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世如何评价梁武帝的书法
梁武帝博学多通,文武兼备。
长于文学,善音律,工书法。《梁书刘孝绰传》称 其“雅好虫篆”。
唐代张怀璀《书断》称:“帝好草书,状貌亦古,乏于筋力,既 无奇姿异态,有减于齐高矣。”萧衍惟重钟繇、王献之,对钟繇、王羲之书法艺术 成就,颇有精到之见。
他把“殆同机神”作为书学批评标准,不仅开唐人、王羲之之 先声,重要的是为品评书法确立了一项重神韵的审美法则,从而也确立了他自己在书 法史上的地位。著有《观锺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古今书人优劣评》、《书评》等书论四篇。
传世书迹有《异趣帖》近于章草:“爱业愈深,一念修怨,永堕异趣,君 不。”
此帖清时入于内府。对其作者,向有萧衍和王献之两说,以倾向前者为 多,明董其昌断为萧衍作品。
2.关于书法的名句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唐.卢携《临池诀》▲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
黄庭坚《论书》▲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明.丰坊《书诀》▲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
宋.姜夔《续书谱》▲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
唐.韦续《墨薮》▲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
佚名《永字八法》▲。▲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法言》▲把笔深浅,在于去纸远近,远者浮泛虚薄,近则瘟锋体重。唐.卢携《临池诀》▲凡学书,欲先学用笔,,用笔之法,欲双钩回腕,掌虚指实,以无名指依笔,则有力。
黄庭坚《论书》▲所谓法则,恹压.钩揭.抵拒.导送是也。五代.李煜《书述》▲右军用笔内恹,正锋居多,故法度森严而入神;子敬用笔外拓,侧锋居半,故精神散朗而入妙。
明.丰坊《书诀》▲执笔在乎便稳,用笔在于轻健:轻则须沉,便则须涩,谓藏锋也。清.冯武《书法正传》▲字有藏锋出锋之异,粲然盈褚,欲其手尾相应,上下相接为佳。
宋.姜夔《续书谱》▲用笔之势,特须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病且未去,能何有焉。唐.徐浩《论书》 ▲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矣。
唐.韦续《墨薮》▲所谓千古不易者,指笔之肌理言之,非指笔之面目言之也。清.周星莲《临池管见》▲学有规矩,字有体法;不然则笔意不精,字亦失乎格度矣。
一字之法,贵在结构:一笔之法妙在起止。结构之道,尤在乎笔法之精妙也。
佚名《永字八法》▲将能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擒得定,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笔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清.周星莲《临池管见》▲用笔之法,见于画之两端,而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
盖两端出入操纵之故,尚有迹象可寻;其中截之所以丰而不怯,实而不空者,非骨势洞达,不能悻致。清.包世臣《艺舟双辑》▲笔正则锋藏,笔偃则锋出。
宋.姜夔《续书谱》▲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传语。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古人作纂,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间用侧锋取妍。
分书以下,正锋居八,侧锋居二,纂则一毫不可测也。明.丰坊《书诀》▲古人一点一画,皆使锋转笔以成之,非至起至掣曳之处乃用使转;古人一牵一连,皆旋转,正心着纸,无一黍米倒塌处。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字划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迹,如羚羊挂角。学者工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
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快。
清.朱和羹《临池心解》▲数画之转接欲折,一画之自转贵圆;同一转也,若误用之,必有病,分别行之,则合法耳。清.笪重光《书筏》▲锋既着纸,即宜转换:于画下行者,管转向上;画上行者,管转向下;画左行者,管转向右。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要使笔锋行字画中,如入骨既立,虽丰瘠不同,各自成体。宋.李弥孙《筠溪集》▲书之大要,可一言而尽之。
曰:笔方势圆。方者,折法也,点画波撇起止处是也,方出指,字之骨也;圆者,用笔盘旋空中,作势是也,圆出臂腕,字之筋也。
清.朱履贞《学书捷要》▲圆以规以象天,方以矩以向地。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
所以用笔贵圆,字形贵方。圆乃神圆,不可滞也;方乃通方,不可执也。
明.项穆《书法雅言》▲古人作书,落笔一圆便圆到底,落笔一方便方到底,各成一种章法。《兰亭》用圆,《圣教》用方,二贴为百代书法楷模,所谓规矩方圆之至也。
▲以转束言之,则内方而外圆;以笔质言之,则骨方而肉圆。此是一定之理。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
清.包世臣《艺舟双辑》▲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契出之。
圆笔用佼,方笔用翻,圆笔不佼则痿,方笔不翻则滞。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辑》▲用笔尖如落锋势,无一毫如尖锋势,意况生举,爽爽若神,为一字,须数体俱入。
