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短句怎么写啊
长短句即句子长短不齐的诗体。在宋代以后,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因此,写长短句可以说就是填词。填词需要依照词谱,按照词牌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格式来填写。不同的词牌对平仄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常用词谱和参考书籍如下:
《钦定词谱》 【清】陈廷敬、王奕清 纂 词谱标准,然亦有疏漏和错误
《白香词谱》 【清】舒梦兰 编 入门级词谱
《词律》 【清】万树 编
《词林正韵》【清】 戈载 编
《中华词律》 谢映先 编
《中华词律辞典》 潘慎、秋枫编
2.请高人写长短句诗
琉璃色的天空 沾染了几抹淡淡的云烟 远处的山川若隐若现 恰似你似笑非笑的脸 书桌上的残笺 停留在无忧的童年 寄给你的从前 每一页都写满了思念 青黑色的天空 印刻着忆忆的思绪 窗外的青柳轻摇着身躯 描画着满天飞絮 偶尔寂寞的开始下雨 依如孤单的我 在梦里自言自语 寒雨敲击着窗子 我突然停止了呼吸 生怕它打破窗上的残菊 不知要过多久 所有的伤痛才会全愈 水墨清寒里的一段记忆 是谁忘记了那一次说好的生死相依 我以为我可以永远忘。
3.利用长短句写一篇关于校园秋景的作文
我们的校园秋色别具一格,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他的美显得实实在在.走进校园,几棵樟树就会入你的眼帘,这些樟树的枝条伸向四面八方,在微风的吹拂下,树上的叶子纷纷的飘落下来,仿佛一群穿着黄衣服的姑娘在翩翩起舞.落叶越积越多,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黄澄澄的金子,把我们的校园装办得更加美丽.樟树上果实累累,引来了欢快的鸟儿,有的小鸟尽情的享受这美味佳肴;有的小鸟用脚把樟树的果实踢过来踢过去,像一群小孩踢足球似的;有的小鸟久立四望,好像在回味着这美丽的景色。。我静静地欣赏樟树那美丽的倩影,突然,一只小鸟唱着动听的歌并飞快地飞到了那棵树上,使原来的这棵柿子树显得更美,柿子树上好像挂满了红灯笼,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校园秋色的美引人注目,让我们在它的怀抱里尽情地奔跑,我爱这美丽的校园秋色.
当树开始掉头发,草开始穿衣服的时候。神秘莫测、变幻多端的秋来了。它像无形的空气一样渗透在学校的每一个地方、让人看的见,摸不着就好比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一样。让树哥哥和草弟弟都穿上了舒适的秋装。
4.宋词怎么写
词牌的意义在于规定词的格式,如下是菩萨蛮的准确格式
⊙○⊙●○○▲
⊙○⊙●○○▲
⊙●⊙○△
⊙○○●△
⊙○○●▲
⊙●⊙○▲
⊙●●○△
⊙○⊙●△
(○平●仄△平韵▲仄韵)
宋·辛弃疾
菩萨蛮(词牌)
书江西造口壁(本词的题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江流去。
江晚正愁予,
山深闻鹧鸪。
写诗写词要有好的韵律知识和文字功底(读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有帮助。了解古诗词的韵律使用-平平仄仄那种),如果您想学写好的词,首先建议您去多读大词人们写的好词,如果要试着作一作,就得按照词牌规定来作。
古人的东西用于我们今天的时代不必非要套用他们的规格(字数须对等以应词牌),即便你用现代语言来做一首,也无妨,无韵无妨(但要通顺),无平仄无妨,只要有这份词情,再加上用心学习,将来你也会写好词的。说不定你能开创新的词学也未可知,祝你成功。
5.词又叫“长短句”,按字数多少可划分为什么
词又叫“长短句”,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58字以内);⑵中调(59字~90字);⑶长调(91字以上)。这种方法是明朝人强加上去的,并不科学。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然而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分类并不十分清晰。
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近约等于中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运用韵较疏。
扩展资料
词的特征:
1、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一般来说,词调并不是词的题目,仅只能把它当作词谱看待。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片)以上的。一首词有的只分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分片是由于乐谱的规定。
3、一般词调的字数和句子的长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一般上下阕(片)像对联一样相对)
4、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基本上是长短句,长短句也是词的别称。
5、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每个词调的平仄都有所规定,各不相同。
6、词有时会不符合上述规律,因为早期是和着曲子写的,因此它最注重的还是与曲的配合。(蒙元时期,词与曲是两相和的,因为元曲与词差不多,只是曲没有阙,词有阙。)
7、字声配合更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基本上和近体诗相近似,但变化很多,而且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词
6.词(长短句)分哪几类
你是从内容上分类,这个恐怕有些难度,因为长短句的内容十分广泛。
从词的发展史上看,早期的词,是作为诗余之地位开始的,及内容为诗之余绪,相对来说,比较窄,多集中于描写闺怨一类,像早期的花间集。
到了宋代,词所涉及的内容渐渐开广,像晏殊小词,多写游宴一类,像柳永词,多是舞榭歌台、市井青楼;其中望海潮,以状江南繁华,属于形胜一类;雨霖铃,属于送别一类。
