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更眠五更起是谁的名言
原联是: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明代学者胡居仁自勉联,凸现出先贤刻苦攻读、持之以恒,并注重科学学习方法的治学经验。
胡居仁
胡居仁(1434年-1484年4月7日),字叔心,号敬斋,余干县梅港(现属江西)人。明朝理学家。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1434年),卒于宪宗成化二十年三月十二日(公元1484年4月7日),享年五十岁。幼时聪敏异常,时人谓之"神童"。稍长,胡居仁从安仁干淮游先生学习《春秋》,日千言。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左传公羊、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诗宋辞等,无不涉猎。及壮,师事崇仁硕儒吴与弼,而醇正笃实,饱读儒家经典,尤致力于程朱理学,过于其师。认为"气之有形体者为实,无形体者为虚;若理则无不实也"。其穷理方法不止一端:"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 常与友人陈献章、娄谅、谢复、郑侃等人交游,吟诗作赋。人谓之举仁学派,名闻当时,影响后世。绝意仕进,筑室山中,学者日众。寻主白鹿书院,以布衣终身。万历中,追谥文敬。
2.明宣宗因何被人称为“促织天子
曾经创造了 “仁宣之治”的明宣宗,又 被人们称为“促织天子”。
这位明成祖朱棣十 分喜爱的皇孙,不仅治理国家有方,还画得 一手好画,写得一手好字。据说,明宣宗尤 其喜好一种名为“促织”的游戏,甚至达到 了痴迷的程度。
为了促织,他还命人在地方 上寻找品质上乘的“促织”。 各地方官员将这 项任务摊派给了百姓,一度造成百姓怨声载 道的现象。
因而,人们称这位皇帝为“促织 天子”。促织,指的是蟋蟀,人们又叫它“蛐蛐 儿”。
蟋蟀一般都是独立生活,不喜合居。所 以,两只蟋蟀碰到一起,经常发生争斗。
蟋 蟀的薄翅相互摩擦,会发出嗡嗡的响声。 在 旧时的农村,傍晚时分,人们经常能够听到 砖炕之下,墙角之处有蟋蟀的叫声。
因而, 蟋蟀便给人们留下争鸣好斗的印象。根据蟋蟀的这一特点,人们经常把两只 蟋蟀放一起,使之彼此争斗。
渐渐地,民间 便形成了斗蟋蟀的游戏,这种游戏又被称为 “促织”。 在斗蟋蟀的游戏中,人们发现,如 果借助外力刺激蟋蟀,很容易使它们发怒, 从而激发它们的斗志,斗蟋蟀也就更加有看 头了。
所以,人们就用草棍之类,触动蟋蟀 的口须和尾毛。受刺激的蟋蟀便会拼尽全力, 上阵拼搏。
斗争场面异常激烈。最初,人们是从乡野寻找品质上乘的蟋 蟀。
到了唐朝,因为促织活动盛行,出现了 专门以养蟋蟀为业的人家。渐渐地,促织游 戏演变成了一种赌博活动,也是很多阔商富 少的斗财撒金游戏。
一场促织比赛往往酝酿着一场恩怨情仇, 如此说并不夸张,很多古代人玩物丧志,终 日以促织为业,更有游手好闲者以促织过活。 有些富家子弟因在促织中惨败,蟋蟀也命丧 敌手,而出手伤人。
250。
3.谁知道朱瞻基斗蛐蛐的趣事.
