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良好习惯
1. 朗读中丰富积累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重视诵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
如:《国庆节的晚上》一课,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国庆节晚上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象,尤其是描写焰火形状的几句话,焰火一个接一个,像一颗颗流星,像一朵朵菊花,像一串串珍珠,像一挂挂瀑布……让人宛如置身在美丽的焰火中,大人看了也觉喜爱,更何况是小朋友呢?我就先让小朋友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再把喜爱的感觉读出来,挑战读,配上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学生融入了优美的文字中,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课堂上,我常引导孩子们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合作交流中积累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鼓励他们把课上积累的东西收集在《积累本》中。每学完一单元进行交流,并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孩子们阅读和积累的兴趣。
积累的东西多了,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2. 背诵中沉淀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人读书,历来是读过来背过去的,读背得多了,肚子里装满了诗词文章,就逐步掌握了读写规律和方法。背书的过程,就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材中的儿歌、短文琅琅上口,语言浅显易懂,通过背诵,让学生不断充实语言库存。
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能力。在指导学生背诵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平时,我也经常进行情境训练,以便对背诵的内容进行运用、巩固。如《一粒种子》,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学生就把前一课曾经背诵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复述了出来:种子看到了在雨中穿梭的燕子;种子看到了绿色的柳叶,红色的桃花;种子看到了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河里的鱼儿欢快地摇动着尾巴……曾经背诵过的内容顷刻间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自如地运用起来,多么优秀的学生!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巩固背诵,沉淀积累。
背诵有助于学生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优秀的诗文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像一泓清泉流进学生们的心田,像一曲牧歌回荡在学生的耳边。
长期背诵一些优秀诗文,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3. 在语言环境里积累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
写作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即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懂得积累。 在语言环境里积累,相对于孤立的积累,在课堂上更适合运用这种随文积累的方法,就是随着课文出现及时理解记忆,并运用,如二年级下册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里面好词十几个之多,成语“川流不息”“焕然一新”“光彩夺目”等,我指导在理解课文过程中理解了成语意思,并且要求用这些成语造句子,从积累到运用,一气呵成。
还有类似“弯弯的月亮、蒙蒙的细雨”的词组,马上进行练习和应用,这种随文的积累会更深刻地印在脑海里。 4. 运用中内化积累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沉淀积累。如古诗《所见》,插图上牧童坐在牛背上唱歌的图画,让学生说说谁在哪里干什么?学生说一个小朋友坐在牛背上唱歌。
于是我告诉他们像这种放牛、放羊的孩子称为“牧童”,他在干吗?我再请学生来说一句话,学生说得很规范: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唱歌。显然,他们已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地运用。
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地观察,。
2.如何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良好习惯
1. 朗读中丰富积累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重视诵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叶圣陶先生更是谆谆告诫: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学习语言,就得多读。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因而、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主动积极地积累语言。
如:《国庆节的晚上》一课,景美文美,它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国庆节晚上天安门广场美丽的景象,尤其是描写焰火形状的几句话,焰火一个接一个,像一颗颗流星,像一朵朵菊花,像一串串珍珠,像一挂挂瀑布……让人宛如置身在美丽的焰火中,大人看了也觉喜爱,更何况是小朋友呢?我就先让小朋友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再把喜爱的感觉读出来,挑战读,配上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学生融入了优美的文字中,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课堂上,我常引导孩子们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合作交流中积累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鼓励他们把课上积累的东西收集在《积累本》中。每学完一单元进行交流,并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孩子们阅读和积累的兴趣。
积累的东西多了,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2. 背诵中沉淀积累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人读书,历来是读过来背过去的,读背得多了,肚子里装满了诗词文章,就逐步掌握了读写规律和方法。背书的过程,就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也是培养语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人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材中的儿歌、短文琅琅上口,语言浅显易懂,通过背诵,让学生不断充实语言库存。
