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前四句写了什么景象
崔 曙[作者]崔曙(生卒年不详),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开元二十六年(783年)中进士,以《奉试明堂火珠》诗而闻名于世。《国秀集》选录崔曙诗五首,称其为”河内尉“。
174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1)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2)。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3)。且欲竟寻彭泽宰(4),陶然共醉菊花杯。
[解析}此诗是邀请友人刘明府来共度重阳举杯畅饮。诗人从望仙台的由来发端,既不是以怀友开始,也不是以叙佳节写起,这就显得不同凡响。
第二句点明登临的具体时间,引出第三四句眺望时所见景色,形象雄浑,很有气势,是诗中的佳句。五六两句由望函谷关而联想到老子、尹喜出关西去为仙之事,同时也想到河上公羽化而登仙之事。
这样,前三联中的怀古和写景,给人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感。[注释}(1)望仙台:据《太平寰宇记》载:“河南道陕州陕县,望仙台在县西南十三里,汉文帝筑以望河上公,公既上升,故筑此台以望祭之。”
(2)二陵:即崤山的南北两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3)关门令尹:关,即函谷关。
令尹,即尹喜,曾任函谷关的关门令。河上仙翁:河上公。
(4)彭泽宰:即陶渊明,他曾当过八十余日的。崔 曙[作者]崔曙(生卒年不详),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开元二十六年(783年)中进士,以《奉试明堂火珠》诗而闻名于世。《国秀集》选录崔曙诗五首,称其为”河内尉“。
174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1)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2)。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3)。且欲竟寻彭泽宰(4),陶然共醉菊花杯。
[解析}此诗是邀请友人刘明府来共度重阳举杯畅饮。诗人从望仙台的由来发端,既不是以怀友开始,也不是以叙佳节写起,这就显得不同凡响。
第二句点明登临的具体时间,引出第三四句眺望时所见景色,形象雄浑,很有气势,是诗中的佳句。五六两句由望函谷关而联想到老子、尹喜出关西去为仙之事,同时也想到河上公羽化而登仙之事。
这样,前三联中的怀古和写景,给人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感。[注释}(1)望仙台:据《太平寰宇记》载:“河南道陕州陕县,望仙台在县西南十三里,汉文帝筑以望河上公,公既上升,故筑此台以望祭之。”
(2)二陵:即崤山的南北两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3)关门令尹:关,即函谷关。
令尹,即尹喜,曾任函谷关的关门令。河上仙翁:河上公。
(4)彭泽宰:即陶渊明,他曾当过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今属江西省)。此借指刘明府。
【韵译】: 汉文帝在西山构筑的望仙台, 今日重阳来此登临曙色大开。 三晋高耸入云山岭向北蜿蜒, 淆山南北二陵风雨从东而来。
当年函谷关的令尹有谁相识? 河上仙翁自此一去回归难再。 且在附近寻个象陶潜般的人, 在菊丛中举杯同醉欢乐开怀。
2.李贺写马诗时的背景
李贺因为得罪了另一个大诗人元稹,元稹百般刁难,借口李贺的父亲李晋犯了忌讳,不让李贺参加进士考试。李贺身负奇才,报国无门,愤怒悲伤之余,写下马诗。他所写的诗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马诗》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诗歌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
扩展资料:
李贺系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他少年时即富才名,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才华横遭小人之忌,以冒犯父名的罪过取消了李贺的进士考试资格(李贺之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以致韩愈等文章大家为此发出不平呐喊。年轻的李贺从此仕途无望。
