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氏春秋名句加翻译
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9石头可以被击碎,但不能改变其固有的坚硬;朱砂可以被研磨,但不能改变它原有的红色。引申指高贵的品德可以倍受考验而绝不改变。)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看自己可以揣摩他人,看现在可以读懂历史)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 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物极必反,否极泰)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得了天下也不能认为天下就是你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推翻你,所以,最重要的是得民心)
孰能无为,故能使众为(也就是少得瑟 说的通俗点,就是公开说这件事情谁也办不到,激起群众的反抗情绪,自然大家都会去证明这件事情很轻易就能办到。其实这样正满足了你的要求,因为你叫别人去做,别人不一定会去做。 )
2.吕氏春秋共多少句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
句芒,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候雁北。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辂,驾
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青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天子乃斋。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还,
乃赏公卿、诸侯、大夫於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
无有不当。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忒,无失经纪。以
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参于保
介之御间,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
诸侯、大夫九推。反,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繁动。王布农事,命田舍东
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善相丘陵阪险原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
以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犠牲无用牝,禁止伐
木;无覆巢,无杀孩虫、胎夭、飞鸟,无麛无卵;无聚大众,无置城郭,掩骼霾
髊。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有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以从我始。无变天之
道,无绝地之理,无乱人之纪。
孟春行夏令,则风雨不时,草木早槁,国乃有恐;行秋令,则民大疫,疾风
暴雨数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霜雪大挚,首种不入。
3.《吕氏春秋》里面有哪些经典中华句典
【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出自《吕氏春秋·去尤》。
睹:看见。意思是:向东面看的见不到西面的墙,向南面看的望不见北方,这是因为心意有所集中啊。
比喻在实践过程中只局限于一隅。【种麦得麦,种稷得稷】出自《吕氏春秋·用民》。
意思是:种麦子,收获的就是麦子;种谷子,收获的就是谷子。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意思是:明察自己就可以知道别人,明察现在就可以知道过去。
【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出自《吕氏春秋·内篇问下》。事:侍奉。
意思是:只要一心一意为国,不管更换多少个国君也能在朝中做事:三心二意,就是侍奉一个国君也不能至终。【万民之主,不阿一人】出自《吕氏春秋·贵公》。
阿:庇护。意思是:万民的君主不应该偏袒庇护某一个人。
比喻要公平对待每一个人。【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出自《吕氏春秋·用众》。
意思是:依靠群众,这是治理国家的人的最重要的方法。【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
以此治国,国无不利矣;以此备患,患无由至矣】出自《吕氏春秋·圜道》。意思是:官员们都各司其职,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以此对待君主,君主就安宁了。
以此治理国家,国家就会富强;以此防备灾祸,灾祸就会避而远之。【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出自《吕氏春秋·先己》。
意思是:想战胜别人必须首先战胜自己,想评论别人必须先评论自己,想了解别人必须先了解自己。【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出自《吕氏春秋·用众》。
假:借助。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能够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
【不知义理,生于不学】出自《吕氏春秋·劝学》。意思是:不懂得义理,根源在于不学习。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出自《吕氏春秋·谨听》。
意思是: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是各种祸患的根源。【败莫大于愚,愚之患,在必自用】出自《吕氏春秋·士容》。
