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荔枝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好词: 鲜嫩多汁、晶莹剔透、纹理雅致、壳薄而平、香气清远、瓤厚而莹、风味绝佳、膜如紫绡
好句:
1. 我看着看着,是在被荔枝诱惑得不行了,就连忙把手放到枝上,右手用力一掰,一块皮就掉了下来。我看看爸爸剥下的皮,呈波浪形,连着整个荔枝,就好像一件艺术品。
2. 荔枝的外壳是红色的,长满了许多疙瘩,摸起来非常刺手。剥开果皮,看见一颗晶莹剔透的白嫩嫩果肉,就像夜明珠一样。当你把夜明珠放进你的嘴里,会感到有一种清凉的感觉,当你咀嚼它时,会觉得香甜可口,清凉多汁,回味无穷。
3. 这些荔枝的外皮撕开后,就可以看到它那晶莹碧透的果肉。从果肉中,隐隐约约看见里面那黑黑的核,看上去真像一棵水晶中裹着的黑珍珠。
4. 荔枝先是青青的绿绿的,随后变成青中带红,最后几乎都变成红的了。你轻轻地咬开它的果皮,就可以看见那洁白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清甜的汁水。
5. 夏天,荔枝成熟了。远远望去,那漫山遍野的荔枝红彤彤的,好像山坡上着了火。那成熟的、饱满的荔枝穿着红衣裳。有的荔枝把树枝压弯了“腰”,树枝们好像在喊“救命啊!救命啊!”;有的荔枝挤在一起,好像在窃窃私语;有的荔枝躲在树枝后面,像害羞的小姑娘露出半边脸。
6. 荔枝上头扁宽,下头尖小,像心形,也有像球形的。它还披着一身带刺的“战甲”,就像一只卷起来的剌猬一样。
7. 荔枝外表很粗糙,全身布满细小决状裂片,好像乌龟壳上的龟裂。荔枝的蒂部较大,顶尖稍小,看上去整个儿像心脏形,也有的略像椭圆形。
8. 剥开鱼鳞似的荔枝皮,看到了白亮的荔枝肉。荔枝肉新鲜、透明,上面好像抹了一层油,尝了一口,感到有一种独特的清甜味。
9. 成熟的荔枝穿着红色的“盔甲”,剥开它,里面是又香又甜的、晶莹剔透的果肉,放进嘴里,满口溢满着香甜的果汁,真美味!
10. 把撕掉外皮的荔枝放入口中,用那牙齿轻轻地咬下去。顿时,一股果汁流入口中,清甜可口,消暑解热,让人吃个不停。要是拿到冰箱里冰一会儿再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里头让你心满意足。
11. 没有熟透的荔枝甜中带点儿酸涩,熟透了的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12. 如果你把荔枝樨在手里,它的刺会把你刺得嗷嗷叫,手感就像在捏一只海胆一般。要是把荔枝靠近鼻子嗅一嗅,闻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萦绕着你,像一把勾子伸进鼻孔把你的馋虫都勾出来,让人垂涎三尺。
13. 听说唐明皇宠爱的杨贵妃特别爱吃荔枝,唐明皇就派人日夜兼程把荔枝从南方运到长安。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中描写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瞧,从古至今荔枝都深受人们的喜爱。你是不是更爱荔枝了呢!
