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全诗
李白25岁那年,怀着“四方之志”,仗剑去国、离开蜀地,辞亲远游。他先是顺江而下,东游金陵和扬州;接着在湖北安陆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并在此安家。这其间,李白广事交游,同时也从事干谒活动,希望通过引荐找到政治出路。
此期间,李白在开元八年(720)左右来渝州拜见李邕,受到冷遇,愤激之余写下《上李邕》,诗人正当年轻气盛时候,诗中以不羁的大鹏自诩。他在诗里,把自己比喻为凭借风力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鸟,即使风停下落之时也能遮蔽江河之水,所以不要以他的“殊调”、“大言”而冷笑,劝告盛名之下的李邕要以“宣父”即孔子为榜样,不要轻视年轻人。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作品:上李邕
内容: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鹏鸟一日随风飞起,乘旋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诗人以大鹏自比,自视很高,夸张抒写,构成波澜壮阔的气势,烘托出诗人宏伟的豪情壮志。现在用来比喻抱负远大,待时机到来,将不断进取,施展才能。大鹏:传说中的大鸟。扶摇:由下而上的旋风
2.李白诗中“扶摇直上九万里”的上一句
上一句是大鹏一日同风起。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上李邕》,全诗原文如下: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白话文意思是大鹏总有一天会和风飞起。凭借风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风停了,大鹏飞下来。还能扬起江海里的水。 世间人们见我老是唱高调。听到我的豪言壮语都冷笑。 孔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年轻人也不是不可以做大丈夫。
扩展资料
诗人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诗中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这首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轻慢态度的回敬,“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上李邕
3.类似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
【年代】中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原文 行路难 【其一】 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 跳踉北海超昆仑。
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 须臾力尽道渴死 ,狐鼠蜂蚁争噬吞。
北方竫人长九寸,开口抵掌更笑喧。 啾啾饮食滴与粒,生死亦足终天年。
睢盱大志小成遂,坐使儿女相悲怜。 【注释】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篇名,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 [2]夸父: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他立志要和太阳竞走。《山海经o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虞渊:即“隅谷”,神话传说中的日入之处。
《淮南子o天文》:“日入于虞渊之泛,曙于蒙谷之浦。” [3]跳踉(liàng晾):腾跃跳动。
超:跨越,越过。昆仑:神话中的西方大山。
[4]披霄:劈开云霄。决汉:冲破银河。
汉,银汉。沆漭(hàng m?ng):浩渺,指自然元气,即水气茫茫的样子。
[5]瞥裂:迅疾貌。遗:留下,丢下。
[6]须臾:片刻,一会儿。 [7]噬(shì 誓):咬。
[8]竫(jìng 静)人:古代传说中的小人国名。《山海经o大荒东经》载:“有小人国名靖人。”
按,靖同竫。《列子》:“东北极有人,名竫人,长九寸。”
[9]抵(zhǐ纸)掌:拍手、鼓掌。 [10]啾啾:虫、鸟的细碎的鸣叫声,这里指矮人吃食时所发出的细碎的声响。
饮食滴与粒:意即是食量很少,只须几滴水、几粒米便可。 [11]终天年:平安自得地度过一生。
天年,自然寿命。 [12]睢盱(suī xū虽虚):张目仰视,这儿指睁目悲愤激昂的样子。
小:通“少”。成遂:成功。
[13]坐使:致使。
4.有没有“阁下何不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出自唐代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2、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出自唐代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4、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愤二首》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
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
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译文我这白发稀疏的老头幽住在镜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报国无门的忠肝义肠。
遭难的苏武熬住了十数年吞毡咽雪的风霜,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
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岁月流逝,挡不住镜里会照出两鬓秃残的模样,自信我的报国红心却依然忠贞刚强!年老了就该不穿紧身的军装,但悲愤常在,还要让寒光闪闪的宝剑刺向敌人的心脏!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的前哨,还要到万里皋兰跃马横枪实现我宏伟的理想!古往今来征战的事无休无止地发生在边远地方,谁能料到现在却让我在这里袖手观望!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出自宋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5.扶摇直上九万里前一句是什么
前一句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是李白在《上李邕》诗中化用了《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意思是鲲鹏乘风可以自下急遽的盘旋而上九万里(九万里是夸张的说法,意在言鲲鹏之志)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划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
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原文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译文
鹏一日从风而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之高。如果在风歇时停下来,其力量之大犹能将沧海之水簸干。时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大言皆冷笑不已。孔圣人还说后生可畏,大丈夫可不能轻视年轻人啊!
扩展资料:
《上李邕赏析》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李白诗中还有一首《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据唐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铭序》云,李白“赋《临终歌》而卒”。后人认为可能就是这首《临路歌》,“路”或为“终”之误写。
可见李白终生引大鹏自喻之意。按此诗语气直率不谦,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参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此诗题解。
前四句中李白以大鹏自比。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鸟是庄子哲学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图腾。
李白年轻时胸怀大志,非常自负,又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心中充满了浪漫的幻想和宏伟的抱负。这只大鹏即使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这里极力夸张大鹏的神力。在这前四句诗中,诗人寥寥数笔,就勾划出一个力簸沧海的大鹏形象——也是年轻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的后四句,是对李邕怠慢态度的回答:“世人”指当时的凡夫俗子,显然也包括李邕在内,因为此诗是直接给李邕的,所以措词较为婉转,表面上只是指斥“世人”。“殊调”指不同凡响的言论。李白的宏大抱负,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当做“大言”来耻笑。
李白显然没有料到,李邕这样的名人竟与凡夫俗子一般见识,于是,就抬出圣人识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讥。《论语·子罕》中说:“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两句意为孔老夫子尚且觉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难道比圣人还要高明?男子汉大丈夫千万不可轻视年轻人呀!
李邕在开元初年是一位名闻海内的大名士,史载李邕“素负美名,……人间素有声称,后进不识,京洛阡陌聚观,以为古人。或传眉目有异,衣冠望风,寻访门巷。”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李邕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扶摇九万里的诗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