在他的《开愁歌》中李贺愤而写道:“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但他并没有沉沦,而是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了诗歌创作上。传说他经常骑着一头跛脚的驴子,背着一个破旧的锦囊,出外寻找灵感。
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放入囊中,归来后补足成篇。他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谨,几乎达到了焦思苦吟、呕心沥血的地步,再加上天赋才情,终于使他成为有唐一代的著名诗人。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马诗
3.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中运用的什么典故(具体内容)
崔 曙[作者]崔曙(生卒年不详),宋州(今河南省商丘市)人。
开元二十六年(783年)中进士,以《奉试明堂火珠》诗而闻名于世。《国秀集》选录崔曙诗五首,称其为”河内尉“。
174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1)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2)。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3)。且欲竟寻彭泽宰(4),陶然共醉菊花杯。
[解析}此诗是邀请友人刘明府来共度重阳举杯畅饮。诗人从望仙台的由来发端,既不是以怀友开始,也不是以叙佳节写起,这就显得不同凡响。
第二句点明登临的具体时间,引出第三四句眺望时所见景色,形象雄浑,很有气势,是诗中的佳句。五六两句由望函谷关而联想到老子、尹喜出关西去为仙之事,同时也想到河上公羽化而登仙之事。
这样,前三联中的怀古和写景,给人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感。[注释}(1)望仙台:据《太平寰宇记》载:“河南道陕州陕县,望仙台在县西南十三里,汉文帝筑以望河上公,公既上升,故筑此台以望祭之。”
(2)二陵:即崤山的南北两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3)关门令尹:关,即函谷关。
令尹,即尹喜,曾任函谷关的关门令。河上仙翁:河上公。
(4)彭泽宰:即陶渊明,他曾当过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今属江西省)。此借指刘明府。
【韵译】: 汉文帝在西山构筑的望仙台, 今日重阳来此登临曙色大开。 三晋高耸入云山岭向北蜿蜒, 淆山南北二陵风雨从东而来。
当年函谷关的令尹有谁相识? 河上仙翁自此一去回归难再。 且在附近寻个象陶潜般的人, 在菊丛中举杯同醉欢乐开怀。
4.依偎那座雪峰阅读答案
偎依那座雪峰
很可能,你没有记住他的名字,但是,你应该记得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1924年,他带着这句名言辞别英国,(A)不远万里来攀登那足以煮沸每一个登山者的热血的珠穆朗玛峰。那一双脚或许就是为亲近珠峰而生的啊,它走了那么多年的路,每一步都是为了缩短和珠峰的距离。(B)当眼睛带着十二万分的景仰热吻那座神奇的雪峰时,那冲天的豪情甚至远远超越了8848米!
陪同他前往的是一个不会讲话的美丽影像——他妻子的照片。他有一个无比浪漫的计 划:将她的玉照置于峰顶。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然而,他却在雪雾中失踪了。
1999年,美国的埃里克•西蒙森率领一个探险队来攀登珠峰。在距顶峰仅600米远的地 方,他们发现了他冰冻了75年的遗体。
所有的人都在默默揣测:他究竟有没有登上峰顶?在这个一伸手就可以轻易摘到的美梦 面前,他是微笑着化做冰雕的,还是忧伤地把一颗夙愿未了的心不情愿地交给了骤然降临的 死神?
西蒙森他们都记得那个无比浪漫的计划,他们开始竭力地找那张照片。但是,令他们万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他的身上!
谁都不愿猜想那照片有被弄丢的可能,大家宁愿相信他已经把照片放置到了他打算放置 的地方——他怎么舍得跟一生追慕的珠峰失之交臂?他怎么舍得眼睁睁看着一个允诺给爱 妻的誓言在即将兑现的时刻玉碎石飞?他不能啊——(C)就算是化做了冰雕,他也要设法爬到顶峰去拥抱那亿万年的灼热的冰雪;就算是死神攫住了他的肢体,他也要委派灵魂把那照片护送到离星月最近的地方。
就这样,他那个浪漫的计划有一个超越浪漫的结局——他本是想用妻子的玉照给珠峰 “增色”的,想不到他竟把自己也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影像,一个真实的生命,他送给珠峰的这两样礼物是太贵重太贵重了啊!