以前感觉文官批评明宣宗朱瞻基斗蟋蟀是限制自由,明月说得对。
可是党我学了《聊斋志异》中的《促织》后,改变了我的看法 《促织》的译文 明朝宣德年间,皇室里盛行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要向民间征收。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有个华阴县的县官,想巴结上司,把一只蟋蟀献上去,上司试着让它斗了一下,显出了勇敢善斗的才能,上级于是责令他经常供应。县官又把供应的差事派给各乡的里正。
于是市上的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竹笼装着喂养它,抬高它的价格;储存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一样等待高价出售。乡里的差役们狡猾刁诈,借这个机会向老百姓摊派费用,每摊派一只蟋蟀,就常常使好几户人家破产。
县里有个叫成名的人,是个念书人,长期未考中秀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的差事。
他想尽方法还是摆脱不掉(任里正这差事)。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都受牵累赔光了。
正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勒索老百姓,但又没有抵偿的钱,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妻子说:\ "死有什么益处呢?不如自已去寻找,也许还有万一找到的希望。
\"成名认为这些话很对。就早出晚归,提着竹筒丝笼,在破墙脚下。
荒草丛里,挖石头,掏大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一直没有找到。即使捉到二、三只,也是又弱又小,不合规格。
县官定了限期,严厉追逼,成名在十几天中被打了上百板子,两条腿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在床上翻来复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里来了个驼背巫婆,(她)能借鬼神预卜凶吉。
成名的妻子准备了礼钱去求神。只见红颜的少女和白发的老婆婆挤满门口。
成名的妻子走进巫婆的屋里,只看见暗室拉着帘子,帘外摆着香案。求神的人在香炉上上香,拜了又拜。
巫婆在旁边望着空中替他们褥告,嘴唇一张一合,不知在说些什么。大家都肃敬地站着听。
一会儿,室内丢一张纸条出来,那上面就写着求神的人心中所想问的事情,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案上,象前边的人一样烧香跪拜。
约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片纸抛落下来了。拾起一看,并不是字,而是一幅画,当中绘着殿阁,就象寺院一样;(殿阁)后面的山脚下,横着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长着一丛丛荆棘,一只青麻头蟋蟀伏在那里;旁边有一只癞哈蟆,就好象要跳起来的样子。
她展开看了一阵,不懂什么意思。但是看到上面画着蟋蟀,正跟自己的心事暗合,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交给成名看。
成名反复思索,莫非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细看图上面的景物,和村东的大佛阁很想象。于是他就忍痛爬起来,扶着杖,拿着图来到寺庙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
成名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一块块石头,好象鱼鳞似的排列着,真象画中的一样。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走,好象在找一根针和一粒小芥菜子似的;然而心力、视力、耳力都用尽了,结果还是一点蟋蟀的踪迹响声都没有。
他正用心探索着,突然一只癞哈蟆跳过去了。成名更加惊奇了,急忙去追它,癞蛤蟆(已经)跳入草中。
他便跟着蛤蟆的踪迹,分开丛草去寻找,只见一只蟋蟀叭在棘根下面,他急忙扑过去捉它,蟋蟀跳进了石洞。他用细草撩拨,蟋蟀不出来;又用竹筒取水灌进石洞里,蟋蟀才出来,形状极其俊美健壮。
