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死而生的下一句
好象没下句死亡本体论的建构——向死而生? 海德格尔认为,死即“向死亡的存在。”
(Being-towards-death)或说是“向死而生”。这个论断在现代思想中是最经常引用、但却最难于理解的口头禅。
海德格尔称生理上的死亡为“亡故”,而在哲学上,死则作为此在借以向其死亡存在的存在方式的名称。死比亡故更基本、更源始,因为此在只有死着,才能够亡故。
而人们一般认为死即亡故,亡故即死,即使两者在概念上有所差别,如死可指一个过程,亡故则指此过程的结果,死也不会成为亡故的“条件”。然而,这个差别正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
海德格尔的观点是,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就是说一直以“有死”或“能死”的方式活着。这种贯穿一切“活着”的死亡存在,先于任何形式的亡故。
人在亡故时已经谈不上“有死”,而是已经丧失了“有死”。死亡当然意味着一种终结或结束,但却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结束。
结束(ending)有完成、就绪、停止等意思。如一条修建的公路完成了;随着最后一笔一幅画就绪了;雨停了;等等。
海德格尔认为:“结束的这些样式中没有一种可以恰当地标画作为此在之终结的死亡。 ”因为“死亡所意指的结束,意指的不是此在的在终极的存在(Being-at-an-end),而是这个存在者的向终结的存在(Being-to-wards-the-end)”。
亡故相当于“在终极的存在”,死亡相当于“向终结的存在”;就区别的关联而言,死亡比亡故更本真、更实在:亡故作为在终极的存在,其实已经没有存在,虽然人们总幻想“阴间”或“天国”的存在,但那只能确证“阳间”或“人间”的存在。向死而生指的不是活着的人与等候在生命尽头的死亡之间的一种外在关系,人们不是一步步走向还在远处尚未到场的死亡,而是在我们的“走向”本身中死亡已经在场;或者说,向死而生的“向”,实质上就是死亡的存在本身的显现,人始终以向死而生的方式存在着。
2.“向生而死,向死而生”是什么意思
释义:意指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在其存在论名著《存在与时间》里面用理性的推理详细的讨论向死而生的概念,并最终对人如何面对无法避免的死亡给出了一个终极答案: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死,可以指一个过程,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甚至每一分钟,都是走向死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而亡,指的是亡故,是一个人生理意义上真正的消亡,是一个人走向死的过程的结束。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海德格尔死亡本体论的关键点。
扩展资料: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敦刻尔克》很好的诠释了“向生而死与向死而生”这个概念:
《敦刻尔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来自于每个“故事线”中每个人对战争的恐惧,以及抗争的勇敢。40万英法联军在海滩等待救援,是怎样的一种迫切,头顶是敌机在轰炸,咆哮向聚集的战士,也炸沉了前来救援的舰艇,对战争的感受,从来没像这样一刻,让人绝望透顶。
但值得让人致敬的,是所有的部队、战士都井井有条,听从指挥,从来也没有因为敌机的狂轰滥炸而乱了阵脚,生与死的面前,才显得如此平凡而伟大。
战士们向生而死,百姓们向死而生,在面对这样一场劫难式的战争,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选择与抗争,炮火连天中,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但谁也不曾放弃,无论是等待被救,还是积极救人。
于是,《敦刻尔克》就有了与既往二战电影完全不同的气质,无论是由始至终的悬疑与压迫感,还是全片洋溢的人性化主题,更重要的是,导演诺兰把这场撤退之战,如此真切的加诸到每一位观众身上,让你无法逃脱,共同进退,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深植了一个叫“敦刻尔克”的海滩,那里,虽有绝望,却终能一片生机。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向死而生 (马丁·海德格尔提出的生死概念)
3.'向死而生'到底什么意思
这是海德格尔哲学中很重要的概念。
海德格尔说向死而生,并不说懂得了死,懂得了来日无多就去珍惜生命,也不是说知道人会死就有一种为道德就义的勇气。他真正是说:我们平日里为各种各样的事物操劳、操心,并因此而产生的情绪怕,高兴,忧伤等等真的是我们自己的活动吗?仔细思考,其实不是的。
海德格尔说我们的操劳事物并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而是我们到达了这个世界以后所依寓的生活方式带来的,产生的心情也依附于这些日常操劳上面。我们在此操劳,忘乎所以然,甚至忘记了自己最本真的存在,对此毫无察觉。
