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感悟最好的一篇(道德经感悟500最好的一篇)

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

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精选14篇) 天之道,不争而善,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欢迎欣赏! 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 篇1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老子的《道德经》只有区区的五千多字,却表述了自然之理,令人茅塞顿开,意义深刻。《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二是意识。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这种秩序表明人要尊敬、理解、学习自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爱。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源于道,道是世界的本体,是唯一的真,唯一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没胡道就没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述道之理,而道之理应效法自然,而人、地、天也亦效法道。效法道应循道而行,利用自然之理,为自己所用,从而造福人类,使人类社会"天长地久"。倘若我们不依道而行,抱着"人定胜天"的心态,斗天、斗地、斗自然,最终的苦果还是自食。"天之道,不争而善,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天有其规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但我们可以利用其规律,在实践中实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理想,因为"天不负有心人"。但是,功成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身退。"树在招风",我们应顺应天意,适时而止,方能自保,安享天下太平。上善若水。"静能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动物尚有冲动,更何况是人。那么,我们该如何抑制自己的冲动呢?这就需要我们修心养性,以致使自己做到"清静"、"无为"。这样,我们即使面对世间的变幻莫测,乌云密布,也应处之泰然,冷静、沉着地面对,最终将云开见日。倘若自己先乱,即会做出冲动之事,其结果会更糟。《道德经》惜字如金,字字经典,使人在知道自然这理,依道而行。同时,让人明白世俗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以清静无为,使自身开心、快乐与幸福。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 篇2《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现在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 篇3《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主张靠事物发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劳而获,是道家的根本思想。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现在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意义。道家强调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必须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须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你知道终极的总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可以,其他的东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 篇4老子在[道德经]开篇第一章就指出;“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道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那就不是恒久的道。名可以用语言表述出来的名,那就不是恒久的名。真正的恒道,恒名是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老子道的主旨,是研究宇宙的起源,寻找万物的始,和母。恒道,和恒名是众眇之门,玄之又玄,我们只能用心去体察。老子又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过来说是;道是来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法则,是各种运动规律的体现。宇宙万物都来源于道,是道的体现。道周行而不殆,是宇宙万物之根本。是宇宙万物之母。按现在物理学的质,能守恒定律来分析;物质不可能平空产生,也不可能平空消失。它只能以一种物质形态,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形态,或由质量转化为能量,或由能量转化为质量。物质是处在无限运动,无限变化的序列中。物质就其本质上来说;它既没有产生的一天,也没有消失的一天。但物质就其运动周期和演化周期而言;物质又是有生有灭的。任何一个天体或任何一个物体,都有它们产生和形成的一天,也都有它们必然要灭亡和消失的一天。一切天体或物体,各种种类的生物或生物个体,它们都处在生与死的轮回中,处在周期性的运动中,并都有一定的周期率。物质在无限循环运动中永存,物质基本微粒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即便宇宙,星系等一切天体都消亡,物质基本微粒不会消失,它们仍然以某种不为我们所知的存在形式而存在。这些微粒在足够长的时间内,会再次组成宇宙。宇宙在这样无限轮回中永生,无始无终。老子的道很好的揭示了这样的规律;道既是指物质微粒本身一,又是精神的;是,大自然的法则,万物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宇宙万物都是从物质的最基本微粒一,从这个一中派生出来的。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人生方面,老子也有独到的见解;[道德经]第二十章中说到;“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飓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世上人或显得智巧光辉,或显得严厉苛刻。都好象自己很有本领。而象老子这样懂得道的人,反而显得愚钝暗末;纯朴诚实,甚至显得愚陋,笨拙。但这正是遵循道而行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在智慧,财富,死亡方面老子也有独到的见解;认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死而不亡者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感觉,每当我们做到了知人,知己,我们就显得比较就聪明,事情就做得比较好。知道了知足,我们就感到富有和充实。“死而不亡者寿”,是身虽死,而道乃存;生是从大自然中来,死是回归到大自然中去。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鼓盆而歌,送妻升遐。认为,生死如春,夏,秋,冬四时交退,死不是什么悲痛的事,而是回归大自然的好事,所以,庄子鼓盆而歌,为妻子送行。道家也有句名言;生从何来,死向何往。宇宙是从物质的最基本,无数微粒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过一个足够长的时间,它会回归到这些物质的最基本微粒中去。连宇宙都有消亡的一天,何况人呢?所以,不要把死亡看得那么可怕,我们要顺其自然,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之。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 篇5《道德经》洋洋洒洒不过五千言,却深深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历史发展,它洗涤了不少迷惘的心灵,直至今天老子的思想仍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纽约时报更将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其地位可见一斑。之前听人说中层人士学论语,高层人士学老子。其思想的高深令许多成功者与企业的老总所推崇,而且越来越多的老外在研究老中,首当其冲就是老子。我曾上当当网查过,竟然有许多外文版本。作为中国人有打心底的那份自豪感。鲁迅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有不少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被动,柔弱不强势。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是顺其自然,无私无我的治理,并非无所作为,无为是为了更好的有为。“有”所以能够给人便利是因“无”发挥它的作用,无的作用更大。老子认为无就是有,有就是无。但两者不能划等号,因为无是万事万物的根源,无创生出有。我认为就像周易阴阳哲学中的一而二,二而一。一就是二,二就是一,两者并不矛盾。功夫之王李小龙习武到最后悟出武术最高境界“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其实也是源于老子的思想。例如,杯子中间的空虚才能产生盛物的作用。若杯子里已经有物体,则无法再盛物了,我们经常讲的空杯心态,就是说不要持“盈”,水太满就要溢出来,甚至是倾覆之患。《新三国演义》中有一集讲到曹丕与曹冲的故事。曹冲一贯聪明伶俐,深受曹操喜爱。曹丕为争取世子之位,竟下毒杀害弟弟曹冲。