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描写黄花菜的唯美文字
今天,妈妈买来一大堆黄花菜,妈妈买的时候说:"等回到家,你来帮妈妈摘黄花菜吧.”我答应了,心想:真是太好了!我可以大显身手了。
买好菜,回到家,妈妈就拿起黄花菜,先把根部掐了个口,再顺着方向慢慢的把菜芯拧下来.我急忙照妈妈的样子摘了起来,先在根部掐起口来,可是由于掐的过猛把根部掐掉了,我试了几次还是不成功,我就有点没耐心了,妈妈说要慢慢来.我想我非要成功不可,于是我静下心来,轻轻的先在根部掐了个小口,又顺着方向慢慢的把菜芯果然拧了出来,接着我越掐越起劲很快帮妈妈摘完了黄花菜.
妈妈夸了我,我心里很高兴,我决定以后事事自己动手动脑,做事仔细有耐心才能做成,要不然什么也做不成.
2.描写黄花的句子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黄花垅》 月下竹影惺忪,孤灯帘卷愁浓;离时怎能喜相送?一别几时重逢? 黄花堆积成垅,荷塘叶托莲蓬;才迎春夏又秋风,前方雾霭重重。
宫阙惊心无人迹,此夜绵绵无绝期。
纵过千山万重水,为君折柳无归期。
雅俗共赏 史恪仁 玉有瑕疵,人无完人。 参观访问,无比欢心。
广交笔友,领悟颇深。 诗文词句,皆流心底。
咬文嚼字,趣味翻滚。 昼思夜想,无比提神。
满地黄花,有谁堪摘?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
3.问一个关于黄花菜的问题
“黄瓜菜都凉了”,是北京人口语中常用的一句话,比如,甲对乙说:“别着急,等我回来,这事儿一定给您办成!”乙说:“等你回来?嘁,黄瓜菜都凉了!”意思是:晚了。这句话,我怎么听怎么别扭,总觉着实在毫无道理。要形容“晚了”,自有生动贴切的比喻,为什么非要说“黄瓜菜都凉了”?要知道,无论北京方言,还是规范的普通话,都只有“黄瓜”,而没有“黄瓜菜”这个词,其它地方的方言中好像也没有,那么,它是怎么被生造出来的?而且,黄瓜作为蔬菜,常常是生吃或凉拌,本身就是“凉”的;当然也可以炒着吃,但是如果炒出来不及时吃,任何菜放久了都会凉的,又岂止黄瓜?为什么非得用“黄瓜菜都凉了” 来形容“晚了”?
今试解其谜。
我猜想,这个“黄瓜菜”恐怕是个变种,它本来是“黄花菜”;而“黄花菜”也是个变种,本来是“黄花”。但这个“黄花”却已不是“黄花菜”了,在古诗文里,“黄花”专指菊花。如相传为王安石所作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院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李清照词《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醉花荫》:“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现在让我们来看苏轼咏菊的名句。《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末句“明日黄花蝶也愁”,在他的诗《九日次韵王巩》中也曾用过。此诗此词,都作于重阳节即夏历九月九日。“黄花”,当然是指菊花,古代有重阳赏菊的习俗。“明日”,指重阳节第二日,即九月十日。“明日黄花蝶也愁”,是说如果错过了重阳赏菊的最佳时机,待节后再来,花已凋谢,蜂蝶也无兴趣了,以此比喻过时的事物。当然,这是诗人夸张的说法,九日、十日只有一天之差,花不至于残到这种程度。唐人郑谷就说过:“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后两句说的是实话,花未必一夜衰败,是人的心境不同了。第一句给了苏轼启发,由“节去蜂愁蝶不知”升华为“明日黄花蝶也愁。”
最要紧的就是“明日黄花蝶也愁”这句话。若给以最简洁、最通俗的解释,它的意思就是“晚了”———这不恰恰和“黄瓜菜都凉了”是一样的意思吗?
结论已经有了:“黄瓜菜都凉了”正是从“明日黄花蝶也愁”演变而来。只是因为苏学士的诗句太雅了,老百姓囫囵吞枣,难以消化,遂以讹传讹,先是把“黄花”变成了“黄花菜”,后来又变成了“黄瓜菜”。之所以造成这样的误会,大约那个“蝶”字也有一定的连带责任,它不是和盛菜的“碟”同音嘛!于是东坡居士的“黄花”终于变成了一道“黄瓜菜”,被盛到“碟”里,你要是来晚了可不就“凉了”嘛!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黄花菜的佳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