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见黄河水”是黄庭坚什么作品里的句子
《书寒山子庞居士诗》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痴属根本业,爱为烦恼坑。轮回几许劫,不解了无明。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痴半。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心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君看渡奈何,谁是喽罗汉。寄语诸仁者,仁以何为怀。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痴属根本业,爱为烦恼坑。轮回几许劫,不解了无明。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痴半。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心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君看渡奈何,谁是喽罗汉。寄语诸仁者,仁以何为怀。归源知自性,自性即如来。任运堂试张通笔为法耸上坐
2.关于黄河的诗句的赏析
不到黄河心不甘。
说 尽 黄 河 只 为 水(谚语) 意 思:比 喻 说 了 多 少 话 , 只 有 一 个 目 的。 例 句:你 不 用 再 争 辩 了,~,还 是 对 我 有 意 见。
•跳进黄河洗不清。 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看来他是不 到黄河心不死。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今天,"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常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黄河下游的"悬河"现象。
"悬河",是指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又称"地上河"。悬河的成因是,含沙量大的河流,至河谷开阔、比降不大、水流平缓的河段,泥沙大量堆集,河床不断抬高,水位相应上升,为防止水害,两岸大堤亦随之不断加高,年长日久,河床高出两岸地面,成为"悬河"。
黄河至下游后,每年大约有4亿吨泥沙淤积于下游河道,河床逐年升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悬河"。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比堤外地面高出3-5米,在河南封丘县的曹岗,竟高出10米之多。
真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了。"由于河道高出地面,一般来说郑州以下的黄河下游河道成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黄河两岸已不属于黄河流域了。
俗语:不到黄河心不死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 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
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成语:砥柱中流 海晏河清 河清海晏 河山带砺 黄河水清 砺山带河 鲤鱼跳龙门 俟河之清 中流砥柱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诗歌 【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崔曙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
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
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
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
《渡黄河诗》 河流迅且浊。 汤汤不可陵。
桧檝难为榜。 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 荒畴余故塍。
不覩人行迹。 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 此水何当澄。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
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
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
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
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3.关于黄河的诗句赏析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道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作者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王之涣。
说到“著名诗人”,并不是说他做诗很多(比如清朝某位明君一生写诗四万,我们也不称其“著名”),而是说他做的诗非常“经典”,现存其六首诗当中,便有两首顶级绝句,除了《登鹳雀楼》之外,还有那首《出塞》(又名《凉州词》),都是妇孺皆知的名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寥寥十个字,便勾勒出一幅雄浑壮美的山水图画。
其气象毫不亚于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付回”;而其笔法的“随意”、“直白”,又能和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相比。《红楼梦》四十八回,香菱论诗道:“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
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象是见了这景的。
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我们有时习惯于另辟蹊径、故作高深,反而把诗句弄得不伦不类、生涩怪病。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来时的路。唐诗的高明就在于它的自然和率真!自宋以后,诗词中强用生词的、狂用典故的,比比皆是,但纠其实质却十分苍白,还不如一位老农直来直去一吼一哭来得快活! 以至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纳兰词时这样讲:“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诗贵在清新自然。
“汉人”玩儿惯了文字游戏,反而不如“满人”的“返璞归真”了。(当然这话有点绝对)。
而《登鹳雀楼》的高明之处,更是在于结句,不经意间引出了“登高――望远”的哲意来。哲理诗在宋代比较流行,很多文人做诗也力求挖出哲理来,然而“相请不如偶遇”,与其刻意地“编排”,不如自然的流露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近,与此句不同。
“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
“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
“一片”是唐诗习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戍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
“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戍守者处境的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
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
“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
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
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
《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
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戍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
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3、《。
4.黄河之水赵丽宏中的精彩语录赏析
1. “黄河变得浑浊,浑浊得像一条泥浆河,像一条桀骜不驯的黄龙”,比喻手法,生动地刻画出黄河浑浊的程度和黄河水奔腾咆哮的动态。
2. “黄河啊,你是中国人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大自然恩赐予我们的伟大杰作”,排比句,突出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表现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3. “似乎所有一切都会被它们席卷而去,留不下任何痕迹。"“似乎”一词意在突出眼前所见之事“好像是”,但实际“并不是”;因为从表面看,人们扔下的垃圾的确被滚滚的黄河水卷走,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卷走,它们汇聚在刘家峡大坝,浮在水面上,黏稠乌黑,壅集着人间的污秽,散发着臭气。
5.赞美黄河诗句及赏析
罗隐《黄河》诗歌赏析
莫把阿胶向此倾, 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 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 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 何必劳君报太平!
