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春天的诗句 加赏析 快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市《泊船瓜洲》)
2.描写春天的句子加解读
1、春风来了,虽然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仍用她温暖的双手抚摸大地。
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小草醒了,舒展着柔嫩的腰肢;花儿笑了,绽开了迷人的笑脸。到处都飘着花香,到处都充满欢笑,充满生机。
我和小伙伴们听说北方的春天来了,一切都变得很美丽,便迫不及待地向北方飞去。我们在路上畅谈着,想象着北方那秀丽迷人的景象……看,北方的春天确实来了!地里,麦苗绿了;河中,冰融化了;人们都脱下棉衣,换上了春装……2、温和轻柔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笑脸,梳理着我们的头发,摆弄着我们的衣裙,一路上我们感觉舒服极了。
阳春三月是我们校园最美丽的时节。和煦的春风送来醉人的花香,嫩嫩的小草偷偷地织出绿绿的地毯,小鸟唱起《春之声》,杨柳舞动着腰肢,粉红色的桃花开满了枝头……小树抽出了嫩芽,长得翠绿翠绿的,惹人喜爱。
3、万紫千红总是春宋代诗人朱熹曾说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的,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季节,她带给大地许许多多的惊喜,让大地充满了活力。
而她却不追求人们的赞美,默默地为人类做出贡献。她美好的印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3.描写春天的句子加解读
1、春风来了,虽然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仍用她温暖的双手抚摸大地。
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小草醒了,舒展着柔嫩的腰肢;花儿笑了,绽开了迷人的笑脸。到处都飘着花香,到处都充满欢笑,充满生机。我和小伙伴们听说北方的春天来了,一切都变得很美丽,便迫不及待地向北方飞去。
我们在路上畅谈着,想象着北方那秀丽迷人的景象……看,北方的春天确实来了!地里,麦苗绿了;河中,冰融化了;人们都脱下棉衣,换上了春装……
2、温和轻柔的春风吹拂着我们的笑脸,梳理着我们的头发,摆弄着我们的衣裙,一路上我们感觉舒服极了。
阳春三月是我们校园最美丽的时节。和煦的春风送来醉人的花香,嫩嫩的小草偷偷地织出绿绿的地毯,小鸟唱起《春之声》,杨柳舞动着腰肢,粉红色的桃花开满了枝头……小树抽出了嫩芽,长得翠绿翠绿的,惹人喜爱。
3、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诗人朱熹曾说过:“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是的,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的季节,她带给大地许许多多的惊喜,让大地充满了活力。而她却不追求人们的赞美,默默地为人类做出贡献。她美好的印象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4.有关春天的诗句,带赏析的
1)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
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
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凝而成…… 2)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
这更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一路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
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
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
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绝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是描写江南风光的一首七绝。江南多么迷人,多么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已经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绚丽的图画,但那只是宏观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则相对具体一些,似乎领我们参观了几个景点,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这首七绝中不仅描绘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还再现了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江南风光更加神奇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首先诗人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花红柳绿的世界。
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帝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千里”说明是写整个江南,但整体又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表现出来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
5.关于春的诗句及赏析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6.描写春天的句子加赏析
描写春天的好句 ▊ 初春1.冬天刚刚过去,春姑娘就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我们身边,大自然的一切好像是约好似的,都换上了春装。
2.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走来了。小草知道了,偷偷地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就像一个好奇的娃娃,伸长了脖子打量着外边的世界。
3.在春姑娘的呼唤下,小草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偷偷地从地里探出了脑袋。它们手拉手,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鹅黄色的地毯。
一阵微风吹来,小草们随风摇摆,跳起了轻盈的舞蹈。4.万紫千红的花儿在春雨的沐浴下,怒放在大地上,红似火,白如云,粉似霞,黄胜金,绿犹玉……真俏!5.咦,是谁打翻了绿色的油彩瓶呢?哦,原来是春姑娘给大地换上了绿色的新衣。
6.冰河刚刚解冻,严寒尚未退尽,绿叶--春的信使,就争先恐后地回到了大地,把一封封充满着希望的信撒向人间。▊ 阳春三月1.春天,在那刚苏醒的大地上舞蹈着,在那姹紫嫣红的花园中微笑着,在那永不停息的大江大河里歌唱着。
春天,醉饮晶莹的露珠,沐浴温暖的阳光,倾听鸟儿的歌唱,给大地披上了五彩斑斓的花衣。2.金黄色的蒲公英在路边耀目,蜜蜂在粉红色的杏花间歌唱,蝴蝶在蓝色的天空飞舞……3.阳春三月,高高的樱花树上有着灿烂的微笑,在阳光的烘托下是那么浪漫。
4.那盛开的桃花像一团团云霞,映照充满生机的大地。▊ 暮春1.正是明媚的暮春天气,蓝色的天幕上嵌着一轮金光灿灿的太阳。
2.暮春的风夹着轻微的凉意,吹在脸上、身上分外舒适。3.每年,春的使者降临到微山湖,用她那双温暖的手拂绿了岸,搅绿了水,以迎接夏的光临。
4.从窗口望去,满目葱茏,一片绿海,枝条随风摇曳,婆娑起舞,绿叶团团簇拥,欣欣向荣。▊ 春雨1. “嘀嘀嗒嗒,嘀嘀嗒嗒……”一场春雨从天而降,大概是天上的仙人失手打翻了酒杯,杯中的琼浆便直泻人间吧。
2. 春雨绵绵,像花针,如细丝,密密的斜织着。3. 春雨清晨,几阵隐隐的春雷过后,下起了人春以来的第一场雨。
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条条雨丝。层层的雨云遮住了东升的太阳。
4. 当雨点落到池水中的时候,雨点就在水面上画出了一个一个的音符。这些音符是雨点在水面上击出的圈。
5. 泛滥的江河漫出红尘,滑落在荒凉的高原上,顺着水的灵性向下滚动,穿过音乐的眸子,化为滴滴春雨。6.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7. 几场潇潇的春雨,山青了,水绿了,山下那汩汩流动的一条溪水,愈发湍急秀丽起来。
绵绵春雨把大地染绿了,软软春风把河水熨暖了。8.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浪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