司马懿看在眼中,他说“真正聪明的人是不表露于外的”。我们尚且不论这段历史的真实性,故事表明一般常人只追求事物的显象,求全求盈,因而引起无数的纷争,人应处柔守柔,谦下退让。老子说委屈能保全、少取反而多得、贪多弄的迷惑。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因为你不去跟人争,别人也不会跟你争。这正是不争是争的道理。所以大智若愚,一个智者应表现愚鲁,太聪明就会招人嫉恨。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十分崇拜老子。他带领德国队夺得大力神杯后却突然隐退,许多人不解,而后的记者采访才表明了心迹,他说“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身退并非隐匿行迹,引身退去,而是敛藏、不露锋芒、不占据功劳。一个人成功之后,不能得意忘形,应保持平和,淡然处之才能长久。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有完善人格的人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从来不跟大自然相争,停留在卑下人人都厌恶的地方。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愿意做。有道德的人为人谦下,谦虚反而能赢得爱戴。处处为别人着想反而能成就自己的理想。“非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就是说明这个道理。我们经常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句话最早应出于老子“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之王”。低洼才能得以充盈,你在低处高看别人,别人反而更尊重你。水能方能圆,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像水一样,能融入任何容器当中。我认为容纳的根源在于理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就会避免自己的怨恨跟无谓的争执。也许有人会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一族,老子的大道真的那么重要吗?其实不管重要与否,他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还有部分老子的外国“粉丝”。人的修养要靠后天培养,没人天生就很有涵养。无论你想干大事业还是只想好好为人做事,都先要修身,而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上纯属个人领悟,道家思想在清朝学者纪晓岚看来是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我只是理解了一些皮毛,人会因为自身人生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成长,相信终究会深入理解老子想灌输给人们的思想,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 篇6道之所道,德之所德,道德也。无道之道,无德之德,无道德也,万物之所以有道而自生,皆因有道而有德也。万物之所以无道而自灭,乃是无道而无德也。万物自生而长生,乃是有道而有源也。万物自生而不能长生,乃有道而无源也,道之所源,玄也,玄之所源,众妙之门也,众生有道而自生,而不长生;有道无源也,有道有缘且有源者,有道至极,而求得长生也。众生求道善心者,皆有道之人也。天下人者,有人有道而有德也,有人有道而无德也,然有人无道而无德也;有人有道而有德,真善美也,有人有道而无德,一般也,人无道而无德然不真不美不善也。天地不仁爱者,以万物为平等也;圣人不仁爱者,以百姓为众生也。治大国者,如若烹小鲜也,往来者,皆是君贵而民轻也,而非圣君出世,而君轻民贵也,然则制度如此,而无可奈何也,然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茫茫寰宇,自盘古者开天辟地也,而众生有之。万物者皆有阴阳而来循环往复其道无穷也。天下之道,众生皆在道中也,男者爱钱,女者爱美,然则男者不爱钱,女者自爱也,然则天下大同,众生皆归于其道也。然则女者爱美之心自古有之矣。然则众生只知爱美,而不知善者乃美也,道德之经,其道无穷,善者看之,乃更善也,智者看之,更智也,众生看之而众生皆悟起道也,吾观道德之经,其道无穷也,而自知,众生皆在道中也。小童,期盼天下众生皆有有道而有德也。道之所以是道,德之所以是德,是道德的意思,没有道的道,没有德的德,没有道德。万物之所以能自生,是因为有道才能自生,都是因为有道有德万物才能生存,万物之所以没有到自生自灭,是因为万物没有道没有德呀,万物能够自己生存而且能够长生,而是因为有道而且达到道的源头了。万物能够自己生存而不能够长生,而是因为有道而没有达到道的源头啊,道的源头是玄门,玄门的源头是众妙之门,玄门是是维度,维度的源头,才是万维之度。众生有道而且能够自己生存,却不能够长生。是因为有道而没有达到道的源头呀,能够知道道的人而且是有缘人并且还知道道的源头所在,有道极致的发展,才能够知道长生,众生有求道之心和有善心的人,都是与道有缘之人。天下的人,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有德行,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无德行,然而有的人却是没有道德,没有德行;有道德而且有德行的人是真善美呀,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无德行,只是一般人呀,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无德行,那他就不真不美不善呀,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贯平等,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贯平等。治理国家,就像烹小鲜一样,古往今来的人们,都只是知道君王贵重而看轻百姓,只有圣明的君王出现了,才知道,君主轻而百姓贵重了,可是,这是因为制度就是这样,没有别的办法呀,然而人类取法于大地,大地取法于天德,而天德取法于道统,道统取法于自身。茫茫宇宙之中,先是盘古开天辟地,然后才有的众生。众生都是有阴阳的,但是循环往复,都是因为道没有尽头呀。天下的道理,天下的众生都在道的世界中,男人喜欢钱,女人爱美,但是男人不喜欢钱,女人自爱的话,那就是世界大同了,众生都回归道的运行中了。然而女人爱美之心,自古以来就有了。但是众生只知道爱美,却不知道善良的人是真正的美丽呀,道德经,其中的道理没有尽头,善良的人看到它会更加善良,有智慧的人看到它,会更加有智慧,众生看到它,那么众生都可以悟道了,我看道德之经,知道其中的道理没有尽头,而且自己知道,众生都在道的世界中,小童,盼望天下的人们和众生都有道德和德行呀。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 篇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人之所?骸9始赣诘馈>由频亍P纳??Y。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由??r。夫唯不??。故?o尤。老子的第八章堪称是老子文字被引用率最高的篇章,然而翻了几种注释,感觉所作的解释都似有偏颇。老子思想不可否认是出自周易,或者说老子文其实是对周易部分思想的进一步解释。孔子作十翼,为周易经文作传,老子文其实也有这个意味,只是因为并非全篇作注,所以另成一书,但其思想是对周易唯物部分的继承。所以从周易的角度来看待老子的文字,实有此必要。解释老子第八章前,我们需要先思考两个概念:“善”与“争”。老子所讲的善与道德无关,是指趋向于好的方向意思,或者我们也可以直接理解为“好”,仅仅即指事物发展的状态。争在很大程度上是违逆的意思,不争,即不与自然之道相违逆。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此处并非在讲水,而是以水作为象征来讲解自然规律的上善之道。水性避上而趋下,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这是水的本性。水滋润万物生长,而不与万物争其功用以自长,这也是水的本性。“处众人之所恶”,此处是指水之性。水避上而趋下之性,人所恶之。所以老子此处其实已经指出人性与水性之不同,而并非让人去学习水之性情。水之性因与人之性所不同,所以为人所恶,然而这是水的存世之道,我们看水性之不好,而在水,却是其功用,其性质,所以老子讲,我们眼里的不好,于水来说,却合乎了自然规律的上善之道。生活中我们常觉得别人的处世行为大有问题,其实在对方来看,因受其个体性情,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其行为是出自本能的自然行为。也许以对方看来,我们自己的行为也大有问题,而我们的行为,也是受着个体性情,教育环境影响的自然之道。在自己看来,自己的行为都是合乎情理的。老子此处讲水,是希望通过水的象征来引发人们对人之性情的沉思,水的上善之道是这样的,那么人的上善之道又是什么呢?读至此处,我们必须有一个区分,就是老子通过水来引发人们对自身处世的思考,而非让人去学习“水”避上趋下,处众人之所恶的性质。如果我们以为此处老子在教人学习水的存世之道,那么就完全违逆了老子的教诲。老子在讲过水的上善之道后,在下文是给出了人的上善之道的。“居善地。心善?Y。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由??r。”这几条就是人顺从自然规律的上善之道。居善地的居字,不只是住处,这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于世间停留处,皆可理解为居。我们说最好的居处在哪里呢?老子说是“地”,这里的地是大地吗?我看不只如此。天地相对应,天为虚,地为实,老子回答的地,也同水一样,是作为一个象征提出的。地是什么,这个可能就需要我们去周易当中寻找了,因为老子思想出于周易。所以我认为老子地的解释有两个,一是有形的地,我们需要从有形的地去理解其象征形而上的意义。二是周易所解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讲的善居之处,最好的居住状态,答案便是地或者说有地德之处。 心善?Y,内心的最佳状态是什么样的呢?老子同样以象征的方式回答了一个“?Y”字,这个?Y字很好解释,因为老子在第四章中就讨论过。“道?_而用之。或不盈。?Y兮似万物之宗。”完满的心态,应该像深渊,像杯子一样的形状,虚空而不是满溢。清空内心不需要的东西,去接纳万物之美,而不是让世间的烦杂在内心里拥挤。
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之道

