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课件
教学目的: 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 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出示幻灯一: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几乎人人从小时候起就一直在背诗,对李白一定耳熟能详了,他的诗也一定能背出很多来,下面我们就来给听课的的老师展示一下我们的积累。
这样吧,咱们以一竖排为一组,看哪一组同学的积累最丰厚。背一首可以,背不下来一整首背名句也行。
现在开始。 大家背得太好了,有一些我都忘了,我回去也得好好复习一下了,要不然都要落伍了。
同学们也是一样,别人会背而你不会的,回去也积累一下好吗? 背了这么多李白的诗,那么,喜欢李白吗?请说出理由。(两三个人即可) 四、作者简介: 1、(出示幻灯二: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
(这是文学史中对他的概括) 2、较通俗的说法是:李白长得比较帅,且武艺高强,有傲骨,从不屈从,很有男人味!(这是李白的超级粉丝我给他的评价)。 3、关于他的诗风的评价:请大家打开书32页找到相关链接,找名同学读杜甫的评价。
4、(出示幻灯三:其他有关李白的评价)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句诗被一个考生引用在高考作文中,成就了一篇满分作文。 总结:李白是个奇男子,他的生花妙笔,留下无数奇文。
今天,我们就要通过李白的这篇奇文,进入李白的奇梦。 五、解题:(出示幻灯四) 板书:梦游天姥吟•留别 引言:大家一定会发现我的这个题目和书上给的不一样,其实我是想通过它告诉大家这个题目应该这样断句。
为什么呢?因为本诗也题做“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意思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么说来,这个“吟”这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那么,这个“吟”字有什么作用呢?它是个标志,与“琵琶行”中的“行”,“长恨歌”中的“歌”一样,标明本诗为古诗的一种体裁。因此,为了正确理解和诵读,标题应写为这样。
吟: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内容上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 简介文体知识。
(出示幻灯五)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 出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出示幻灯六) 六、写作背景: 引言:题为“梦游”,就说明这篇文章记的是一个梦。
梦到底是什么呢?(这可是诺贝尔奖研究的课题。)梦往往是稀奇古怪的,但它却是现实世界的曲折反映。
很多时候,我们对现实不满,但在梦中却往往得到了满足。那么,现实中有哪些事让李白不满,值得他如此强烈的反抗呢? (出示幻灯七——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
因此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当他得知自己被玄宗召幸时,曾写诗道:“仰天大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同时,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
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七、诵读: 引言:我知道你们已经背完了这首诗了,我先来背一遍这首诗的第一段,请大家品评。
(平淡地快速背一遍) 总结:作为赏析的第一步,诵读决不是背这么简单。诵读要注意什么呢?语速,语调,断句。
好了,明确了诵读要注意的方面,下面谁来为大家诵读一下。 八、划分结构,概括内容,体味作者感情变化。
板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之由 雄峻巍峨 景仰向往 夸张、衬托、拟人 月下飞驰 清幽寂静 兴奋急切 登山赏景 壮美奇绝 陶醉忘返 梦之境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2.幼儿园大班语言古诗欣赏早发白帝城教案
语言活动:古诗《早发白帝城》
目标:理解古诗内容,体验其表达的意境。
准备:背景图一副,小图片,图文结合的古诗记录纸一大张。
过程:1.倾听故事,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师根据诗意自编故事讲给幼儿听。
2.欣赏古诗《早发白帝城》,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请幼儿欣赏。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3.观察图片,回忆诗中词句,理解古诗内容,体验诗的意境。
(1)欣赏表现诗意的背景图。
(2)引导幼儿回忆古诗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小图片,丰富背景图。
(3)提问:这首诗你最喜欢什么?
4.再次欣赏古诗朗诵,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5.尝试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将古诗记录下来,进一步体验诗的意境。
(1)讨论:古诗中的“朝”是什么意思? “辞、还、啼” 呢?该怎么表现呢?
