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怎么做
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008年6月6日下午(周末),我布置学生周末做关于端午节(6月8日)的手抄报。
周二,当看到学生的手抄报时,真是喜不自胜。学生的手抄报可谓是精彩纷呈。
那一个个醒目的题目就让我眼花缭乱,《粽子飘香》、《艾香幽幽》、《端午情结》、《汨罗江畔》、《龙舟竞渡》《走进屈原》《屈原诗会》等。读着五彩的内容,我不由得把学生的手抄报进行了归类整理,也由此更加坚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第一类:故事类。学生手抄报涉及的故事有“孝女曹娥寻父的故事”、“伍子胥的故事”、“屈原投江的故事”、“赛龙舟的故事”等,内容广泛,富有趣味性,突出了端午节主题,有的还配有图画,可谓图文并茂,异彩纷呈。
第二类:习俗类。很多学生的手抄报凸显中华民族古老的习俗,例如“粽子的来历与发展”,解释了粽子的起源以及现代粽子的丰富多样。
“悬艾叶菖蒲” 与“小孩佩香囊”的习俗则叙述了华夏民族平安与宁静的生活愿望。“龙舟竞渡”的习俗则叙写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有的手抄报的专题是富有地域特色的端午习俗,如河北省的打井水与踏柳,山东邹平的清晨饮酒、日照的给儿童缠七色线、临清的女孩带石榴花、即墨用露水洗脸,甘肃的“烧高山”,四川的“打字子”,湖南的“送瘟”,台湾的“送节”与“咸茶”等等,五花八门的习俗,展示了华夏民族丰源远流长的习俗文化,也展示了学生对端午习俗的喜爱。 第三类:文化类。
文化类主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搜集整理展示的屈原文化,其中包括屈原简介、屈原的作品、屈原被逐与投江。“屈原简介”栏目主要内容是屈原生平,配有屈原的肖像画。
“屈原作品”栏目主要有《离骚》节选、《桔松》《怀沙》《天问》《山鬼》《湘君》《湘夫人》等,运用各种字体书写,版面安排美观和谐,视觉效果良好。“屈原被逐与投江”主要介绍了屈原被楚怀王放逐后心情抑郁投江自尽的故事,结尾附有中肯的评论。
学生的手抄报张贴在教学楼入口处的展板上,那一行行美丽的诗,一幅幅动人的画,那一串串诱人的粽子,那一束束飘香的艾叶,还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呼喊,成了校园文化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学生通过创办端午节手抄报,全面认识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进一步了解了端午文化,对中国的民俗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悟。
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教育的文化功能往往隐藏在社会生活之中,只要教师善于用慧眼挖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端午节的手抄报怎么做
五月莺歌燕舞时,又见门畔菖蒲青。农历端午节即将来临。
中国的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独特遗产。每逢端午,家家户户的门口,插菖蒲,挂艾叶;小孩子胸佩五色香袋,玩耍嬉闹;还有那软糯可口的粽子,弥漫着幽淡的清香……端午节的美好记忆,伴随着我们成长。
然而,如果记忆仅仅停留在插菖蒲、喝雄黄、赛龙舟、吃粽子这些事情上,是远远不够的。多姿多彩的民俗构成了端午节的丰富内容,但它最深邃的内涵,是和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屈原。一位披发行吟河畔的思想者,一位不朽《楚辞》精魂的缔造者,一句激情昂扬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振聋发聩,沿着圣洁气息吹拂的汨罗江,把火热的爱国情怀代代相传。这,才是端午节的精髓!
今年的端午节恰逢一个非同寻常的年份。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震撼了每一位国人的心。从全国各地的踊跃献血到四面八方的赈灾捐款,从志愿者争先恐后参加救灾,到各地派人深入灾区帮助灾后重建。空前的灾难,激发起13亿中国人民空前的爱国热情。在地震灾区重建家园之时,我们很有必要以端午节为载体,进一步凝聚爱国热情,夺取抗震救灾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
今年端午节是首次被国家列为法定节日。给传统节日披上假日的盛装,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给端午节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进一步强壮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筋骨。
亲爱的读者,要让端午节焕发活力,光有放假是不够的,如果你是一个部门或相关组织负责人,你是否搭建了营造节日气氛、吸引群众参与的平台,去唤醒更多人关于端午节的记忆;如果你是一位父母或长辈,你是否在孩子身上挂上一个香袋,给他讲讲屈原的故事,进行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让孩子在感受节日欢乐之余,传承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果你是一位成年人,你是否主动设计、参与一些节日活动,比如包粽子、做香袋、赛龙舟,为四川灾区的同胞送去节日的问候,哪怕只是一只清香四溢的粽子、一次真情的邀请、一句亲切的问候,它都能使你的端午节过得特别有意义。我们不妨从现在开始,敞开心扉,捧出心意,重新记忆端午节,再一次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凝聚我们的爱国力量,让它成为一个别人“抢不走、夺不去”的民族节日,并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我们相信,特别时节的端午节必将产生特别的意义。
3.端午节诗词手抄报
1、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苏轼《屈原塔》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杜甫《端午日赐衣》
3、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4、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陈与义《临江仙》
5、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端午的意义
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的忌辰(因吴王夫差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於五月初五投入大江);
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在五月初五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敬仰其诗其人,在五月初五诗人节与屈原合并举行纪念)。
4.端午节手抄报怎么做
端午节手抄报文字资料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
5.端午节古诗配画手抄报
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冀〕书童
转过南湖又北湖,南来北往为何乎?