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形成能力。在指导学生背诵的时候,我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
平时,我也经常进行情境训练,以便对背诵的内容进行运用、巩固。如《一粒种子》,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学生就把前一课曾经背诵的内容自然而然地复述了出来:种子看到了在雨中穿梭的燕子;种子看到了绿色的柳叶,红色的桃花;种子看到了一条清凌凌的小河,河里的鱼儿欢快地摇动着尾巴……曾经背诵过的内容顷刻间变成了自己的语言自如地运用起来,多么优秀的学生!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巩固背诵,沉淀积累。
背诵有助于学生积累词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优秀的诗文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像一泓清泉流进学生们的心田,像一曲牧歌回荡在学生的耳边。
长期背诵一些优秀诗文,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3. 在语言环境里积累 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
写作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即不但要广泛阅读,还要懂得积累。 在语言环境里积累,相对于孤立的积累,在课堂上更适合运用这种随文积累的方法,就是随着课文出现及时理解记忆,并运用,如二年级下册第12课《北京亮起来了》里面好词十几个之多,成语“川流不息”“焕然一新”“光彩夺目”等,我指导在理解课文过程中理解了成语意思,并且要求用这些成语造句子,从积累到运用,一气呵成。
还有类似“弯弯的月亮、蒙蒙的细雨”的词组,马上进行练习和应用,这种随文的积累会更深刻地印在脑海里。 4. 运用中内化积累 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成功片段,是深化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运用迁移的练习点,指导学生有机积累语言,沉淀语言素材。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的语言,是深化积累的最佳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沉淀积累。如古诗《所见》,插图上牧童坐在牛背上唱歌的图画,让学生说说谁在哪里干什么?学生说一个小朋友坐在牛背上唱歌。
于是我告诉他们像这种放牛、放羊的孩子称为“牧童”,他在干吗?我再请学生来说一句话,学生说得很规范: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唱歌。显然,他们已经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地运用。
鲁迅先生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
在语言积累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
3.如何培养低段孩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用笔记下好词、好句、能拓宽你的思路,丰富你的语言,提高你的能力,当然也就能文如泉涌,妙笔生花。《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提出了一定量的规定,并推荐了一些必读及必背的具体篇目。可见,积累之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生们正处于积累好词好句的黄金时期,如果不抓紧积累好词好句,岂不是浪费。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积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方面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就预示着他成功了第一步。在我校,通过对全校小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没有专用的摘抄本,没有自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为积累而积累。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让他们准备一个专用摘抄本,并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封面图案,命一个好听的名字,还可以定期开展评比“积累大王”活动,对于优秀的给予表扬。这样让学生把枯燥的积累变成快乐的享受,在积累的世界里快乐地翱翔。
二、明确目的,知道积累什么
第一是积累语言材料。
教材里每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成语、对联、谚语、名人名言、歇后语、绕口令、儿歌、古诗等,语文教材和课外书籍中也有许多妙辞佳句,都是学生很好的积累材料。
第二是积累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例如,《草原》一文,课文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令老舍先生惊叹、舒服,给予作者美的享受。那么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词句来描写美景呢? 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在思考中级积累了好词好句,又能从好词好句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感。
第三是积累精妙的写法。
积累运用修辞手法的优美的句子,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积累抓住重点词语把句子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例如《所见》一诗中“意欲捕鸣蝉”中的“捕”为什么不用“捉”呢?我先让学生仿佛诵读,再比较,发现“捕”比“捉”更准确、更形象,更能表达小孩想得到蝉的欲望。
三、学会方法,知道怎样积累
1.归类积累法
可以将有语言特色的分别归类。如写景物的、写人物的、写场面的、写活动的、写动物的、写植物的等分别归类;还可以把相同部分的集合在一起,如一帆风顺 、一鸣惊人、一心一意、一如既往、一刀两断 等都以“一”开头;再如:心安理得、心比天高、心不在焉、心潮澎湃、心弛神往等都以“心”开头;还可以把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开天辟地、翻来覆去、顾此失彼、虎头蛇尾、扬长避短 、三长两短、口是心非 、弄假成真、七上八下等;还可以把重叠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AABB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等;ABAB式: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等;AABC式:欣欣向荣、津津有味等;ABCC式:小心翼翼、神采奕奕等;ABB式:绿油油、红彤彤等。
2.美文摘抄仿创法
模仿文中的优美的表达方式仿写句子。例如,《荷叶圆圆》一文中有这样精彩的句子: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可以引导学生仿创:__说:“荷叶是我的__。”
3.熟记法
要写好文章,在于要有好素材,而材料却来源于积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有心,更多的是来源于熟记。书要装到自己脑子里,变成自己的精华才算数。写作技巧也只有在熟记下才能感悟,才能如行云流水。小学教材中要求的必背内容必须让学生熟读成诵。
