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论中常用名言警句
治国篇名言警句:
1.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
2.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
3.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4.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5.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6.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
7.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8.戒贪,求心安理得;慎行,为正人君子。
9.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10.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
11.权力意味着责任,职位意味着奉献。
12.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
13.权力失去监督,必然会导致腐败。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5.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16.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17.尽公者,政之本也;树私者,乱之源也。
2.申论中通常用的名言名句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汉书》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班固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谚语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谚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经营企业,是许多环节的共同运作,差一个念头,就决定整个失败。——松下幸之助 文明就是要造成有修养的人。——罗斯金 富裕并不带来文明,而文明产生财富。——比彻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文明的建立不是机器而是思想。——托尔斯泰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韬奋文集》 一切事物日趋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巴尔扎克 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鲁迅
3.申论中常用名言警句
治国篇名言警句:1.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
2.做人一身正气,为官一尘不染。3.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4.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5.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如鸿毛。
6.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7.为政不贪,头顶蓝天;为政不廉,利剑高悬。
8.戒贪,求心安理得;慎行,为正人君子。9.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10.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腐败。11.权力意味着责任,职位意味着奉献。
12.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13.权力失去监督,必然会导致腐败。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5.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16.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17.尽公者,政之本也;树私者,乱之源也。
4.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常用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在申论考试中很多考生对名言警句的运用不够精确,总是用古语云,这会造成一些表述不准确等问题,为了更加精准地学会名言警句,特此总结,仅供参考:申论写作中常用名言警句的出处:1.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2.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3. 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4.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8.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9.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11.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1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13.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14.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15.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16.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17.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18.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19.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20.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21.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22.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23.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24.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25.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26.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27.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28. 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29.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30.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31.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32.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3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34. 曲则全,枉则直。(老子)3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36.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37.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38. 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39.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40.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5.求申论可用的一些好句子
题目 立论法:确定资料主题,表述中心论点: 提高劳动者能力 拓展就业渠道 、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 、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先打造节约型政府 、加强反腐倡廉 构建和谐社会 、诚信,不仅仅是私事 、加强安全生产建设 推进经济健康发展 第一段:开篇语 开篇点题,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
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目前产生的。
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 ★近些年来, 。
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但与此同时, 。
(现象,政策)★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
的改革却明显落后,(后面引出材料反映问题) 第二段:原因分析 ★检视。
面临的窘境,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多、底子薄是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
问题已经解决。当前及今后依然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现阶段我国的。
形势,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趋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严峻的形势有浅层次的因素,也有深层次的矛盾;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突飞猛进。
同时,社会组织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首先,。
;其次。
;再次。
;最后。
★。
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我国的。
工作总体状况还存在着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以及与面临的国际新形势发展要求不向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三段:提出对策 衔接句的写法: ★。 。
,关键在于。
有鉴于此,我国。
要进行一系列深层改革,要从。
和制度的改革做文章;观念、意识、思想要开放,要确立。
全新的理念,创造。
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树立,解决,。
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有机制上的引导与保障,同时也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领导,落实任务。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大力气抓好。
的工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
的工作基本思路是: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
工作,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采取果断措施遏制重大事故的同时,加快实施治本之策,推动。
。文化、。
法制,。
科技,。
投入等要素落实到位,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实现我国。
的明显好转。 ★当前。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的是社会深刻变革和问题的反映,有的是改革开放中伴发并生的问题,有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我们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并通过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积极予以解决。 ★要解决。
