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含秦字的诗句
1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意思:巍巍长安,雄踞三秦之地;渺渺四川,却在迢迢远方。
你我命运何等相仿,奔波仕途,远离家乡。2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 唐·杜牧意思: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3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蜀道难》 唐·李白意思: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4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意思: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5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二首》 唐·李商隐意思: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6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意思:数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染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7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春思》 唐·李白意思: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8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箫声咽》 唐·李白意思: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
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9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陌上桑》 汉·佚名意思: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小楼。10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沁园春·雪》 近代·毛泽东意思: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2. 帮我找一下古诗中带秦的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满庭芳—秦观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
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蜀道难—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煞费苦心,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扶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古风》)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唐·胡曾《长城》)
“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清·杨鸾)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唐·汪遵《长城》)
3. 一切关于“秦”的典故和成语、诗句等
秦Qín【名】(会意。
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
假借为专名用字)[1]秦,部落名。嬴姓。
相传是伯益的后代秦,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
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甘肃秦州清水县。」[2]古国名。
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3]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秦灭韩亡魏。
秦王色挠。又如: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4]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
——《乐府诗选》又如:秦人(秦代统一后,北方与西方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地(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5]古地区名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
如:秦声(陕、甘一带的戏曲音乐);秦川(古地区名。在今陕,甘秦岭以北地区);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秦客(秦地来的人)[6]陕西省的简称。
如: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秦中(古地区名。
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7]通「螓」。蝉的一种。
螓首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简释〗====秦qin2(ㄑㄧㄣˊ)[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朝~暮楚。
~晋之好。~楼楚馆(旧时指妓院)。
[2]中国朝代名:~代。~镜高悬(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
亦称「明镜高悬」)。[3]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4. 一切关于“秦”的典故和成语、诗句等
秦
Qín
【名】
(会意。从禾,从舂省。本义:禾名。假借为专名用字)
[1]秦,部落名。嬴姓。相传是伯益的后代
秦,伯益之后所封国。——《说文》。朱骏声曰:「地宜禾,在今甘肃秦州清水县。」
[2]古国名。秦襄公始立国,孝公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定都咸阳
[3]朝代名(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是由周朝的秦国(在今陕西甘肃一带)统一全中国后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
秦王不说。——《战国策·魏策》
秦灭韩亡魏。
秦王色挠。
又如:秦越肥瘠(喻指相去遥远,互不相关);秦庭鹿(指秦朝的政权)
[4]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国为秦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乐府诗选》
又如:秦人(秦代统一后,北方与西方邻国往往称中国人为秦人);秦地(汉时西域诸国对中国的称呼)
[5]古地区名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地,故名。如:秦声(陕、甘一带的戏曲音乐);秦川(古地区名。在今陕,甘秦岭以北地区);秦弓(指古时秦地所产的弓);秦客(秦地来的人)
[6]陕西省的简称。如:秦川(古地区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带);秦中(古地区名。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