他便追赶着抓住了它。仔细一看,只见蟋蟀个儿大,尾巴长,青色的脖项,金黄色的翅膀。
成名特别高兴,用笼子装上提回家,全家庆贺,把它看得比价值连城的宝玉还珍贵,装在盆子里并且用蟹肉栗子粉喂它,爱护得周到极了,只等到了期限,拿它送到县里去缴差。 成名有个儿子,年九岁,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开盆子来看。
蟋蟀一下子跳出来了,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会儿就死了。
孩子害怕了,就哭着告诉妈妈,妈妈听了,(吓得)面色灰白,大惊说:\"祸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自然会跟你算帐!\"孩子哭着跑了。 不多时,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盖上冰雪一样。
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
夫妻二人对着墙角流泪哭泣,茅屋里没有炊烟,面对面坐着不说一句话,不再有一点生趣。直到傍晚时,才拿上草席准备把孩子埋葬。
夫妻走近一摸,还有一丝微弱的气息。他们高兴地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苏醒过来。
夫妻二人心里稍稍宽慰一些,但是孩子神气呆呆的,气息微弱,只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空着,就急得气也吐不出,话也说不上来,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晚上到天明,连眼睛也没合一下。
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发愁。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蟋蟀的叫声,吃惊地起来细看时,那只蟋蟀仿佛还在。
他高兴得动手捉它,那蟋蟀一跳就走了,跳得非常快。他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象没有什么东西;手刚举起,却又远远地跳开了。
成名急忙追它,转过墙角,又不知它的去向了。他东张西望,四下寻找,才看见蟋蟀趴在墙壁上。
成名仔细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
4.明宣宗朱瞻基为什么会被称蟋蟀皇帝,却被他妈恨之入骨
明朝是我国古代大一统的王朝,国力强盛。
可这个国力强盛的王朝没有一个皇帝是“平庸之辈”,个个身上都有让人难以忽视的特别地方。汉族,明朝第五位皇帝。
明仁宗朱高炽长子,幼年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朱瞻基在性格上,他与其父朱高炽相似,也具有他父亲那种对皇帝作用的理想主义的、然而是保守的想法。朱瞻基是文人和艺术的庇护人,他的统治的特点是其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宣德十年(1435年)驾崩,终年38岁,葬景陵。明宣宗是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好皇帝之一,他从小就表现的十分出色,而且开创出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景象,被人们称为是难得的守成君王。
明宣宗非常的有文化素养,他的丹青十分出众,同时他还爱好各种好的诗词,但是曾经有人说过他还是一个喜欢蟋蟀的人,或许是因为这些事情和他皇帝的身份不相符,所以正史上的记载非常少。有人说过斗蟋蟀这件事情是从唐朝开始的,到了宋朝就成了十分著名的游戏形式,而明清时代则是斗蟋蟀最为鼎盛的时期。
这样看来明宣宗朱瞻基是蟋蟀皇帝吗这个问题似乎也有了一些答案。既然明清时代斗蟋蟀已经十分的风靡,那么明宣宗有这个爱好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和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有着极深的关系。
明朝的宣宗皇帝朱瞻基,特别喜爱斗蟋蟀的游戏,专门派人到江南去寻找能斗的蟋蟀,使得江南一带的蟋蟀价格突然飞涨,一只能斗的好蟋蟀价格非常昂贵。当时,江苏吴县的枫桥地区,有一位掌管粮税的粮长,奉郡守的差遣寻觅能斗的蟋蟀,他终于找到了一只较好的蟋蟀,于是用自己所骑的骏马把蟋蟀换了回来。
