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化学的诗句都有哪些
1、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明·于谦
解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名称{古代的一种形 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间。
2、客 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作者:唐·杜甫
解释:
(1)有隐字,有一个隐约不清的字。因为隐约不清,所以辨认不出是个什么字, 书,即文字。珠由泪点所成,故从珠上想出“有隐字”,这个字说穿了便是“泪”字。它是如此模糊,却又如此清晰。意在警告统治阶级应该看到他们所剥削的一切财物其中都含着人民的血泪。
(2)缄,封藏。箧笥,藏物的箱子。俟,等待。公家,官家,须,需要,即下所谓“征敛”。
译文:
诗中说,从南方来的客人送给诗人一颗珍珠,珍珠上好像有花纹字迹,诗人把它珍藏在箱中,过了好久,开箱寻看,珍珠不翼而飞,只剩下一些红色液体。
3、赠 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作者:唐·杜牧
解释:
“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译文: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4、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作者:宋·王安石
译文:
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着美味的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照耀着,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春联换上了新春联。
解释:
(1)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鞭炮)。
(2)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3)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4)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5)千门万户:形容房屋广大或住户极多。
5、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清·龚自珍
译文: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解释: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诗人的马鞭。 东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即:到。
2.关于化学的五个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CaCO3分解
烈火焚烧若等闲。——CaCO3====CaO
粉身碎骨浑不怕,——CaO+H2O===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间。——Ca(OH)2+CO2===CaCO3↓+H2O
杜甫的【客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诗中说,从南方来的客人送给诗人一颗珍珠,珍珠上好像有花纹字迹,诗人把它珍藏在箱中,过了好久,开箱寻看,珍珠不翼而飞,只剩下一些红色液体。珍珠是珍珠贝的外套膜受到刺激后产生的分泌物凝集而成的,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有少量的无机质。杜甫居室漏雨潮湿,竹箱遇潮,和水及二氧化碳反应:CaCO3+H2O+CO2==Ca(HCO3)2,变成了红色液体
杜牧的【赠别】:
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蜡烛的成分是石蜡,属于固态烃,熔点很低,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该反应放热,使蜡烛融化
3.有关化学的古诗
石灰吟
千锤万凿来自深山,
烈火烧炼仍旧淡然。
粉身碎骨全都不怕,
要将清白留在人间。 化学与古诗 2007-09-04 09:56 一、古诗词中的化学知识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解析:本题结合古诗词考查物质的变化,题型新颖。认真分析题意可知:A涉及了草木的燃烧,B涉及了蜡烛的燃烧,D涉及了燃放烟花爆竹,这些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只有C发生的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答案:C 例2、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代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请指出以下诗句中出现的“烟”字,符合实际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解析:本题利用古诗词考查化学中“烟”和“雾”的区别。日常生活中往往把“烟”、“雾”混为一谈,实际上固体小颗粒飘浮在空气中称为烟,而小液滴分散于空气中则称为雾。硝烟、炊烟、尘土飞扬均为名副其实的烟,白磷燃烧时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浓厚的白烟。清晨雾气腾腾、水壶烧开后直冒白气都是雾的作用,打开浓盐酸、浓硝酸的试剂瓶塞时即会产生白雾。本题选项A中的“烟”是由沙土随风卷起形成,B中的“烟”系炊烟,C、D选项中的“烟”均为雨雾。 答案:A、B 例3、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四句诗所描写的物质依次是() A.石灰石、熟石灰、生石灰、碳酸钙 B.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 C.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碳酸钙 解析:本题利用古诗词考查化学反应及化学物质。《石灰吟》中所描述的反应共有三个: (1)CaCO3=高温CaO+CO2↑ (2)CaO+H2O=Ca(OH)2 (3)Ca(OH)2+CO2=CaCO3↓+H2O,要确定各物质的顺序,还必须熟悉碳酸钙的性质。答案:B。 例4、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解析:本题巧用成语考查化学反应的本质。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过程,只是构成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 例5、下列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你任选一个,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 A.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钢。) B.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 你选择的成语是____。其中的化学原理:________。 解析:本题利用成语考查钢的冶炼原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A生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的高低,在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的过程中,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达到了降低含碳量的目的,使生铁转化为钢。B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可燃物减少不利于燃烧,放出的热量少。 答案:若选A,原理是:锤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转化为钢。若选B,原理是: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可燃物减少不利于燃烧。 三、广告词中的化学知识 例6、“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A.硬度大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低 解析:本题巧用广告词描述了钻石的化学性质。“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钻石能保存很久,仍绚丽璀璨,而不变质。钻石就是金钢石,其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起反应。 答案:C