词至苏轼,境界为之一开,内容更为广博,史实典章故事民俗,无一不可入词,像《念奴娇 赤壁怀古》,属怀古凭吊一类、像《水调歌头 名月几时有》属怀远思亲一类、象《水龙吟 古来云海茫茫》属典章故实一类、像《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咏杨花词》属咏物遣怀之类、象《浣溪沙》系列小词,属田园情趣一类、像《水调歌头 昵昵儿女语》属隐括一类、像《戚氏 玉龟山》属灵异传说一类、像《减字木兰花 郑庄好客》属藏头一类、像《西江月 咏梅》属回文一类……等等,举不胜举。
7.谁帮我写几句诗句 宋词的格式 要长短句的 多给点
【第一次写长短句。。而且内容的要求好像也有点对不上。。抱歉,我再想想。
去年明月当空挂,对影成歌。对影成歌,笑看金桂藏枝桠。
今年蒙雾遮轮月,独步庭中。独步庭中,桂花依旧人却罢。
【按你的要求,以下是我的原创不过回答过别人的
天空绯色转一世迷离 硝烟轻漫起流动飘逸
纤指轻挑素琴琴弦颤 手腕微抖间墨迹青衫
【以下是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不是我原创的
卷帘悠悠望绿水映墙 蜻蜓恋荷尖迷了潇湘
【以下同样是原创而且未回答过别人的
古筝幽幽如诉如泣伤 玉落琼已碎染了凄凉
【有要求可以再提,我尽量,望采纳,谢谢。
8.宋词怎么写
有很多词谱的 比如忆江南(廿七字,又作望江南,江南好) 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你写些字对着词谱填 平仄相同就可以了 这样的词谱还很多 蝶恋花 浣溪沙 都是 自己去找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归纳起来,这许多名称主要是分别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我国古代诗乐一体,《诗三百篇》与汉魏六朝乐府诗大都是合于音乐而可歌唱的。
“乐府”原为汉时政府音乐机关之名。汉以后的五、七言古体诗和唐以后的近体诗始为徒诗而不可歌。
唐人的拟乐府古题与新乐府不再合乐,实为古体诗了。唐代绝句也有可配乐歌唱的,或称“唐人乐府”,有时与词相混,如《阳关曲》《杨柳枝》等,也被作为词调名。
唐宋之词,系配合新兴乐曲而唱的歌词,可说是前代乐府民歌的变种。当时新兴乐曲主要系民间乐曲和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传入的曲调,其章节抑场抗坠、变化多端,与以“中和”为主的传统音乐大异其趣;歌词的句式也随之长短、错落、奇偶相间,比起大体整齐的传统古近体诗歌来大有发展,具有特殊表现力。
曲子词、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之名由此而得。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曲调的名称如《菩萨蛮》《蝶恋花》《念奴娇》等叫做“词调”或“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唱法虽早已失传,但读者当时的倚声或后来依谱所填的词,仍然可以从其字里行间感受到音乐节奏之美,或缠绵宛转,或闲雅幽远,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令人回肠荡气,别有一种感染力量。
前人按各词调的字数多少分别称之为“小令”、“中调”或“长调”。有的以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有的主张62字以内为小令,以外称“慢词”,都未成定论。
词调中除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外,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
“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
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我们看到宋代许多词人于此惨淡经营,创造出离合回旋、若往若还、前后映照的艺术妙境,在一首词中增添了层次、深度和荡漾波澜。
大部分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押韵也变化多端。例如为唐宋词人所常用的词调《菩萨蛮》,系唐代时据从东南亚传入的乐曲所制。
北宋魏夫人依此调所填的词云: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本词调全首八句,句句押韵。上片前两句七言押仄韵,本词用仄声中上声“纸”韵;后两句五言押平韵,本词押平声中“麻”韵。
下片四句均是五言,前两句押仄韵,本词用仄声中的去声“遇”和“御”韵;后两句押平韵,本词押平声中“微”韵。通常近体诗八句的,全篇都是七言句,或都是五言句,隔句押同一个韵,首句也有押韵的。
两者比较,词调显然别呈错综参差之美。本词上片写景色,下片写女主人公的行动与心理活动,环境与人物、人物的动作与内心,通过五、七言长短参差的句式、“麻”“微”平韵和“上”“去”仄韵的交替迭代,臻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平仄诸韵分别具有声情之美。一般说来,平声声调长,不升不降,宜于慢声吟唱,表达不尽的情意、盎然的韵味。
仄也称“侧”,是不平之意。诗词中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声调都是短的。
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特别短促。以欹侧短促的仄声押韵,易于寄寓奇拗不平的感慨,令人激动不已。
不少词调中平仄诸韵递押,也就是长短声调递用、平调与升、降调或促调递用,不仅声调抑杨顿挫,激荡而和谐,蕴蓄的感情也显得更加丰富曲折。这是我们诵读宋词时所值提注意的。
词调有一般诗体中罕见的一字、两字句,或八字以至十字以上的长句,交错迭出。例如蔡伸《苍梧谣》(即《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开头以一字句振起全篇,接以七字、三字、五字句,又有摇曳的余韵。
再看辛弃疾的《唐河传》: 春水,千里。孤舟浪起,梦携西子。
觉来村巷夕阳斜。几家? 短墙红杏花。
晚云做些儿雨,折花去。岸上谁家女?太狂颠! 那边,柳棉,被风吹上天。
这里二字句、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押平韵的、仄韵中上、去声的,错综递用,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描绘出无边春色的生意盎然,青春少女的天真娇憨,全词在写作上对前举魏夫人《菩萨蛮》似有所借鉴,而写来更加清新活泼、跌宕多姿,也与所用词调更加灵活多变有关。相对说来,《菩萨蛮》句式保留较多五、七言诗体痕迹。
词中的长句也能使情意更加宛转,气势更见浩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