《道德经》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道德经》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道德经》读后感1 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 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这部书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源、万物的产生、发展、变化、毁灭的规律的理解,博大精深,微言大义,一语万端,当为“万经之王”。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章主要阐述了世界万物相辅相成,互相转换的辩证关系。存在与消亡、困难与简单、修长与粗短、高尚与低下、超前与落后都是通过相互对立、相互比较而得以体现。 世间的一切概念和价值都是人为设定的,价值的判断都是比较产生的,所以对立的关系是变动的。因此价值的判断也是变化的。世间的一切都是两两对立产生的,如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述,一件事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反之亦然。善和恶,美和丑,我们都要泰然处之,不能庸人自扰。 而后半段则根据“道法自然”的原则准确论述了老子“无为”的社会政治思想,表明了老子顺应自然本性,反对好事无为的基本态度,让万物自然生长发展,效法自然,顺应大道。 《道德经》读后感2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读书笔记.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读后感3 《道德经》是一本关于宇宙人生哲理的书,包含唯物主义,自然无为,天地不仁的哲学思想,被誉为“道学之精髓,哲学之先本”。《道德经》能启迪人生智慧,就算是放到今天,依然能从中得到一定的借鉴。 《道德经》全书只有五千字,所以又名《五千言》,主要围绕着“道”、“德”来详细阐述各个学科的深刻道理。内容非常丰富,可谓包罗万象,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社会人生。古时候很多思想的基础都来自老子的思想,我们现在社会的很多人都喜欢读《道德经》,这也体现了这本书的极大的魅力。《道德经》中阐述了很多思想、理论,其中物极必反的道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想几千年前的老子能理解的这么透彻,这着实让我吃惊。物极必反指的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端就会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人生的大智慧。古代王朝每一个都经历了初期创立、巅峰和没落,这跟帝王的统治有很大的关系。当帝王穷奢极欲到一定的程度时,人民被欺压到一定的程度,都纷纷起来反抗,推翻统治。同样的,当一个人恃才傲物到了极点的时候,往往会招来祸患。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有分寸,不可过分,一旦过度就会出问题。这是历史规律,人生哲理。 我们读《道德经》就是想从先哲那里学习人生的智慧,提高个人的格局,走好自己人生路。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读后感4 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有时候做事很难一心一意。往往是做这件事想那件事——学习的时候,想着待会去玩;上课的时候,想着中午会吃什么午饭……往往是心不在焉,最后一事无成。难道我们就没有一点儿“专气致柔”的时候么? 那倒未必。回想起婴儿时代,当我们正在津津有味地玩弄着自己的手指,专心地啃着自己的脚板的时候,无论旁边多么吵闹,我们也不理不睬,专心致志。这不就是“专气致柔”吗? 上课上到一半,看着窗外的大树,看着街上的行人,或者想着什么事情,心就会飞到别出去,那样,上课就什么也学不到了。发呆也一样。我曾经试过,但不久就被识破。因为那时候的我会两眼无神,呆呆地盯着一个方向。现在的我们,和以前的我们有不同:做某事时,身边受到影响,即使是轻微的,都足以让我们烦躁不安,甚至是分心。或许,只有那些圣人,那些得道者才会做到吧。做到“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对于已经懂得一些世间道理的我,已经很难了。 当我们在做某事时受到影响,或者是分心的时候,不妨想想这句话吧。努力朝“营魄抱一,专气致柔”的方向努力,说不定在某一天,你我就能做到。 《道德经》读后感5 今天我刚在外婆家吃完大餐后,独自一人往家走。 走到了一个拐弯处,我突然发现一个叼着香烟的人站在角落里。月亮高高挂,月光照亮了他的身影。赤橙黄绿青蓝紫,他的发色一样不缺呀,再加上一身怪装束,我断定他是一个混混。 于是我犹豫着不敢向前,就在此时,一个小学生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那个混混拦住了他,一只手一伸,一脸奸笑的说:“小子,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吧,大爷我没钱花,接我点钱。”看着那小学生害怕的样子,我真想冲上去一脚把他踹到东门拣菜屑去。 可一想:现在的混混什么都干得出来,一会没把他干到,自己两眼一翻,两腿一伸,跑到西方游乐世界去了,那也太不换算了吧。我就绕到回家了。 又一个夜晚,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月亮下同一个混混。这回,他拦住了一个中学生。我想,这回再也不能放过他了。正好一个叔叔从商店里出来,我急忙拉着叔叔说:“叔叔,那有个混混正在抢钱。”那叔叔听完话丢下东西,对我说了声谢谢,就冲了上去。几下就把那个混混抓住了,只见那叔叔拿出一把手铐,铐住了混混的手。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位叔叔是警察啊!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着月亮,觉得今天的月亮特别美丽。 《道德经》读后感6 解读老子《道德经》的真谛启示,可以使我们解放思想,改变对世界的认知,放弃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许多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做事不给自己和社会遗留后患。从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站在一体同观的全视角看世界,才有真正的恒常快乐,才是真正的全然自由。 《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就可以奠定人生的基本功,就可以解决人生不同时期的各种痛苦和困惑问题。此版本译文清晰准确,简洁易懂,超出了已往的字面表层译述,将老子真实的意愿全面破解表达出来,从而将老子先生请下了“神坛”,让人民大众真正能与老子的智慧和真理相拥抱,人生的道路就不会偏颇,生命的航船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大道至简,真理人人适用。 现在读过大道至简这个版本的各界人士,强烈推荐《大道至简——【道德经】真谛启示》这本书,它将老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融汇贯通、有机结合,既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对家长、孩子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拜读、学习后深受启发、颇为受益,建议更多的家长、同学们能够学习这本书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天下之至美,乃美于无为之美,美于无私之美,美于心灵之美。愿你也可以领悟老子的思想,为心灵觅得一处宁静的港湾,让生命之“道”不受羁绊,在平淡的日子里怡然自得的生活。 《道德经》读后感7 我和爸爸在游览化女泉的时候,看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道德经》,我想这本书应该对我很有帮助,所以我就央求爸爸给我买了下来,我翻开一读才知道,《道德经》是老子的一部不朽著作,是一部博大精深、词意锤炼的哲理诗。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无论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于稳定,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能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含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等多方面的基本素材。这本书主要讲了“道”、“可道”、“德”、“下德”,一共有五千文字,最终还是归结到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并与“道”合一,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 老子的《道德经》这本书,我有时候读起来不是很理解其中的意思,需要反复看,才能慢慢看懂,但是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导人们要更加善良,与人、与物为善,让人类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人、物、自然和谐相处! 《道德经》读后感8 地球上万物的生长发育,自然界草木的荣枯,潮起潮落,昼夜的交替;动物界的弱肉强食;人类的演变,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道”。 什么是“道”?自从学了老子的《道德经》以后,我明白了“道”。原来,“道”就是规律。 春天小草发芽了,到了冬天就会枯萎,而它却把种子悄悄地撒落在土地里,静静地等待来年的再次萌芽;潮水因为地壳的运动而涨落;白天昼夜因为地球的转动而规律的更替…… 世间万物都在遵循各自的规律不停地循环变化。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水的规律。在七十八章中有这样二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啊!水看起来是最柔弱的东西。如果你正确的利用它,它就会给人类造福,但如果你要去攻击它,你还不一定能胜利。人们说的“洪魔’’就是它。 一点点的雨露汇集成了小溪,小溪汇成江河,江河汇集成大海。看似柔弱的水因为它的谦逊和自强不息变得强大了。水,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无所不能克。天下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道德经》里还讲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它让我懂得了只有遵循道法,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 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不断地用这句话警醒自己。 《道德经》读后感9 在我读过的书中,《道德经》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籍。 《道德经》是道家创始人老子所作,并非一部介绍老子生平的作品,而是讲道论德的著作。《道德经》全书分为上下篇五千多言,上篇第一章至三十七章主要讲“道”,下篇三十八章至八十一章主要讲“德”。 老子所说的道是天道,就是自然界的规律。我觉得,《道德经》的精髓是无为而治和尊重自然规律。 人的一生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时难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或者骄傲自满再无建树,或者身败名裂不能保全自己。因此,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才是人生的大智慧。