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如何评定大明王朝
政治简史 元末蒙古统治者日益残暴黑暗,到元顺帝时期,暴发了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红巾军起义。
朱元璋接到了好友汤和的邀请信,思量再三,参加了当时的濠州大帅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分支,先后南征北战。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史称西吴政权。
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为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北伐元朝 明太祖朱元璋 ,攻占大都(北京),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全国历经99年的统治宣告结束,中国进入明朝统治。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励精图治,至明宣宗的近百年间,明朝以北进蒙古高原,南征安南,伐锡兰,羁绊马来诸岛族。 明初天下大治,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一个接一个,一派盛世景象。
至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博、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万邦来朝”。1442年后,宦官王振开始擅权,1449年发生震惊天下的土木堡之变,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并使国力大损,景泰帝果断任用于谦击败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后又经历景泰、天顺两朝经营恢复,国力有所回升,到明中叶孝宗弘治时期再次大治,此时政治清明,民生安康,对外复立哈密等卫,重新确立对西域的羁绊和控制,历史上称此时期为“弘治中兴”。 正德朝开始逐渐中衰,至嘉靖时推行新政,政治国力一度有所恢复,但因嘉靖末年君臣矛盾突出,又开始逐渐中衰,社会矛盾萌发。
至隆庆年间徐阶,高拱等人推行新政,罢海禁,册封俺达等人,史称隆庆新政。到万历朝时,在著名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辅政之下实行改革,再度中兴,此时期海内清平,又先后平定甘肃,贵州叛乱,并为援救朝鲜击败侵朝日军,史称万历中兴。
此时明朝经济文化极其发达,后世计当时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一。 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更加腐化,地主阶级到处搜刮民脂民膏,导致江南民变的发生。
万历末年,关外建州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中官黄门集团的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
至崇祯年间,因为连年灾害,明廷因财政破产,无力镇抚,人民纷纷揭竿而起,后金的军队也突破长城防线,五入关内。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同年清军入关。
在南方一些明朝大臣拥立明朝宗室建立几个政权,史称南明。1662年,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
台湾郑氏政权继续沿用永历年号,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进攻台湾,郑氏投降,监国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 疆域 明朝疆域达1100多万平方公里(后期约570万平方公里),包括内地两京十三省、东北、新疆东部、明朝疆域 宣德时期 西藏、青海、南海诸岛引、今缅甸北部、内蒙古大部、越南中北部,西伯利亚东部等地,并曾在东南亚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影响力波及整个亚洲和非洲东岸,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岛,首次在台湾岛设立行政机构一府两县(东宁府,下辖天兴、万年两县)正式管理台湾全岛,台湾收归中国版图引。
经济 明朝经济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属于发达阶段,后世计当时朝廷税收,明朝的经济规模世界第一。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
宣德以后,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与宦官之间争夺。从明朝晚期开始,西方伴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科技发展很快。
与此同时,中国也涌现了徐光启,宋应星,徐霞客,冯梦龙等一大批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西学也随着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与机会,中国传统科学技术进入了最后的加速发展阶段。
2.客观评价一下明朝皇帝
