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思念友人的诗句
他写了《赠卫八处士》。
这首诗描写了在一个沉沉的暗夜,为温馨友谊的灯光照亮生活的一角。又一次,杜甫全家逃难山中,遇到大雨,饥寒交迫,狼狈不堪,当深夜路过彭衙、来到朋友孙宰家时,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面: 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
众雏烂漫睡,唤起沾盘飧。 杜甫的《梦李白》二首,是怀念李白作品中最杰出的篇章。
诗中不仅写出了对友人的思念,更表达了他对李白的理解。如“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读者在一片朦胧的月色中,仿佛见到了李白忧郁的目光;“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可以说是悲剧人物李白的小像,其中饱含着拍摄者同情;“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李白一生的定评。 《病后过王倚饮赠歌》 麟角凤觜世莫识,煎胶续弦奇自见。
尚看王生抱此怀,在于甫也何由羡。且遇王生慰畴昔,素知贱子甘贫贱。
酷见冻馁不足耻,多病沈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答云伏枕艰难遍,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
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惟生哀我未平复,为我力致美肴膳。
遣人向市赊香粳,唤妇出房亲自馔。 长安冬菹酸且绿,金城土酥静如练。
兼求富豪且割鲜,密沽斗酒谐终宴。故人情义晚谁似,令我手脚轻欲旋。
老马为驹信不虚,当时得意况深眷。但使残年饱吃饭,只愿无事常相见。
2.杜甫思念家乡的诗句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赏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杜甫思念家乡的诗句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双照泪痕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杜甫思念李白的诗句
梦李白(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梦李白(二)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二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5.杜甫借月亮表达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句有哪些
我帮LZ把那些诗句的整篇诗写下来吧,这样以后或许还能用上。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特此注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一句是经常考试的内容。希望对楼主有用。
6.怀念杜甫的诗句
《忆杜甫》是著名书画学者黄锦祥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时创作的一首咏古诗。
全诗歌颂了这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作品原文: 《忆杜甫》纪念杜甫诞辰1300周年 行吟惠义腹中诗, 沉郁高扬赋我思。 讴云颂月无闻语, 吐尽人间疾苦词。
作品赏析: 全诗围绕着唐代大诗人杜甫伟岸的身影和特点来展开描写。 诗篇首句用“行吟惠义腹中诗”来比喻富有才情的杜甫边行走边吟唱的写实生活。
第二句则描述了杜甫用沉郁顿挫的诗风为人民忧患奔走献赋的崇高精神。后两句则重反映出作者深受杜甫思想的影响从而产生了仰慕之情! “讴云颂月无闻语。
吐尽人间疾苦词”,诗意是:“杜甫啊杜甫!不曾听闻过你去为云月讴歌,却有数不尽的人间疾苦被您倾诉出来!”人们从作者这首咏古诗中不难看出杜甫豪气千云心系苍生的仁政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