《道德经》给我们的启示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为而弗持,功成而弗居。夫为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认为,我们应该用顺其自然的“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务,这就是无言的教导。因循世间万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不加干涉,也不把世间万物据为己有;为世间万物的发展奉献力量却不因此居功自傲。 无为是一种心境和修养。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持本性,不要迷失自我,随遇而安,那么我们会生活的更轻松更自在,社会也会更加稳定和谐。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反复学习和研究,是一本常看常新的书。 《道德经》读后感10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并不是说在远古时代,质朴的人民是只有美而没有丑,只有善而没有恶的。他们看到一只尾羽斑斓的锦鸟会觉得它美,但那时并没有“美”这个字眼,人们只是单纯觉得心生愉悦罢了。但也有可能有人见乌鸦而心生愉悦,有人喜闻花香,这世上也不免有人喜闻臭草,有人喜欢舒缓之音,有人喜欢刚劲之声。那时的美,是以人,以人的心之所好为判别标准的。而自从“美”这个词被发明出来,万事万物就被“标码”,就会有后人自己不加以思考就全盘接受了别人的价值观。 契合还好,如若不契合,那那些人岂不是一辈子活在蒙蔽之中?“名”的出现,方便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描述,却在一定情况下愚弄了世人。 世上的人应该都是向善的吧。“物竞天择”,大自然都在朝着一个更好的情形发育,人亦如是。为害作恶心生的满足,是自我毁灭式的,要不断劳心苦力来满足自己,是暗耗人精力,不长久的。我认为不论什么生物,都喜追逐长久之道,因此作恶人的内心,可能是自己都蒙蔽不知的。 《道德经》读后感11 这些年的尔虞我诈,阴谋算计,我的灵魂都已经浮躁起来了…那些理想、抱负之类的高尚,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 虽然知道这是奋斗路上的必经过程,但我还是希望那些手段只是手段,不要让自己迷失了本性。 《道德经》我已读过数遍,大多名句也都耳熟能详,但以前太浮躁,总不能细品其中之韵味…这些天来终于静下心来真正的沉浸下去,才发现它像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满载宝藏,放下成见,唾手可得!但其广博与深奥,却让你发现自己的浅薄与不足! 这是哲学的力量,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却高于一切之上!因为它能让你的心灵真正的强大!不为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直达事物本质!正如老子所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尽力使心灵达到极度的放空,使生活清净坚守不变,通过观察万物往复,透过其纷纷芸芸的表象,看到其本源所在。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看清事物的本质,心灵便会宁静,这种宁静不是静止不是消极,更不是终止。而是在认识根本规律后的等待!等待万物并做的时机,这样的人无所不包,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 《道德经》有如黄钟大吕,一下下的将我心头蒙尘震落… 《道德经》读后感12 《道德经》很薄,只五千余言,传言为老子骑牛过函谷所著,《道德经》又很厚,它包罗万象,其中有哲学有政治有自然科学有人文社会,这样的书看完很容易,看懂看透却很难。《道德经》的语言很美,散整有序,读起来有种韵律感,深刻地道理蕴于浅显的事例,极具思辨性,这是《道德经》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老子通过阐述“道”这个至高无上的存在来表明自己的世界观,哲学的神奇之处,即具有共通性,老子不懂现代物理,可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智慧。 老子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就自我而言,讲究珍惜身体,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主张柔弱不争,老子把最高品德的赞誉给了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万物而不争。” 老子的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老子的思想社会蓝图是“小国寡民,使有什百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宋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整本书最让我动容的一段,这是老子的理想,是一位智者对他心中最有价值的生活方式的描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实现,不知道要如何实现,但就是给出了这么一个梦,这是人对未来的期许,是人对社会本身的关注,很美好。 《道德经》读后感13 16日——20日,我参加了在杭州万松书院正谊学堂举办的《道德经》妙解公益夏令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章——以水为师,观水悟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品质。你可能会说:水有什么品质?有什么好学的?现在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向高处流还是低处?你一定会说:向低处流。是的,我们要学习水的谦虚和谦让,假如在向下流的路上遇见一块大石头,水有撞上去吗?没有。如果撞上去,岂不是以卵击石吗?水是绕开了它。你可以去好好体会。 人体也需要水,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如果地球上没有水,我们人类能活过一星期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还会有生命存在吗?所有的蔬菜等植物也需要水,不然也会枯死。水还可以帮我们清理厕所,清理我们不喜欢的污垢。但水并没有要求我们给它回报。这种舍已为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比如:做环保酵素。那怎么做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用一斤糖,3斤果皮垃圾(要选择新鲜的),10斤水,比例1:3:10,放入瓶罐内混合在一起,放在阴凉的空气流通处,要记得每天都要放气,不然发酵过程中瓶罐内产生的气体会把瓶罐顶开,发酵3个月后就可以使用了,当然6个月以上最好。你试试吧!可以用来清洁家具,浇花等等。 通过学习《道德经》,让我懂得了水的品质,我们离不开水,我们就是水,因为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道德经》读后感14 林语堂曾经这样说过:“对于《道德经》,很多人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对于我这种凡夫俗子,才在短时间内粗读了一回让国内国外深入研究的《道德经》,要写出一篇震惊全场的感想,实在是笑话。”不过,在此,我仅表达一下我对看完《道德经》的切身感受。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开头一句,揭示的是人们的价值观问题。价值观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祸于身,免祸于社会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条人生道路,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走法。 1、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之道。 2、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会。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命题,可是,当我们真正选择起属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时候,却难免会碰上不少阻碍。当代社会,名与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顺其自然,返璞归真的人又有多少? 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持否定的答案。但是,我并不认为《道德经》是高高在上,遥远而不可攀的。当我们看透世俗的风景,也许我们会静静地看细水长流。 《道德经》读后感15 著名文学家鲁迅曾说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道德经是老子所著,书中主要阐“道”,老子认为,事物的种种玄妙都来自于道,而道是什么,又来自于哪儿? 日前,我再次拜读了道德经一书,有了新的体会和感悟,道是什么?道是宇宙间万物的本源,道无法以语言阐述,却可以用心去感悟,老子曾用水来阐释道,上善若水,水可以变成任何的形状,在杯中便是杯子的形状,水是最柔软的,却也是最坚硬的,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和合乎于“道”,这其中就包含了道家的核心理念——无为而治,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不妄为,在为人处世中,能够适应于各种环境,能够快速融入其中并且发挥效用,同时不妄自作为,便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处于一个顺畅的状态。 现代的生活节奏下,许多人们无法真正理解无为的道理,盲目追求金钱财富等,才会造成人们的贪欲不断膨胀,最终导致了犯罪率的高发,若人们能重读《道德经》,体悟其中的“道”,终有一天,人们的心能重归平静。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有哪些?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 一、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仁慈的人,在大义面前才会勇敢,小人只是内强中干,色厉内荏;俭朴淡泊,才能心胸广阔;不骄不满,不敢为天下先,将来才会成为大器。 二、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当和事老,用调解的方法来对治很大的怨恨,即使表面解决,必然还会留下残余的怨恨,这怎么能算是妥善的办法呢?俗话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只有懂得宽恕之道,才能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三、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悟道的圣人,无私无欲,从不为自己要求什么,他做一切都是为了别人的利益,反而自己得到更多,变得更富有。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的道理,越想得到的,偏让你失去,越不想得到的,偏偏就给你。 四、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是永远顺应自然的,看似无为,却是无所不为。看看现在的乱采乱伐就知道,这也算作为,不过是妄为,还不如不为。再看看那些原生态的大自然,没有人去管理,环境却好好的,大自然看似无所作为,其实是大有所为。 五、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这句很复杂,释义很有争议。按大流的解释吧,运动能够战胜寒冷,清净能够战胜炎热。因为书中还有一句“静为躁君”,清净还是急躁的主宰,所以只有做到清净,才能真正达到大道无为的境界。
《道德经》的感悟分享有哪些?

