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兰陵王的诗句
作者: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全部注释
1.柳阴直:《东京梦华录》载:"东都外城方圆四十余里,城壕曰护龙河,阔十余丈,壕之内外,皆植杨柳。"
2.隋堤:隋炀帝开凿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后人称为隋堤。通济渠有一段和汴京城外三里的汴河相重,故其在汴河故道者,又称汴堤。
3.曾见几番:考周邦彦生平,周邦彦三别京华,第一次是元佑二年(1087)自太学正出为庐州教授,第二次是政和二年(1112)以奉直大夫直龙图阁知隆德军府并管勾学事,第三次便是这次自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出知真定府。故云曾见几番。
4.行色:送行场面的种种情景。
5.故国:这里指故乡。京华倦客:作者自指。
6.长亭:古代设在大路边供行人休息的亭舍,也常用作饯别的处所。
7."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说法。
8.榆火:《论语》"钻燧改火"句注引马融曰:《周书·月令》有改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二日为寒食节,节期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宋时朝廷于清明日取榆柳之火赐朝中百官。
9.别浦:徐坚《初学记》:"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此指行人离别的河岸。
10.津堠:津,渡口。堠:守望兼记里数的土堡,五里一堠,十里二堠,亦称单堠、双堠。
11. 闻笛:化用李白《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据词意推之,似以作于二次官建康时为较合也。稼轩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已任,但南归后却进退无据,蹉跎岁月,这首具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词实是寄托了其一腔孤愤。上阕抒写了年华虚度抱负难酬的痛苦,下阕更是想落天外,以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强烈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坚强意志。
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飞镜明丽,金波泻影,长空万里,结构上的大开大合与思绪的贯联相结合,气象磅礴而形象飞动。
正如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之评苏辛词曰:"读苏辛词,知词中有人,词中有品。"
2.北宋词《兰陵王柳》词的意思.作者周邦彦的简介.
《兰陵王柳》原文 兰陵王 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注释 ⑴直:柳阴连成一条直线. ⑵烟:薄雾.弄:飘拂. ⑶隋堤: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修. ⑷飘绵:指柳絮随风飘扬.行色:行为出发时情状. ⑸京华:京师. ⑹长亭:路旁供行人休息或送别的亭子. ⑺柔条:柳枝.古人有折柳赠别之习. ⑻旧踪迹:过去的情状. ⑼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 ⑽离席:送别的筵席. ⑾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榆火:朝廷于清明节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 ⑿迢递:遥远.驿:驿站. ⒀望人:送行人. ⒁凄恻:悲伤. ⒂渐:正当.别浦:水流分支的地方. ⒃津堠:码头上守望的地方.津:渡口.堠:哨所.岑寂:空寂静谧. ⒄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 ⒅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楼台. ⒆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编辑本段译文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 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 在古老的隋堤上, 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 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 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了望, 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 旅居京城使我厌倦, 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 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 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 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 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 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 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 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 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 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 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 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 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 频频地朝前撑动. 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 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 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 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 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 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 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 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 春色一天天浓了, 斜阳挂在半空. 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 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 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 听人吹笛到曲终…… 唉,回忆往事, 如同是一场大梦. 我暗中不断垂泪, 难以排遣的是那永远的隐痛 编辑本段作者 周邦彦 (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 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 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 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 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 《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编辑本段赏析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 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 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把它解释为送别词固然不是讲不通,但毕竟不 算十分贴切.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 ,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 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 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 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 那段风流故事当然不可信,但这样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 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 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 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 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 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 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 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 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 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 行人出发前的景象.谁送行色呢?柳.怎样送行色呢?“拂水飘绵.”这四个字 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 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 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
3.歌颂兰陵王的句子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北宋·张元干
张元干《兰陵王·卷珠箔》
卷珠箔。朝雨轻阴乍阁。阑干外、烟柳弄晴,芳草侵阶映红药。东风妒花恶。吹落梢头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
寻思旧京洛。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曾驰道同载,上林携手,灯夜初过早共约。又争信飘泊?
寂寞。念行乐。甚粉淡衣襟,音断弦索。琼枝璧月春如昨。怅别后华表,那回双鹤。相思除是,向醉里、暂忘却。
南宋·刘辰翁
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送春去,春去人间无路。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依依甚意绪?谩忆海门飞絮。乱鸦过,斗转城荒,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但箭雁沉边,梁燕无主。杜鹃声里长门暮。想玉树凋土,泪盘如露。咸阳送客屡回顾,斜日未能度。 春去尚来否?正江令恨别,庾信愁赋。苏堤尽日风和雨。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人生流落,顾孺子,共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