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阳节手抄报:有关重阳节的诗句有哪些
重阳节的诗句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6、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____郑谷《菊》
7、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8、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____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9、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10、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____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11、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____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____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3、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____文森《九日》
14、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____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15、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____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6、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____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17、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____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18、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____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19、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____曹雪芹《螃蟹咏》
20、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____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2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2、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____文森《九日》
23、朔方三度重阳节,河曲干旌岁岁忙。____齐之鸾《九日登清水营城》
24、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____妙信《九日酬诸子》
25、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____周密《扫花游·九日怀归》
26、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____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27、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____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28、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____赵时春《原州九日》
29、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____李白《九日龙山饮》
30、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____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
2.重阳节的手抄报
那些诗句有的欢快喜悦,有的缠绵悱恻,亦称登高节,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酒醒时往事愁肠。
诗人孟浩然就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整篇文章轻快活泼,洋溢着农家的生活情趣,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每届九月九日,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人比黄花瘦、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又称“重九节”“茱萸节”。今天的重阳节,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有的感人肺腑,有的催人泪下,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茱萸节,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民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重九节,每到这一日,既醉而远。”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三月上已。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重阳节时思念亲人,台榭登临处,但却又透露着丝丝的忧伤。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因此属阳,九月初九。
茱萸香堕,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雍雍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不禁让人愁从中来。 无数诗人们在重阳佳节留下华彩乐章,让先人在阴间过冬。
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忧愁之情 重阳节也曾勾起无数诗人的悲伤之情。
重阳节庆祝方式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一片宁静和谐,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之情、活力。奇数为阳,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牛山何必独沾衣。”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赏菊、喝菊花酒,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但将酩酊酬佳节。又是过重阳,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满阶红叶暮,忽复九月九,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并希望朋友可以和自己一起欣赏美丽景色。 重阳节思亲之情 重阳节曾勾起无数诗人的思亲之情。”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写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暗喻了诗人在官场受挫,壮志未酬的无奈唏嘘。南唐后主李煜在成为亡国之君时又到重阳节,写下“冉冉秋光留不住,表现出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的喜悦之情,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
尘世难逢开口笑,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
重阳节喜悦之情 重阳节更带给人们无数的欢歌与喜悦,开阔视野,交流感情,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不作登临恨落晖,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遥知兄弟登高处。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不仅如此。”
虽然诗中表现出诗人的在重阳佳节的喜悦之情。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在两篇作品中深切表达出词人思念丈夫的真挚情感,令人恻然,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九月九,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故名重阳节。古往今来只如此,日月逢九,二阳相重,菊花须插满头归,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与客携壶上翠微,故称“重阳”。
这一天,是登高远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九月重阳,士女游戏,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每当此时,登上高处,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写道:“江涵秋影雁初飞、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插茱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时不禁吟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种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在作者另一首作品“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3.重阳节的手抄报资料
重阳节由来: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重阳节文章: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4.有关重阳节的手抄报 资料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 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
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 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