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的意思。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好。方,刚刚,副词。
空蒙:形容云雾迷茫,似有若无。
亦:也。
奇:奇妙。
欲:想要。
西湖:这里指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姓施,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淡妆浓抹:或淡雅地妆束,或浓艳地打扮。
[译诗、诗意]
水波闪动晴天时景色迷人,
山峦迷茫烟雨中也显得神奇。
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一样光彩照人。
2.有关苏轼写的下雨天的诗
七绝·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词·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词·江城子之三
凤凰山下雨出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
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
人不见,数峰青。
词·西江月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词·木兰花令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词·定风波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细细绿筠香。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人画竹身肥拥肿。何用。先生落笔胜萧郎。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词·南歌子
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苹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苕岸霜花尽,江湖雪阵平。两山遥指海门青。回首水云何处、觅孤城。
词·好事近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3.关于酒和雨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杜牧《清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 志南《绝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王维《渭城曲 》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 杜牧《江南春》
4.苏轼写的诗句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句
苏轼曾两次在杭州做官。
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元佑四年(1089),任知州。
杭州美丽的湖光山色冲淡了苏轼内心的烦恼和抑郁,也唤醒了他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热爱。初到杭州,他便情不自禁地赋诗道:“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这“湖山”,应该首推江南韵味最浓、人文气质尤胜的西湖吧。
西湖的胜景美名,与苏轼分不开。任知州期间,为解决西湖淤塞的问题,他主持了疏浚整治工程,以淤泥水草筑堤,堤旁遍种花木;一到春季,桃红柳绿,莺飞草长,晓雾景韵尤其动人。
这条堤后来就被称为苏堤,又叫苏公堤。“苏堤春晓”亦被誉为西湖十景之首。
苏轼写下了许多有关杭州和西湖的诗篇,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
5.苏轼的有关“酒”的诗句有哪些
1.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译: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2.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
译: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
3.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译: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
4.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译: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
5.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译: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6.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译: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7.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后赤壁赋》
译: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8.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译: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时忘忧愁。
9.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喜雨亭记》
译: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
10.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满庭芳·蜗角虚名》
译: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6.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句赞扬的是那里的西湖
西湖只有一个,就是在杭州这个。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文学赏析
其一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
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苏轼酒后的雨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