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月有关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3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
2.寄情于景的诗句
寄情于景的诗句:
1)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2)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3)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4)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5)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6)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
7)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杜牧《遣怀》
8)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3.于月有关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三)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司空曙《江村即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月夜》 刘方平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张九龄)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 刘禹锡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三)秋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潜《归田园居》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戴叔伦《兰溪棹歌》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 刘方平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杜甫)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霜月》 (李商隐)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 刘禹锡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 王维 《鸟鸣涧》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唐 李白 《关山月》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 可怕一溪明月,莫叫踏破琼瑶。
宋 苏轼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 《西江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 王维 《山居秋暝》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唐 王维 《秋夜曲》 更深月色半家人,北斗阑干南斗斜。
唐 刘方平 《月夜》。
4.寄情于景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春望》是杜甫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眺望沦陷中的长安的破败景象,想望寄居鄜州的妻小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这首诗紧扣“望”字,将抒情、写景结合起来,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作者缘情而写景,由花鸟之物写起,“感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由此而出。首联写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存在,京城已经沦陷;春天草木丛生,闹市已成荒苑。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凉。长安原是豪华繁盛之都,如今只见草木了。再没有那游人如织、冠盖如云的盛况,再没有那人声如沸、货物如流的闹市,只见细柳新蒲依然绿,昔日宫殿锁千门。颔联由泛览满城荒草树木到收为花鸟的特写镜头:感伤国家时局,热泪飞溅花瓣,悲恨亲人离散,鸟啼令人心乱。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事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伤心。这两句还有一种理解,即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则物亦生情。这两种理解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情怀。诗的前四句,由“望”字统领,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野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层层袒露。从情与景的变化,使人可以想见诗人由翘首远望,慢慢地转入了低头沉思,从而进入了诗的后半部分——想望亲人。颈联说,战火焚烧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书可抵万金,欲得难上加难。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畿、鄜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姓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是传诵千古的名句。尾联以诗人望后的情态作结,显示了诗人的愁苦心情:早已满头白发,而今越搔越短;稀疏白发难绾,简直无法插簪。诗人写这首诗时是45岁,但他的头发确实已经花白了。这在他当年秋天写的《北征》中“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的诗句可以得到印证。“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诗人的早衰,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春望》全诗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谨严而不板滞,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确为难得之佳作,无怪乎时隔1200余年仍然脍炙人口。
5.寄情于景的诗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春望》是杜甫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眺望沦陷中的长安的破败景象,想望寄居鄜州的妻小而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这首诗紧扣“望”字,将抒情、写景结合起来,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作者缘情而写景,由花鸟之物写起,“感时”、“恨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由此而出。首联写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存在,京城已经沦陷;春天草木丛生,闹市已成荒苑。
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叫人满怀凄凉。长安原是豪华繁盛之都,如今只见草木了。
再没有那游人如织、冠盖如云的盛况,再没有那人声如沸、货物如流的闹市,只见细柳新蒲依然绿,昔日宫殿锁千门。颔联由泛览满城荒草树木到收为花鸟的特写镜头:感伤国家时局,热泪飞溅花瓣,悲恨亲人离散,鸟啼令人心乱。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事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伤心。这两句还有一种理解,即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则物亦生情。这两种理解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情怀。
诗的前四句,由“望”字统领,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大而小,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野由整体到部分,由混沌到清晰。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层层袒露。
从情与景的变化,使人可以想见诗人由翘首远望,慢慢地转入了低头沉思,从而进入了诗的后半部分——想望亲人。颈联说,战火焚烧连绵,整整三月不断,家书可抵万金,欲得难上加难。
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畿、鄜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姓惨遭杀戮。诗人家在鄜州,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下?“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尾联以诗人望后的情态作结,显示了诗人的愁苦心情:早已满头白发,而今越搔越短;稀疏白发难绾,简直无法插簪。诗人写这首诗时是45岁,但他的头发确实已经花白了。
这在他当年秋天写的《北征》中“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的诗句可以得到印证。“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
诗人的早衰,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春望》全诗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谨严而不板滞,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确为难得之佳作,无怪乎时隔1200余年仍然脍炙人口。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寄情于月的诗句(于月有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