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古代诗人才子佳句
吴绛雪的《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仔细看 绝了~~~
2.北大才子
/s?lm=0&si=&rn=10&tn=myie2dg&ie=gb2312&ct=0&wd=%B1%B1%B4%F3%B2%C5%D7%D3&pn=10&cl=3被誉为北大四才子之一的孔庆东读完博士后留校,去年又去韩国教书,庆东在北大时就以性情直爽、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著称,因此让不少人又爱又笑,又让不少人又恨又怕,他的《北大47楼207》不用说风靡一时,他的散文、随笔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称得上幽默绝伦的精妙文章。
庆东兄羡慕韩国人的革命精神比中国人还强,我就说你通过天涯之声来参与国内革命事业吧,这不,他就来了,以网络问答方式问候那些或爱或恨他的人,告诉他的近况。 1、你到韩国是去干什么? 答:我到韩国是奉命来教书的。
我们北大中文系在韩国有若干合作夥伴,因为收入不高,老教授们多不爱来。我从来是服从领导安排的,地狱都去得,韩国自然也来得。
2、对韩国印象如何? 答:对韩国的印象在国内时就不大好,我从小就接触许多,北大留学生中又是韩国人最多,因此我对这个民族早有研究。来韩国后,先是强化了我的感觉,觉得韩国人是世界上最卑劣的人。
后来冷静下来,觉得民族本来是平等的,韩国必有他们卑劣的原因和苦衷。再后来又发现了韩国的一些优点,也交了一些韩国朋友。
北大的高远东师兄教导我对韩国人要“哀悯之”。温儒敏老师也嘱咐我要宽弘大度。
我现在已经比较平和了。我本来就是看人主要看优点的,特别是总想到这个民族的不幸,就总是宽容他们了。
我现在就当是在这里隐居,受些委屈就算是生活中的小花絮吧。 3、韩国人对中国和中国人怎么看? 答:我在韩国做不了什么正经事,就利用这个旁观的角度来思考中国的问题和世界的问题。
我想用三年左右时间思考出个初步结果来。人类的未来,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人类正高速驶向地狱,我希望自己能够对挽住这头疯牛尽一点微薄之力。 4、韩国最近发生什么你觉得有意思的事情?介绍一下。
答:韩国最近发生的比较有意思的事情是反对“新自由主义”,反对全球化的运动。韩国的工会,农会在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下,游行示威,揭露全球化的罪恶和野蛮。
那种悲壮,那种真诚,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 5、你现在注意国内的情况吗?对这些情况你有何评价? 答:国内的事情我也关注到一些,但失望者多。
新左派和自由派应该是战友,却打成这样,高兴的是谁呢?我在个人情感上靠近自由派,在道义上又同情新左派,但是不喜欢这样吵架。更令我反感的是国内骂人文章盛行,一点道德感也没有,比文革还差。
一些不读书,不做事,专门靠骂人出风头的人,简直就是当年的红卫兵。如果现在是文革,他们一定会把老教授以及所有他们嫉妒的人活活打死的。
6、你出国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答:最后,在韩国,我深深感受到,中国只有强大和团结起来,中国才能和平幸福,亚洲和世界才能和平幸福。像韩国这样的国家,其心理就是,如果中国强大了,它甘愿当中国的小妾,因为中国人以仁义治天下,必定待它不薄;如果中国也靠跟美国吊膀子过日子,那么它会用比你下贱百倍的态度去跟你竞争,并用最恶劣的态度践踏你。
3.求北京才子高考作文
哈,我就是北京的08年考生,这个题目是上届的 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一种恬淡的人生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全文不少于800字。
雨润万物,馨香满天 北京考生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散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地零落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过后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评:起笔以描述的笔调再现出作文题中“细雨”、“闲花”两句诗的意境。
“绵绵”、“纷纷扬扬”、“散落”、“悄然”、“飘落”等词语细腻而动态地刻画出了“雨”、“花”的情态,很有生活情味。 时间的巨轮隆隆辗过,在历史的厚重中留下了一行行车辙。
我于那泥土微湿的痕迹中看到了那泥水化成的细雨,滋润万物;又于那浸润清香的泥土上看到一行娇小的脚印,记录有人穿着秀美的花鞋从这里走过。 点评:此段由描述、发问、议论抒情的笔触转向关于“时间”、“历史”的联想,用“隆隆辗过”来形容无声时间的消逝,很有创意。