9. 瞧,又下起雨来了。雨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听不见淅淅的响声,也感觉不到鱼浇的淋漓。
只觉得好像这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轻轻滋润着大地和人心。10. 你轻盈的舞步,在翠绿的叶面上跳跃;你袅娜的身姿正如那只红色蜻蜓,用腹部贴着水面,低低的飞。
你用潮湿的情感滋润了大地的生命!大地用温暖的身体捂热了你冰凉的心!11. 你听!雨掉在屋顶上“滴答滴答”,就像打着击乐。雨下到水塘里“叮叮叮”地唱起来,水面上还溅起一朵朵小水花,又似水姑娘在轻盈地跳舞……12. 如丝的小雨从空中降落,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给群山披上了蝉翼般的白纱。
13. 二月的雨像无数只小手,打在林叶的琴键上,奏出了一曲春天的赞歌。14. 二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
15. 调皮的雨点儿像谁扔下来的钢珠一样砸在河面上,溅起高高的水花;粗大的雨点打在人家的窗户上,咚咚作响。16. 雨点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滴一串地掉在雨水汇成的水洼上面。
春雨纷纷,染绿了山,;染绿了水,染绿了石板小路。17. 雨姑娘是一个腼腆的少女,朦胧之中还带着一丝青涩。
要不,她为什么害羞不敢露面呢?可能你会问,她怎么下雨呢?告诉你吧,她一哭,雨就下来了,雨其实是她的眼泪哩!18. 雨确实不大,滴滴答答的,不像是在下雨,倒像是在下雾,眼前的世界被封锁在密如珠网的雨丝中。往远处看去,街道、楼房、行人,都只剩下了一个有些模糊的轮廊。
19. 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7.关于春的诗句及赏析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一、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而闻名。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
8.艾青诗选春天的诗赏析加原文
春
春天了
龙华的桃花开了
在那些夜间开了
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
那些夜是没有星光的
那些夜是刮着风的
那些夜听着寡妇的咽泣
而这古老的土地呀
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
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
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
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
经过了冰雪的季节
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
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
在神话般的夜里
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
爆开了无数的蓓蕾
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
人问:春从何处来?
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
赏析:诗人写《春》,始终是固绕着“桃花”展开的。“桃花”这一形象,成为这首诗成功与否的关键。
诗一开始,诗人就开门见山地点出了“春”,点出了“桃花”:“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这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五烈士牺牲是在春天,春天,就有桃花开放。虚写:这“春天”,这“桃花”,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光明,象征着新的社会。当然,光看这两句,还看不出这种象征意义,只有随着下面展开的诗句,才能了然。只读这两句,读者很难猜到诗人往下如何写。读了下面的诗句,就不能不惊叹诗人转折的高明了,而且这种转折极其自然。
“在那些夜间开了”这一句,点出“桃花”开的环境——在夜间,诗人便紧紧抓住这“夜”,展开了刻划:指出那些夜间是“血斑点点的”,是“没有星光的”,是“刮着风的”,“听着寡妇的咽泣”。诗人由写“桃花”,转入写“桃花”开的环境,不仅自然,诗人的一种意图也随之而出了:诗人没有直接写刽子手们的狰狞面目,没能直接写他们的残忍,只这几句,已把刽子手们的残酷写得入木三分。这几句,构成了一幅令人怵目惊心的图画。诗人的控诉,诗人的愤怒也油然而生。
接着,诗人把这种残酷,这种控诉和愤怒,很自然地扩展开去,以进一步扩大诗的内涵:“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这里,诗人又巧妙地把笔落在“血”的刻划上,这不仅强调“血”,进一步强调“野兽”的残酷,进一步增强控诉和愤怒的力量,而且为下面的诗句作了铺垫。
“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固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这几句诗,把“血迹”和“桃花”、和“春天”又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五烈士流血的深刻意义极含蓄地表达出来,也把诗人对五烈士英勇就义的崇敬写了出来,同时也写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这些烈士的血不会白流,春天一定会到来。尽管还要经过“悠长的冬日”、“冰雪的季节”、“无限困乏的期待”,但一定会到来。由“桃花”、“春天”写起,又落在“桃花”、“春”上,整个诗不仅完整,而且博大的内涵也豁然而出了,“桃花”及“春天”的象征意义也使读者领悟了。“桃花”与“血迹”的联系,是诗人构思的关键,也是这首诗成功的关键。
诗写到此,本来可以结束。但诗人并未就此打住,在后面又写了两句:“人问: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这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是这首诗的整个内涵浓缩而成的,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春天的到来,是由千万烈士的英勇牺牲换来的,这一思想,更集中地点了出来。
诗人说:“在不自由的岁月里我歌唱自由,我是被压迫的民族我歌唱解放。”《春》这首诗,就是诗人这一信念的杰作。从上面的分析中,读者还学习到了诗人是如何歌唱的。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9.春天的诗句和意思
《咏柳》——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解释: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黄鹤楼送孟浩之广陵》——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解释: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绝句》——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解释: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10.麻烦给三篇关于春天的古诗,顺便加上赏析
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春晓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绝】 类别:【记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
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
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
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
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忆江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词】 类别:【】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1]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2]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春天的诗句加解释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