先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说,恐怕除了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就是他在中国最家喻户晓了,为什么这么有名,还不是那首民歌惹的祸!!“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然而经过考证,这首歌是清初开始流传的,而大明王朝的丑化也从这首儿歌开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从农民到皇帝,从乞丐到元首的传奇帝王,也是自汉武帝马踏匈奴,唐太宗远征阴山600多年后,第一个大举北伐,统一中国的皇帝,“驱除靼虏,恢复中华”这句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不是孙中山同志发明的,早在700年前,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挥师北伐,誓师的檄文就是以此开头,朱元璋也是第一个真正执法如山,刚正不阿的皇帝,虽然惩处贪官的手段有点残酷,但是要理解人家的历史局限性,那个年代没人讲人道主义,朱元璋创立了大明律。
废除了丞相制度,创立了地方三权分立的伟大尝试,经过他的辛勤工作开创了中国又一个超长的汉人政权!顺便说一句,朱元璋杀功臣确实过于残暴,但是也的确在客观上使明朝几乎没有权臣可以完全左右朝政,也没有武将割据一方,整个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稳定统一和强大的一个朝代,两汉有无数的宫廷叛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就毁掉了一个如此强盛的朝代,当然朱元璋的自毁长城也带了一定的短期的恶果,就是他亲定的皇太孙却没法安全的坐稳天下!! 建文帝朱允汶是一位真正的仁君,也是明朝所有皇帝中士大夫口碑最好的,但也无法巩固自己的政权,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纪念他,因为他的确是一个好人,他即位之初就平反了很多他爷爷当年刚猛治国带来的冤案,同时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只是历史没有给他太多的时间,就遇上了“靖难之变” …… 推翻侄子做了皇帝的明太宗(历史上也叫明成祖)朱棣是个彻底的武夫,实行的也是绝对的独裁统治,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夸大他灭方孝儒十族时的野蛮,无论如何他不仅仅是个暴君和屠夫,否则我们就看不到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和首都北京了,永乐皇帝是一个彻底的坏人,却也是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好皇帝,历史其实很幽默,很多坏人都最终成为万民称颂的好皇帝,比如最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还上演过真实版《哈姆雷特》呢,连自己的亲兄弟都杀的人怎么也不能算好人吧,但是他却是中国历史上排名第一的好皇帝,此外永乐大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军事家,对付野蛮的蒙古强盗也更凶狠,你不是要骚扰边境吗,那我就干脆把首都放到边境上,以天子之威守国门,五征漠北打出了中华国威军威、迁都北京则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是一件影响深远的决定。否则我们今天就看不到辉煌无比的故宫太和殿,永乐帝的这一自信做法,让我每每读到这一段历史就感到无比振奋,对比很多之前之后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皇帝总统们,我认为成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君王,是值得我们怀念的民族英雄之一。
成祖之后就是著名的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这两个皇帝是好还是不好就不需要我来评价了吧,而中国的文人也确实可恶,宣德帝做了那么多减轻赋税、鼓励生产的好事不去宣传,人家业余偶尔斗个蛐蛐也拿来大书特书,还给人家起外号,叫“促织天子”(促织是古人对蛐蛐的学名),真是够酸,这里不展开了。 宣德皇帝之后,就是曾经被历史学家大骂特骂的明英宗朱祁镇,这个皇帝确实前期很失败,反正土木之变是整个大明朝最丢脸的事情已经盖棺定论了!!这个我也完全同意历史学家的观点,杀错一人,打错一仗,但是英宗也不是一昏到底,因为自己体验了人生从皇帝到俘虏再到囚犯的巨变,让他更能理解别人的痛苦,英宗晚年废除了残忍的“人殉制度”, 此外把建文帝被囚禁的儿子建庶人放了也是这位兄台人性的一面,对这一人格魅力,鄙人认为颁发个“诺贝尔和平奖”也是不为过的,另外英宗为人宽厚,虽说出于不得已冤杀了一代明臣于谦,为此从被史官唾骂,但是还不属于死不悔改的那种,后来自己也十分后悔。
明宪宗朱见深是个比较软弱的君主,但在爱情上却十分专一,宠爱大他十七岁的万阿姨(贵妃万贞儿),一宠就是20多年,的确是爱情的力量啊,为了爱情,差点就不爱江山了(很多的骨肉都被这位慈祥的万阿姨扼杀在孕育中),宪宗时朝政很乱,宦官、佞臣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国家机器还是照常运转,缘于明朝强大的文官制度。
3.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是中国历史上相当复杂,相当奇葩,相当刚愎,相当冷漠,相当不食人间烟火,相当具有争议的皇帝。
他肯定不是明主,圣人,但是也绝对不是昏君,暴君。他的特点,可以被集中归纳为——天资极端聪慧,能力极端强悍,性格极端狡猾。