这位粮长的妻子听说丈夫用骏马换一只小虫子,认为这只虫子一定与众不同,于是偷偷地打开盒子想看看,哪知盒子一打开,蟋蟀就跳出来跑了。妻子非常害怕,只好自缢而死。
粮长回来后得知妻子为此死了,非常悲伤,他思念妻子,又害怕难逃官府惩罚,也不得不自缢身亡。明人李贤在《天顺日录》中有明确记载,宣德死后,他母亲张太后当场下令,把他所有玩儿的东西全砸了。
1993年,景德镇出土了一窝青花残片,把这些残片复原后,俨然就是宣德时期的蟋蟀罐,一共21件,且一看就是故意砸的。这说明宣德年间,景德官窑确实在为皇宫烧制青花蟋蟀罐。
既然,蟋蟀罐的成堆出土,证明野史记载的有关明宣宗的好斗蟋记载并非仅是传说,所述的一切皆为真实。但是却只在皇位上做了十年就去世了,而有关于明宣宗的死却是非常突然的,明宣宗的陵墓被人们称为景陵,是明宣宗和皇后孙氏合葬的地方。
明宣宗的陵墓处于天寿山东面山峰的下面。明宣宗离开人世之后,朱祁镇便立即派人去天寿山地区进行占卜,1435年,景陵才开始动工。
为了建造明宣宗的陵墓,朱祁镇派遣了几位大臣带着十万人共同作业,直到1463年,陵寝的建设才完成,也就是说明宣宗的陵墓建设整整用了二十八年的时间。
5.蟋蟀皇帝明宣宗朱瞻基因为什么原因废后
明宣宗是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好皇帝之一,他从小就表现的十分出色,而且开创出了仁宣之治的盛世景象,被人们称为是难得的守成君王。
明宣宗非常的有文化素养,他的丹青十分出众,同时他还爱好各种好的诗词,但是曾经有人说过他还是一个喜欢蟋蟀的人,或许是因为这些事情和他皇帝的身份不相符,所以正史上的记载非常少。那么明宣宗朱瞻基是蟋蟀皇帝吗?图片来源于网络明宣宗朱瞻基是蟋蟀皇帝吗这个问题也曾被很多历史学家关注,其实关于这个问题还要从蟋蟀兴起开始说起,有人说过斗蟋蟀这件事情是从唐朝开始的,到了宋朝就成了十分著名的游戏形式,而明清时代则是斗蟋蟀最为鼎盛的时期。
这样看来明宣宗朱瞻基是蟋蟀皇帝吗这个问题似乎也有了一些答案。既然明清时代斗蟋蟀已经十分的风靡,那么明宣宗有这个爱好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和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有着极深的关系。
另外历史上对这件事还有着一些记载,在《天顺日录》中曾经记载过,明宣宗去世之后,他的母后曾经下过命令,命人将他所有玩的玩意全部砸碎。然而在1993年的时候景德镇曾经找到了一些青花的残片,在成功将这些东西复原之后发现原来竟然是蟋蟀罐,而且这些东西除了是碎片之外保存的都十分好,这就说明当时张太后让人砸碎的东西很有可能就是蟋蟀罐,那么明宣宗也十分有可能就是位斗蟋蟀的专家。
明宣宗为什么废后明宣宗是历史上一位十分著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的表现十分出色,朝堂之上十分清明,百姓生活也非常好。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虽然明宣宗的统治时期并不是很长,但是许多历史学家都对他的功绩表示了肯定。明宣宗在位期间曾经废除了自己的结发妻子,而他废后却没有太过重要的理由,那么明宣宗废后是怎么回事呢?明宣宗废后指的是他废除了原配妻子胡皇后。
胡皇后的名字叫做胡善祥,她的父亲是锦衣卫中的百户。胡皇后的名声是非常贤明的,她在永乐十五年的时候因为素有贤名被封为皇太孙妃嫁入了宫中。
明宣宗被封为皇太子后,胡善祥也随之成为皇太子妃。1426年,明宣宗登上了皇位,而胡氏也成为当朝的皇后。
胡善祥贵为皇后,不管是举止礼仪还是性格都是十分的端庄,在当皇后期间,也没有犯过错误。但是因为胡氏只生育了两个公主,而没有为皇帝生下龙子,因此在宫中并不受宠。
再加上宫中有一个得宠的孙贵妃,胡皇后的日子便更为的艰难。尽管孙贵妃也没有亲生儿子,可是她却将宫中位份低的嫔妃的儿子抱了过来。
孙贵妃在有了养子之后,野心更加膨胀,她开始怂恿明宣宗废后。不久之后,明宣宗就以胡氏没有儿子而且多病为借口废去了她的皇后之位,并将她贬为道姑。
1443年,胡氏逝世。明宣宗因为内心愧疚,又重新追封了她皇后的封号。
明宣宗的兄弟有哪些明宣宗是明仁宗的长子,而明仁宗一共有十个儿子,所以明宣宗的兄弟一共有九个。明宣宗的兄弟中有五个在历史上是有详细记载的,而其他几个则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被载入史册。
