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两首角度不同的诗
1.《泗州僧伽塔》 苏轼
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告物应须日千变。
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
这首诗中“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这一句非常符合你的要求。说的是耕田的想要下雨但是售卖子的却想要天晴,顺水而去的得到了顺风那么逆水而来的就是逆风了,站在不同的角色上看同一件事却大有差别。
苏东坡的这首诗非常有意思,我记得他的典故是这样的:苏东坡有一次经过一条河,看到一座名为僧伽寺塔的塔,听说拜过这座塔就会得到顺风,以后一路平安。苏轼当时拜过了,果然得到了顺风,十分欣喜。许多年以后,他阅尽世情,在经过这条河,再看到这条塔,想起多年前的插曲,心境全然不同,这一次却没有下拜,而是写了这首诗。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大概是沧桑无奈但又看得通彻了。
2.《临江仙》 侯蒙 (这首词的话要看你怎么理解了,不是直接写两个方面的,写这个单纯算我的推荐吧,这首词真的很棒)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侯蒙这个人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的少年画了他的画像在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写了这首词,后来一举登第,官至宰相。词里丝毫不把这件事当作丑闻,反而说自己是“一举入高空”,“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这就是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了。
好吧,一时间我也想不出什么了,如果以后想到再给你吧,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如果不符合要求希望见谅。
2.查找从不同角度描写的诗句
视觉: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听觉: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嗅觉: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山亭夏日 高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3.求两首角度不同的诗
1.《泗州僧伽塔》 苏轼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
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告物应须日千变。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
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
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这首诗中“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这一句非常符合你的要求。说的是耕田的想要下雨但是售卖子的却想要天晴,顺水而去的得到了顺风那么逆水而来的就是逆风了,站在不同的角色上看同一件事却大有差别。
苏东坡的这首诗非常有意思,我记得他的典故是这样的:苏东坡有一次经过一条河,看到一座名为僧伽寺塔的塔,听说拜过这座塔就会得到顺风,以后一路平安。苏轼当时拜过了,果然得到了顺风,十分欣喜。
许多年以后,他阅尽世情,在经过这条河,再看到这条塔,想起多年前的插曲,心境全然不同,这一次却没有下拜,而是写了这首诗。作者写这首诗时的心情可想而知,大概是沧桑无奈但又看得通彻了。
2.《临江仙》 侯蒙 (这首词的话要看你怎么理解了,不是直接写两个方面的,写这个单纯算我的推荐吧,这首词真的很棒)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侯蒙这个人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的少年画了他的画像在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写了这首词,后来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词里丝毫不把这件事当作丑闻,反而说自己是“一举入高空”,“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这就是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了。
好吧,一时间我也想不出什么了,如果以后想到再给你吧,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如果不符合要求希望见谅。
4.表达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角度不同状态的诗句有哪些
表达不同立场不同观点/不同角度不同状态的诗句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出处《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全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扩展资料:此诗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
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