而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对权力的在意,把控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而对偌大一个国家,可谓是玩弄于股掌之中,想治,则治得很好,想乱,大家也没法把他怎么样。
想放,可以搞得吏治败坏,想收,却是秋风扫落叶。作为皇帝,他的个人生涯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本不是太子,却做了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驾崩,无子嗣,所以大臣们根据《皇明祖训》寻找继承人,武宗唯一弟弟朱厚炜早年夭折,推至武宗父明孝宗一辈,孝宗两名兄长皆早逝无后,四弟兴王朱祐杬已薨,长子朱厚熙已薨,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次子朱厚熜就这么突然成为了皇位继承人。本是受首辅杨廷和的恩遇做了皇帝,结果上台就搞了个“大礼议”,把自己恩人废了,小小年纪就从老东西的摆设变成了庞大帝国真正说一不二的主人。
执政早期非常勤政,政绩显著,国家出现中兴。执政后期,迷信道教,长期不上朝,却从来不受任何人蛊惑,欺骗,摆布,让各派势力相互钳制,角逐,自己永远保持绝对权威,“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
按照《明世宗实录》的评价,虽然十多年不见朝臣,却能够做到“大张弛、大封拜、大诛赏,皆出独断,至不可测度。”纵容严党,造成专权,导致吏治败坏,先后经历山东矿工起义、陈卿起义、蔡伯贯起义、浙赣矿工起义、李亚元起义、赖清规起义,以及大同兵变,辽东兵变、振武营兵变,东南地区还因为禁海政策导致倭寇之乱。
虽然如此,他却运用胡宗宪、戚继光平倭,为继承人留下了能力极强的依靠——张居正,而张居正改革,让明朝这个本该没落的封建帝国又苟延残喘了若干年。虽然纵容权奸,却能够分清是非,面对海瑞的《治安疏》,颜面扫地,却最终没有处死海瑞。
总的来说,朱厚熜这皇帝的一生,简直是任性之极,逍遥自在,无法无天,却没有被宫变,内乱赶下台,国家也没有经济崩溃或遭遇侵略垮台。或许对他影响最大的事,只有两件。
第一件是继位。这个早年远离权力核心,和皇权没有一点关系的少年很早就经历了世态炎凉,所以非常现实,他见识了所谓的清流,君子们的专横和执拗,所以从来不按照黑白善恶来判断是非,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只相信自己。
第二件就是“壬寅宫变”,因为虐待宫女,被宫女联合起来刺杀,险些丧命,从此非常多疑。嘉靖一朝,名臣特别多,比如杨廷和、夏言、杨一清、徐阶,武将特别多,比如俞大猷、胡宗宪、戚继光、李成梁,连太监都是很守规矩的,比如黄锦、孙洪、毕云等。
不得不说,大家都比较怕这个人精皇帝,君子也好,小人也好,圣贤也好,凡愚也好,都拿他没多少办法,乖乖顺从。从这一点上讲,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陈宝国老师出演的嘉靖是非常精辟的。
可以说这个角色,只有陈宝国老师来诠释最为合适。陈宝国老师出演的几个比较精辟的角色都是从小非常有才华,天资聪慧,但是受到强势父母的压制,后来比较叛逆,多疑,刚愎的成功人士。
比如《大宅门》中的白景琦,《汉武大帝》中的刘彻。《大明王朝1566》一开始,陈宝国老师饰演的嘉靖躲在帘子后面听内阁和司礼监报账,一个表情已经勾勒出这个人的性格~。
4.如何评价大明王朝 si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以明朝嘉靖45年间为历史背景,用浓墨重彩的笔墨刻画了嘉靖、海瑞、严嵩等一批观众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形象。
该剧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与矛盾——贫富对立以及清官与贪官的传统议题,直逼现今社会,引发了人们对现今社会矛盾进行的深度思考。尤其是剧集塑造的嘉靖和海瑞,一个一个是权力顶端的嘉靖,至阴至柔之君;一个是权力底部的是海瑞,至阳至刚之臣。
两人是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相克相生,每一次发力都会搅动大明政局;每一次对决都能惊天动地。《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以新锐而独到的视角、鞭辟入里的时代精神,向观众朋友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灵魂和情感的冲击。
5.明朝的功过评价
1.明朝总的功过明朝内部有仁宣之治,弘治中兴,明太祖,明成祖虽然残暴,但也能治好国家。
嘉靖,万历时有徐阶,高拱,张居正等治世之名臣。官员可以骂皇帝,杀人也是审理后再杀。
但官员腐败现象严重,特务机构倚仗权势太过猖獗,内阁权力过大。嘉靖,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万历党争,天启的阉党伤了国家元气,崇祯17年兢兢业业,但最终还是无济于事。
对外,初期远征漠北,嘉靖时抗倭,万历抗倭援朝。明朝经济空前繁荣,万历时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重农抑商思想及政策的压制,资本主义未能发展起来。
总的来说,明朝确实是有一些有能力的政治文官,为治理国家也作出了不少贡献;明朝的军队实力强盛,著名将领也有不少。但是思想文化上却跟不上形式的变化,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的自由发展。
