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杯邀月饮”的下半句是什么
1. “举杯邀月饮”的下一句是骑马踏花归。全句是“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来自《笠翁对韵》
2. 有一句跟这个很相似的“举杯邀明月”,它下一句是“对影成三人”,作者是李白。
3.赏析
3. 鸡晓唱:鸡在天一亮就打鸣。晓,天刚亮的样子。
4. 雉朝飞:野鸡一到白天就飞起来了。雉,野鸡。
5. 红瘦对绿肥:这句来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词,原意是说,下过一场雨之后,花被雨摧残,变得憔悴了;而叶子经雨的清洗,越发青翠起来。红,代指花。绿,代指叶子。瘦,指花被雨打后败落的样子。肥,指叶子被雨水清洗后光鲜的样子。举杯邀月饮:这句来自李白构一句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意思是:举起酒杯来,邀请月亮与我干杯。
6. 骑马踏花归:这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踏着落花回家。“鸡”与“雉”,一是家鸡,一是野鸡,放在一起做对,别有风味。“红瘦”与“绿肥”是直接引用李清照原词“应是绿肥红瘦”。“红瘦”,'是一平一仄,“绿肥”则是·仄一平,对得天衣无缝,非常巧妙,还因为有李清照的词垫底,所以含有深刻的寓意。最后两个对仗也十分工整,而且都是一副潇洒不羁的形象,极富意韵。遗…赶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一佳对来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原诗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丽景色与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乱花渐欲迷人日艮.浅草才能没马蹄。五、六句,意思是花木繁盛,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了,而青草还浅浅的,刚刚能盖过马蹄。“花”与“草”是天生的一对,也是春天最为明显的景致,而诗人在这两个词前各加了一个修饰词“乱”与“浅”,就把花的争奇斗艳与小草在早春时弱小嫩绿的样子写了出来。接下来的两个虚词则对得更妙,“渐欲”与“才能”都含有“慢慢地变化”的意思,只是“渐欲”是说'逐渐要迷人眼了,但还没有,而“才能”则是虽然刚刚能,但已经能盖住马蹄了,极尽细致入微之妙。“迷人眼”与“没马蹄”也对得很巧,同时又形象地描画出了花与草的情态,非常生动
2.寻体现李白浪漫主义风格的佳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3.对影成三人的上一句
月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是一个精心剪裁出来的场面,写来却是那么自然。李白月下独酌,面对明月与影子,似乎在幻觉中形成了三人共饮的画面。
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从逻辑上讲,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并无多少关系。
但从诗意的角度上看,二者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正是中国诗歌中的“兴”之起源。
它从《诗经》开始就一直赋予大自然以拟人的动作、思想与情感,如“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愁月”“悲风”等等。李白此诗正应了这“兴”之写法,赋明月与影子以情感。
正如林语堂所说:“它是一种诗意的与自然合调的信仰,这使生命随着人类情感的波动而波动。 ” 但在诗之末尾,李白又流露出一种独而不独,不独又独的复杂情思,他知道了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
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斯蒂芬·欧文曾说:“诗歌是一种工具,诗人通过诗歌而让人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
” 李白正是有了这首“对影成三人”的《月下独酌》,才让我们了解和叹赏他的独特性的。 今天,无论男女老少,任何一个中国人,只要他举杯浅酌,都会吟咏“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表他对所谓风雅与独饮的玩味。
而这首诗的独特性,早已化入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