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时晴时雨的古诗词

1.春日时雨时晴,杏花开时对应的诗句

[宋] 释志南《 绝句》 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

\'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把犁杖写成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扶人前行,使人有亲切感和安全感,从而游兴大发,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 , 譬如春神称作 , 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诗情画意。

随风飘荡,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 雨\',道理正好相同。

\' ,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

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 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多么爽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有人不免要想,志南和尚这样 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的首句说:\' 阴中系短篷。

\'短篷不就是小船吗?志南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就系在溪水边 下,正待他缆回寺呢。 初中二册语文志南《绝句》中“杖藜扶我过桥东”一句,其中的“杖藜”课本上注解为:“[杖藜]拄着 。

杖,拄着。”(见课本296页注⑥)显然是把“杖藜”当作 了,这是不对的。

其实,“杖藜”在这里就是“藜杖”的意思,这是为了符合绝句对 的要求而故意颠倒了两个词的词序。“杖”是名词,“藜”乃是它的 ,两者实质上是定语与中心词的关系。

“杖藜”就等于“藜杖”,它是句子的主语,不过诗人运用拟人 把“杖”人格化了。

2.描写“春日时雨时晴,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欲湿未湿”的诗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 僧志安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注释

⑴系(xì):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⑵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⑶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3.有关时雨的诗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描写雨中情的诗句有哪些

1、《竹枝词》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2、《夜雨寄北》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3、《更漏子》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译文】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4、《临安春雨初霁》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译文】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呵,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5、《鹧鸪天》宋 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译文】我独自守一盏残灯,灯已快要燃尽,天乍凉,秋气充塞罗帷和银屏,三更雨点点洒上梧桐,一叶叶、一声声,都是离别的哀音。那时,我和她相对调弄宝瑟,拨动炉中温馨的沉水香,同声齐唱《鹧鸪词》,曾是多么欢欣。如今,孤寂地在这西楼,当此风雨凄凄的暗夜,不听清歌也悲泪难禁。

含雨的成语

1、风雨不测【fēng yǔ bù cè】

【解释】风和云都不可预测。比喻事物或局势像风云变幻那样不可预测。

2、风雨不改 【fēng yǔ bù gǎi】

【解释】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3、风雨不透 【fēnɡ yǔ bù tòu】

【解释】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

4、风雨对床 【fēng yǔ duì chuáng】

【解释】指兄弟或亲友久别后重逢,共处一室倾心交谈的欢乐之情。

5、风雨共舟【fēng yǔ gòng zhōu】

【解释】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描写时晴时雨的古诗词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描写时晴时雨的古诗词

诗句

古诗词吟诵方法

阅读(666)

1.吟诵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1 根据曲调,由声入境吟诵区别于朗诵的主要之处就在于:吟诵是有曲调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第一步就应该明确吟诵的曲调。教师在教学时先要作吟诵示范,一句一句的地交给学生带基本调子的吟诵,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吟出模仿

诗句

形容红尘的古诗词

阅读(378)

1.关于红尘的诗句 1.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相逢行》唐.李白2.红尘陌上游,碧柳堤边住。--《生查子》宋. 晏几道3.日落红尘合。车马乱纵横。--《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唐. 陈子昂4.行舟萦渌水,列戟满红尘。--《泛舟送郑卿入京》唐. 杜

诗句

一片落叶古诗词

阅读(279)

1.描写落叶的古诗词有哪些 描写落叶的古诗词如下:1、水龙吟·落叶宋代:王沂孙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

诗句

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策略

阅读(261)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有哪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

诗句

含薇字的古诗词

阅读(244)

1.带有‘薇’字的古诗句~ 【原文】采薇采薇1,薇亦作止2。曰归曰归3,岁亦莫止4。靡室靡家5,玁狁之故6。不遑启居7,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8,载饥载渴9。我戍未定10,靡使归聘11。采薇采薇,薇亦刚止12。曰

诗句

古诗词鉴赏活动方案

阅读(327)

1.怎样举办诗词鉴赏活动 近年来各地中考的诗词鉴赏题,难度越来越大,分值越来越高。而有不少考生要么望而生畏,要么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一是积累少,文学积淀不够深厚。二是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含意丰富,考生缺少对诗歌语言规律的了解。本文

诗句

山上有雪的成语古诗词

阅读(251)

1.有关山上雪景的诗句 1、《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

诗句

与芯相关的古诗词

阅读(259)