14. 荔枝的颜色是深红色的,没过几天就转变成暗红色,再变成土黄……白居易曾经说荔枝是: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
15. 夏末,荔枝树结果了。刚结出的果子又小又青,后来慢慢长大变红,一簇簇沉甸甸的,把树枝压弯了腰。一阵风吹过,荔枝像羞红脸的姑娘,拉过绿叶遮住自己的脸。
2.关于荔枝的句子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 张籍《成都曲》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 白居易《种荔枝》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 丘浚《咏荔枝》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 何景明《鲥鱼》
揉蓝雾雾蔷薇浅,半露冰肌玉不如。 —— 丘崈《鹧鸪天(咏绿荔枝)》
不寄梅花,千里寄红雪。 —— 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玉环旧事谁能说。迢迢驿路香风彻。 —— 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冰肌不受人间热 —— 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3.荔枝怎么介绍的外形果肉味道句
荔枝果皮上的龟裂片形态和裂片峰 尖突或平滑地状况,是比较可靠的和稳定的遗传性状。
在分类上以及控计其系统变异应以这些特征为主要依据。据研究在广州郊区的罗岗、新 和钟落潭三处的不同土壤类型上,连续三年所采集的桂味果实标本,尽管其查实大小或果形略有差异,但果皮上的龟裂片形态和裂片峰的特征,基本上是相同的。
又据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检查了地理位置相距较远的潮汕和广西灵山的桂果果实,其龟裂片和裂片峰的特片,也没有改变。对本省分布较广的黑叶,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大量检查了各地区收集的果实标本,发现其果皮上的龟裂片形态,基本都是相同的。
上述事例,说明荔枝果皮上的龟裂片形态和裂片峰尖突或平滑的状况,在遗传性状上是比较稳定的,是荔枝分类的最可靠的依据,是探讨系统变异的基础。 3、在采用以龟裂片为主要分类特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果实的形态、花序、叶形、成熟期和果肉的品质等在分类上的重要性。
例如:桂味的果圆球形;糯米糍的果心形;娘喜的果长卵圆形;三月红的花序长而疏散;水东的水小披针形,先端渐法,长12~16厘米;淮枝的小叶是椭圆形,先端短尖,长约6~10厘米。 又如三月红类的品种,一般具有最早熟的特性;桂味类的品种,常具有品质优良、内脆、芳香、核小等特性。
在分类上必须重视这些特点。 根据上述三条分类标准,把广东的荔枝品种分成七类,每类各有若干个品种。
这七类是:桂味类、笑枝类、进奉类、三月红类、黑叶类、糯米糍和淮枝类。 (1) 桂味类--代表品种为桂味,如其他八宝香、大丁香、小汉、水晶球、无核荔、红球、苏州荔、丽仔、香荔等品种均属于此类。
(2) 笑枝类--代表品种为笑枝,其他如大造、电白白腊、焦核荔、攀谷子等品种均属于类。 (3) 进奉类--代表品种为增城进奉,其他如大肉、小西香、六月雪、布袋、红荔、灵山香荔、金钢锤、玖瑰露、香枝、绝淮子、脆肉、高州进奉、黄丁香、四季荔、犀角子、鹅蛋荔、秤铊等品种均属于此类。
(4) 三月红类--代表品种为三月红。 (5) 黑叶类--代表品种为黑叶,其他如水东、白腊、白糖罂、宋家香、青壳、桂绿等品种均属于此类。
(6) 糯米糍类--代表品种为糯米糍,其他如小金钟、龙荔、娘喜、尚枝、甜岩、雪怀子、紫娘喜、甜眼等品种均属于此类。 (7) 淮枝类--代表品种为淮枝,其他如七月熟、广元红、风吹寮、将军荔等品种均属于此类。