(D)即便他是抱憾而终,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
让我们再次重温他的那句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不朽的名字——乔治•马洛里。
9、本文以 为线索,组织材料,展开记叙、议论、抒情;首尾以
相呼应,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2分)
10、文章第三段“他要和生命中的一个挚爱共同分享另一个挚爱”这句话中,“一个挚爱”指什么?“另一个挚爱”指什么?(2分)
一个挚爱: ___
另一个挚爱: ___
11、文章第七段“但是,令他们万分失望同时又令他们万分惊喜的是,那张照片竟不在他的身上!”这句话字面意思不合逻辑,但细细琢磨又并不矛盾,请对此加以解释。(2分)
“万分失望”的原因是: ____
“万分惊喜”的原因是: ____
12、文章开头不提乔治•马洛里的名字,而放在结尾交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13、读书看报时,随手摘抄选录一些名言佳句(即语言精彩或内容精辟的语句),并写上一点赏析点评(心得体会、感想评析),对加深理解和积累语言素材、丰富语感,都是大有帮助的。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读书笔记。(4分)
【要求】①从文中画线的A、B、C、D四句话中任选一句抄录在“读书卡片”里;
②给你所抄录的这句话写上批注。
读书卡片
NO:123
篇名: 偎依那座雪峰 作者: 佚 名
出处: 《精品文萃》 类别: 散 文
(1)名言佳句:
(2)赏析点评:
5.木华的诗句是
木华西晋辞赋家。
字玄虚。广川(今河北景县)人。
生卒年不详。曾为太傅杨骏府主簿。
木华擅长辞赋,今存《一篇,被梁代萧统《文选》选录。这篇赋描写大海气势浩瀚,物产丰富,多神怪精灵,写得壮丽多姿。
赋的末尾说:“且其为器也,包乾之奥,括坤之区。惟神是宅,亦祗是庐。
何奇不有,何怪不储。芒芒积流,含形内虚。
旷哉坎德,卑以自居。弘往纳来,以宗以都。
品物类生,何有何无。”其用意似在借海的广阔,比喻人须有容人之量及谦恭之德。
赋中描写阔大之景,时有佳句,如描写大海在强劲的海风吹拂下的变化情态:“若乃大明辔于金枢之穴,翔阳逸骇于扶桑之津。沙石,荡岛滨。
于是鼓怒,溢浪扬浮。更相触搏,飞沫起涛。
状如天轮,胶戾而激转,又似地轴,挺拔而争。岑飞腾而反覆,五鼓舞而相。”
形态逼真而富于想象力。李善《文选注》引傅亮《文章志》称赞说:“广川木玄虚为《海赋》,文甚丽,足继前良。”
在西晋的辞赋中极负盛名,为人传诵。西晋·木华·玄虚·海赋昔在帝妫臣唐之代,天纲浡潏,为凋为瘵;洪涛澜汗,万里无际;长波涾,迤涎八裔。
于是乎禹也,乃铲临崖之阜陆,决陂潢而相沃。启龙门之岞,垦陵峦而崭凿。
群山既略,百川潜渫。泱漭澹泞,腾波赴势。
江河既导,万穴俱流,掎拔五岳,竭涸九州。沥滴渗淫,荟蔚云雾,涓流泱瀼,莫不来注。
於廓灵海,长为委输。其为广也,其为怪也,宜其为大也。
尔其为状也,则乃浟湙潋滟,浮天无岸;浺瀜沆漾,渺弥湠漫;波如连山,乍合乍散。嘘噏百川,洗涤淮汉;襄陵广舄,浩汗。
若乃大明辔于金枢之穴,翔阳逸骇于扶桑之津。彯沙礐石,荡岛滨。
于是鼓怒,溢浪扬浮,更相触搏,飞沫起涛。状如天轮,胶戾而激转;又似地轴,挺拔而争回。
岑岭飞腾而反覆,五岳鼓舞而相磓。濆沦而滀漯,郁沏迭而隆颓。
盘盓激而成窟,滐而为魁。泊柏而迤飏,磊匒而相豗。
惊浪雷奔,骇水迸集;开合解会,瀼瀼湿湿;葩华踧沑,泞潗。若乃霾曀潜销,莫振莫竦;轻尘不飞,纤萝不动;犹尚呀呷,馀波独涌;澎濞灪,碨磊山垄。
尔其枝岐潭瀹,渤荡成汜。乖蛮隔夷,回互万里。
若乃偏荒速告,王命急宣,飞骏鼓楫,泛海凌山。于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绡,挂帆席,望涛远决,冏然鸟逝,鹬如惊凫之失侣,倏如六龙之所掣。
一越三千,不终朝而济所届。 若其负秽临深,虚誓愆祈,则有海童邀路,马衔当蹊。
