郎文集》、《梦忆》中,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官吏文士,工匠伶优,也有医生僧侣,妓女牙婆,各色人等,构成社会众生相。
无论是专传,还是兼记,一经作者刻画点染,人物便声口毕肖,须眉皆动。如《扬州瘦马》中状娶妾者相瘦马一节曰:黎明,即促之出门。
媒人先到者,先挟之去。其余尾其后,接踵伺之。
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
曰:“姑娘往上走”,走。曰:“姑娘转身”,转身向明立,面出。
曰:“姑娘借手瞧瞧”,尽褫其袂,手出,臂出,肤亦出。曰:“姑娘瞧相公”,转眼偷觑,眼出。
曰:“姑娘几岁了?”曰几岁,声出。曰:“姑娘再走走”,以手拉其裙,趾出。
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曰:“姑娘请回”。
一人进,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咸如之。作者纯用白描,巧用媒婆的指令,与瘦马的动作的重复,把这段牙婆一手导演的木偶戏,演绎得活龙活现。
客观而深刻地揭露了这些少女殆同牲口(瘦马)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这种陋风丑习的厌恶之情。作者还善于精择细节,渲染气氛,为人物传神写照。
如《柳敬亭说书》中状柳敬亭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勃快。声如巨钟,说到胫节处,叱诧叫喊,汹汹崩屋。
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破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着色,细致如此。
如此描写,真可谓“闲中着色”,“微入毫发”。他笔下的人物,千人千面,个个灵动活现。
如余若水之清高甘贫,倔强避世;秦一生之善借他人之乐为乐;沈歌叙之侠肠高义;王月生之孤高;张燕客之卞急暴躁,无不呼之欲出。所以陈继儒称其“条序人物,深得龙门精魄。
典瞻之中,佐以临川孤韵,苍翠笔底。赞语奇峭,风电云霆,龙蛇虎豹,腕下变现。”
(《古今义烈传序》)张岱为文撰史,极重一个“廉”字。他要求作者“勿吝淘汰,勿靳簸扬。”
“眼明手辣,心细胆粗。眼明,则巧于掇拾;手辣,则易于剪裁;心细,则精于分别;胆粗,则决于去留。”
(《廉书小序》)主张既要“以大能取小”,又要“以小能统大。”(同上)他的小品,就能以咫尺见万里。
所谓“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如《湖心亭看雪》作者迭用几个“一”字,别具匠心地选用了几个表示微小的量词如“痕”、“点”、“芥”、“粒”等,不仅选词新奇,而且用之以极小反衬天地之极大。
全文不到二百字,却能写尽湖山雪景的迷蒙混茫,传尽西子雪妆的风姿神韵。又如《西湖七月半》,在不到七百字中,张岱着力描写月影湖光中的世态众生,各色各等的看月之人。
在相互比照中,刻画了他们赏月的不同处所、方式和场面,披露了。
3.明末文学家张岱名句有哪些
1、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 《陶庵梦忆》
2、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张岱 《陶庵梦忆》
3、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摺,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 ——张岱 《陶庵梦忆》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张岱 《自为墓志铭》
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 ——张岱 《陶庵梦忆》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 《湖心亭看雪》
楚生色不甚美,虽绝世佳人,无其风韵。楚楚谡谡,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 ——张岱 《陶庵梦忆·朱楚生》
4.简答:张岱小品文的主要成就
张岱的家世与生平,兼及其文艺思想的底色,再从张岱创作实体进行分析,藉助主要五类题材的小品,印证时代文体及作家个人的审美追求,深入论析张岱的风格特色,揭示其独造之境,以丰富“小品圣手”、“绝代散文家”与“明文第一”的内涵,展呈他在文化史上的贡献,为确认张岱在中国小品文史上的成就及举足轻重的地位提供更充分有力的理据。
张岱(1597年-1689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鲜衣,好美食……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 这是被张岱的研究家们征引的最多的一段。 张岱自小天赋甚佳:6岁时,一次舅舅指壁上画说:“画里鲜桃摘不下”。
他随即对道:“笔中花朵梦将来”。又有一次,一位客人看缸中荷叶长得很大,出对说“荷叶如盘难贮水”。
张岱即对道:“榴花似火不生烟。”在座的人无不惊叹。
不能救世报国就用真情写小品 在古代,“小品”一词并不具有明显的文本意义,只是在六朝时称佛经略本为“小品”。“小品”一词出现在文学上,是在明中叶之后。
具体指篇幅短小精悍,格调清新自然,抒写性灵,情趣盎然的散文。这些散文往往信手写来,不受束缚。