晋.王羲之《论书》▲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盖信笔则其波画皆无力。
提得笔起,则一转一束处皆有主宰。转,束二。
3.梁武帝的书法作品能否提供一下
梁武帝,南朝梁的开国皇帝。
字叔达,南兰陵中都里(现江苏武进县)人。他原来是南朝齐的官员,南齐末年,出为雍州刺史,镇守襄阳,乘机打造兵器,整治舟船,静等天下大变。
齐永元二年(公元500年),以讨伐东昏侯萧宝卷为名,举兵攻入建康城,掌握南齐王朝的实权。齐中兴二年(公元502年)迫使齐和帝禅位于己,正式称帝。
萧衍在位48年,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都有发展。他颁布法令,禁止向官吏献礼行贿,积极倡导纳谏,对官吏进行监督。
注重兴修水利,奖励农耕,减免赋税,减轻劳役,百姓安居乐业。建国学,开五经馆,修孔庙,亲自为太学生讲课,著述《孝经义》、《周易六十卦》等二百余卷。
梁武帝统治时期,是南朝历史上最为稳定富足的几十年。 梁武帝尊儒崇佛,立佛教为国教,大建寺庙。
他不但广建佛寺,而且为了替建康的僧人募化,三次舍身同泰寺,让臣下以数亿钱赎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当时建康城内众多佛寺的写照。
他还组织人马,举行辩论,攻击无神论者范缜及其神灭论思想。 太清二年(公元549年),降将侯景叛乱,攻破建康宫城一台城。
梁武帝被囚禁在净居殿,仍念经不辍。四月,忧愤饥饿而死。
梁武帝博学多通,文武兼备。长于文学,善音律,工书法。
《梁书刘孝绰传》称其“雅好虫篆”。唐代张怀瓘《书断》称:“帝好草书,状貌亦古,乏于筋力,既无奇姿异态,有减于齐高矣。”
萧衍惟重钟繇、王献之,对钟繇、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颇有精到之见。他把“殆同机神"作为书学批评标准,不仅开唐人、王羲之之先声,重要的是为品评书法确立了一项重神韵的审美法则,从而也确立了他自己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著有《观锺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古今书人优劣评》、《书评》等书论四篇。 传世书迹有《异趣帖》近于章草:“爱业愈深,一念修怨,永堕异趣,君不。
”此帖清时入于内府。
对其作者,向有萧衍和王献之两说,以倾向前者为多,明董其昌断为萧衍作品。 /weijin/1.htm。
4.《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梁武帝萧衍(464-549年)诗文书法的造诣远超过其政治才能。
他重视收藏书画作品,曾摹过钟繇、王羲之等人书迹,著有《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古 今书人优劣评》等,对书法家的评论非常精到准确。在《古今书人优劣评》中对钟 繇、王羲之的评论是“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他是将王羲之 书法推为最尚地位的第一人。《梁武帝观钟繇书法十二意》是字体书写的总结,分别为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损、巧、称。
所谓“意”,既指笔法的意义,又可指称用笔的意趣, 甚至还含有通篇协作的技巧。梁武帝善书,所著书论见解不同于一般。
如论张芝、钟繇字意等文字代表了南朝历代书论的总体进展与认识深度。
5.名人对王羲之书法的称赞
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唐代张怀耿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这说的是王羲之学习书法的用功。
萧衍(梁武帝)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梁武帝:“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虞龢:“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孙过庭:“且元常(钟繇)专工于隶书,伯英(张芝)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
米芾:“谢安慰问帖,字清古,在二王之上,宜乎批评子敬帖尾也。“
这是比较全的
6.赞美书法之美的句子有哪些
1.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3.草书的体裁几乎是通篇字字相连、一笔而成的。虽然字与字间偶有不连接处,但上下笔意贯串,首尾呼应相顾,而血脉相通,有一种笔墨飞舞、龙骧豹变、一气呵成的气势。在运笔过程中,每一个字的屹立部位,都似乎险象丛生,却又妙在能险中扣稳,使字形没有歪斜软倒之嫌,而有玲珑飞动之姿。
4.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5.草书轻如鸿毛,龙飞凤舞。正楷苍劲有力,端端正正。
6.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7.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8.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9.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
10.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11.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12.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13.张扬跋扈,丝毫不受束缚,甚至整行一笔而下,有如神仙般的纵逸,来去无踪。
14.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15.群鸿戏海,舞鹤游天(梁武帝萧衍评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