问题,必须确保。
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力度,在。
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一、法律手段:(依法治国)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法为镜,可以断曲直。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才能形成公正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加强。
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
建立规范完善的。
法制秩序。
一是必须严刑厉法,重典治乱。二是必须在法律的实行上动真从严。
法之有威在于“法之必行”,把。 。
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三是必须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率。
四是必须建立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 ,在完善相关法律体制的同时,各级有关部门和机关应当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
使人民群众发解问题的严重性和政府对该问题的有关解决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民群众自发去预防和解决该问题,节省法律运作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法律的实际执行成本。 备选: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来促进材料中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要从法律上、制度上、体制上努力营造一个。
的制度环境。
首先法律上。
其次努力建立正确处理。
的协调机制,妥善协调各种具体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逐步建立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建立正确处理。
的协调机制,建立。
调处机制以及社会预警机制,把。
纳入多种。
6.国家公务员申论常用词
1、常用排比: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系统性、时效性;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红心、真心、公心、柔心、铁心、上心、用心、痛心、童心、好心、专心、坏心、爱心、良心、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忠心、衷心、甘心、攻心; 政治意识、政权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必将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审判工作有新水平、队伍建设有新境界、廉政建设有新举措、自身建设有新发展、法院管理有新突破 ; 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 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 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常用短语: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有重点,分步骤,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全过程,贯穿各方面,切实抓好,减轻,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落实,从严控制 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规范,改进,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做深、做细、做实、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更加完备(完善),明显提高(好转),进一步形成,不断加强(增效,深化),大幅提高,显著改善(增强),日趋完善,比较充分。
3、常用动词: 推进,推动,健全,统领,协调,统筹,转变,提高,实现,适应,改革,创新,扩大,加强,促进,巩固,保障,方向,取决于,完善,加快,振兴,崛起,分工,扶持,改善,调整,优化,解决,宣传,教育,发挥,支持,带动,帮助,深化,规范,强化,统筹,指导,服务,健全,确保,维护,优先,贯彻,实施,深化,保证,鼓励,引导,坚持,深化,强化,监督,管理,开展,规划,整合,理顺,推行,纠正,严格,满足,推广,遏制,整治,保护,健全,丰富,夯实,树立,尊重,制约,适应,发扬,拓宽,拓展,规范,改进,形成,逐步,实现,规范,坚持,调节,取缔,调控,把握,弘扬,借鉴,倡导,培育,打牢,武装,凝聚,激发,说服,感召,尊重,包容,树立,培育,发扬,提倡,营造,促进,唱响,主张,弘扬,通达,引导,疏导,着眼,吸引,塑造,搞好,履行,倾斜,惠及,简化,衔接,调处,关切,汇集,分析,排查,协商,化解,动员,联动,激发,增进,汲取,检验,保护,鼓励,完善,宽容,增强,融洽,凝聚,汇集,筑牢,考验,进取,凝聚,设置,吸纳,造就 4、常用名词 关系,力度,速度,反映,诉求,形势,任务,本质属性,重要保证,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内在要求,重要进展,决策部署,结合点,突出地位,最大限度,指导思想,科学性,协调性,体制机制,基本方略,理念意识,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秩序,基本经验,出发点,落脚点,要务,核心,主体,积极因素,水平,方针,结构,增量,比重,规模,标准,办法,主体,作用,特色,差距,渠道,方式,主导,纽带,主体,载体,制度,需求,能力,负担,体系,重点,资源,职能,倾向,秩序,途径,活力,项目,工程,政策,项目,竞争力,环境,素质,权利,利益,权威,氛围,职能,作用,事权,需要,能力,基础,比重,长效机制,举措,要素,精神,根本,地位,成果,核心,精神,力量,纽带,思想,理想,活力,信念,信心,风尚,意识,主旋律,正气,热点,情绪,内涵,管理,格局,准则,网络,稳定,安全,支撑,局面,环境,关键,保证,本领,突出,位置,敏锐性,针对性,有效性,覆盖面,特点,规律,阵地,政策,措施,制度保障,水平,紧迫,任务,合力。 5、其它: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综合调研制度化。
以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目的,积极推进xx正常化。 以体现水平为责任,积极推进xx工作程序化。
以畅通安全为保障,积极推进xx工作智能化。 以立此存照为借鉴,。
7.公务员考试申论万用句子~
一、吃透材料,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
不论考试题目有什么要求,总是离不开三个问题,原因,。 一、吃透材料,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
不论考试题目有什么要求,总是离不开三个问题,原因,现状,对策。 分析材料的时候要问自己五个问题: 1.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3.问题的表现是什么, 4.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5.对策是什么。
二、阅读的基本套路:一勾二概三分类。三遍四步法,用30-40分钟。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者关键句, 1.首尾句原则 2.关联词原则 3。常见词原则: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测,分析,强调,指出,认为。
第二步:概括段落大意。 一般标注关键词即可,但最终要的是把握材料的整体性,材料之间的关联性,材料在整个申论材料重的地位,以及从哪个角度分析对自己最有利。
特别要注意的是典型现象,事例和图表。 第三步:分门别类,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
横向原则:并列关系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原因,甲乙丙丁四种现象等等。对立关系如积极消极方面,成绩和问题等等。
纵向原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多层次原则突破单纯的横向,纵向关系来分类,从材料的复杂性出发多角度分析,这也是以后命题的趋势。
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首先要注意给自己设定的身份。 主旨突出,应用万能模式。
八股模式。P21 三遍四步法实施的好,你的考试就成功了一半。
三、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第一步:利用矛盾的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先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根据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因果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辨证思维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多项求异分析)。
1.内外因分析,要注意内外因互相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和转化。 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3.多角度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现实,内在,外在,尽可能全面到位。 SWOT分析:优势,劣势(企业能够做到的),机遇,威胁(企业可能做到的)。
第二步: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借鉴万能八条。(内外因分析和多角度分析的写照) l.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7.加强监督,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具体措施和万能句式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
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
问题的来龙去脉。
增强。
的意识 倡导。
的理念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
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
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通过。
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人民群众的。
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对。
进行严厉的制裁和出发,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 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应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应民意,广泛几种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智(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反馈机制 组织专家制定。
领域的实施细则。
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在。
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
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
技术,解决。
问题 7.加强监督,全面落实。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 媒体监督,或舆论监督 领导或上级监督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 对于一切忽视。
违反。
的行为,要大胆揭露,公开曝光,把。
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
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利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总结。