天吴乍见而仿佛,蝄像暂晓而闪尸。群妖遘迕,眇冶夷。
决帆摧幢,戕风起恶。廓如灵变,惚怳幽暮。
气似天霄,叆靅云步。倏昱绝电,百色妖露。
呵歘掩郁,矆睒无度。飞涝相磢,激势相沏。
崩云屑雨,浤浤汩汩。踔湛,沸溃渝溢。
瀖泋濩渭,荡云沃日。于是舟人渔子,徂南极东,或屑没于鼋鼍之穴,或挂罥于岑嶅之峰。
或掣掣泄泄于裸人之国,或泛泛悠悠于黑齿之邦。或乃萍流而浮转,或因归风以自反。
徒识观怪之多骇,乃不悟所历之近远。尔其为大量也,则南澰朱崖,北洒天墟,东演析木,西薄青徐。
经途瀴溟,万万有馀。吐云霓,含鱼龙,隐鲲鳞,潜灵居。
岂徒积太颠之宝贝,与随侯之明珠。将世之所收者常闻,所未名者若无。
且希世之所闻,恶审其名?故可仿像其色,叆霼其形。尔其水府之内,极深之庭,则有崇岛巨鳌,峌孤亭。
擘洪波,指太清。竭磐石,栖百灵。
飏凯风而南逝,广莫至而北征。其垠则有天琛水怪,鲛人之室。
瑕石诡晖,鳞甲异质。若乃云锦散文于沙汭之际,绫罗被光于螺蚌之节。
繁采扬华,万色隐鲜。阳冰不冶,阴火潜然。
熺炭重燔,吹炯九泉。朱焰绿烟,眇蝉蜎。
鱼则横海之鲸,突扤孤游,戛岩嶅,偃高涛,茹鳞甲,吞龙舟。噏波则洪涟踧蹜,吹涝则百川倒流。
或乃蹭蹬穷波,陆死盐田,巨鳞插云,鬐鬣刺天,颅骨成岳,流膏为渊。若乃岩坻之隈,沙石之嶔,毛翼产鷇,剖卵成禽。
凫雏离褷,鹤子淋渗。群飞侣浴,戏广浮深。
翔雾连轩,泄泄淫淫。翻动成雷,扰翰为林。
更相叫啸,诡色殊音。若乃三光既清,天地融朗。
不泛阳侯,乘蹻绝往。觌安期于蓬莱,见乔山之帝像。
群仙缥眇,餐玉清涯。履阜乡之留舄,被羽翮之襂纚。
翔天沼,戏穷溟,甄有形于无欲,永悠悠以长生。且其为器也,包乾之奥,括坤之区。
惟神是宅,亦祗是庐。何奇不有,何怪不储?芒芒积流,含形内虚。
旷哉坎德,卑以自居。弘往纳来,以宗以都。
品物类生,何有何无!这篇赋描写大海气势浩瀚,物产丰富,多神怪精灵,写得壮丽多姿。赋的末尾说:“且其为器也,包乾之奥,括坤之区。
惟神是宅,亦祗是庐。何奇不有,何怪不储。
芒芒积流,含形内虚。旷哉坎德,卑以自居。
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其用意似在借海的广阔,比喻人须有容人之量及谦恭之德。赋中描写阔大之景,时有佳句,如描写大海在强劲的海风吹拂下的变化情态:“若乃大明辔于金枢之穴,翔阳逸骇于扶桑之津。
沙石,荡岛滨。于是鼓怒,溢浪扬浮。
更相触搏,飞沫起涛。状如天轮,胶戾而激转,又似地轴,挺拔而争。
岑飞腾而反覆,五鼓舞而相。”形态逼真而富于想象力。
李善《文选注》引傅亮《文章志》称赞说:“广川木玄虚为《海赋》,文甚丽,足继前良。”在。
6.书湖阴先生壁全诗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1、湖阴先生——杨德逢,王安石在金陵(南京)的邻居。
2、长——同“常”,经常。
3、静——同“净”,洁净。
4、畦——田园中划分成的小区。
5、排闼——猛地推开门。
[简析]
一年夏初时节,诗人来湖阴先生家作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
诗的前两句描写院内景物: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一畦一畦的花木,装点着小小庭院,井井有条,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后两句描写门外山水: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茅檐,花木,近水远山,诗人的视线步步延展开去,联成一幅田园山水画屏,写出湖阴先生院落的整洁幽雅和周转景色的优美可人。
描写居住环境,目的是赞美主人的品格。试想,茅舍清扫得洁净无苔,花木培植得井然有序,岂不是衬托着湖阴先生高雅爱美的生活趣味?门前溪水对和田的殷勤护卫,远处青山对主人的慷慨馈赠,不也反映着湖阴生活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吗?
