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闲置的成语
无所事事 [wú suǒ shì shì]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事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贬义
出 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回:“上承总统指挥,下受委员成议,镇(整)日间无所事事,反象似赘瘤一般。”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无所作为 游手好闲
反义词 日不暇给
成语接龙
事不有余 余声三日 日锻月炼 炼石补天 天粟马角 角巾东路 路不拾遗 遗老孤臣 臣心如水 水泄不漏 漏泄春光 光风霁月 月露风云 云屯蚁聚 聚精凝神 神采飞扬 扬长而去 去粗取精 精益求精 精疲力尽 尽如人意 意味深长 长命富贵 贵古贱今 今是昨非 非此即彼 彼竭我盈 盈满之咎 咎有应得 得未尝有 有始有终 终而复始 始终若一 一坐尽倾 倾柯卫足 足趼舌敝 敝盖不弃 弃甲负弩 弩下逃箭 箭不虚发 发无不捷 捷报频传 传道受业 业精于勤 勤能补拙 拙贝罗香 香药脆梅 梅妻鹤子 子子孙孙 孙庞斗智 智均力敌 敌国通舟 舟车劳顿 顿口无言 言文行远 远至迩安 安国富民 民生凋敝 敝帷不弃 弃末返本 本同末离 离经辨志 志满气骄 骄奢放逸 逸群之才 才疏学浅 浅尝辄止 止沸益薪 薪桂米珠 珠围翠拥 拥篲救火 火树琪花 花晨月夕 夕寐宵兴 兴微继绝 绝世佳人 人满为患 患得患失 失马塞翁
百科释义
事事:做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2.形容闲置的物品很有价值的的成语或古诗词有哪些
1、包袱底儿[bāo fú dǐ ér]〈方〉
基本释义:①指家庭多年不动用的或最贵重的东西。
②比喻隐私:抖~。
③比喻最拿手的本领:抖搂~(显示绝技)。
2、置之高阁[zhì zhī gāo gé]
基本释义: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例句:行者在凹里见师父果然做了将军,取经一事,置之高阁,心中大乱,无可奈何。★明·董说《西游补》第十五回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放着不用。
3、束之高阁[shù zhī gāo gé]
基本释义: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
出处:《小仓山房文集》:“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例句: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
4、深藏若虚[shēn cáng ruò xū]
基本释义:虚:无。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像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
出处:《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例句: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用法:作谓语;比喻有真才不外露。
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中唐元稹的《离思》,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全文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3.关于收藏的诗词
画 宋 佚名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茂密的野草布满了原野, 他们每年都秋天枯萎春天繁荣。
纵然是燎原的烈火也不会把它烧尽, 等到春风吹拂它又重新萌生。描写了小草生命力之顽强,歌颂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虽然生命短暂,但生命力顽强。现在,人们常常用这种顽强的精神鼓励自己积极向上,努力奋斗。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枯:枯萎。
荣:繁荣茂盛。 登鹳鹊楼 唐 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眺望远远近近的山川景色。
此诗不仅刻画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襟怀。向西远看,夕阳贴着高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向大海。
要想看到千里之远,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成为不朽的名句。
鹳雀楼――旧址原山西省永济县西黄河中一座土山上,楼有三层,唐代为游览胜地,宋朝以后随土山被河水冲没。依山——缓缓向山贴近。
欲穷——想要用尽,含有假设的意思。千里目——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视力。
更——再,继续。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人在松下问了一个童子,童子说师傅去采药了。
他就在这座山中,云太浓我也不知道他在哪。①寻:寻访。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不遇:没有见到。
②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
③言:回答说。 ④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地方。悯农两首(其二)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怜悯。
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
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⑴宿:住,过夜。
⑵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⑶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⑷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恐:恐怕。
惊:惊吓。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无,没有。
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3.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4.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5.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笠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风 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解:能够。②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
③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天。④过:经过。
⑤斜:倾斜。所见 清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⑴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 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