明宣宗的兄弟朱瞻??敲魅首谟肜钕湾?亩?樱?敲鞒?牡谝晃恢M酢K淙恢煺??τ凶魑??墒撬?男愿裼械惚┝Γ?蛭?凳┱刃坦?重还打死过人。不过在成为了长史后,朱瞻??男愿裼兴?米?V煺??是明宣宗的五弟。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宋英宗时期,他坚决拥立皇太子为帝,有从龙之功。朱瞻墉是明宣宗同母同父的兄弟。
朱瞻墉是明朝的越王,不过虽然朱瞻墉被封了越王职位,可是他并有前往去任职,在他去世后,越王这一封号便被取消了。所以说越王只存在于他这一代,朱瞻墉在明朝历史上是唯一的一代越王。
朱瞻?ナ敲餍?诘钠叩埽??抢钕湾?兔魅首谒??模?椭M跏峭??值堋T?424年的时候他被封为了淮王,之后在藩韶州府就职。朱瞻?トナ篮螅?怀莆?淳竿酢V煺?帐敲餍?诘牧?埽??424年的被封为江西荆王。
在朱瞻?胀醺?性?⑸??这样一件事情,在府中有一条十分长的蛇悬挂在房梁上,整个蛇身垂到了地上,这一景象使得朱瞻?帐?植话玻??醯么耸禄岫宰约河胁焕??谑潜阆蛏腺鞅ㄒ?罄肟?说兀?詈笥λ?囊?螅???值搅撕?北蕲州。
6.明朝哪个文人最有名
徐渭(1521~1593年),是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
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 徐渭自幼聪慧,文思敏捷。
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
最后入狱七、八年。获释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
他中年学画,继承梁楷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法,故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
他自己尤以书法自重。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袁宏道等称赞他的书法“笔意奔放”,“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他画的《黄甲图》,峭拔劲挺,生动地表现了螃蟹爬行、秋荷凋零的深秋气氛。
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著作有:《四声猿》、《南词叙录》《徐文长佚稿》、《徐文长全集》等。
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王阳明,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最重要的大师。
7.明宣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宣宗名叫朱瞻基,是仁宗朱高炽的长子,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
他继位守成,延续了明朝开国60年以来的基业;以德治国,迎来了明朝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仁宣之治”。朱瞻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此时他的曾祖朱元璋在位,祖父朱棣为燕王。
传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晚,燕王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太祖朱元璋将一个刻有“传之子孙,永世其昌”的大圭赐给自己。 大圭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赐给大圭意味着朱元璋会把皇位传给自己,这是朱棣梦寐以求的事。
他醒来后,就得知长孙朱瞻基降生了,正好印证了梦境,为此朱棣非常高兴,认为这个孩子会给自己带来好运。后来朱瞻基满月,朱棣见到这个孙子,兴奋地说:“小子英气溢面,符吾梦矣。
”不过朱瞻基出生才3个月,太祖朱元璋就驾崩了,皇位传给了朱棣的侄子朱允坟,即明惠帝。朱棣虽然没有得到皇位,却因为那个梦和孙子朱瞻基的出生,更坚信自己才是真命天子,这些也成为后来他发动靖难夺皇位的重要原因。
朱瞻基自幼聪明好学,没有辜负祖父朱棣的厚爱。 朱棣对这个长孙的成长也倾注了很多心血。