四、学以致用,巩固积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运用,语言就成了无水之鱼,无根之花。每节语文课我利用5分钟时间,开展4人小组的交流活动。每个同学交流两个好词或一个好句。这样,就使得学生的积累一下子增加到了原来的4倍,积累快,效率高。如黎舒的小组,李光辉介绍了春暖花开、春风拂面;陈康介绍了花红柳绿、万紫千红;黄美琪介绍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黎倩兰介绍了冰雪融化、泉水丁冬。一会儿工夫,学生就掌握了8个词语,从怎么写到什么意思都掌握了,效果相当好。
总之,胸有成竹方能运筹帷幄,小学生只有一如既往长期坚持地去阅读和积累,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才会突飞猛进,才会 取得更大进步。
4.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好词佳句的积累和运用
我们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让学生从平时便注重基本功——词语、句子的积累,就会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基础的宝库,从而为运用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
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可见阅读积累对习作的重要性。但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阅读不积累,一到习作课习作时就像挤牙膏一样挤。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好词佳句的积累呢?在平时教学中我是按照以下方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的:一、准备摘抄本,并自主设计封面:首先让学生准备一本精美的摘抄本,并为自己的摘抄本命一个好听的名字。比如:《采花集》、《采蜜集》、《百花园》、《杂草园》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设计精美的封面图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摘抄好词佳句这项活动倾注了浓厚的兴趣。
书名、封面都是学生花了很多心思设计出来的,那意味深长的书名、精美的封面图案设计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主动去积累好词佳句的积极性,为自己今后的习作积累各个方面的素材。从此学生把枯燥的积累变成快乐的收集,在语言的世界里自如的翱翔。
二、采蜜——教授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摘抄也要有目标,有计划,有具体方案,直到扶着学生上了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1、学会分类积累。
作家手中的妙笔生花,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美精典的语句。有描写动物的敏捷机智,如写翠鸟,“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杆上了。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有赞美植物的品质,如写橡树,“挺立着一棵高高的像树。
它是那么的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有描写大自然优美风光,如写溪水,“碧清的水流撞在岩石上,发出铃铛摇动般的脆响。
叮咚叮咚……大自然乐器奏出的音乐,在幽静的山谷里回旋飘荡。” 这些绚丽多彩,渗入意境之美的语句,可以增加学生写作的能力。
可以积累的好词佳句很多,面很广。因此我让学生给自己的摘抄本分为几大块:大自然篇、动物篇、植物篇、人物外貌篇、心理活动篇等等。
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分类摘抄到相应的板块中,以便于自己在习作中查阅。2、从课本中挖掘积累的素材。
语文书是最好的积累材料来源之一,所以我从课文入手,因为教材中许多课文文质兼美,易学易诵,可供学生鉴赏或临摹。比如:在学了《燕子》这一课后让学生把描写燕子外形特点的句了摘抄下来。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是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样学生在今后习作中遇到写动物外貌,就可以借鉴。
3、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自觉养成及时积累的好习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词句,这写作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
归定学生每人至少有两本课外书,主要是包括作文选,并给他们一定的阅读时间,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互换阅读。在阅读中发现好词佳句,就及时积累起来。
比如:把有关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积累起来,有学生积累了“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春满人间、春雨绵绵”等好词。4、积累形式不一,可以多样化。
除了可以让学生自由积累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要求去积累,比如:我让学生把从课外书中看到的有关描写天气变化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也可以阅读好同学的摘抄本,把他们本子中的精美语句再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中,据为己用。
三、酿蜜——学会将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运用,语言就成了无水之鱼,无根之花。
语文教学易犯的毛病是失败的积累,也就是为积累而积累。大多数老师感兴趣的是词句在摘抄本上作呆板的整齐排列,而没有有效地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景中生动运用并加以内化。
实践证明,毫无运用意识的积累是徒劳的。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语言的实践运用中丰富语言的积累。
积累是表达的基础,而运用能强化、深化发展原有的积累。只有通过运用才能使语言内化完成语言知识的建构,还可以让学生在语言的创造性表达中丰富语言的积累。
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的。 1、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
充分利用每节课讲课前的三分钟,开展一些积累语言的活动。可以说说自己积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也可以说说自己在积累中的心得体会,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环节等等。
比如: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成语后,可设计这样一个环节:用不同成语表达画面意思。一位老大爷眼含泪水,激动地说:“盼了一个世纪的奥运会终于在家门口举行……”这时候老大爷的心情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回答:“惊喜万分、喜极而泣、热泪盈眶、激动万分、老泪纵横、百感交集……”对学生采取轮流制,进行循序渐进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这一活动目的是使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和展。
5.如何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古诗词大多意境优美,有许多流芳千古的佳句,积累多了,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表达也就能出口成章了。在平时教学中我是按照以下方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的:
一、充分利用课前古诗朗诵活动。
充分利用课前古诗朗诵的时间,开展一些积累语言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积累累了哪些佳句,也可以说说自己在积累中的心得体会,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环节等等。比如: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佳句后,可设计这样一个环节:用不同诗句表达画面意思。一位小孩放学回家,正在敲门。可以用那句诗来形容?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回答:小扣柴扉久不开……对学生采取轮流制,进行循序渐进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这一活动目的是使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和展示语言的机会,且在活动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充分利用阅览课进行好词佳句的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在阅读课上学生可以互换阅读,也可以小组阅读。在阅读中发现的好词佳句,学生小组一起积累,最后达到了资源共享。比如:让学生描写雪的壮景,学生活学活用争先恐后的表达: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注重积累形式的多样化
除了可以让学生自由积累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要求去积累,比如:让学生把从课外书中看到的有关爱国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也可以阅读同学的摘抄本,把他们本子中的精美语句再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让学生从平时便注重基本功——词语、句子的积累,就会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基础的宝库,从而为运用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
6.如何培养小学生对好词佳句的积累和运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阅读中用笔记下好词、好句、能拓宽你的思路,丰富你的语言,提高你的能力,当然也就能文如泉涌,妙笔生花。《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提出了一定量的规定,并推荐了一些必读及必背的具体篇目。
可见,积累之重要。尤其是小学阶段,小学生们正处于积累好词好句的黄金时期,如果不抓紧积累好词好句,岂不是浪费。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呢?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想积累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方面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就预示着他成功了第一步。
在我校,通过对全校小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没有专用的摘抄本,没有自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为积累而积累。我们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可以让他们准备一个专用摘抄本,并为摘抄本设计精美的封面图案,命一个好听的名字,还可以定期开展评比“积累大王”活动,对于优秀的给予表扬。
这样让学生把枯燥的积累变成快乐的享受,在积累的世界里快乐地翱翔。 二、明确目的,知道积累什么 第一是积累语言材料。
教材里每单元的《日积月累》中,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成语、对联、谚语、名人名言、歇后语、绕口令、儿歌、古诗等,语文教材和课外书籍中也有许多妙辞佳句,都是学生很好的积累材料。 第二是积累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例如,《草原》一文,课文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令老舍先生惊叹、舒服,给予作者美的享受。
那么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词句来描写美景呢? 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在思考中级积累了好词好句,又能从好词好句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情感。 第三是积累精妙的写法。
积累运用修辞手法的优美的句子,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夸张句;积累抓住重点词语把句子写准确、写具体、写生动的方法。 例如《所见》一诗中“意欲捕鸣蝉”中的“捕”为什么不用“捉”呢?我先让学生仿佛诵读,再比较,发现“捕”比“捉”更准确、更形象,更能表达小孩想得到蝉的欲望。
三、学会方法,知道怎样积累 1.归类积累法 可以将有语言特色的分别归类。如写景物的、写人物的、写场面的、写活动的、写动物的、写植物的等分别归类;还可以把相同部分的集合在一起,如一帆风顺 、一鸣惊人、一心一意、一如既往、一刀两断 等都以“一”开头;再如:心安理得、心比天高、心不在焉、心潮澎湃、心弛神往等都以“心”开头;还可以把反义词组成的词语集合在一起,如:开天辟地、翻来覆去、顾此失彼、虎头蛇尾、扬长避短 、三长两短、口是心非 、弄假成真、七上八下等;还可以把重叠的词语集合在一起。
如:AABB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等;ABAB式: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等;AABC式:欣欣向荣、津津有味等;ABCC式:小心翼翼、神采奕奕等;ABB式:绿油油、红彤彤等。 2.美文摘抄仿创法 模仿文中的优美的表达方式仿写句子。
例如,《荷叶圆圆》一文中有这样精彩的句子: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蜻蜓说:“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凉伞。”
可以引导学生仿创:__说:“荷叶是我的__。” 3.熟记法 要写好文章,在于要有好素材,而材料却来源于积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有心,更多的是来源于熟记。
书要装到自己脑子里,变成自己的精华才算数。写作技巧也只有在熟记下才能感悟,才能如行云流水。
小学教材中要求的必背内容必须让学生熟读成诵。 四、学以致用,巩固积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运用,语言就成了无水之鱼,无根之花。
每节语文课我利用5分钟时间,开展4人小组的交流活动。每个同学交流两个好词或一个好句。
这样,就使得学生的积累一下子增加到了原来的4倍,积累快,效率高。如黎舒的小组,李光辉介绍了春暖花开、春风拂面;陈康介绍了花红柳绿、万紫千红;黄美琪介绍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黎倩兰介绍了冰雪融化、泉水丁冬。
一会儿工夫,学生就掌握了8个词语,从怎么写到什么意思都掌握了,效果相当好。 总之,胸有成竹方能运筹帷幄,小学生只有一如既往长期坚持地去阅读和积累,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才会突飞猛进,才会 取得更大进步。
7.如何让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古诗词大多意境优美,有许多流芳千古的佳句,积累多了,应用起来得心应手,表达也就能出口成章了。在平时教学中我是按照以下方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的:
一、充分利用课前古诗朗诵活动。
充分利用课前古诗朗诵的时间,开展一些积累语言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积累累了哪些佳句,也可以说说自己在积累中的心得体会,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环节等等。比如: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佳句后,可设计这样一个环节:用不同诗句表达画面意思。一位小孩放学回家,正在敲门。可以用那句诗来形容?学生会兴致勃勃地回答:小扣柴扉久不开……对学生采取轮流制,进行循序渐进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这一活动目的是使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和展示语言的机会,且在活动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二、充分利用阅览课进行好词佳句的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在阅读课上学生可以互换阅读,也可以小组阅读。在阅读中发现的好词佳句,学生小组一起积累,最后达到了资源共享。比如:让学生描写雪的壮景,学生活学活用争先恐后的表达: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注重积累形式的多样化
除了可以让学生自由积累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要求去积累,比如:让学生把从课外书中看到的有关爱国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也可以阅读同学的摘抄本,把他们本子中的精美语句再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深化和体验。我们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让学生从平时便注重基本功——词语、句子的积累,就会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基础的宝库,从而为运用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
8.如何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优秀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
由于各学科的学习与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列为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当前小学生在阅读习惯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读书漫不经心,心猿意马,不求甚解;在阅读课文时,不能很好地使用工具书;没有养成边阅读边想的习惯,读书效率低;没有养成“不动笔不读书”的读书习惯。
如何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这是当前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
那么,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读书习惯?怎样进行培养呢? 1 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读书。而兴趣要从小培养,低年教师在培养学生爱看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爱听——教师读给学生听。
教师要善于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懂得孩子喜欢听什么、做什么。然后再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作品,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读给他们听。
等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就可自己主动读这些生动的故事了。这不仅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引发了学生多识字的欲望。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是急剧升温。 2 营造读书氛围,创造良好环境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学校要努力营造读书的大环境。
我觉召开读书交流会效果很好,可以促进学生的读书兴趣,为学生创设展示读书的机会和平台。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每周能举办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读到的精彩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与大家交流、共享。
使讲者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勤奋读书。听者也一定会受其感染,而渐渐喜欢阅读,和别人一决高下,从而达到促进读书的目的。
我在实践中发现,如果读课文让学生“赛读”的话效果非常好,开始我们班有几个学生读书结结巴巴的,最后我让分组比赛读,这些学生为了不拖后腿,在小组里刻苦练读,读的不好的,其他同学还加以指导。这样,在练读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提高。
可见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生读书的方法和途径。 3 循循善诱,有目的读书 书籍浩如烟海,读书人仅是一叶扁舟,盲目的读书,会使人迷失方向。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情、心境,以及阅读能力,向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目,并指导学生吸收不同书籍的优秀之处。读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成语故事、历史故事或名人传记时,要让学生学习书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感悟书中的深刻道理;读优秀文学作品时,要引导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背诵优美片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读科普类作品时,要让学生联系生活,注意观察,做到学以致用……此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
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它们在养成读书习惯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长期以往,学生便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目的、有选择地读书,并能清楚地知道在不同的书中要学到什么。
4 培养毅力,形成习惯 毅力是读书习惯“金字塔”形三个层面中的“塔尖”,是最难做到的一层,即要锻炼学生坚持读书的毅力。习惯在于坚持。
要让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书,教师要做到:①营造读书氛围。大到学校,小到班级,处处要有读书的气氛,处处要洋溢着书香。
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对学生言传身教,潜移默化。②解决书源。