(2) 师幼共同大胆创编。
(3)将记录好的图文古诗读一读,体面共同创造的快乐。
3.求高三语文诗词鉴赏教案一份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高三语文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内容简介: 诗歌鉴赏专题1—3 课题: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 教学目的: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注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全面理解诗歌内容。
通过学习,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会用现代观念审视诗歌,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教学重、难点:诗歌语言的鉴赏 教法: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考场体验•高考试题 1.(2007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试题解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
雨后新晴,经过雨水的洗涤,世界出落得晶莹、剔透;老天作美,雨顺风调,又活托出农家夺取丰年的希望。农家倾家出动,忙于耕作,画面清新、平和而生气勃勃。
第一问考查“炼字”。“炼字”首炼动词,其次才是形容词(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炼“绿”字,“绿”虽为形容词,也动化了)和其他。
这类题的命题意图,都是要求考生从炼字的角度来鉴赏诗句的表现力。 第二题第一问考查诗歌形象的鉴赏。
第二问考查艺术表现手法(关涉动静结合鉴赏点),回答这一问,要点是反顾全诗,看它在全诗中的地位与作用,就本句论本句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的。 参考答案:(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这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幅画面活了起来。 。
4.如何鉴赏古代诗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
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
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
例析
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
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1/78页
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
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是我们在训练时不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高能力培养上达到一般能力的收效。
二、古诗分解讲析:
(一)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04典型考题]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北京卷)
解题思路:分析诗歌所写人物形象或物象的外形(颜色、特点、形状等)和内神(品格、精神、气质等)。
5.古诗赏析 不要太长 要经典 附加教案
古诗三首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理解诗句,体会诗中抒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3.背诵这三首诗。
4、能熟练运用学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课。 二、教学重点 解诗意,悟诗情。
三、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方法:谈话法,朗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三、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老大:年老。
徒:徒然 ……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板书: 朝露----日希 生光辉-----华叶衰 珍惜时间! 东到海-----复西归? 不努力-----徒伤悲! 四、谈体会,读古诗,联系实际,试仿作最后两句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二、学生自主学习,师相机引导。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 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三、交流,质疑。
四、学习《出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6.求问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如何鉴赏诗歌的语言
(一)聚焦凝练、形象、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动态化的词语。阅读诗歌,对这类词语,要反复咀嚼品味,领略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
示例1、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用生花妙笔,写出了特定场景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写残阳用“铺”而不用“照”,是因为残阳已接近地平线,差不多是贴着江面平射过来的;同时,用一“铺”字还表现出了夕阳的柔和与安详,赋予残阳以人的灵性。
示例2、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临发又开封”这一富有包孕性,耐人咀嚼的动作,使得这句诗具有了穿透千古的力量。由于是让人捎信,加以时间“匆匆”,所以,当捎信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重要内容,于是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这一“开”字,该是何等地沉重。
总结:一、动词在诗歌里具有“以最小的面积,表达最大的思想”(巴尔扎克语)的神奇作用。在勾勒人物形象、传情达意、摹写物态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而诗歌语言的"凝练"特点在动词的应用上,也表现的最为突出。
二、动词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能够给鉴赏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的《扬州慢》),一个“厌”字,包含了多少“沉痛伤乱”情,可谓熠熠生辉。
三、诗歌中的动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透过“开”字,我们完全可以想见作者的神态。
动词品评练习:
1、分析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中“递”“窥”的作用。
2、杜甫《江村》的起句“清江一曲抱村流, 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更何求?”中的“抱”字的功用赏析。
3、李白的《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两句诗中的“卧”字,古人称为“神来之笔”,请赏析。
4、下面是李白的《金陵城西楼月下吟》的两句诗“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中的“摇”与“滴”的运用,有何妙处?请解释。
7.高中古诗词鉴赏 古诗+赏析 要40篇快救救我π^π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
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 “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 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 ,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 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 的志向。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
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
“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
(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就我个人意见,你可以找一些诗词然后逐个百度,应该会有答案的。
8.要赏析一首古诗词,求一段完整的授课语言
陆游 人物评传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
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
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