他无论是征战还是治国理政,都尽量将其带在身边,以便随时教导。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册立自己并不太喜欢的长子为太子,也是希望以后明朝的江山能传到长孙手里。
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由南京前往北京巡视,也带着13岁的孙子同行。 一路上,朱棣耐心教导朱瞻基体察民情民风,了解稼穑之艰,还告诉他太祖创业的艰难困苦,并向他讲解历代兴亡得失的故事,俨然是以一个帝王的标准来培养他。
第二年,14岁的朱瞻基就被册立为皇太孙。朱瞻基在这样的教导下,不仅成了文武双全的好少年,而且为日后治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父亲朱高炽做太子的20年中,皇叔朱高煦和朱髙燧都觊觎太子之位,两人先后数次陷害朱高炽,朱瞻基则多次机智地帮父亲化解危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朱棣病逝,朱高炽即位,即仁宗,朱瞻基被册立为太子。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称帝10个月的仁宗病逝,朱瞻基就继位称帝,即明宣宗,次年改元宣德。 宣宗28岁即位,不过皇位还没坐稳时,就发生了汉王叛乱之事,这也是前两朝遗留下来隐患的集中爆发。
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是仁宗的同胞弟弟,他们曾因争储而多次构陷大哥朱髙炽,以致成祖朱棣震怒,打算废了他们。幸亏仁厚的朱髙炽顾念骨肉亲情,不计前嫌地为他们说情,才得以保住王位,不过二人的野心还是没有消退,他们一直在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
宣宗上台后,原本想用厚赏和亲情来感化两位皇叔,可是二人根本不领情。洪熙元年(1425年)八月,汉王趁着这位皇帝侄子政权还不稳定,就从封地乐安(今山东饶县)起兵叛乱。
他致书宣宗,指责仁宗执政违反了洪武、永乐的旧制,又斥责宣宗也犯了许多错误。同时,他还分别致书给王公大臣,诋毁宣宗,挑拨君臣关系。
宣宗忍无可忍,决定武力镇压。他采纳大臣夏原吉和杨荣的建议,火速出兵,并御驾亲征,以鼓舞士气,震慑叛军。
不过宣宗还是尽量做到仁至义尽,他再次致信给汉王,规劝其悬崖勒马,可是汉王根本不听。于是,宣宗的大军很快就兵临乐安城下了。
汉王是个色厉内荏的小人,见形势不利,就开城投降了。 宣宗对他还是很宽厚,没有听从大臣们的意见处死他,而是将他押解回京,废为庶人,软禁在西内,在生活上也很优待。
可惜汉王还是不知感恩,宣德四年(1429年),宣宗曾好心去看望这位昔日的皇叔,谁知朱高煦却出其不意地用脚绊倒宣宗。宣宗实在是气急,当即命人搬来一口300多斤的大铜缸,将朱髙煦扣在里面,用火活活烤死了。
汉王被杀,赵王朱高燧也心生惧意,就主动交出兵权来保命。解除两位皇叔的威胁后,宣宗的皇位也逐渐稳固了。
宣宗在位期间,继续重用父亲仁宗时期的名臣杨士奇、杨荣、蹇义、夏原吉等人,同时他还十分注意选拔新的人才。即位第三个月,他就通知吏部,让五品以上的在京官员举荐公正廉洁的贤才。
为了选拔出真正有才学的人,防止官员们徇私,宣宗还规定,凡被举荐的人犯了法,举荐者连坐。宣宗对昏庸无能、贪污受贿的官吏,则绝不姑息,坚决予以严惩。
宣德三年(1428年)六月的一天,宣宗偶然发现工部尚书吴中动用官中财物,修建私宅。他大怒之下,立即将吴中抓捕入狱。
事后,他开始重视加强对官吏的监察,这项工作从整顿监察御史开始。在杨士奇等人的推荐下,刚正不阿的顾佐被任命为右都御史。
顾佐到任后,对所有御史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将其中不合格的20多人都清理出御史队伍,同时又补充了40多位清正廉洁的官员担任御史。顾佐大刀阔斧改革之后,朝纲振兴,百官肃然。
宣宗对此非常满意,接着又提拔了福建按察使邵为南京都御史。此后,顾佐和邵,南北呼应,清査御史,检肃贪官,纲纪肃然。
因为仁宗、宣宗两朝,都非常注重吏治,善用人才,因此明王朝逐渐繁荣兴盛,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宣宗执政,像他的父亲一样,非常体恤百姓。
他早年就熟知历史兴衰之事,即位之后对那些明君盛世和昏君误国的事迹都非常重视,时时谨记于心。他还自己总结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明宣宗爱好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