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尾的 古诗词
最后一个字是之的古诗
《酬杭州白使君,兼寄浙东元大夫》 作者:张籍
相印暂离临远镇,掖垣出守复同时。一行已作三年别,两处空传七字诗。越地江山应共见,秦天风月不相知。人间聚散真难料,莫叹平生信所之。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 作者: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2.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避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与胡兴安夜别 何逊
居人行转轼,
客子暂维舟。
念此一筵笑,
分为两地愁。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无题 李商隐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谢池春 李之仪
天不老,
人未偶。
且将此恨,
分付庭前柳。
鹧鸪天 李之仪
收尽微风不见江,
分明天水共澄光。
倾杯 柳永
骛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
其十七
祧波一步地,[3]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
好事近 秦观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行到小溪深处,
有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
夭骄转空碧。
醉卧古藤阴下,
了不知南北。
破阵子 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人 王维
了观四大因。
根性何所有。
题元十八溪亭 亭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 白居易
怪君不喜仕,又不游州里。
今日到幽居,了然知所以。
3.以“些”结尾的古诗词,是不是都读为sa(第三声)
不一定。根据《平水韵》,“些”在古代有两种读音。
一个是suò, 属于去声二十一个,经常与“楚”组词为“楚些”(chǔ suò),指招魂歌,亦泛指楚地的乐调或《楚辞》。如:
范成大《公安渡江》:“伴愁多楚些,吟病独吴音。”
程善之《和孟硕狱中诗》之三:“莫倚巫阳歌楚些,杜鹃已唤不如归。”
苏轼《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凭仗飞魂招楚些。”
另一个读音属于下平六麻,其韵母与“麻”“花”“霞”等相同,声调应为平声,具体读音可模仿粤语中“些”的读音,与“仨”差不多。如:
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东邻蚕种已生些。”
白玉蟾《早春》“南枝才放两三花,雪里吟香弄粉些。”
总之,在古诗词中,除与“楚”一同出现外,“些”都应读作“仨”。
4.以“记”结尾的古诗名
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5.以“记”结尾的古诗名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6.有哪些以“心”字结尾的古诗词.有木有“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唐 · 杜甫《春望》
2、《秋日二首》李世民
菊散金风起,荷疏玉露圆。
将秋数行雁,离夏几林蝉。
云凝愁半岭,霞碎缬高天。
还似成都望,直见峨眉前。
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日岫高低影,云空点缀阴。
蓬瀛不可望,泉石且娱心。
3、《谒大慈恩寺》李治
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
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
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4、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唐代·白居易《浪淘沙》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唐代·杜甫《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