4.有什么关于写荔枝的好词好句好段,
轻红酽白, 雅称佳人纤手擘。
——东坡词 这实在使我时常想起来,有点懊恨,为什么不生在那周汉故都的秦豫之乡,又不生 在那风物妩媚的江南之地,却偏偏生长在这文化落后蛮僚旧邦的岭南呢?虽说在这庚岭之 阳,南海之滨,也尽有南越南汉未荒的霸迹,白云西湖挺秀的河山,足以供我们低徊游眺, 少 爱美好古之怀,但翘首北望,毕竟不免于爽然自失啊!‘ 然而,生息在这样边徼的地方,略略可以叫我们感到满意的,却不能不数及饮食之 事了。 我用不着把岭南一切乡土风味,一一地加以陈述,但略举叙一二有趣故事以当例示便 得了。
昔者苏东坡被贬南来,食蚝,觉其味美。戒语他的儿子北归时休要告诉人家,恐怕 他们因此求谪岭南。
这是一则谁都知道的佳话。我再来另举一个大家不大晓得的民间传说吧。
俗传宋末,帝 给元番追赶南下。一晚,行到我们海丰南山岭,腹甚饿,野人以饭菜——油 尖米饭和粗鳞针——进之。
帝食次,觉风味大佳,因叹道: 玉饭送金汤。 何必作君王? 好了,不抄了,别使馋吻的朋友听得垂涎吧。
在凡百水果都很繁盛的岭南之区,最使我爱吃的一件,该无过于荔枝了。谈到荔枝, 我们总要想起唐宋两位艺术家的故事吧。
这两人,一是李三郎的妃子杨玉环,她生长于西蜀, 酷嗜我们故乡的荔枝。“一骑红尘把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确是当年事 情逼真的写照啊。后来妃子死去,三郎一回见到进贡的荔枝,想起他从前的爱侣,还禁不住 为她凄然饮泣;一是东坡,他是个著名饕餮的学士。
他贬到我们岭南来,竟像是天爷爷特赐 他一场饱吃的好机会一样。在许多食品中,他尤特别喜欢荔枝,“日啖荔枝 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这不是此老馋态自行证实的绝好“招供”吗? 你们有不曾见荔枝的朋友吗?我想总该不会有吧。 因为至少你们是可以从罐头的食 物里见到的,虽然在那里的已经少变了形态,而且仅仅是它的肉身。
若你们万一有不曾见过 它来的,那末,你们要从文字里求满足时,最好是去看白居易那篇简短的 《图序》。因为他 写的虽不必十分相像,但总算得其近似了。
(听说宋朝的蔡襄,做过一部《荔枝谱》,不知内 容说的怎样。我既没有见过,也就不便多说了。)
荔枝的为物,我们不必待啖喝了它的雪白的嫩肉和香醇的甘浆而后,才知道它是果 中的佳品;便是起初看了它的外形,已经够知道它是很“艺术的”了。 柿红的果皮上,印着 龟甲似的花纹,这不是很美观么?它种果皮,或过粗糙,或伤平滑,或色泽不佳。
方之于它, 真像有上下床之别!记得前人把龙眼叫做“荔枝奴”。这若然只限于生熟的时期前后来论, 我也可以不必多说;若含有两者性质上比拟的意思,那末,我就不能首肯了。
因为像那样土 劣的龙眼子,——只有苍蝇最喜欢的东西,就是做他的奴婢也有点不配啊!这么一来,也许 有人要说我把荔枝看得太名贵了,但我想若平日赏识过它的,至少也该不说我在这儿撒谎吧? 我们这里荔枝上市的时候,大约正是在大地如火炉般热烘着的五六月。 这时,杨梅、李子等,已经渐渐过去,黄皮子,山梨等,又多俗而寡味,荔枝总算是一种当行出色的水果 了。
我们当日影已斜的午后,或银月初上的黄昏,独自的或多人的,坐在那清风徐来,绿阴 如盖的树下,吃着这一颗颗晶丸般的荔枝,比起古人“浮瓜沉李”的故事,不知谁要风韵得犹记得数年前曾以荔枝一筐,馈送某女郎,简上附以诗云:“眼前三百堪销夏,纤指无 劳雪藕丝。 ”实在的,这种风味即比之杜甫所盛称的“公子调冰 人,佳人雪藕丝”,也何须多让呢? 吾粤有著名的荔校湾,其地荔枝夹岸,白莲满塘.相传是南汉时候的昌华旧苑。
每 当夏季,荔枝繁结,避暑游人,云簇于此。 我数年前客广州,正值岁暮天寒,不是它轻红高 挂,招徕游客的时候,所以无缘打桨一至其地,畅尝所谓仙城风味。
这件事,现在回想起来, 还觉得有些可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