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的诗句合资料

1.关于杜甫的资料与诗歌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甫篇——《佳人》 杜甫——《梦李白》二首 杜甫——《新婚别》 杜甫——《古柏行》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绝句》 杜甫——《旅夜书怀》 杜甫——《清明》 杜甫——《望岳》 杜甫——《春望》 杜甫——《登岳阳楼》 杜甫——《登高》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饮中八仙歌》 杜甫——《曲江》其二 杜甫——《哀江头》 杜甫——《哀王孙》 杜甫——《垂老别》 杜甫——《八阵图》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石壕吏》 杜甫——《登楼》 杜甫——《古柏行》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杜甫——《寄韩谏议》。

2.关于杜甫的资料与诗歌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

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

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杜甫著作 秋兴八首 诸将五首 咏怀古迹五首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望岳 登楼 题张氏隐居 玉台观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无题 漫兴 梅雨 题玄武禅师屋壁 小至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新秋 野望 白露 白丝行 赤霄行 冬狩行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莫相疑行 石笋行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醉时歌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负薪行 高都护骢马行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晦日寻崔戢李封 寄韩谏议 美陂行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清明二首 释闷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醉歌行 江南逢李龟年 绝句 夔州歌 三绝句 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戏为六绝句 赠花卿 哀江头 哀王孙 兵车行 春望 春夜喜雨 石壕吏 新婚别 登高 水槛遣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view/2211.htm#1。

3.关于杜甫的资料和诗少一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绝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4.关于杜甫的资料和他平生写的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

有《杜少陵集》。 杜甫草堂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成都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检郎,而又被称做杜工部。河南巩县人,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

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公元759年暮冬,杜甫因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便是他诗中提到的"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成都草堂。

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留下诗作240余首,如《春夜喜雨》、《蜀相》等名篇,其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千古绝唱。 杜甫在成都寓居交游,赋诗题画,精彩之作层出不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四首(其三)》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勃一家子春色。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忍痛告别成都。

今日的杜甫草堂是经多次修复而成,面积240余亩,是成都游客最集中有观光胜地之一。草堂内楠木参天,梅竹成林,溪水婉蜒,桥亭相间,花径柴门,曲径通幽,园林格局典雅而幽美。

建筑从正门始,依次递进是大庙、诗史堂、柴门、工部祠。其中大庙、柴门是杜诗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筑,诗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内陈列有历代名人题写的楹联、匾额。

工部祠内供奉有杜甫画像,并有杜诗传人陆游、黄庭坚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为杜甫草堂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

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首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

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

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

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

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 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

例如《丽人行》中,诗人。

5.关于杜甫的资料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6.有关杜甫的资料

1、杜甫是个老乞丐 古今中外,文人当乞丐并不鲜见。

杜甫起初在长安的几年,由于得不到任用,后来加之父亲去世,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导致生活陷于困顿,他有个族孙杜济住在长安城南郊,为了叨扰一顿饭吃,他每每前去走动,但这位族孙生活也不宽绰,见长辈来了,心里老大的不乐,嘴上不好说什么,却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打井水淘米,使劲摆动水桶,把水搅得挺浑;到园中砍菜,放手乱砍一气。杜甫对此感慨万分,作《示从孙济》“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

权门多噂杳,且复寻诸孙。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具论。

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便是遭遇“宗族”冷落后凄凉心境的表露。

当然也不乏好友相助。有一次杜甫闹疟疾,被折腾得面黄肌瘦,头白眼花,差点要了命。

大病初愈,他拄着拐杖出门散心,不知不觉来到王倚家门口。王倚见杜甫这般模样,十分同情,买肉买酒,热情地招待了他。

杜甫作诗《病后过王倚饮赠歌》表示感激:“但使残年饱饭,只愿无事长相见。” 其实从那时起,杜甫就有意无意地过起了到处乞讨的日子。

其诗《投简咸华两县诸子》“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便是他这段长安生活的真实写照。《云仙杂记·夜飞蝉》引《放怀集》:“杜甫每朋友至,引见妻子。

