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琴诗 苏轼
琴诗 ——苏轼 (宋)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赏析】 唐朝的韦应物写了一首《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凿岩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这位作家对水石之间关系的疑惑与领悟,亦同于苏轼之于琴指。
这其实是个高深的哲学问题,因为在佛教看来,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事物与事物之间只是由于发生了联系,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谓“四大”,《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说:“譬如机关由业转,地火水风共成身。
随彼因缘招异果,一在一处相违害,如四毒蛇具一箧。”《圆觉经》说:“恒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
《楞严经》曾对什么是“浊”有一段阐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即彼尘土灰沙之伦,本质留碍,二体法尔,性不相循。有世间人取彼土尘,投于净水,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汩然,名之为浊。”
也就是说,“浊”是尘土和清水发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论述说得更为明确:“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
——苏轼的诗简直就是这段话的形象化。 【诗词注解】 从字面上看是说,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其实,琴之所以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人的手指和琴同时存在是发出琴音的吴物质基础,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敲击钢丝 由于钢丝的粗细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键,木槌就会敲击相应的钢, 发出不同的声音。
该诗哲理性很强,富有禅机。佛教视有为无,视生为灭,追求无声无形不生不减,音乐的真实即虚无,所以音乐无所谓真实与否,要以“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通过内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禅道。
《题沈君琴》否定了琴、指两者和音乐之声的关系,其思想和《楞言经》“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两圆离,是则常真实”相通。 值得注意的是,《题沈君琴》一诗中所说的琴与声的关系,也是琴乐中象和意的问题,隐含有“得意忘言”的意思,和陶渊明的“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有异曲同工之义。
“意”是传统古琴美学中最为强调的美学范畴之一。琴乐中“意”的提出初见于《韩诗外传》卷五: 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而不进,师襄子曰:“夫子可以进矣。”
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 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意矣,未得其人也。” 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
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类也。” 有间,曰:“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黯然而黑,几然而长,以王天下,以朝诸侯者,其惟文王乎!” 师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师以为文王之操也。”
故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 文中记载了孔子学习《文王操》的过程,从得其曲(曲调)到得其数(结构),再得其意(意蕴)、得其人(为人),最终达到得其类(体貌)。
此处最早将 “意”的美学范畴用于古琴音乐,并把获得音乐的内在意蕴作为审美的一个重要的阶段。之后,“意”作为美学范畴始终贯穿于以后的琴论中,对传统古琴美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宋成玉磵《琴论》中有精彩的论述,提出了“弹人不可苦意思”美学命题,认为“操琴之法大都以得意为主,虽寝食不忘,故操弄不过一、二曲,则其奥穷。” 宋沈括赞琴僧义海琴艺高超,也有“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梦溪笔谈·补笔谈》)之言。
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之命题也同样认为音乐的真意不在声音本身,而在于声音之外,表示了他对弦外之意的追求,对“无弦”之美的肯定。古琴美学由此重视象、意之间的关系,并逐渐在古琴审美上形成了重意轻象的定式,以追求弦外之意为古琴演奏的最高境界。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的意思是:( 如果说琴上面有琴声,那为什么把琴放在匣子里却不发出声音呢?). 2."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何的意思是:( 为何).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说声音在手指头上,那为何不直接听从你的手指头上发出的声音呢 . 3.苏轼在这首诗中所思考的问题是:( 琴音从何而来),你可以用自己的科学知识给他一个回答? 许多事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水和石头都是静物,碰到一起却可以发出声响。如果说琴可以自己发声,那么为什么把它放在盒子里就没了乐声?如果说声音是由手指头发出的,那么为什么不能凑过耳朵靠近指头直接听到乐声呢? 苏轼在这首诗中思考是:琴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其实,琴之所以能演奏出优美的音乐,这不光需要靠琴,还要靠人的指头弹动,只有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奏出优美的音乐。
2.琴诗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的意思是:( 如果说琴上面有琴声,那为什么把琴放在匣子里却不发出声音呢?). 2."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何的意思是:( 为何).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说声音在手指头上,那为何不直接听从你的手指头上发出的声音呢 . 3.苏轼在这首诗中所思考的问题是:( 琴音从何而来),你可以用自己的科学知识给他一个回答? 许多事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水和石头都是静物,碰到一起却可以发出声响。
3.有关琴的诗句
1、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3、白居易《履道春居》“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
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4、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5、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6、李治《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7、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4.有关于琴的诗句
1. 琴弹碧玉调,药炼白朱砂。
2. 琴弹终日得古调,印锁经秋带藓痕。
3. 琴书随分足生涯,只灌园畦亦自佳。
4. 琴剑西还已有期,白云飞处望多时。
5. 琴床茶鼎澹相依,偶为寻僧出笔扉。
6. 琴中难挑孰怜才,独对良宵酒数杯。
7. 琴挑何曾动,梭投未免惭。
8. 琴弈心偏好,丹铅手自磨。
9. 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
10. 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11. 琴宜入夜听,别起一般清。