所以明朝有功有过,但“过”对后世的影响要大于“功”。 2.朱元璋和明成祖的功过:功: 朱元璋实行安养生息的经济政策,采取奖励垦荒,实行民屯、军屯、商屯等屯田制度,兴修水利,在全国推广桑、麻、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等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成功地使明社会经济较快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他还下令清丈土地,编制赋役黄册、鱼鳞图册,建立里甲及粮长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他的限制和打击旧豪族地主、规定工匠轮班制、放松对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等政策,对恢复和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也起了促进作用。
为充实官僚机构,朱元璋采取荐举、学校、科举三途并用的办法选取官吏。他鉴于元代官吏贪污腐败以至亡国的教训,决意整顿吏治。
甚至以剥皮囊草来惩办贪官污吏,办法之严酷为历史上所罕见。 过: 他的厉行整顿虽有一定效果,但因其性格猜忌多疑,也滥杀了不少无辜。
为强化皇权,解决统治阶极内部矛盾,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蓝玉案大肆诛戮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明成祖 功: 朱棣明成祖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
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过: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他对建文时逆命诸臣,残酷屠杀,大肆株连。
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
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
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6.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农历二月,海瑞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
然后,他向明世宗呈上了《治安疏》,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治安疏》的重点具体内容如下: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臣受国厚恩矣,请执有犯无隐之义,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
不为悦谀,不暇过计,谨披沥肝胆为陛下言之。陛下天资英断,睿识绝人,即位初年,铲除积弊,焕然与天下更始。
陛下则锐精未久,妄念牵之而去矣。反刚明而错用之,谓长生可得,而一意玄修。
富有四海不曰民之脂膏在是也,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纲纪驰矣。
数行推广事例,名爵滥矣。二王不相见,人以为薄于父子。
以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人以为薄于君臣。乐西苑而不返宫,人以为薄于夫妇。
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靡时,盗贼滋炽。自陛下登极初年亦有这,而未甚也。
今赋役增常,万方则效。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
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迩者,严嵩罢相,世蕃极刑,差快人意一时称清时焉。
然严嵩罢相之后,犹之严嵩未相之先而已,非大清明世界也。夫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此天下第一事也。
于此不言,更复何言?大臣持禄而外为谀,小臣畏罪而面为顺,陛下有不得知而改之行之者,臣每恨焉。是以昧死竭忠,惓惓为陛下言之。
一反情易向之间,而天下之治与不治,民物之安与不安决焉,伏惟陛下留神,宗社幸甚,天下幸甚。臣不胜战栗恐惧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
看过上面的《治安疏》,想必任何一位皇帝都会受不了臣子的这种批评指责。于是乎,嘉靖大怒,骤然咆哮。
其实,从帝王的角度看,嘉靖帝的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臣子的角度看,海瑞的做法也是值得称颂,但绝不是值得效仿的。
嘉靖皇帝说海瑞是无父无君,弃国弃家,言外之意就是说海瑞心中只有民。正所谓孟子说过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其实,以现在的观点来看,海瑞是深受孔孟之道影响的,而嘉靖帝却深深迷恋黄老之道。道不同,则不相为谋。
于是乎,海瑞罢官也便成为了必然。因此,在小编看来,嘉靖帝给海瑞的八个字评价,可谓是客观公正,话里有话。
他一方面无法容忍臣子挑战自己的权威,另一方面又对海瑞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深感动。可以说,嘉靖帝绝不是昏君,海瑞也绝不是能够管理国家的最佳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