向死而生的作用在于一旦某一天,我们回过神来,问自己,难道这世上真没有属于我的东西吗?我们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我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死,死就是我们最本己的东西。死并不属于别人,无论别人如何死,死了多少,场面再恐怖,他的死也不是我们的。
只有我们意识到的属于自己的死才是真正的死。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意识到死的瞬间,我们也就意识到了我们并未被世俗沾染的存在。
其实向死而生应该说成向死而存在更准确。
4.青年文摘 意林 读者好句及赏析
1、从窗帘遮不到的地方,仍能见到一小片天,一小片缀满了星星的天。——《读者》《阳关月》□扬之水2、幸福是鞋与脚,鞋的幸福是因为有一双温暖的脚,脚的幸福也只有鞋知道。——《幸福》 □ 苏 北3、多少情深意重,敌不过天人相隔。原来,所谓一诺千金,也有无法兑现的时候。——《西出阳关》□ 西芹百合4、海鸥回答说:“因为眼泪不会持久。一旦它们随着大海到了这里,它们就会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一样,没有人再记起它们。善良的大海包容了所有的悲伤,用她的胸怀抚慰着疲倦和伤心,并把它们带到岸上,用爱和永恒的歌取代沉重的心灵。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你身上,你只要环顾四周,就会找到它。”——《海鸥和眼泪》 ○青 闰译5、斯人已逝,那最后的一朵,最终也要随了爱人萎去,只留给这喧嚣的人世,一抹浅淡的忧伤……而我们的灵魂,在暗夜里,就这样回家——《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 安 宁
6、首先是爱情使你忘记时间,然后是时间使你忘记爱情。——《青年文摘》《时间让人忘记爱情》□ 张小娴7、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学到。如果注定尘归尘,土归土,每个人必须空手而来,空手而返,那么,一定要学到。——《不是得到 就是学到》□ 吴淡如8、总有某些坚韧的东西,会留在一个不被摧毁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在一生中学到的东西吧。如果将它称作宝石,每个人所制造的款式和材质,如此不同。9、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心里。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光阴》□ 赵丽宏10、这世上的感情,真的有太多的形式,有些时候,你以为那是爱情,其实不过是一根稻草。与其抓着那根无用的稻草,不如用心去植一棵属于自己的树。——《稻草爱情》□ 卫宣利
11、不是所有相爱的蝴蝶都可以一起飞翔的,既然我不能陪你一同飞翔,我至少可以帮助你,让陪你飞翔的蝴蝶不被厄运折断翅膀……——《意林》《相爱的蝴蝶》●澜 涛12、千百年来,它们在大自然的怀怉里繁衍生息,活得快活惬意,它不需要你为它的冷暖操心,更不需要你为它投食喂水。——《相忘》●莫 菲13、真实是最难的,为了它,一个人也许不得不舍弃许多好东西:名誉,地位,财产,家庭。但真实又是最容易的,在世界上,惟有它,一个人只要愿意,总能得到保持。——《真实》●周国平14、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根源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15、未写完的诗、没有结局的恋情、被惊醒的梦、山顶缥缈的庄园、缘尽情未了故事,都是在生命大海边飞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只要表达了,有结局了,不再流动思慕了,那时便立刻停格,成为纸片。——《海边的白蝴蝶》●林清玄
5.有谁晓得青年文摘好词好句及感悟
10.请看着前方,然后朝着前方坚定行走,喜悦就会慢慢降临你的内心。如莲花盛开,你亦如一朵喜悦盛开的莲花。(以上2段摘自《看着前方》,《读者》2009年读者第16期)
11.每一个人,必有他自己生命的意义。时间之钟转动,起点也必将是终点,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转动的过程中,在这指针指向的每一刻度,如同爱的光芒,必将照耀你我。(《向死而生的爱》,《读者》2009年第14期)
12.重新回到光明世界,看到倒映在湖面的灯光,看到闪烁的星星,心里充满了说不出的感激。一个人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原来是这么幸运的一件事情。(《黑暗中的晚餐》,《读者》2009年第14期)
13.回过头去,依稀看见寨子口,一个小小的身影,依然站着,像一朵静静开着的小野花。青山环抱中,她身后的寨子,美得像上帝遗落的一个梦。(《是谁碰疼了她的忧伤》,意林2007年20期)
14.它静静的泊着,那根针嘴插在我青筋连连的皮下,看着那小生灵悠然颤动的翅膀和渐渐鼓起的肚皮,我忘了手背轻轻的麻疼。蚊子花白的肚皮慢慢鼓胀,它高翘的身体跟我手背构成的角度也一点点减小着。
15.当我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一点成功的血液时,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处境;在尝到甜蜜以后,别忘了张开翅膀奋飞,不然,安享成功会毁了自己,像蚊子那样被压倒在地。(《蚊子》,《意林》200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