1.带有芯字的成语或者诗句 1、带有“芯”字的成语:无。2、带有“芯”字的诗:(1)《满庭芳·玉粉匀梅》宋:向滈玉粉匀梅,麹尘浮柳,尽檐迟日融融。金猊喷麝,庭户转香风。好是闲居戏彩,寿觞举、和满春容。须知道,闺门孕秀,佳气在帘栊。 无穷。观盛事,年

诗句

27个字的古诗词有哪些

阅读(252)

1.27字古诗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捣练子》—— 南唐 · 李煜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捣练子》—— 北宋 · 贺铸收锦字,下鸳机

诗句

关于猜古诗词的游戏

阅读(251)

1.有关古诗词游戏 描写“游戏”的诗句有1. 我咱谙分,随有亦随无,不妒富,不憎贫,歌酒闲游戏。《蓦山溪·晓来雨霁》年代: 宋 作者: 赵长卿2.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古诗十九首》年代: 汉 作者: 汉无名氏3. 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如梦令·

诗句

关于喜欢事物的古诗词

阅读(437)

1.诗人描写喜欢 某样东西的古诗 几乎一半的诗人写诗都是为了抒发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但明确的在诗中有类似喜欢的字眼的真是不多:《诗酒琴人,例多薄命,予酷好三事,雅当此科》唐 白居易爱琴爱酒爱诗客,多贱多穷多苦辛。中散步兵终不贵,孟郊张籍

诗句

河南省固始县桃花坞古诗词

阅读(275)

1.描写河南省固始的古诗词有哪些 固始古为番、蓼、蒋等国,东汉光武帝封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取“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之意,固始由此得名,迄今已近2000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固始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孕育了许多位历史人杰、中华精英。古

诗句

形容快下雨的古诗词

阅读(234)

1.形容快下雨的日子诗句 1、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2、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1、相送 南北朝:何逊 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1、作者介绍 何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

诗句

月日的古诗词

阅读(278)

1.带有月和日的古诗文诗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诗句

古诗词吟诵方法

阅读(666)

1.吟诵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1 根据曲调,由声入境吟诵区别于朗诵的主要之处就在于:吟诵是有曲调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第一步就应该明确吟诵的曲调。教师在教学时先要作吟诵示范,一句一句的地交给学生带基本调子的吟诵,直到学生能够独立吟出模仿

诗句

形容红尘的古诗词

阅读(378)

1.关于红尘的诗句
1.相逢红尘内,高揖黄金鞭。--《相逢行》唐.李白2.红尘陌上游,碧柳堤边住。--《生查子》宋. 晏几道3.日落红尘合。车马乱纵横。--《于长史山池三日曲水宴》唐. 陈子昂4.行舟萦渌水,列戟满红尘。--《泛舟送郑卿入京》唐. 杜

诗句

一片落叶古诗词

阅读(279)

1.描写落叶的古诗词有哪些
描写落叶的古诗词如下:1、水龙吟·落叶宋代:王沂孙晓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国凄凉早。萧萧渐积,纷纷犹坠,门荒径悄。渭水风生,洞庭波起,几番秋杪。想重涯半没,千峰尽出,山中路、无人到。 前度题红杳杳。溯宫沟、暗流空绕。

诗句

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的策略

阅读(261)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有哪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

诗句

含薇字的古诗词

阅读(244)

1.带有‘薇’字的古诗句~
【原文】采薇采薇1,薇亦作止2。曰归曰归3,岁亦莫止4。靡室靡家5,玁狁之故6。不遑启居7,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8,载饥载渴9。我戍未定10,靡使归聘11。采薇采薇,薇亦刚止12。曰

诗句

古诗词鉴赏活动方案

阅读(327)

1.怎样举办诗词鉴赏活动
近年来各地中考的诗词鉴赏题,难度越来越大,分值越来越高。而有不少考生要么望而生畏,要么无从下手。究其原因,一是积累少,文学积淀不够深厚。二是古典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含意丰富,考生缺少对诗歌语言规律的了解。本文

诗句

山上有雪的成语古诗词

阅读(251)

1.有关山上雪景的诗句
1、《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释义: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

诗句

古诗词75首春晓下一课是什么

阅读(292)

1.小学生必背的75首古诗是什么
小学生必背的75首古诗是:《咏鹅》,《春晓》,《静夜思》,《风》,《江南》,《咏柳》,《长歌行》,《敕勒歌》,《回乡偶书》,《凉州词》,《登鹳雀楼》,《凉州词》,《出塞》,《芙蓉楼送辛渐》,《鹿柴》,《悯农(其一)》,《悯农(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