道德经感悟

《道德经》蕴含的家庭教育智慧 ------老子影响我最深刻的几句话 山西中心王亮亮 从2021年1月11日开始学习《道德经 》,距今70多天了。我感觉自己的觉察力越来越强了。随着觉察力的增强,我的思维观点也在悄然变化,我的夫妻关系有了改善,我的亲子关系更融洽了,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就自己的觉察谈几点。 一、勿在别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强求别人,需要直指本心。 有一个线上课程,我当了六期的组长,每期七天。觉得有些心累了,心想第七期我不当组长了,要做另外的一件事情。可是当负责人打视频过来时,我不好意思拒绝,又答应了。第二天,又有个突发事情,课程也没听,也没组织组员练习,没有做到组长应该做的事情。负责人也有一点不满意,说临时有事,你可以提前嘱咐一个人,或者向他汇报。我又满怀愧疚地、小心翼翼地向负责人解释了半天,放下了这个组长的身份。这件事情让我觉察到自己一直在别人心中修行,做事情前对别人抱有很大的期待,做事情后又在等待别人的认可,肯定,赞美。所以我会经常患得患失。得到别人的肯定时满足开心,没有得到时失望难过。我也进一步觉察到自己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无非就是怕毁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所以,我有讨好他人的模式,其实我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背后是自己有些贪,面对众多学习的课程,我都想去学习,结果什么都没有学到精髓。所以我决定舍弃一部分课程。正如十岁的小儿子经常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以后做事要从自己的本心出发,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不用大脑去分析判断。于人于己,果断拒绝比勉强答应效果要好很多。 二、很多时候,人们看到的都是如其所愿,而不是如其所是。 前几天与老公发生冲突后,我主动约他去公园,聊了两个小时。孩子们都在笑我刚刚还骂人家,现在又约人家出去聊,羞不羞。当时我心里有一个声音:靠近他,靠近他,他会给你力量。所以,我就听从了心里的声音,放下面子,与老公去公园聊天。当我从本心出发,跟着感受走,愿意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时,两个小时的聊天让我收获了一个新的老公。他看问题很全面,讲话一针见血,突然发现原来他是那么的有智慧。结婚14年来,我一直觉得他不上进,废话多,不担当,遇事逃避。就是那天冲突后的聊天,让我才发现了14年来我看到的老公都是自己如其所愿的样子,并不是老公本来如其所是的样子。这个觉察,这个发现让我内心无比开心,无比喜悦。压在心底多年的焦虑,委屈,不满瞬间减少了很多。 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从懂事以来,我的烦恼90%来自于关系。最近几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很多的同伴、同学、朋友越走越远?明明当初那么要好。在友情这条路上,我也付出了很多。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月前,我找到了答案。是我说话太尖锐,是我过于显露自己的光芒。我觉察到我在友情这条路上的付出,不是用投其所好的方式,而是给己所需。其实在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与父母的关系上,我同样是在给己所需,而不是投其所好。所以,我对所有人的爱,他们不但没有感受到,反而觉得是控制。是我的爱让他们越来越不舒服。所以,他们避而远之。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母亲,作为教师的我却只燃烧了自己,没照亮他人。当我有了这份觉察,我纠结了十多年的事情,突然就放下了。觉得浑身都好轻松。同时也意识到生活并没有为难我,一直是我自己在为难自己。 四、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在亲子关系上,我生活的经验正好与“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相反。这句话给到我思想上一个很大的冲击。虽然在行为上一时做不到,但我内在多年来的委屈减少了很多。自从有了孩子,我就在抱怨自己为家为孩子付出的比老公多的多。居功自傲,牢骚满腹。我的付出相比“道”而言就是九牛一毛,这个觉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小我,压抑多年的委屈一下,减少了很多。 五、道冲而用之,虚其心,弱其志。 自从2018年走上学习家庭道路开始,我的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不是在家挑灯夜战学习,就是在课堂学习,或者去往课堂的路上。没时间陪父母,陪孩子,没时间与朋友相聚,没时间调养身体,更没时间娱乐。我完全变成了学习的奴隶。我在为学习服务。我有自己的大目标,小目标,月计划,周计划,一日清单。我的生活看起来井然有序,可是内在一直有一个声音:我好累,我好累。道是以空以虚以无为用,例如,屋子越空,用处越大。天地之间是空的,才能有万物的存在。人心亦是如此。如果心里装满了目标,计划,志气,实实的,满满的,那欲望就会越来越强,就会被猪油蒙心。只有心不在名、利、物、欲上,心才会不乱,才会空,才会虚。心无杂念了,智慧就生出来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人生是需要做减法的。今年我也给自己做了计划,就是持续学习道德经,用更多的时间陪伴父母和孩子,调养好身体,有自己的娱乐时间,当做出这个计划时,我感觉内在很轻松,很开心。没有了之前做计划的那种紧张,压力。学习的终极目标,不就是让自己开心喜悦轻松吗? 六、对别人最好的教育,就是做好自己。 自从上初中以来,我就试图做父母关系的调解者。结婚以后,又在企图改变老公的慢性子。有了孩子后,做了各种各样的表格,妄想让孩子成为我期待的样子。20多年过去了,父母吵得越来越激烈了。结婚14年了,因为老公的慢性子,吵了14年,老公还是原来的慢性子。孩子13岁了,由全校的第二名,滑到了班级的倒数第二名,由懂事、爱看书、乖巧,变得暴躁、爱玩手机、厌学。自从学习道德经以来,我才觉察到自己从小到大都以教育者自居,总想着教育别人。也是因为我的这种狂妄和要强,才让我的生活背道而驰。多年来,我为自己的狂妄和要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做好自己,就是对别人最好的教育。人生只有选择,没有被迫。我要承受自己选择狂妄和要强的结果。 七、引发一份思考,比记住一些知识,更有价值, 在看完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时,十岁的女儿问,真的有平行时空吗?