韦侍御见而退,使其妇送夜飞蝉,以助妆饰。”丈夫穷困,老婆自然也是一幅寒酸相,杜甫自己还不觉得,倒是客人实在看不过眼,叫夫人送了一个头上装饰品过来。

后来杜甫被迫离开长安,流落到了到成都,一家人先是借住在浣花溪畔的一座古寺里,家里都揭不开锅了。杜甫自己有所记载:“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小儿饿得实在是扛不住了,也就顾不得父子之礼,冲着父亲一阵怒吼,叫他赶快到邻居那里去讨口饭回来吃。没有办法,当过几天小官的杜甫实在拉不下面子,只好硬着头皮,拉下面子,给老乡、彭州刺史高适发出求援信:“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从百里之外背米来接济他,邻里又送他些小菜,使他免却了无米之炊的困苦。杜甫有诗为证:“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

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镇蜀的剑南节度使严武慕杜甫之名,举荐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工部就是这样来的。

朋友尹裴冕还为他在浣花溪上游选择了一块风景不错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茅屋,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杜甫草堂。 公元765年,严武病故后一个月,杜甫携妻儿乘船东下,离开了成都。

六年后,据《旧唐书·文苑本传》:“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

大致情况是,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九天。当地县令用小船将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

杜甫过着近似于乞丐生活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时运不济。那今天的俗话说,就是有些背时。

杜甫年轻时,不大求上进,《唐才子传》说他“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公元747年,风流天子唐玄宗诏令天下才子到京师就选,颇有些诗名的三十五岁的杜甫才兴冲冲地前往应试。

然而,天不遂愿,据说是奸相李林甫害怕贤才入选不利他把持朝政,于是从中作梗,搅了局,致使无一人及第,反而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而就在此时,杜甫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的父亲杜闲去世,断绝了生活的来源,迫于生计,他不得不沿街卖药,或寄食于朋友处。

这段贫困的羁旅,被他自己写进了一首题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诗中:“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也是杜甫当乞丐的开始。

尽管长安的日子苦是苦了些,但他依然舍不得放弃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不断向权贵投诗,以期引起他们的重视和任用。公元751年,他向玄宗进献《三大礼赋》,受到赞许,却命其待制集贤院,结果一等就是整整四年,最终还是没了下文。

好不容易当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以为自己从此就要飞黄腾达了,不料仅仅一月之后,安禄山造反,打乱了他的计划。保命要紧,大家一窝蜂地逃出了长安。

公元757年,郭子仪率兵收复了京师,杜甫随唐肃宗及其百官回到了长安。这一阶段,他总算过了几天安稳日子。

可他不知明哲保身,偏偏要替在平乱期间老打败仗的宰相房绾说好话(因为房绾在平日里对他很关照),遂得罪了唐肃宗。公元758年5月,杜甫被降为华州司功参军,负责祭祀之类的小事,以后就再也没爬上去过。

二是性格“褊躁傲诞”。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参与编纂《新唐书》的宋祁说的。

宋祁认为杜甫的性格遗传自其爷爷杜审言,即“褊躁傲诞”。《唐才子传 ·杜审言》也说他“恃高才,傲世见疾”。

杜审言是进士,也是诗人,还是武则天的面首张易之兄弟的座上宾。《新唐书·杜审言传》杜审言大言不惭地说过:“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杜甫比他爷爷来毫不逊色,宋王谠《唐语林》卷二有所记载,杜甫曾自夸:。

7.关于杜甫的资料

1、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3、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扩展资料:1、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

2、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3、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

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8.有关杜甫的资料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杜甫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9.关于杜甫的简介和关于他的诗的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唐代诗人,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编辑本段]杜甫思想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

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

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杜甫虽然是个写实主义诗人,但是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编辑本段]三吏三别 “三吏”、“三别”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

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唐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

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 杜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编辑本段]杜甫生平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十九(时二十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献赋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

关于杜甫的诗句合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杜甫的诗句合资料

诗句

诗句关于压迫的

阅读(73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诗句关于压迫的,内容包括白居易对压迫反抗的诗句,关于封建压迫的诗词曲,白居易对压迫反抗的诗句。《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问刘十九》《琵琶行》《长恨歌》等。《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

诗句

关于柑子的诗句

阅读(7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柑子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柑子的诗词,形容柑子的诗词,有关蜜柑的诗句。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七律】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

诗句

自己写两句关于动物的诗句

阅读(5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自己写两句关于动物的诗句,内容包括再写出两句带有动物的诗句,写两句含有动物的诗句,写两句含有动物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鱼、鸳鸯,卢照邻《

诗句

关于母的五言诗句

阅读(103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母的五言诗句,内容包括赞美母亲的五言诗句,赞美母亲的五言诗句,关于母亲的诗句古诗。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2.《别老母》【清】黄仲则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