12. 琴诗清绝事,静也两兼能。
13. 琴里休夸石上泉,争如此处听潺湲。
14. 琴剑纵横亦已陈,凛然英气尚好存。
15. 琴书澹泊古羲轩,花木幽闲汉绮园。
16. 琴遇知音始可调,卓非善听亦徒劳。
17. 琴丁结友事耕耘,田熟翻如虞芮君。
18. 琴斋高致有真风,山合延宾未折中。
19. 琴剑平生叹薄游,云间春晚思如秋。
20. 琴鹤为友朋,出入常拂拭。
21. 琴瑟情虽重,山林志自深。
22.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
23. 琴书满屋壁,不下晋家声。
24. 琴心挑取卓王孙,买酒临邛石冻春。
25. 琴心玉文洞玄玄,金钮朱锦乃汝传。
26. 琴书结束定何时,折赠新年梅一枝。
27. 琴声意似泉声淡,剑气威如霜气雄。
28. 琴自无弦不用弹,岁寒姱节傲苍官。
29. 琴鹤清风久寂寥,谷居忠愤绚银钩。
30. 琴书笔砚伴闲身,斗室依然不觉贫。
31. 琴剑长为客,诗书欠策勋。
32. 琴书湓浦担,风雪贵池船。
33. 琴弹夜月龙魂冷,剑系秋风鬼胆粗。
34. 琴心自娱谁料理,犊鼻虽贫未主臣。
35. 琴轸含房风未吹,盈盈脉脉度炎晖。
36. 琴诗山水乐,顿与世情疏。
37. 琴心不复寄松萝,贺鉴湖边水自波。
38. 琴剑前时为我来,志同道合味悠哉。
39. 琴樽畴昔记追随,富贵休教贫贱离。
40. 愿得回三舍,琴尊长若斯。
41. 琴鸣酒乐两相得,一杯不啻千钧金。
42. 琴心与妾肠,此夜断还续。
43. 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
44. 琴堂沽酒客,新买后园花。
45. 琴书著尽犹嫌少,松竹栽多亦称贫。
46. 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
47. 好时开药灶,高处置琴亭。
48. 就石安琴枕,穿松压酒槽。
49. 政闲方宴语,琴筑任遥情。
50.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51.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52.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53. 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54.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55. 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56. 窈窕涉女,琴瑟友之。
57. 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
58. 琴奏龙门之绿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59. 琴虽古意元无取,诗近虚名亦懒吟。
60. 琴川古迹得纵观,七桧象斗罗仙坛。
61. 琴樽几杖静柴门,抱瓮忘机老灌园。
62. 琴绝已多时,台存尚起思。
63. 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64. 琴心挑取卓王孙,卖酒临邛石冻春。
65. 琴水东边海尽头,迷茫烟雾接高秋。
66. 琴瑟昔在御,莫不静而好。
67. 今朝乡思浑堆积,琴上闻师大蟹行。
68. 琴弹溪月侧,棋次砌云残。
69. 书带留青草,琴堂幂素尘。
70.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殁。
71.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72.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
73. 抱子弄白云,琴歌发清声。
74. 琴清月当户,人寂风入室。
75. 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
76.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5.关于琴的古诗词有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唐·王维3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凤求凰》汉·司马相如4欲将心事付瑶琴《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宋·岳飞5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燕歌行二首·其一》魏晋·曹丕6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宋·苏轼7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8琴瑟盘倾从世珠,黄泥局泻流年箭《将进酒·金尊莫倚青春健》唐·陈陶9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阴雨》唐·白居易10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11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沁园春·恨》清·郑板桥12胡为不归欤,辜负匣中琴《游子吟》唐·顾况1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琴诗》宋·苏轼14便相将、左手抱琴旧,云间宿《满江红·遇东坡于齐安》宋·苏轼15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唐·李白16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清·纳兰性德1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唐·王维18素琴挥雅操《酒会诗》汉·嵇康19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唐·李白20琴筝箫管和琵琶,兴满金尊酒量赊《春日偶成》唐·唐彦谦。
6.苏轼的琴诗意思是什么
1、释义 《琴诗》意思是一支乐曲的产生单靠琴不行,单靠指头也不行,还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
琴不难掌握,指头人人有,但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和弹琴技术的差异很大,演奏出来的乐曲是否悦耳可就大不一样了。诗里用了两个提问,让读者去思考。
其实这是一个复杂的美学问题:产生艺术美的主客观关系。 2、原文 苏轼(宋朝) 武昌主簿吴亮君采,携其友人沈君十二琴之说,与高斋先生空同子之文、太平之颂以示予。
予不识沈君,而读其书,乃得其义趣,如见其人,如闻其十二琴之声。予昔从高斋先生游,尝见其宝一琴,无铭无识,不知其何代物也。
请以告二子,使从先生求观之此十二琴者,待其琴而后和。元丰六年闰六月。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3、简析 苏轼常用诗歌来讲道理,所选取的意象大多简单明了,却能触及到幽微难言的哲理,引人深思。苏轼此诗的意蕴与写法,可能受到上引佛经与韦诗的启发,诗人以佛渴形式写出前后,两句都是一假设一反问,寓答于问,说明要奏出悦耳动听的曲调,仅有琴或妙指即高明的弹奏技巧是不行的,这就启迪人们: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结合的结果,此诗表现出诗人探究事物真谛的浓厚兴趣,也显示出诗人朴素的辩证思想,写得天真活泼,机趣横生。
7.关于琴的古诗词有
1、《竹里馆》
唐代: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酬张少府》
唐代: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译文: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3、《琴诗》
宋代: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译文:如果说琴声发自琴,那把它放进盒子里为什么不响呢?如果说琴声发自手,为何你的手上听不到声音?
4、《听蜀僧浚弹琴》
唐代: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译文:蜀僧怀抱着绿绮琴,来自遥远的峨眉山。为我随意挥手一弹,如同听到万壑松声。余音袅袅,汇入霜天钟声,我心清静,如经流水洗过。不知不觉,暮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5、《听弹琴》
唐代: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译文: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苏轼关于琴的诗句(琴诗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