十岁的儿子前几天问,人死之后,灵魂只能选择就近诞生的生物,还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物。女儿问过,为什么她洗澡的时候会有孤儿的感觉? 自从学习了道德经,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我不会直接给出答案。我会反问孩子,我会承认自己的有限,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或者激励他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目标去探索。我突然想到,如果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不是用两元对立的观点,回答我的问题。现在的我会不会更不一样?十岁的孩子就能用多元化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有了一些辩证思维,他的未来会多么精彩啊! 八、道德经给人最大的安全感。 连续打卡70天以来,每天在打卡的几分钟里特别心安,特别有安全感。十岁的龙凤胎女儿和儿子,也在每天打卡朗读道德经。我们也会交流各自的理解,感悟。就这样,两个多月以来,我们似乎有了一些默契。在家里沟通,觉得没人理解自己时,我们就会自言自语地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或者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然后结束沟通与谈话。双方相视一笑。不会像以前一样各执己见,做毫无意义的争论。当我又居功自傲,在孩子们面前埋怨老公付出的少时,孩子们就会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当孩子们要去刷抖音快手时,当孩子们嫌弃我做的饭不可口,或者要买一些辛辣的小吃时,我会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当有人因为得到他人的表扬而开心,受到他人的批评而难过时,我们就会对他说:人要宠辱不惊。当有人愤怒,有人自责时,我们就会对他说:致虚极,守静笃。面对他人对自己的一些指责与嘲讽时,我们会笑着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当有人受伤时,我们会用“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去安慰她。当我们要去鼓励别人时,会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就是我学习《道德经》两个月以来的一些觉察与变化,当然与2018年10月走上学习家庭教育的道路是密不可分的。人人皆可为圣贤,何况是有灵性的孩子呢,作为父母,我对孩子的未来少了一些担忧,多了一份相信。自然而然,我的内在也少了一些焦虑,多了一份轻松。 我感觉内在很轻松,很开心。没有了,之前做完计划的那种紧张,压力。学习的终极目标,不就是让自己开心喜悦轻松吗? 六、对别人最好的教育,就是做好自己。 自从上初中以来,我就试图做父母关系的调解者。结婚以后,又在企图改变老公的慢性子。有了孩子后,做了各种各样的表格,妄想让孩子成为我期待的样子。20多年过去了,父母吵得越来越激烈了。结婚14年了,因为老公的慢性子,吵了14年,老公还是原来的慢性子。孩子13岁了,由全校的第二名,滑到了班级的倒数第二名,由懂事、爱看书、乖巧,变得暴躁、爱玩手机、厌学。自从学习道德经以来,我才觉察到自己从小到大都以教育者自居,总想着教育别人。也是因为我的这种狂妄和要强,才让我的生活背道而驰。多年来,我为自己的狂妄和要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做好自己,就是对别人最好的教育。人生只有选择,没有被迫。我要承受自己选择狂妄和要强的结果。 七、引发一份思考,比记住一些知识,更有价值, 在看完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时,十岁的女儿问,真的有平行时空吗?十岁的儿子前几天问,人死之后,灵魂只能选择就近诞生的生物,还是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物。女儿问过,为什么她洗澡的时候会有孤儿的感觉? 自从学习了道德经,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我不会直接给出答案。我会反问孩子,我会承认自己的有限,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或者激励他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目标去探索。我突然想到,如果我的父母在我小时候不是用两元对立的观点,回答我的问题。现在的我会不会更不一样?十岁的孩子就能用多元化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有了一些辩证思维,他的未来会多么精彩啊! 八、道德经给人最大的安全感。 连续打卡70天以来,每天在打卡的几分钟里特别心安,特别有安全感。十岁的龙凤胎女儿和儿子,也在每天打卡朗读道德经。我们也会交流各自的理解,感悟。就这样,两个多月以来,我们似乎有了一些默契。在家里沟通,觉得没人理解自己时,我们就会自言自语地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或者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然后结束沟通与谈话。双方相视一笑。不会像以前一样各执己见,做毫无意义的争论。当我又居功自傲,在孩子们面前埋怨老公付出的少时,孩子们就会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当孩子们要去刷抖音快手时,当孩子们嫌弃我做的饭不可口,或者要买一些辛辣的小吃时,我会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当有人因为得到他人的表扬而开心,受到他人的批评而难过时,我们就会对他说:人要宠辱不惊。当有人愤怒,有人自责时,我们就会对他说:致虚极,守静笃。面对他人对自己的一些指责与嘲讽时,我们会笑着说: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当有人受伤时,我们会用“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去安慰她。当我们要去鼓励别人时,会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就是我学习《道德经》两个月以来的一些觉察与变化,当然与2018年10月走上学习家庭教育的道路是密不可分的。人人皆可为圣贤,何况是有灵性的孩子呢,作为父母,我对孩子的未来少了一些担忧,多了一份相信。自然而然,我的内在也少了一些焦虑,多了一份轻松。
道德经感悟