诗句

关于游鱼戏水的诗句

阅读(461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游鱼戏水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戏水的诗句,描写小鱼嬉水的诗句,描写鱼儿水中游的诗句。仲春郊外唐代:王勃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译文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

诗句

分别写出关于知音的诗句和名人名言

阅读(4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分别写出关于知音的诗句和名人名言,内容包括请分别写出关于知音的诗句和名言名句,请写出两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请写出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和名言名句(加作者或出处)。《送韦城李少府》唐代:张九龄送客南昌尉,离亭

诗句

关于月球的联想诗句

阅读(98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月球的联想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写月亮的诗句,描写“月球”的诗,描写月亮的诗句,(*^^*)。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

诗句

李商隐的关于彼岸花的诗句

阅读(174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李商隐的关于彼岸花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彼岸花”的诗句,关于彼岸花的诗句,关于彼岸花的诗句。曼陀罗花 ---[宋]陈与义 我圃殊不俗, 翠烵敷玉房. 秋风不敢吹, 谓是天上香. 烟迷金钱梦, 露醉木蕖妆. 同时不同调, 晓月照低

诗句

关于桥的诗句及意思是什么

阅读(103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桥的诗句及意思是什么,内容包括关于桥的诗句,有关桥的诗句(最好有意思和出处),有关桥和屏的诗句及解释。诗歌:>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对联:杭州半山桥: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

诗句

关于读书的诗句全部

阅读(6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读书的诗句全部,内容包括关于读书的诗句,关于书古诗大全,与读书有关的古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2、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3、

诗句

写出三句关于思乡的诗句

阅读(40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出三句关于思乡的诗句,内容包括写出三句关于″思乡″的诗句,注明作者,请写出三句与“思乡”有关的古诗句,3句思乡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

诗句

关于关爱的诗句朗诵

阅读(5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关爱的诗句朗诵,内容包括求关于爱心的朗诵诗词,求一篇关于“感恩、关爱”的诗歌,我们要朗诵,求一篇关于“感恩、关爱”的诗歌,我们要朗诵。爱心的朗诵诗词:爱的奉献 韦唯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幸福之

诗句

关于诚信的古诗句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阅读(6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诚信的古诗句的意思是什么意思,内容包括关于诚信的古诗是古诗(完整的)4首,关于“诚信”的古诗句,关于诚信的古诗句。商鞅宋代:王安石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译文:从古以来统治人民

诗句

关于勤学博学的诗句

阅读(131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勤学博学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勤学的诗句,博学和勤奋诗句,关于勤学的诗句。1.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2.读一书,增一智。 3.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4.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5.树不

诗句

诗句关于压迫的

阅读(73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诗句关于压迫的,内容包括白居易对压迫反抗的诗句,关于封建压迫的诗词曲,白居易对压迫反抗的诗句。《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问刘十九》《琵琶行》《长恨歌》等。《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

诗句

关于柑子的诗句

阅读(70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柑子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柑子的诗词,形容柑子的诗词,有关蜜柑的诗句。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七律】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

诗句

自己写两句关于动物的诗句

阅读(5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自己写两句关于动物的诗句,内容包括再写出两句带有动物的诗句,写两句含有动物的诗句,写两句含有动物的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鱼、鸳鸯,卢照邻《

诗句

关于母的五言诗句

阅读(103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母的五言诗句,内容包括赞美母亲的五言诗句,赞美母亲的五言诗句,关于母亲的诗句古诗。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2.《别老母》【清】黄仲则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3、《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

诗句

关于游鱼戏水的诗句

阅读(461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游鱼戏水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戏水的诗句,描写小鱼嬉水的诗句,描写鱼儿水中游的诗句。仲春郊外唐代:王勃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译文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人们便知道春天来

诗句

分别写出关于知音的诗句和名人名言

阅读(4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分别写出关于知音的诗句和名人名言,内容包括请分别写出关于知音的诗句和名言名句,请写出两句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或名言名句,请写出关于知音知己的诗句和名言名句(加作者或出处)。《送韦城李少府》唐代:张九龄送客南昌尉,离亭

诗句

关于月球的联想诗句

阅读(98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月球的联想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写月亮的诗句,描写“月球”的诗,描写月亮的诗句,(*^^*)。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

诗句

关于斧头杀人的诗句

阅读(46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斧头杀人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斧头的诗句,关于杀人的诗句,描写斧子打斗时的优美句子。关于杀人的诗句包括:唐代李白《侠客行》原文: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