当然,描写环境景物,赞美环境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抒写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表达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7.《随园诗话》
曾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不是每个帮闲都做得出来的”(《从帮忙到扯淡》)《随园诗话》,是清人众诗话中最著名的一种。
作者袁枚(1716一1797)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改放江南任知县,十三年(1748)辞官而定居于江宁小仓山随园,故世称随园先生,其晚年亦自称随园老人或仓山叟。作为“一代骚坛主”,袁枚总领文苑近五十年,其所标举的“性灵说”诗论风靡乾嘉(1736一1820)诗坛,使沈德潜鼓吹的拟古“格调说”与翁方纲以考据为诗的歪风为之一扫,使清代诗坛别开生面。
《随园诗话》正是袁枚为宣传其“性灵说”美学思想而编撰的著作。 宋人许ٌ说:“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记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
(《许彦周诗话》)因此诗话著作或以评论为主,或以记事为主,或以考据为主,一般皆属随笔性质,篇幅不大。《随园诗话》当然亦属随笔性质,但其主要内容为采录性灵诗与阐述“性灵说”诗论,间有记事,体例与前人诗话同中有异。
它的宗旨是借采录大量“一片性灵”的诗作论证其“性灵说”的理论,或者说是以“性灵说”的美学思想为标准采集、鼓吹时人的佳作。此书共有二十六卷,(《诗话》十六卷,《诗话补遗》十卷)近五十七万字,其规模诚属空前。
《随园诗话》的精华是其所阐发的“性灵说”美学思想,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誉:“往往直凑单微,隽谐可喜,不仅为当时之药石,亦足资后世之攻错。”(《谈艺录》)袁枚也自评,“中间抒自己之见解,发潜德之幽光,尚有可存”(《与毕制府》)。
综观《随园诗话》诗论,主旨是强调创作主体应具的条件,主要在于真情、个性、诗才三要素,并以这三点为轴心生发出一些具体观点,从而构成以真情论、个性论与诗才论为内涵的“性灵说”诗论体系。兹略作介绍于下: 一、真情论。
《诗话》认为诗人创作首先必须具有真情,所谓“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诗人唯有具备真情才能产生创作冲动:“情至不能已,氤氲(yīnyūn)化作诗。”诗作为抒情的艺术自然应该“自写性情”,并认为“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反对以考据代替性灵。
《诗话》尤其推重诗“言男女之情”,以与沈德潜的伪道学观点相对抗。鉴于诗写真情,因此标举诗的美感功能是主要的:“圣人称:‘诗可以兴’,以其最易感人也。”
强调“诗能入人心脾,便是佳诗”,借以反对“动称纲常名教”的“诗教”观。 二、个性论。
《诗话》又认为诗人创作需有个性,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认为“有人无我,是傀儡也”。突出“我”即是强调诗人特有的秉性、气质、审美能力等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
因为有“我”,故在艺术构思时则要求有独创精神,所谓“精心独运,自出新裁”,才能独抒性灵,“出新意,去陈言”,写出迥不犹人的佳作。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个性,亦自然形成不同的风格,《诗话》主张风格的多样化,“诗如天生花卉,春兰秋菊,各有一时之秀……无所为第一、第二也”。
因此对王士祯的神韵诗既不推崇,亦不贬斥,指出“不过诗中一格耳”,“诗不必首首如是,亦不可不知此种境界”。《诗话》又着重批判了从明七子到沈德潜的拟古“格调说”及宋诗派末流:“明七子论诗,蔽于古而不知今,有拘虚皮傅之见”,“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之外”,“故意走宋人冷径,谓之乞儿搬家”。
三、诗才论。“性灵”既指性情又包括“笔性灵”的含义,表现为才思敏捷。