道德经感悟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本章大概的意思是: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所以要有所取舍。 对于十二章的这几句话,我深有感触。 特别是现代这智能手机的社会,你可以看到全世界的美景,美图,美女,美食,电影,电视,娱乐节目。看到最后不仅是眼花缭乱,还伴随着眼睛干涉和疲劳,近视不断地加深,成年人老花年轻化发展。我家就是开眼镜店的,接触了大量这样的顾客,就算是我们家里的人不是高度近视眼,就是老花越来越严重,整个就是一个致盲的趋势啊。 那些流行的摇滚音乐,迪厅的DJ舞曲,步行街上,很多店放着为招揽顾客而放的流行歌曲,听多了,就是噪音了。流行歌曲越来越追求音效与节奏,以及非常多的打击乐。听多了,我们已不能静下心来品鉴真正的好音乐:诸如古典的和经典的音乐。 至于追求味道,为何火锅如此受欢喜,因为其浓香、辣、麻等重口味不断地刺激着味蕾。像烤鱼,鱼鲜的本味也不足以打动味蕾,总之不浓香,不麻辢、不丰富不足吸引食客。还有海鲜,野味,令好食者趋之若鹜,最后导致各种病毒也蔓延,怪病滋生。 还有一有点饿就就吃,特别年轻人,动不动就一杯奶茶,一杯冰淇淋,好像很时尚。有很多人说:男人在外面打工吃10元钱的快餐,而女人喝16、17元的奶茶不带眨眼的, 同时大量的甜食为肥胖和糖尿病埋下伏笔。现在的零食花样百出,不断吸引着爱吃的你买买买。等到吃正餐时提不起食欲,味觉也不再灵敏,很多妈妈感叹变不出花样满足家人的胃口。 纵情的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从现在来讲,特别是从事卖鱼,杀猪,杀狗等生意的,是看着一条条生命在你手中挣扎和嚎叫中地死去,面对动物在失去生命时的挣扎和惊恐,有些人已完全麻森,甚至会是一种快感。那你的珍贵的慈悲心也渐渐麻木了,怎还会去体会别人的痛苦,又如何去谈爱他人,我们的世界人与人的关系也将变得越来越冷漠。如果是君王,则更难体会国家的安危和老百姓的疾苦了。 当你拥有奇珍物品时,内心是无法平静的,因为总担心着损坏,被人惦记,还要放置到保险箱、还要安装监控设备或者专门再打造一个安置它的家具等等。另外,还要担心贬值,喜新厌旧而花时间处理,总之增添了不少的麻烦。甚至出现家庭成员为了争夺宝物又要演绎多少反目成仇的故事呢?而它对于我们的意义又有多少呢?而往往所有的好东西,当你一旦拥有就变得越来越不再珍贵! 所以老子就提出,作为统治者应该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否则哪有时间去体会老百性的疾苦和需求,甚至还走上亡国的道路。比如,唐明皇就是耽于对杨贵妃的美色而招致藩镇割据越演越烈,之后就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史。 对普通人也一样,稻盛和夫在《活法》这本书中说:我们现今的生活纷乱如麻,正处于前途未卜的不安分的时代,而正是处于这样的乱之中,更要重新审视人生的活法。 而两年来的疫情如巨石一般砸进每个人的生活让我们对幸福的认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我们不得不按下暂停键,重新审视人生,发现原来真正重要的东西屈指可数。 “断舍离”理念这些年一直都很流行,就是因为比起古代,我们普通人也处在物质过盛的时代,而推销过度又吸引着我们冲动性地买进我们原本不需要的东西。这些物品正是来满足我们的五味,满足我们耳朵、眼睛及身体的各种享受。 当我们的家中,塞满了各种物品,也正说明了我们的思想上也被塞满了各种想法以及各种欲望。所以,在这个时代,也确实需要一些动作来去除我们不需要的东西,让我们的空间变大,让我们的思绪变得灵敏,感受断舍离后的好心情和轻盈感。 其实本人是特别喜欢简单生活,在断舍离的指导下,家里不喜欢储存太多的无用之物,有些可以用的就结缘出去,家里清清爽爽,眼睛所触及是整洁干净及必要之物。这样让自己的大脑轻松,思路清晰。 我也是一个素食者,刚好最近18天来,每天吃一餐,体会是:当一天吃一餐时,首先充满了感恩,其次,不论是白米饭,还就是南瓜叶做的菜,我都觉得充满了奶香和甜香。 而音乐,歌舞、过度的化妆美容以及追求服饰等,我是基本绝缘,否则你容易沉湎其中,浪费宝贵的时间。特别是现在浪费了太多青少年时间的网络游戏,它刺激容易上瘾,真的是害人不浅。 这些五官的刺激不能给我们带来长远的快乐,而且永无满足之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心神不断地向外驰散、竞争。那么最后的结果,出现了各种疾病,尤其心理上的疾病越来越多,其实这些疾病跟我们的欲望炽盛是息息相关的。 而我们共同的欲望所感的自然灾害也越来越频繁,很多人在感叹,这地球怎么了? 当然经典上,特别是佛经里就有指出:洪水就是因为人的贪欲引起的,火灾是因为嗔心引起的,泥石流就是因为疑心引起的等等。一些寺院的山门上就写着“莫向外求”,告诉我们改造内心才是改造命运、改造世界的根本所在,这个再一次提醒我们,是凶是吉,先问问我们的心怎么了? 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足矣。古来的修行人,为断除对住房的执念,是在树下住(而且每个晚上不能在同一棵树下住)、林间住、坟头住,穿的衣服则不超过三件,吃的当然是乞食而来,而且要挨家挨户不能挑。 比起他们,我们已经是很富有了,那我们是否有一颗知足的心,知足常乐,这四个字我们体会了吗?我们感恩当下所拥有的幸福吗?还是觉得理所当然。 如果有一天,我们们真在在这个平台获得很多财富时,恰恰是考验我们对财富的认知时刻!面对财富,我们要提前拷问我们的灵魂:怎样才算真正拥有财富,我能驾驭财富吗?能发挥财富的价值吗?古人说: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是单纯地用来消费满足自己,甚至炫耀于他人,从别人的艳羡获得最低等的快感?还是布施他人,做曾经想帮助比我们困难的、弱小的等等一些利他的事情。 我们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迷失自己的本性,不要让财富过多地于满足于自私的五欲上,否则就是:味觉失灵,听觉失灵,感觉失灵,最后,无所适从,失去前进的动力,失去了高尚的目标,不光体会不到人生和世界的更高层次的美好,还可能因为德不配位而获得殃灾。 学了这一章,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把我们的五官和心收摄起来,警惕我们自己是否经常在看电影,娱乐,游戏,美食等享受上花去了太多的精力和财富? 同时,我们要去反思,更高层次的快乐是什么,怎样从欲望的泥潭里拔出来,超越自己内心的欲望。 这是我们学习《道德经》的意义所在,一日不读圣贤书,则面目全非,我们去靠近圣人,循序渐进,去模仿他们的言行,体会道的智慧和慈悲的力量,最后的快乐就是:朝闻道,夕可死矣! 通过共同学习,宝成团队引领着我们的内心要与圣人的道去相应,去学习他们尤其对财富的态度和做法,因为我们面临着要承接巨大的财富。 从关爱家人,关爱弱势群体开始,让财富去实现原来我们想帮助他人做点事的动机,从而激发我们生命的真正的智慧与慈悲的力量,去做对社会、他人最有价值的事情,让生命变得无限美好!
道德经感悟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道德经感悟最好的一篇(道德经感悟500最好的一篇)