意思是:没有什么失败比愚蠢造成的失败更厉害的,因为愚蠢造成的灾祸,一定是因为自以为是。【辨而不当理为伪,知而不当理则诈】出自《吕氏春秋·士容》。
辨:明察。伪:伪装。
意思是:明察而不在理就近乎取巧,聪明而不在理就近乎骗人。【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脟:同“脔”,切成小块的肉。镬:古代的一种大锅。
意思是:品尝一小块肉就知道了一整锅肉的味道,进而知道一鼎肉的味道是否调和。【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出自《吕氏春秋·赞能》。
意思是:得到十匹好马,也不如得到一个懂得相马的伯乐;得到十把好剑,也不如得到一位懂得铸剑的欧冶子。【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出自《吕氏春秋·顺说》。
意思是:如果想着伤害别人,别人一定也在想着伤害他;如果想着危及别人,那么别人也一定想着危及他。【疾万变,药亦万变】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意思是:疾病千变万化,使用的药物也要千变万化。【败莫败于不自知】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意思是:人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自知之明。【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适】出自《吕氏春秋·举难》。
意思是:尺长的木头必有节眼;寸大的玉块必有斑纹。比喻事物很难尽美尽善。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出自《吕氏春秋·察传》。
类:相似。经:理。
分:明。意思是:有的话像是错的,而实际却是对的;有的话像是对的,但实际却是错的。
正确与错误的界线,不能不分清楚。【得时之禾,长稠长穗】出自《吕氏春秋·审时》。
意思是:庄稼播种耕耘及时,就会有收获。比喻做事得其时,就会事半功倍。
【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出自《吕氏春秋·知士》。意思是:善于赶马驾车的人和好马是相辅相成的,赶车人技艺再高,若无好马,车也不会跑得快;纵有好马,但没有好的赶马人,它也无法发挥能力。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出自《吕氏春秋·察今》。馍铘:我国古代名剑。
意思是:好剑在于它的锋利,是否能割断东西,并不在于它是否名叫“镆铘”。比喻用人应重才,不必讲究名气如何。
【良马期乎千里】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意思是:好马的志向在于千里之外。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出自《吕氏春秋·博志》。极:顶点。
反:向反面转化。意思是:太全了就一定要缺,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于其所不乐】出自《吕氏春秋·诬徒》。意思是:人之常情,不能乐意于他们所不安心的,不能满足于他们所不乐意的。
【任人者故逸】出自《吕氏春秋·察贤》。意思是:把事情交给贤能的人去做,就能事半功倍。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十而后足】出自《吕氏春秋·用众》。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就像齐王吃鸡一样,一定要吃到几十个鸡爪才满足。
比喻治学应当兼取众家之长。【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出自《吕氏春秋·审己》。
走:归,倾注。然。
4.吕氏春秋 观师 句子翻译
子张,在鲁国的地位很低(小户人家),颜逐鹿,梁国的大盗;都在孔子手底下学习。高何,县子石,都是齐国有名的残暴的人,都被老百姓所指责,但是最终他们跟着墨子学习。我所说的这几个人,都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人(你想啊,不是该死的,就是地位低的)但是他们最后都成为天下赫赫有名的人,寿终正寝,王公大人们都执礼相待,这就是得益于学习的功劳。
子贡故而这样问孔子,“后世的人将怎么样评价您?”,孔子说“我又有什么可以评价的呢!不执泥于个人(大概就是说“不是为了名利才去读书”),好学而不厌烦,指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就这样我就够了!”天子入太学祭先圣,(这句我不怎么会译,你自己猜一下吧!)所以尊师重道。
5.《吕氏春秋》说的是什么
战国末年,秦相国吕不韦组织门下学者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
亦 称《吕览》。成书于秦王政八年(前239),时当秦统一六国前夕。
分 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计二十余万言。该 书宗主道家,取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舍其消极避世的成分,兼采 儒、墨、法、兵诸家之长,初步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 德、军事等各方面内容的理论体系。
作者意在综合百家之学,总结历 史经验,为行将出现的统一全国的专制中央政权提供长治久安的治国 方案。该书提出的“法天地”“传言必察”“疑似必察”“别宥”等 思想,和适情节欲、运动达郁的健身之道,具有惟物主义倾向。
它还 保存了许多旧说佚闻,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有很高的价值。 但书中宣 扬了天人感应等迷信思想,又因出于众手,对先秦诸子的思想,也有 未能融会贯通的地方。
司马迁在《史记》里将《吕览》与《周易》《春秋》《离骚》等 并列。东汉高诱曾为其作注,认为该书“大出诸子之右”。
《汉书• 艺文志》将该书列人杂家,此后不少儒家学者以其“杂”而不予重 视。 《吕氏春秋》注释本有清人毕沅《吕氏春秋新校正》,近人许维 通《吕氏春秋集释》、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