《诗话》认为,“诗文之道,全关天分,聪颖之人,一指便悟”。袁枚主诗才、天分,但并不废弃学问,故指出“凡多读书为诗家要事,所以必须胸有万卷者”。
只是目的不在以书卷代替灵性,而是“欲其助我神气耳”,为此袁枚反对翁方纲“误把抄书当作诗”,批评“学人之诗,读之令人不欢”。基于主诗才与灵性,《诗话》颇重视性灵者创作构思时所产生的“灵机”“兴会”这一灵感现象,并推崇“天籁最妙”即艺术表现的自然天成、毫不雕琢,为此尤其赞赏“劳人思妇,静狡童矢口而成”式的歌谣。
但袁枚又不反对人功,特别文人诗“人功未极,则天籁亦无因而至;虽云天籁,亦须从人力求之”,所谓“百炼刚化为绕指柔也”。此论颇有艺术辩证法。
对于诗歌艺术形象则主张有“生气”或“生趣”,即灵活、生动而感人,因为“诗无生趣,如木马泥龙,徒增人厌”。欲有“生气”、“生趣”,则语言需生动传神,“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表现手法以白描为主,“一味白描神活现”,反对“填书塞典,满纸死气,自矜淹博”,以免扼杀诗之生气、生趣。
但倘若用典而“无填砌痕”又“贴切”,则也不一概排斥。 上述诗论于《诗话》中部分是单独成条,直接阐述;大多则是结合选诗生发。
诗论的美学思想是《诗话》的选诗标准,它又是在评论选诗的基础上升华出来的。因此《诗话》内容的基础正是大量的选诗。
袁枚曾说过:“枚平生爱诗如爱色,每读人一佳句,有如绝代佳人过目,明知是他人妻女,于我无分,而不觉中心藏之,有忍俊不禁之意,此《随园诗话》之所由作也。”(《答彭贲园先生》)可见。
8.迟子建散文中优美的句子
以下为浙江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迟子建散文中选录的优美句子:1)不要说你看到了什么,而应该说你敛声屏气凝神遐思的片刻感受到了什么。
那是什么?伤怀之美像寒冷耀目的雪橇一样无声地向你滑来,它仿佛来自银河,因为它带来了一股天堂的气息,更确切地说,为人们带来了自己扼住咽喉的勇气。2)狭窄而流俗的街道、人与人之间的争吵、背信弃义乃至相互唾弃,那种人、情、景相融为一体的伤怀之美似乎逃之夭夭了。
或者说伤怀之美正在某个角落因为蒙难而掩面哭泣。3)没有谁来打扰我,陪伴我舞蹈的,除了如临仙界的音乐,便是江水、云霓、月亮和无边无际的风了。
伤怀之美在此时突然撞入我的心扉,它使我忘却了庸俗嘈杂的城市和自身的一切疾病。我多想让它长驻心中,然而它栖息片刻就如袅袅轻烟一般消失了。
(选自迟子建《伤怀之美》)1)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
2)我仍然喜欢在黄昏时漫步,喜欢看水中的落日,喜欢看风中的落叶,喜欢看雪中的山峦。我不惧怕苍老,因为我愿意青丝变成白发的时候,月光会与我的发丝相融为一体。
让月光分不清它是月光呢还是白发;让我分不清生长在我头上的,是白发呢还是月光。3)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
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选自迟子建《我的世界下雪了》)1)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
2)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选自迟子建《泥泞》)1)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
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2)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3)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产生出的滚滚沙尘?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
(选自迟子建《是谁扼杀了哀愁》)1)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的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
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