诗句

伤感诗句句句落泪(伤感诗句句句落泪长诗)

阅读(841)

1、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释义: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 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

诗句

关于赞美老师的诗歌朗诵(关于赞美老师的诗歌朗诵50字)

阅读(505)

老师啊!我强扮诗人的无畏 以满腔的热情,怀揣感恩的心 为您,写一首九月的诗篇 老师,您辛苦了 赞美老师诗歌精选6 《赞幼儿教师》 这里是五彩的乐园,这里是苗壮的土地, 这里是妈妈的希望,这里是娃娃的摇篮。 在这里谁拥有大禹的志向、...

诗句

孔子的10大名句(孔子的论语10大名句)

阅读(1107)

一、孔子名言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

诗句

关于友谊的小短诗(关于友谊的现代诗)

阅读(611)

友谊 作者:顾城 我看见“友谊”像艳丽的花 我知道花会凋零 我看见“友谊”像纯洁的雪 我知道雪会融化 我看见“友谊”像芳香的酒 我知道酒会变酸 我看见友谊像不朽的金 顾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中国朦胧...

诗句

五一劳动节的名言名句10字(五一劳动节名言短句小学)

阅读(1147)

10、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出处:马克思 五一劳动节名言名句3 1、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出处:乌申斯基 2、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

诗句

成熟短句十字以内(短句文案十字以内)

阅读(378)

10字以下的好句子:一、 世界再大,我眼里只有你。二、 青色烟雨,孤影等你归来。三、 遥远的她不可以再归家。四、 若情深已无用,知与谁同。五、 世界再大,我的眼里只有你。六、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七、 ...

诗句

为人处世的书籍经典(为人处世的书籍经典名句)

阅读(1136)

一、《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是2009年1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 。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二、《...

诗句

感动的句子说说心情(形容自己被感动的句子说说心情)

阅读(844)

1) 无论距离有多远,无论岁月如何变化,爸爸,您依然是我心里永远的牵挂,是血缘将我们紧紧相连。感恩节将至,祝亲爱的老爸:天天快乐!保重身体!天天开心!2) 逗号感谢句号,因为它生成了句子。句号感谢引号,因为它突出了感情...

诗句

甄嬛传经典台词搞笑(甄嬛传经典台词搞笑甄嬛)

阅读(812)

《甄嬛传》台词经典语录有:1、放不下荣华富贵的人,就永远成不了大气候。2、承恩不在貌,也无关家世,只看皇上是否中意,要不然也是枉然。3、两虎相争,就算在夹缝中的小兽,也得给自己找条后路啊。4、那日在御花园初次...

诗句

关于母亲的现代诗(关于母亲的现代诗歌短诗)

阅读(740)

母亲(现代诗)1 山顶的经幡 还在风中猎猎作响 压城的乌云 丝毫没有阻挡住美丽的梵文 将吉祥的福音传向山脚下的村落 袅袅升起的炊烟 夹杂着杂粮的香味 传播在空气之中 让我不禁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 加快了沉重的步伐 眼前仿佛出现了...

诗句

佛经中使人心静的句子(佛经形容心静的句子)

阅读(666)

佛语中使人心静的句子 1. 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2. 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采,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

诗句

人生哲学经典名言名句(人生哲学经典名言名句作者)

阅读(728)

1.“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2.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3.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4.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

诗句

爱因斯坦最著名的名言(爱因斯坦的名言鱼爬树)

阅读(998)

爱因斯坦的经典名言 1、 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不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种努力和创造外表上是多么高超。2、 最好把一个人的爱好和职业尽可能远的分开。把一个的生计所在和上帝所赐的秉赋硬凑在一起,...

诗句

宣传标语大全100(国防宣传标语大全100)

阅读(368)

爱护环境宣传标语 1、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存。2、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共在一片蓝天下,让我们采取新行动保护和净化我们的地球。3、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4、西部开发环保先行。5、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清除白色污染。6、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