凡人事,山水,序跋,日记,尺牍,传记诗话,笔记等皆可入笔。在诸大家笔端,小品文总充满了智慧和灵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那么,小品文何以在晚明达到极至,臻于化境的呢? 首先,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思潮在经济较为发达的江南沿海等地开始兴起,同时,市民意识开始觉醒、萌芽,任情适性又市井俚俗的文艺解放思潮开始涌动。其次,“断头政治”、“大黑暗时代”使得一些正直的官僚士大夫所怀抱的救世报国的痴情和理想,在现实面前纷纷破碎,他们把痴情全寄托于抒写自然人生之中了;更多的是知道天下事已不可为,纵是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却只能自觉或不自觉地隐退山林。
再次,从思想上,他们向传统朱程理学发动了猛烈进攻。反对理学桎梏,要文学表现真情,肯定自我,以实现对个体意识和欲望的表达。
提倡“重情尚真”的美学本体论和“素朴”、“本色”的创作原则。 说悲凉,张岱写出底层体验 那么小品文何以在张岱身上展现其风华绝代的呢?在晚明,小品名家可以说是星光灿烂:作为启蒙者的徐渭、李贽的狂诞狂放,公安三袁的自然灵动本色等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然而,与张岱比起来,总感到他们好像都少了些什么,他们所有的,张岱都有,他们所无的,张岱也有,这一下就非同寻常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从不足200字的《湖心亭看雪》中我们看到了孤独、荒寒与萧杀。
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无奈和无助。这是孤独者与孤独者的感通,孤独者与天地自然的感通,很多深深有会于心的东西留于言外。
这是旷达与痴情共同酿成的纯美的意境: 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阁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也。余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如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安全无恙也……嗟嗟!金齑瑶柱,过舌即空,则舐眼亦何救其馋哉!岁辛亥七月既望,古剑蝶庵老人张岱题。
从400余字的《西湖梦寻·序》中我们读出了西湖之于张岱的特殊意义:不思量,自难忘。那是他的繁华梦,那是他的桑梓地,那是他的温柔乡。
张岱小品文的胜出,就在于他比别家多了一层无家可归的底层体验。在别人那里,小品文就是小品文,就是作者在那里经营创作,可在张岱这里,小品文却成了他赖以生存的屏障,成了他须臾不可缺的食粮。
有一个当红的评论家对张岱的文字把握极准,他说“明代小品,文字通常是放得开了,但二袁其实还是官员气派,作爽朗作洒脱,自高处平易近人;至于竟陵诸家,越放开越别扭,如仆人扮老爷,手脚不知何处安置。倒是张岱,便是赖皮,便是不讲道理,也是娘胎里带来的随便。
张岱文字快。他喜用排比,快时直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目不暇接。
张岱爱热闹,文字也热闹,眼观六路,下笔如飞……小品文字,写慢容易,写快难。快而又磊磊落落、跌宕流转如张岱者,尤难……(李敬泽《一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
有如此文字,如此意境,如此境界,小品焉得不风华绝代。 玩幽默,洞穿人世大智慧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张岱是怎样的“没心没肺到国破了家亡了还不忘幽默的”。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自题小像》明·张岱)这便是张岱,当别个或嗷啸山林,或拼死抗争,或腆颜惜命的时候,他却不得不自嘲自己的什么都做不了。
其实,不是什么都做不了,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幽怨和感伤,只不过借了自嘲的名头: 昔日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
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
5.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一句话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提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杯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赏析: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绍兴山阴人。出身官僚家庭,一生未做官。他继“公安”“竟陵”两派之后,以清淡天真之笔,写国破家亡之痛,寓情于境,意趣深远,是晚明散文作家中成就较高的“殿军”。小品文《湖心亭看雪?》是其代表作。
《湖心亭看雪》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他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
