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冬至吃饺子七言诗
冬至饺子打油诗(一)
案板方方刀光寒,或菜或肉剁成馅。
面团圆圆杖下扁,筷子取馅面中填。
巧手捏出玲珑褶,皮薄馅大锅不沾。
山西陈醋山东蒜,饺子浮沉几人馋?
冬至饺子打油诗(二)
动冻纤指玲珑褶,或蒸或煮诱人涎
温暖乡屋香飘远,再蘸陈醋不一般
冬至饺子打油诗(三)
北方冬至包饺忙,冬至南方熬高汤
若要一年不生病,快找名医下膏方
冬令进补是时尚,别忘祖宗烧点香
阴阳调和很重要,阖家幸福都无恙
冬至饺子打油诗(四)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纪念医圣张仲景,千年习俗又流传。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起源于春秋时期;中国古代使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50%;北半球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2.关于水饺的诗句
1、《水饺》
作者:何耳
时代:清代
诗句: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
释义:水饺和面条竞争着新年的喜气,荠菜的鲜味留在筷子和牙齿上。特别是立春后的三五天,餐盘里最常见的食物就是水饺了。
2、《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时代:清朝
诗句:扁食捏似月牙弯
释义:把扁食(水饺古称)捏成好像月牙那样弯弯的样子。
3、《宛署染记·民风土俗》
作者:沈榜
时代:明朝
诗句:时元旦,作扁食,奉长上为寿。
释义:在元旦这天,制作扁食(水饺古称),奉献给年长和上位的人,用来祝贺长寿。
4、《饺子》
作者:胡秉言
时代:现代
诗句:素衣台案前,巧手赛天工。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清水飘芙蓉,元宝落玉盘。饕餮世间味,最是此物鲜。
释义:穿白色衣服站在台案前面,一双巧手赛过天上的工匠。面粉如雪花飞舞,皎洁的月牙在空中出现。清水里飘着芙蓉一样的菜叶,饺子像元宝落入了白玉盘子。吃货们吃遍天下美味,饺子是最鲜美的。
5、《对食戏作》
作者:陆游
时代:宋朝
诗句:春前腊后物华催,时伴儿曹把酒杯。
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
释义:春季之前腊月之后正是万物苏醒的时节,当时陪伴着孩子们把酒言欢。大家抢着吃东西,平常的蒸饼都能抢成十字裂开,更好吃的馄饨(水饺古称)还不得抢的分成五块啊?
3.立冬吃饺子的诗句
宋·陆游《立冬日作》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明·王稚登《立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唐·卢照邻《释疾文·悲夫》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唐·李白《立冬》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4.冬至吃饺子的谚语有哪些
冬至吃饺子的谚语:
冬至到,吃水饺
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以上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吃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寓意日子越过越好
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相传战国初年,秦城神医扁鹊妙手回春,百治百愈。有一年冬天,正逢百年未遇严寒,许多人发生。
山西:饺子就酒、越过越有。
山西: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
山西:送行的饺子迎行的面。
山西:冬至饺子夏至面。
山西: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
山西: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来。
5.关于冬至的诗句 谢谢
1、《邯郸冬至夜思家》——唐代: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至后》——唐代: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3、《至节即事》——元代: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呼卢笑语自从容。
4、《减字木兰花·冬至》——宋代: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5、《小至》——唐代: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6.描述冬至的诗句
冬至诗词(一):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二):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诗词(三):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诗词(四):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诗词(五):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至诗词(六):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诗词(七):冬 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冬至诗词(八):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昼永,使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奕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冬至诗词(九):水调歌头·冬至 (宋)汪宗臣 候应黄钟动,吹出白葭灰。 五云重压头上,潜蛰地中雷。
莫道希声妙寂,嶰竹雄鸣合凤,九寸律初裁。 欲识天心处,请问学颜回。
冷中温,穷时达,信然哉。 彩云山外如画,送上笔尖来。
一气先通关窍,万物旋生头角,谁合又谁开。 官路春光早,箫落数枝梅。
冬至诗词(十):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元)尹志平 六阴消尽一阳生。暗藏萌。
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阳数足,化龙升。 归根复命性灵明。
过天庭。入无形。
返复天机,升降月华清。 夺得乾坤真造化,功行满,赴蓬瀛。
7.有关冬至节的诗词
冬至诗词(一):小 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诗词(二):冬 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冬至诗词(三):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 冬至诗词(四):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诗词(五):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人实嗣其世,一衰复一荣。 冬至诗词(六):冬至日独游吉祥寺 (宋)苏轼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冬至诗词(七):冬 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8.关于饺子的俗语
原发布者:李鹏亚
描写饺子的谚语【篇一:描写饺子的谚语】有关俗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详细内容见前述“典故”部分。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寓意日子越过越好头伏饺子二伏面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年有“三伏”。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入伏的时候,恰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饺子又是平时难见的上品,所以就有“头伏饺子二伏面”的说法。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吃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吃了饺子汤,胜似开药方。相传初年,秦城神医妙手回春,百治百愈。有一年,正逢百年未遇严寒,许多人发生冻伤,有的人还把耳朵都冻坏了,怎么办?神医扁鹊拿来白面,搓成耳朵状,粘在那些被冻掉耳朵的耳根上,再运气功动力,使那耳朵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又用御寒草药煎给病人喝,病人只觉浑身一股暖流流遍全身,再也不怕冷了。后人为纪念这位既有高超医术,又有为人解除病痛的仁心的神扁鹊,便用面粉做成耳朵状的食品,放在御寒的草药汤里煮食,该俗语由此而来。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这句北方的名言在这里验证,北方人是非常喜欢吃饺子的。出门饺子进门面歇后语饺子开口——露馅了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来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篇二:描写饺子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