[7]通「螓」。蝉的一种。螓首
其尺索刺麤而毛美秦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简释〗====
秦
qin2(ㄑㄧㄣˊ)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陕西省和甘肃省一带:朝~暮楚。~晋之好。~楼楚馆(旧时指妓院)。
[2]中国朝代名:~代。~镜高悬(喻法官判案的公正严明。亦称「明镜高悬」)。
[3]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5. 有谁知道秦朝的诗歌
【原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出处】 秦·项羽《垓下歌》
【鉴赏】 我的力量可以拔起一整座的山!我的气魄可以压倒全世界的人!“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是一代豪杰项羽,在垓下被围时所唱的第一句悲歌。力可以拔山,气足以盖世,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现今常用“力拔山兮气盖世”来形容一个人气势雄伟,威猛过人。
【原诗】 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出处】 秦·虞姬 《和项羽垓下歌》
【鉴赏】 汉军已攻下所有的土地,将楚军完全包围起来,四面唱的全是楚国地方的歌声。楚汉相争,项羽垓下被围,乃作“垓下歌”。他的爱妾虞姬作此诗相应和。英雄末路,佳人相对,感慨万千。“四面楚歌”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到处碰壁,到哪里都不受欢迎。
6. 关于秦始皇的诗句 要快
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
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六合已横扫,何须地下军?干戈区宇息,图匕梦魂惊。
嗣子鹿迷马,遗尸臭杂腥。徒凭黔首力,奇迹世无伦。
这首题作《咏秦始皇兵马俑》的五律,是我于1982年参观兵马俑时的即景之作。我不大做旧体诗,那阵子因为读聂绀驽的《三草》受了传染而效颦。
我曾将此诗抄示绀驽,承他谬赏,说咏史诗写到这样也很够味了。不瞒读者说,我自己也认为写得还不错。
瞧,我这人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假谦虚。 在这之前,1979年我还作了一首七律《咏秦史》,那是因为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供职,审读一部评论秦史的书稿,此稿可用可不用,当时稿挤,就割爱退还给了作者;似乎对作者有那么一点歉意吧,我写了一封很长的退稿信,附去了这首诗。
以后又写了一篇《咏史三首并跋》的短文,《咏秦史》便是三首中之一。短文收在拙集《画虎十年》里,那诗道: 鲍鱼臭乱祖龙尸,巧设机关鞠李斯。
驯致嗣君迷鹿马,遑论黔首竭膏脂!防微杜渐真难事,吹齑惩羹莫笑痴。勘破因缘寻响应,不忘前事即先知。
这诗是应和着那部书稿的内容而发的,开头两联和《咏秦始皇兵马俑》的颈联意思相同,“防微杜渐”以下指赵高渐次窃权,使秦朝局面不可收拾,隐指当时刚过去的“四人帮”弄权。咏史大抵要关合现实,这也是老套。
秦始皇是很惹得后人议论纷纷的历史人物,历来毁多而誉少。咏史诗中,有名的如李白这样的旷达之士,在《古风·三》“秦王扫六合”一首中,前半首盛赞其雄武,后半首也谴责其暴虐和求仙的荒愚,更不说许多正统文人的议论一味归罪了。
可是也颇有些对历史有卓识的学者对秦始皇做了相当肯定的评价,甚至颂之为“千古一帝”。近代学者如章太炎,就作过《秦献记》、《秦政记》等篇,对秦始皇做了正面的论断,说秦政功大于过。
但综观之,在秦派毕竟不是主流舆论。 使秦始皇负千古暴君恶名的是儒家,儒家又恰是汉代以后两千多年来中国统治性的学派,儒门子弟几乎是全体知识分子的代称;而儒家在秦始皇统治下最为倒霉。
讲秦始皇的暴政,首举的是焚书坑儒。焚书,焚的是儒家经籍;坑儒,坑的是六国儒生。
这口气憋了几千年,使成了知识分子主流的儒家永远记恨,咒骂秦始皇是千古第一暴君就势所必至了。 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起,历代论秦史咏秦史的诗文,总是坏话多好话少。
大抵愈是正统亦即愈是迂腐的儒生,对秦始皇的谴责便愈发苛厉。刚才看到一条河北正在修缮长城的消息,就顺便来谈历来关于秦始皇修长城一事吧,便有不少颇背公允的评价。
最普通的是发些“在德不在险”一类的空论,讥斥秦始皇造长城之徒劳,而不顾当时抵御匈奴入侵的实际战争需要。须知在古代冷兵器对垒的战争条件下,城崭防御是管用的,对付惯用骑兵驰的胡人入寇尤其有效。
中土主要战力是步兵。如无城垣设防便不得了。
这本是常识范围内的事,可是为了要苛责秦始皇,常识也顾不得了。古代通信落后,不像今天一个电话或发个手机短信就可联系,城堞上举烽火示警或发号令也是当时条件下的必需,除非你不要保境安民,听任人民生命财产遭外敌损害。
否则,筑长城何罪之有? 长城还有另一种良性效应恐怕不大为人所注意,这是我上世纪50年代后期被遣发到宁夏时亲历目见的。在甘肃、宁夏一带边塞,长城已经塌圮,留下了一段一段的断垣。
十分显眼的是,凡有城墙存在之处,墙内畦町成行的绿色可耕地,墙外则是荒砂乱石,寸草不生。可证这是不起眼的城墙挡住了塞外的风沙,给居民造成了生息养殖的环境,原来这长城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功劳。
咏秦史的诗涉及长城者很多,有一联句意颇“光新”的诗常在我脑中闪过,那是我少年时读袁枚《随园诗话》留下的记忆。诗为袁枚同时人所作,诗人的名字忘了,袁枚是欣赏诗句的誓跋而录入诗话的。
那两句是:“项刘生长长城里,枉用民膏筑万里。”乍一读,这两句确很俏皮:您陛下是为了保卫秦王朝的万世基业修筑长城的,可是灭您江山的项羽、刘邦却偏是长城内生长的人,陛下您白费劲了!(袁枚录在《随园诗话》里的,我还记得另一联,调门和提到长城的一联相同:“诗书何苦遭焚劫,刘项都非识字人。”
)但仔细一推敲,却是没话找话的东拉西扯,或四文不对题。造长城是为了御外侮,原意就不是对付境内的造反。
造长城和防内患是根本不搭界的两码事,一个政权垮台,原因多多,该垮的不造长城也要垮,唐亡宋灭,这两朝何曾造过长城来? 再一深探,则人们之所以忽然要议论起某件史事来,大抵是由于现实的刺激,选择的历史人物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召唤亡灵”,是为现实的需要找对象。袁枚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慑于和愤慨于雍乾两个暴君的虐政,特别是频兴的糟践知识分子的文字狱,于是选了“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来指桑骂槐地作曲折发泄的对象。
诗人们这样干或许是自觉的,也或许是并不自觉。这事有点微妙,只有写诗的人自己心里有数。
谈历史总是为现实刺激而发,鲁迅《准风月谈》中有《华德焚书异同论》一篇,也因纳粹头子希特勒的焚书。
7. 帮我找一下古诗中带秦的诗句至少6句以上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满庭芳—秦观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煞费苦心,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渡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扶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岩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古风》)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唐·胡曾《长城》)“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清·杨鸾)“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唐·汪遵《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