除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外,班级也要建立起图书角,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教师更要培养学生爱书、藏书的习惯,让学生多逛书店,把零花钱、压岁钱用在买书上,以充斥自己的小书柜。
这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乃至几辈受益。③制订读书方案。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读书,制订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案,规定要读的书籍,以及每天固定读书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读书监督卡,由父母、老师、同学对其读书情况进行督查或自查。
④体验成功的喜悦。学校或班级可以定期组织读书汇报会,读书笔记展览等读书竞赛,对在读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取得的收获,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发挥这些同学的榜样辐射作用,激励其他学生,从而让所有同学坚定读书信念。这样才会让学生乐读书,感受读书乐,才会真正的养成读书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的,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老师的训练和指导下,主要靠自己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好的阅读习惯。在这里,还应特别强调我们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
9.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发现阅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小学生阅读是人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图画”的良机,但也极易被不慎的笔墨所涂损。
小学生阅读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等发展到句、段、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欠缺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小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并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阅读实践中经过不断地积累和总结逐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必须对学生阅读一般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够根据这些特点和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做以针对性的指导,以使学生尽快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二、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为重要的。
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要找到了可以激发出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从以前的“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状态,进而对阅读有了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样,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首先,学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然后,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突出阅读的特色,例如学习园地、黑板报等以宣传读书为主题;其次是完善班级图书角,对书柜装饰及命名,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望阅读的兴趣。
三、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
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制约,个性倾向还不够稳定,表现在他们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或形成耐久的读书习惯,即使上了高年级,已具备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带有易变性。因此,必须重视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正确指导。
1、学会精读和泛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
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泛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针对小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
泛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在这方面我们紧密结合年级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同时对算术等其他门类的审题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2、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廖如繁星。
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的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
因此,对于小学生课内外读什么书,语文教师要做精心指导。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各年龄段阅读书的篇目,采取向学生推荐和向家长列书目清单等方法,让学生和家长有选择性的购买、阅读书籍,以提高学生阅读质量,扩大阅读视野。
3、学会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
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
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4、学会写读书笔记。
阅读只单纯地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们上课和复习阶段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使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梳理过程。
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或无关的信息。
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摘抄原文,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阅读效果。
四、运用各种手段,提高阅读效果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课内外阅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如何培养小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