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必须注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申论考试的经典语录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3、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李诩4、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6、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王豫7、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9、磋砣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宋诗纪要》1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11、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增广贤文》1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1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1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孔子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2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2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2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25、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26、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27、学固不在乎读书,然不读书则义理无由明。
——朱熹28、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朱熹29、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
——朱熹30、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31、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3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朱熹33、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朱熹3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35、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朱熹3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3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3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39、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40、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41、退笔如山起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苏轼4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43、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
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苏轼44、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袁牧4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阮元4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47、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徐洪钧4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4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50、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5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陈寿52、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53、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54、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郑板桥55、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王永彬56、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57、年少从他爱梨粟,长成须读五车书。
——王安石5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59、人能不食十二日,惟书安可一日无。
——陆游60、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61、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朱用纯62、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欧阳修63、强学博览,足以通古今。
——欧阳修64、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65、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颜之推66、人有坎,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颜之推67、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其专精。
——章学诚68、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学诚69、读书不寻思,如迅风飞鸟之过前,响绝影灭,亦不知圣贤所言为何事,要作何用。
——薛宣70、读之以为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尤袤71、灵魂欲化庄周蝶,只爱书香不爱花。
——童铨7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73、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黄庭坚74、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朱舜水75、刻苦读书,积累资料,这是治学的基础。
――秦牧76、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字外。――刘知几77、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
——列子7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79、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时道已传。
――袁枚80、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陈善81、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 颐82、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示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需要急思量。
——陆九渊。
9.求申论中常用名言警句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
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
使:经常忙碌。 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
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
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
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
修:整治。近:指国内。
闭:堵塞。《管子·版法》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
邦:国。本:根本。
《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
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
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
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怀:怀柔,感化;《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 宽:为政宽大。
信:建立威信。任:信服。
宋·苏辙《新论下》 (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唐·王维《赠房卢氏琯》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任:承担。
患:患难。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释:解除。
明·黄宗羲《原君》 (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
即:就。《文子·下德》 莫三人而迷 三人:指多数人。
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 (7)为政 政贵有恒 恒:长久不变。
《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 弗:不。
为wéi:做。《尹文子》卷上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 居:平时。
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
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宋·苏辙《新论中》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益:增益,扩大。
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
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宋史·薛极传》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弊:弊端。
绝:绝迹。风:风气。
宋·周敦颐《拙赋》 (8)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
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诗经·大雅·板》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夫:一般人。
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士:有识见的人。
谔è谔:直言争论。 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宇:屋檐。
失:失误。草野:指民间。
经:儒家经典。诸子:诸子百家。
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9)审时适变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苟:如果。法:取法。
周:合。循:遵循。
《淮南子·泛论训》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治:治理,掌握。不若:不如。
时:时机,时势。 宋·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
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