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一字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2.描写母子情的诗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2、及生母子情宛然。貌殊语异憎还爱,心中不觉常相牵。《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年代: 唐 作者: 刘商
3、生得胡儿欲弃捐,及生母子情宛然。《胡笳十八拍·第十拍》年代: 唐 作者: 刘商
4、一村婚娉皆邻里,妇姑孝慈均母子。《书村落间事》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5、信知万古山头石,还有人间母子情。《九子峰》年代: 宋 作者: 陈岩
6、台山路杳神仙迹,楚国书来母子情。《送李鹤田东游后版还乡》权年代: 宋 作者: 赵希桐
7、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异在诗句中的意思
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1], 遍插茱萸少一人[2]。
诗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体裁:【五绝】 类别:【送别】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旦乏测何爻蛊诧坍超开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浣溪沙
秦 观
漠漠清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诗文解释】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象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诗文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渴望身心自由的思想感情。
暮春三月,人在小楼。一早起来,阴霾不开,轻寒恻恻。"节过清明冷似秋",对这种天气,畏寒不出的词人十分厌恶,不禁咀咒了一声"无赖"。回头看看室内,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撩人意绪,于是一丝春愁油然而生。他定睛望了望窗外:落花随着微风,自在飘舞,宛如梦幻;纤细的小雨,无边无际,好似愁丝。"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最后一句是作收、融情入景,化动为静,意境悠闲,使人玩味不尽。
4.关于荀子的诗句
1、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明·洪自诚
2、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
3、君子得时如水,小人得时如火.——汉·刘向
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宪问》
5、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6、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8、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史记
9、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礼记
10、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11、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12、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
13、君子山岳定,小人丝毫争.——唐·孟郊
14、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1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7、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18、君子暇豫则思义,小人暇豫则思邪.——阮子
19、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20、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宋·朱熹
21、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通鉴
22、君子扬人之善,小人扬人之恶.——唐·吴兢
23、君子以道德轻重人,小人以势轻重人.——清·宋缍
24、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25、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宋·朱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