年年五月生思绪,十二厅中念大夫!
宜昌渐觉风情素,縠练江波游客慕。
石木碑廊古迹多,前堂大殿皆辞赋。
代代屈乡儿女老,宋韵唐风成古宝。
为原倒酒洒在江,且向游鱼投瑞草。
山上花开有凤飘,汨罗其顶昔人夭。
遗民几度冢恢复,带泪归州四里遥。
庙外红花有意围,路人争看彩雕辉。
若云景区风光好,其有灵均在秭归。
那载屈原生在楚,怀王难解是和非。
平提授德贤能客,犹倡强兵自树威。
联齐对外意真高,力主防秦是厉刀。
会使秦朝生顾忌,结盟六国变成饕。
怀王领导敌人毛,内政当然屈子劳。
可惜他臣私意重,妒人背后说《离骚》。
公子子兰喯破脑,云原独断负王栽。
三人成虎怀王信,疏远忠臣害自来。
朝歌自是有回波,秦帝筹奸离散影。
梦断连盟屈子愁,身于宫殿忠臣冷。
冬风扑面也冲前,变法忙于改出栏。
野火烧来难以灭,官僚被逼墙根穴。
三一四年赧不悦,罢免屈子坚如铁。
屈原流放于江汉,身体离开心未别。
几回流放意难平,还是心忧楚国情。
故事传来千百载,不变春江故事生。
日月轮回常不懈,古老风光疑已改。
泪眸流干化瘦翁,兰气空叹人没奈。
战国时期尽乱尘,丹阳大地变孤身。
武王后代香青史,爱国忧民节气真。
浪漫诗人文赋祖,美人香草传千古。
虽然流放念人民,直到秦人攻破府。
悲愤交加不胜愁,汨罗怀石坠无浮。
以身殉国英雄胆,百姓相思泪水流。
生前《天问》诗人答,多少佳篇写尽才。
五月《怀沙》诗未走,《九歌》绝韵却留来。
当时望国破无家,忧国情思化月华。
七里峡中光失彩,香溪龙跃吓乌鸦。
一夜长江愁梦止,可怜美政散成沙。
渔夫打捞身无露,食物丢江怕有鲨。
真身保住成迷雾,但愿天堂生出路。
百姓祈求也没归,落红逐看鱼寻顾。
每逢端午雨携风,波光闪动色无穷。
百花渐过谁为主?竞渡龙舟掩在丛。
6.怎么写关于端午节的作文手抄报
记得那次端午节,我们家处处洋溢着端午节的气氛,可是一般人的家里总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时候出去赛龙舟,那多没意思!我可不想这样过每一年的端午节,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时候,脑子里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来了,何不来个自己创作粽子的比赛呢。说干就干,我抓紧时间,把表姐表弟和小伙伴全都都召唤来了,开始了,我们手忙脚乱,乱包,有的嘛,包个饭团,有的嘛,包个寿司,还有的嘛,东破一个西破一个。我想:这也叫有创意?我可不想像这样的创意,我嘛,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好点子,我简单做了一个爱心,别人看了看我,都很惊讶,“这就是好点子……”我不管他们说,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妈妈来看看我们包的粽子,我连忙冲上去:“妈妈,在今天的端午节上,我想送你个礼物!”我从身后拿出了这个粽子“妈妈,这是给你的,感谢你对我的养育之恩,谢谢你给予了我生命!”妈妈看了脸上流出了晶莹的泪水。爸爸走过来,对着大家说:今天的粽子大赛,馨予获胜了,我们要感谢自己的妈妈哟!
在这次端午节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妈妈!端午节,一个传统古老的节日,一个温馨充实的节日。多么美好的端午节啊!
7.端午节手抄报怎么做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端午诗句的手抄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