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选自迟子建《我对黑暗的柔情》)1)我专注地看着已逾八旬的赵应仙老先生,他双目微合,手操大胡,烛光将他的白发和那缕花白的胡子染成金黄色,仿佛要将他燃烧。
他的嘴唇不由自主地轻轻嚅动,仿佛在咀嚼着什么。他在咀嚼音乐还是已逝的青春?2)时光和月光一齐在古乐中飞舞,老人们的面容在我面前渐渐模糊起来,因为那屋外的泉水已经悄悄流入我的双眼。
(选自迟子建《听时光飞舞》)1)见我们仍惊惶地不敢靠前,他就本能地大张着嘴,想通过呼喊挽留我们。但见他喉结急剧蠕动,嗓子里发出“呃呃”的如被噎住似的沉重的气促声,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2)他从哪里来,是没人知道的,就像我们不知他扛着行李卷又会到哪里去一样。我们的小镇仍如从前一样,经历着人间的生离死别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达子香花依然在春天时静悄悄地绽放,依然有接替老哑巴的人一早一晚地为牲口铡着草料,但我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原来这小镇是少了一个沉默的人——一个永远无法在春天中歌唱的人!(选自迟子建《哑巴与春天》)。
9.急
9、(1)乔治•马洛里的“浪漫计划” (2)乔治•马洛里的名言(或:因为山在那里)
10、(1)一个挚爱:他的妻子(2)另一挚爱:珠穆朗玛
11、(1)照片没在他身上,可能是照片被弄丢了,乔治•马洛里没有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2)照片没在他身上,也可能是照片已被乔治•马洛里安放在了珠峰之颠,他实现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12、开篇不提他的名字,制造了一种悬念,让人更想知道他的名字,直到文章结尾才解开悬念,这样就会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1分)开篇不提他的名字,通过“但是”一转,引导读者去关注他的那句名言,引导读者去欣赏乔治•马洛里的精神境界,这样就能使读者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2分)
13、名言佳句(1分),抄录无误即可得分;抄录中若出现错别字、增字、漏字,则不给分。 赏析点评(3分),开放性题目,无惟一答案,只要能紧扣文本,言之成理,表述简明,即可得分。
【参考示例A】名言佳句:不远万里来攀登那足以煮沸每一个登山者的热血的珠穆朗玛峰。 赏析点评:“不远万里”表现出了乔治•马洛里对珠峰的无限崇拜与实现理想的坚定意志。“煮沸……热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珠峰的巨大魅力,她是每一个登山者倾心钟情的“梦中情人”,能让每一个登山者迸发出永恒的激情。
【参考示例B】名言佳句:当眼睛带着十二万分的景仰热吻那座神奇的雪峰时,那冲天的豪情甚至远远超越了8848米! 赏析点评:“眼睛……热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乔治•马洛里仰望珠峰,心中充满的是无限的景仰之情。“远远超越了8848米”,给了“那冲天的豪情” 一个直观的形象的注释。
【参考示例C】名言佳句:就算是化做了冰雕,他也要设法爬到顶峰去拥抱那亿万年的灼热的冰雪;就算是死神攫住了他的肢体,他也要委派灵魂把那照片护送到离星月最近的地方。 赏析点评:两个“就算是……他也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乔治•马洛里对珠峰的热爱,对爱情的忠贞,对理想的执着。读来令人回肠荡气,顿生景仰之情。
【参考示例D】名言佳句:即便他是抱憾而终,我们也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 赏析点评:他对珠峰倾注了强烈的追慕之情,他对爱情充满了浪漫和执着的追求,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表现了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这就足以让“他的雄姿将永矗峰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