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词之美,谢谢了
中国诗词之美,是绝世而独立的,如果你风华正茂、年轻而貌美,如果你热爱生活、感情细腻。
那么,你就热爱诗词吧!热爱诗词,读懂诗词,并且能够背诵和创作诗词,是能够提高人的品味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
当你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疏枝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或者读到纳兰性德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消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争字就是现代字的[怎])。当你读到这些诗词的时候你感受不到诗词的美好吗?中华诗词瑰丽无穷,妙不可言,如果你还年轻,如果你想寻求浪漫,如果你是一位美少女,如果你想和董卿姐姐一样有才华、一样光芒四射,那么你就热爱诗词吧!你将会感受到诗词的美好而受益终生。
2. 中华诗词之美的题
1、南宋末年出现诗化的词。 (2.00分)
是
2、小词虽然是写美女跟爱情,但美女的簪花、照镜、描眉都有丰富的意蕴。 (2.00分)
是
3、新兴事物与旧体格律诗两者绝对是格格不入的。 (2.00分)
否
4、张惠言认为,小词的妙处,其实就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 (2.00分)
是
5、张惠言认为词可以表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2.00分)
是
6、孔子讲诗的传统是能在诗里得到丰富的联想,不必与诗的本意完全一致。 (2.00分)
否
7、杜甫《自京窜自凤翔喜达行在所》中的“行在”是指皇帝行宫所在。 (2.00分)
否
8、张惠言对词的审美特质的解说是“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 (2.00分)
否
9、旧诗是指古体诗。 (2.00分)
否
10、菡萏在古诗词里是指兰花 (2.00分)
否
11、冯延巳表现的不是官能的感觉,不是感情的感受,而是一种感情的意境。 (2.00分)
是
12、苏东坡《满庭芳》既体现了诗的美感有体现了词的美感, (2.00分)
是
13、后主李煜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是有意为之。 (2.00分)
否
14、《人间词话》开创了词学之先河。 (2.00分)
否
15、中国的文化发展得早,所以没有长篇的史诗。 (2.00分)
否
16、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羲和是太阳神的名字。 (2.00分)
否
17、温庭筠的14首《菩萨蛮》是一个系列,前后联系 (2.00分)
是
18、宴乐,又称作燕乐,是中国隋、唐至明朝的宫廷中饮宴时,提供用于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 (2.00分)
是
19、《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描写了春秋季节的变化。 (2.00分)
否
20、“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出自张惠言《词论》。 (2.00分)
否
3. 中华诗词之美的题
1、南宋末年出现诗化的词。
(2.00分) 是 2、小词虽然是写美女跟爱情,但美女的簪花、照镜、描眉都有丰富的意蕴。 (2.00分) 是 3、新兴事物与旧体格律诗两者绝对是格格不入的。
(2.00分) 否4、张惠言认为,小词的妙处,其实就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 (2.00分) 是 5、张惠言认为词可以表达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2.00分) 是 6、孔子讲诗的传统是能在诗里得到丰富的联想,不必与诗的本意完全一致。 (2.00分) 否7、杜甫《自京窜自凤翔喜达行在所》中的“行在”是指皇帝行宫所在。
(2.00分) 否8、张惠言对词的审美特质的解说是“盖诗之比兴,变风之义,骚人之歌,则近之矣。” (2.00分) 否9、旧诗是指古体诗。
(2.00分) 否10、菡萏在古诗词里是指兰花 (2.00分)否11、冯延巳表现的不是官能的感觉,不是感情的感受,而是一种感情的意境。 (2.00分) 是 12、苏东坡《满庭芳》既体现了诗的美感有体现了词的美感, (2.00分) 是 13、后主李煜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是有意为之。
(2.00分) 否14、《人间词话》开创了词学之先河。 (2.00分) 否15、中国的文化发展得早,所以没有长篇的史诗。
(2.00分) 否16、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羲和是太阳神的名字。 (2.00分) 否17、温庭筠的14首《菩萨蛮》是一个系列,前后联系 (2.00分) 是 18、宴乐,又称作燕乐,是中国隋、唐至明朝的宫廷中饮宴时,提供用于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
(2.00分) 是 19、《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描写了春秋季节的变化。 (2.00分) 否20、“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出自张惠言《词论》。
(2.00分)否。
4. 尔雅中华诗词之特美以下哪句诗不是起“兴”的作用:(50.00分)A
D,兴是借他物来引出此物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