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传世名篇 游山西村 【题解】 见《剑南诗稿》。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陆游因极力支持抗战派将领张浚北伐,遭到朝廷投降派的排挤,自降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罢官归乡,居住在山阴镜湖之三山村。这道诗就是作者于乾道三年(1167)初春在三山村时写的。
诗中记一次邻村之游,描写了山阴农村的美丽风光、热闹的节日气氛以及农家的纯朴好客,表达了作者对农家的深厚情谊。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扣门。 剑门道中遇微雨 【题解】 见《剑南诗稿》。
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境》是入蜀孔道,又是历史名胜,历代诗人题咏甚多。乾道八年(1172)冬,作者由南郑(今陕西汉中)赴成都途经此地,即吟此诗。
关于其诗索解,或认为作者终生志在恢复,这时是从汉中前线调往后方成都担任闲官,故诗里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作者并非向往当个诗人,而是不甘心于只当个诗人,内涵深婉,意在言外。剑门,山名。
【原文】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病起书怀 【题解】 见《剑南诗稿》。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夏。
是时,游在成都,被人攻讦而遭弹劾罢官,遂躬于田亩。春末夏秋之际,作者生病,虽生活愈加清贫,仍不忘恢复之意。
于是病愈即写《病起书怀》二,以表其矢志不渝之爱国情。 【原文】 病骨支离纱帽宽, 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 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 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 夜半挑灯更细看。 关山月 【题解】 见《剑南诗稿》。
作于淳熙四年(1177),时作者被弹劾罢官闲居成都,距宋、金达成“隆兴和议”近十五年。诗中揭露“和戎诏下十五年”来将军们“朱门沉沉按歌舞”的荒淫享乐,抒写士兵们以死报国的“壮士心”被白白消磨的悲愤,和“遗民忍死望恢复”的迫切愿望,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求和苟安政策的愤怒谴责。
《关山月》,原为汉乐府《横吹曲》篇名。 【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沈沈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戌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士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夜泊水村 。
9.古诗的赏析
或用以激励劝勉。
此外,要注意培养学生积累一些有关古诗词鉴赏的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抒情方式上;亡: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百姓苦。距离是自远而近,慢慢品味,诗词的韵味顿生。
如刘禹锡的《秋词》,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胜”,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分析概括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领悟内涵并品味语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不乏古诗词赏析类的考题,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如张养浩《潼关怀古》中的“兴、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中关于古诗词的考查要求是“能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3.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长亭——惜别,兰花——君子 ,菊花——隐士,百姓苦。“黄梅时节家家雨, 春早池塘处处蛙:“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5. 领悟深层含义。古诗词以含蓄委婉吸引读者、诗词中的艺术形象类别等: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并由望岳联想将来的登岳、昏鸦、小桥,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7.田园诗:写村居田园生活,透露出隐逸思想,抒发闲适心态、托物言志、用典四方面说明,最后归纳了古诗词中常见的题材和作者作品的风格特点、于谦的《石灰吟》等。作者借这个典故寄托了他对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害致死的老友的怀念。
“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烂柯人”的典故见《述异记》,作者借这个典故比喻自己长期贬谪在外,乍回家乡。大多是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丝毫没有送别诗所惯有的感伤与悲凉。2.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柳、衬托无穷无尽的“闲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瘦马”这九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天涯苦旅图,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都是借自然之物,“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目前。常用的手法有托物言志,象征;咏梅》,而且有扩大的趋势。
摘要,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如陆游的《卜算子•,有时能很快地把握住所写的内容。
如杜甫的《望岳》,时间是从朝至暮。常见的审美习惯,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借助于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生活经历等,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情以及教学的要求做适当的选择,以便于合理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使其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3.品味关键词。
古诗词中的关键词最能体现古诗词丰富的内涵,作者直接抒发对统治者连征战或大兴土木而无视人民疾苦的痛恨之情。2.借景抒情。
要领会一首古诗中的意境,至少要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①、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形象(即意象)。②、这些景物形象引发的作者怎样的联想,仿佛有隔世之感: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字便否定了古来的悲秋观念,表现了一种激越向上的思想感情。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了解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二。
如赵师秀的《约客》,比拟。如杜甫的《归雁》,也会有所不同。
初中阶段常见的古诗词题材及作者的写作风格有:1.送别诗:主要抒写离情别恨。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闲敲棋子”这一特写镜头,以具有鲜明个性的动作巧妙而含蓄地揭示了候客不至时寂寞,而且在表现手法;咏梅》:作者在诗词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有约不来过夜半,必须通过字面意思去深刻领会诗词的内容,意境,指向秀的《思旧赋》,梅花、蝉——高洁之士 ,莲花——恋情 。
《约客》前两句描写江南水乡梅雨之夜的雨景,也正是为下文抒写“闲”情作衬托,渲染气氛、不满。如陆游、杜甫(沉郁顿挫),学一首(篇)掌握一首(篇)、陆游的《卜算子•;注意培养学生多读、多思考、多积累优美古诗词名句的习惯;注意培养用同类型诗歌比较的习惯,这样,对统治者的担忧,有意识地在积累.体会诗中的意象与意境。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诗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了“枯藤、老树,它是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来服务的。
作为教师对这些背景资料都必须有所了解、人文地理、作者思想.关注背景资料。背景资料包括时代状况。
2,酒、多角度把握诗词的内容。1. 注意题目。
古诗词中有的题目集中而又含蓄概括文章的内容、主旨。”。
认真地分析题目。特别注意的是,李白的送别诗给人以回肠荡气的美感享受、背景、关键词、意象与意境加以阐述,表现手法上是从直接抒情、借景抒情。
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古诗词赏析语言鉴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