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讽唐代的科举制度。
一开头,作者就用黄河无法澄清作比喻,暗示当时的科举考试的虚伪性,揭露官场正和黄河一样混浊,即使把用来澄清浊水的阿胶都倾进去,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用“天意难明”四字,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下面两句,作者进一步描画科举场中的黑暗。李白诗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黄河古来又有九曲之称,如刘禹锡《浪淘沙》词:“九曲黄河万里沙”。诗人巧妙地把这两层意思联系起来,驰骋想象,写道:“解通银汉应须曲”。表面上是说黄河所以能够通到天上去,是因为它河道曲折。可是“银汉”在古人诗词又常用来指代皇室或朝廷,所以这句的真实意思是说,能够通到皇帝身边去的(指通过科举考试取得高官显位),必是使用“曲”的手段,即不正当的手段。唐代科举考试,特别是到晚唐,主要不是在考查学问,而是看士子有没有投靠巴结当权人物的本领,正直的人肯定是要失败的。
古人误以为黄河发源于昆仑山,所以作者说它“才出昆仑便不清”。这也是有寓意的。“昆仑”同“银汉”一样,是指朝廷豪门贵族甚至当朝皇帝。因为那些被提拔荐引做了官的士子,都是与贵族、大臣私下里勾结,一出手就不干不净,正如黄河在发源地就已经混浊了一样。
五、六两句,包含了两个典故。第五句是指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翻译出来就是:要到黄河象衣带那么狭窄,泰山象磨刀石那样平坦,你们的爵位才会失去(那意思就是永不失去)。第六句说的是汉代张骞奉命探寻黄河源头。据说他坐了一只木筏,溯河直上,不知不觉到了一个地方,看见有个女子正在织布,旁边又有个放牛的男子。张骞后来回到西蜀,拿这事请教善于占卜的严君平。君平说,你已经到了天上牛郎织女两座星宿的所在了。
作者借用这两个典故,同样也有寓意。上句是说,自从汉高祖大封功臣以来(恰巧,唐代开国皇帝也叫“高祖”),贵族们就世代簪缨,富贵不绝,霸占着朝廷爵禄,好象真要等到黄河细小得象衣带时才肯放手。下句又说,封建贵族霸占爵位,把持朝政,有如“仙人占斗”。(天上的北斗,古代天文学属于紫微垣,居于天北极的周围。古人用以象征皇室或朝廷。)他们既然占据了“北斗”,那么,要到天上去的“客槎”(指考试求官的人),只要经他们的援引,自然飘飘直上,不须费力了。
由此可见,诗人虽然句句明写黄河,却又是句句都在暗射封建王朝,骂得非常尖刻,比喻也十分贴切。这和罗隐十次参加科举考试失败的痛苦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说“黄河千年一清,至圣之君以为大瑞”(见王嘉《拾遗记·高辛》),所以诗人说,三千年(应是一千年)黄河才澄清一次,谁还能够等得着呢?于是笔锋一转,不无揶揄地说:既然如此,就不劳驾您预告这种好消息了!换句话说,黄河很难澄清,朝廷上的乌烟瘴气同样也是改变不了的。这是对唐王朝表示绝望的话。此后,罗隐果真回到家乡杭州,在钱镠幕下做官,再不到长安考试了。
这首诗艺术上值得称道的有两点:第一,诗人拿黄河来讽喻科举制度,这构思就很巧妙;其次,句句紧扣黄河,而又句句别有所指,手法也颇为高明。诗人对唐王朝科举制度的揭露,痛快淋漓,切中要害,很有代表性。诗中语气激烈,曾有人说它是“失之大怒,其词躁”(见刘铁冷《作诗百法》),即不够“温柔敦厚”。这是没有理解罗隐当时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论”。
6.描写黄河的诗句以及赏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黄河二首》
博望沉埋不复旋,黄河依旧水茫然。沿流欲共牛郎语,只得灵槎送上天。—杜甫《咏史诗•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苏轼《黄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江上》王安石
7.赞美黄河的诗和赏析
<;将进酒>
李白(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晚渡黄河>
骆宾王(唐)
千里寻归路,
一苇乱平源。
通波连马颊,
迸水急龙门。
照日荣光净,
惊风瑞浪翻。
棹唱临风断,
樵讴入听喧。
岸迥秋霞落,
潭深夕雾繁。
谁堪逝川上,
日暮不归魂
<;行路难>
李白(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拨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浪淘沙 >
刘禹锡(唐)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 河>
薛能(唐)
何处发昆仑,连乾复浸坤。波浑经雁塞,声振自龙门。
岸裂新冲势,滩馀旧落痕。横沟通海上,远色尽山根。
勇逗三峰坼,雄标四渎尊。湾中秋景树,阔外夕阳村。
沫乱知鱼呴,槎来见鸟蹲。飞沙当白日,凝雾接黄昏。
润可资农亩,清能表帝恩。雨吟堪极目,风度想惊魂。
显瑞龟曾出,阴灵伯固存。盘涡寒渐急,浅濑暑微温。
九曲终柔胜,常流可暗吞。人间无博望,谁复到穷源。
8.描写黄河的诗【要赏析】
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阮籍《咏怀》)
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同上)珐虎粹臼诔铰达歇惮忙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