你“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然而“永贞革新”的失败使你身败名裂,辘辘南行的车轮辗碎了你峨冠博带的梦。 点评:笔锋一转,由物而史而诗而人而事,简言“永贞革新”失败,宕开一笔,又生新意,颇耐读者寻思。
“少时……”引用之句,显示出厚实的积累和功底。 然而,岭南的瘴疫并不能将你击倒,你化身那绵绵的细雨,尽自己微薄之力造福永州百姓。
你打了井,办了学,放走了奴婢,在这片蛮荒之地营造出一片绮丽的风景。 点评:追叙往事,将人物的品格及所作所为与“细雨”那滋润万物的作用相融合,之后再简述人物功勋,将其点化为“绮丽的风景”,意蕴又生。
你以一带罪之身,化身为绵绵细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岭南万物。在你身后是一个但求无愧于心的灵魂,是祖国边陲的一抹绿意,细雨湿衣看不见,浸润万物显芳华。
点评:评述人物,段中的“带罪”、“化为”、“滋润”等文辞,既有凄婉,更有赞叹,令读者心扉颤动。“细雨……浸润……”之句升华文意,点石成金。
“一纸诏书,汉匈和亲”,令多少后宫佳丽听此凋朱颜,只有你———柔弱而美丽的昭君,毅然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 别长安,出潼关,江南再难见。
站在明月初升的祁连山上,你无怨无悔地将抱着琵琶的如花身影投向大漠,许下誓言:愿保汉匈百年好,直至“独留青冢向黄昏”。 你将韶华容颜,化身为飘零的花瓣,散落于大漠沙尘中,以宽容的大爱庇护着天下苍生,在你身后是一片手足和睦、国泰民安,是大漠中一曲旷远的胡笳音,闲花落地听无声,化作春泥更护花。
点评:此三小节引述历史事件、古人诗句,以简洁之描述生动再现勇于牺牲自我、“保卫国家”的昭君那撼古动今的壮丽之举,“闲花落地……更护花”这一赞颂之辞与上述“细雨”人物柳子厚的赞语“细雨湿衣……显芳华”相呼应,既是对材料中原诗句的巧妙化用,又是作者情动于衷的抒写,感人肺腑。 世间万物便是在这种循环往复中生生不息,繁衍万代。
片言居要,百意烛照。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闲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
点评:此段文辞简练,顺理成章,揭示哲理,意蕴无穷。两个“虽”字和两个“但”字,将“细雨”、“闲花”的美好品质和奉献精神扼要品评,热情地讴歌了它们永恒的魅力,又与上文构成一唱三叹的韵味。
愿生命的大河生生不息,愿人生的鲜花长开不败。 点评:将两个“愿”字并举,以对偶式的整饬文辞来收束全文,既有“水到渠成”之妙,又有“余音绕梁”之奇。
总评:这篇考场作文,至少有这样一些优点:1.题目鲜亮,吸引读者的眼光,冲击读者的视觉。一个“润”字巧连“雨”和“万物”,将二者间的生命关系动态地揭示出来;一个“香”字,妙接“馨”和“满天”,让人顿时嗅到了浓郁的芬芳。
2.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自然融合。时而精当地描述(如开头),时而又恰当议论、抒情(如第一段的两个“君不见”句),时而又简洁叙述(如“别长安,出潼关”句),将“细雨”、“闲花”那“浸润万物显芳华”和“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品格展露于笔端,令读者不得不为之赞叹。
3.文辞优雅,语句感人。光是“细雨虽然渺小而无形,但它在滋润万物的过程中被吸引,得到了永生;闲花在落地之后虽淡去了雍容华贵,但却在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中得到了重生”一句,就将全文主旨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北京市二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兰瑞平 《中国教育报》2007年7月11日第6版。
4.为什么辜鸿铭让北大才子一片沉默
北大学生笑辜鸿铭小辫子因为在他们看来满清的辫子是和封建、迂腐、保守联系的,北大学生心里自认为那是奴隶象征,自降身价,看不起自己的民族,看不起他们自己人的辫子。而遍历五湖四海、傲视洋人的辜鸿铭则认为留辫子和戴帽子、打领带等只是一个装束形式而已,他作为一名中国人十分自信;所以说当时北大那些学生虽头上没有辫子,但心理有封建的“辫子”,他们自贬身价,认为辜鸿铭那小辫子一定是奴役和封建象征;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一针见血,扎入北大学生痛处,对他们的讥笑给予看似轻松,却十分有力的回击,他们怎能轻松!
再说了,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有什么理由讥笑辜鸿铭,论视野、论才华,这些学生都还嫩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