4.有关化学的古诗
石灰吟 千锤万凿来自深山, 烈火烧炼仍旧淡然。
粉身碎骨全都不怕, 要将清白留在人间。 化学与古诗 2007-09-04 09:56 一、古诗词中的化学知识 例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解析:本题结合古诗词考查物质的变化,题型新颖。认真分析题意可知:A涉及了草木的燃烧,B涉及了蜡烛的燃烧,D涉及了燃放烟花爆竹,这些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只有C发生的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答案:C 例2、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古代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请指出以下诗句中出现的“烟”字,符合实际的是()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解析:本题利用古诗词考查化学中“烟”和“雾”的区别。
日常生活中往往把“烟”、“雾”混为一谈,实际上固体小颗粒飘浮在空气中称为烟,而小液滴分散于空气中则称为雾。硝烟、炊烟、尘土飞扬均为名副其实的烟,白磷燃烧时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浓厚的白烟。
清晨雾气腾腾、水壶烧开后直冒白气都是雾的作用,打开浓盐酸、浓硝酸的试剂瓶塞时即会产生白雾。本题选项A中的“烟”是由沙土随风卷起形成,B中的“烟”系炊烟,C、D选项中的“烟”均为雨雾。
答案:A、B 例3、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四句诗所描写的物质依次是() A.石灰石、熟石灰、生石灰、碳酸钙 B.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 C.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碳酸钙 解析:本题利用古诗词考查化学反应及化学物质。《石灰吟》中所描述的反应共有三个: (1)CaCO3=高温CaO+CO2↑ (2)CaO+H2O=Ca(OH)2 (3)Ca(OH)2+CO2=CaCO3↓+H2O,要确定各物质的顺序,还必须熟悉碳酸钙的性质。
答案:B。 例4、成语“点石成金”,本意为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即能使石头变成黄金;现比喻能化腐朽为神奇。
有人说他能把石灰石变成黄金,请你用化学知识说明石灰石不能变成黄金的道理。 解析:本题巧用成语考查化学反应的本质。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过程,只是构成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由钙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组成,黄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因此,石灰石是不可能变成黄金的。 例5、下列两个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
请你任选一个,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 A.百炼成钢(将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转化为钢。)
B.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 你选择的成语是____。其中的化学原理:________。
解析:本题利用成语考查钢的冶炼原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A生铁和钢的区别在于含碳量的高低,在反复烧红的生铁在空气中不断锤打的过程中,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气体逸出,达到了降低含碳量的目的,使生铁转化为钢。
B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可燃物减少不利于燃烧,放出的热量少。 答案:若选A,原理是:锤打烧红的生铁时,生铁中的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使含碳量降低,转化为钢。
若选B,原理是: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可燃物减少不利于燃烧。 三、广告词中的化学知识 例6、“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A.硬度大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D.熔点低 解析:本题巧用广告词描述了钻石的化学性质。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钻石能保存很久,仍绚丽璀璨,而不变质。钻石就是金钢石,其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起反应。
答案:C。
5.五句和化学有关的古诗词或古文 拜托各位大神了
描述化学性质的古诗词也有不少,1.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始干。
"这其中既有物理变化中的熔化过程,也有化学变化中的燃烧现象,蜡烛的成分是石蜡,属于饱和烃,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可使固态石蜡熔化成液态的蜡泪。2.王安石的《元日》:“爆炸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就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变化,爆竹一般是用硫磺等物质制成的,引燃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二氧化硫等。3.刘琨的《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素”,“百炼钢”其实就是对生铁的不断除杂致纯的过程。
4.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这句诗描写的也是当时金属冶炼的场景。
5.明朝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出,列火焚烧若等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指的是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在这句诗中,“烈火焚烧”是指煅烧石灰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再加上“若等闲”"三个字,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煅烧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土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所体现的是物理变化,表达的是不怕牺牲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胸臆,立志要做纯渚清白的人。于谦的另一首咏物诗《咏煤炭》:“凿开混沌得乌金,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暧,不辞辛苦出山林”,作者把煤炭的形成、特征、性质和主要用途浓缩于整首诗中,并借助诗歌咏煤炭的功用和品质来抒发作者献身于造福人民事业的博大胸怀。
以上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