文章第一段,“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在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用语朴素,平实,意蕴却很深远。第一句既点明时间、地点,又巧妙地利用明朝纪年表明自己不忘故国,不着痕迹地引逗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第二句“作者从听觉的角度来写雪,一个“绝”字写出了雪之大。作者虽未具体描写雪景,但这个“绝”字,让人看到的却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观景象,传达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这种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画出了大雪的威严,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第二段重点写湖中雪景。“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使得“湖中人、鸟声俱绝。”正是在这样的天气里,竟有人深更半夜,独自一人去湖中赏雪,足以显现作者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气质。正是这种“雅兴”和“气质”,才使作者笔下的“湖中雪景”如此生动,形象。“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第一句从总体形象入手,叠用三个“与”字,写雾写云写山写水一气呵成,毫无重复之感。“上下一白”中的这个“一”字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第二句变换视角,化为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等等。这是朦胧的画,梦幻般的诗,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作者对量词的提炼可谓精妙绝伦,“痕”、“点”、“芥”、“粒”一个小似一个,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内涵丰富,不露斧凿之痕,是炼字的典范。
第三段写湖心亭上的人,“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本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不料亭上已有人先到了。在深更半夜,“人、鸟声俱绝”的湖心亭上不期而遇,双方的又惊又喜是不难想像的,但作者并不曾有一言半语,只写道“见余,大喜曰:‘湖上焉得更有此人!”让亭中人说话,反客为主,不仅写出了亭中人的惊喜,同时也表露了作者的心声。笔墨简炼,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作者也因这异外的惊喜才“强饮三大白”。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也正因为这样的“兴致”和“感觉”,才有末句的“问其姓氏”。可作者在此并未写出他们的“姓氏”,只一句“是金陵人,客此”,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在意外相逢的惊喜、“酒逢知已千杯少”的欢娱过后,才知他们是他乡游子,所面临的现实将是各奔西东。今生今世也许相会无期,顿时,作者“人生难得一知己”的怅惆与失意荡漾心中。本段虽是平实叙述,表达感情的词语全部弃之不同,却把作者的悲与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末段“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本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 ,不料不仅碰到了两位“知己”,而且有“舟子”陪伴。那么作者为何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呢?舟子的喃喃之语揭开了谜底。原来他们虽然同行,却并不同心,由于志趣不同,“舟子”对“相公”的行为始终不理解。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相公之“痴”与“痴似相公者”相比较,似贬实褒,反衬自己清高与孤傲的情怀,这个小小的尾声,如轻舟荡浆,使人感到文情摇曳,余味无穷。
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而全文仅一百多字,笔墨精炼含蓄令人惊叹。!
6.学习张岱小品文写一篇发生在校园的活动校园
每所学校,都会有许许多多的活动,而我们学校更是经常举办五花八门的各项活动,虽然会让全校的师生忙得人仰马翻,但是却也使得校园时时刻刻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在学校众多的活动当中,我最喜欢的活动分别是晨间表演和英语歌谣比赛。晨间表演每个礼拜三都会举行,因为明年我就要毕业了,今年是我们班最后一次的参与,所以全班同学都很卖力地在练习,想得到台下的观众大声喝采,在大家同心协力之下,皇天不负苦心人,我们真的做到了,当我听到台下的如雷的掌声,内心充满了激动;晨间表演完紧接着就是英语歌谣比赛,因为也是最后一次了,所以老师还特地去租了啦啦队服装,我们每天都利用时间不断的练习唱歌和跳舞,期望在比赛中能得到评审的青睐,让最后一次的比赛能画下一个完美的句点。
我真要学谢学校安排了林林总总的活动,让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肯定,能使每个学生充满自信,我要好好的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让我能拥有无数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