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写作的古诗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
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
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
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
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
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
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
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
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2.根据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这首诗写作文
《所见》
一个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烘烤着山脚下的林间小道。这时从远处晃晃悠悠地走来了一头肥壮的大黄牛,背上驮着一个大约9岁的牧童。只见他浓眉大眼,头上戴着一个用柳枝编织成的小草帽,光着一双小脚丫。牧童横坐在牛背上,一边挥舞着手里的柳条,驱赶着牛身上的苍蝇和蚊子,一边高声唱着那动听的歌声。嘹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里回荡。树林中的蝉也一起使劲地鸣叫着,好像在和牧童进行总决赛。
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用手轻轻拍了拍牛的头,牛便停下了脚步,转回头看着背上的牧童,好像在问:“小主人,怎么不走了?有事吗?”牧童迅速滑下牛背,一溜烟地朝路边的一棵树跑去。哦,原来这棵树的枝头趴着一只乌黑光亮的蝉。牧童轻手轻脚的往树上爬去。这时蝉儿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也不再高声唱歌了,并迅速收起羽翼,往高处的枝头上爬去。牧童知道蝉的警惕性很高,于是就躲在一堆树叶后面,一动不动,连大气也不敢喘。过了好久,蝉才感觉没有危险,终于放松了警惕,在枝头上张开燥热的翅膀,继续唱起了歌:“知——了!知——了!”牧童看到蝉不再注意四周的动静了,就小心翼翼地靠近,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知了抓去。可惜,蝉逃走了。过了一会儿,蝉又唱起了歌。牧童快速爬上了树,这次可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趁知了没有防备,轻轻一抓,哈!终于抓到了!牧童把蝉放在身边的小篓里,骑着牛回家了。
3.关于写作的句子
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
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示子聿》
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
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
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4.形容写作的诗词
1、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遣兴》清代:袁枚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释义:由于爱美求好下笔总是很困难,一首诗总是要反复修改才会心安。好比年迈的阿婆还如刚刚及笄的女孩,头发未梳好就不许看。
2、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念奴娇·春情》宋代: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释义:萧条冷落的庭院,吹来了斜风细雨,一层层的院门紧紧关闭。
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寒食节即将临近,又到了令人烦恼的时日,推敲险奇的韵律写成诗篇,从沉醉的酒意中清醒,还是闲散无聊的情绪,别有一番闲愁在心头。
远飞的大雁尽行飞过,可心中的千言万语却难以托寄。连日来楼上春寒泠冽,帘幕垂得低低。
玉栏杆我也懒得凭倚。锦被清冷,香火已消,我从短梦中醒来。
这情景,使本来已经愁绪万千的我不能安卧。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
太阳已高,晨烟初放,再看看今天是不是又一个放晴的好天气。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唐代:杜甫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释义:当年有位洒脱狂放之人名叫李白,人称谪仙。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
从此李白之名震动京师,以前的困顿失意自此一并扫除,并被玄宗召入朝廷任翰林;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他陪玄宗泛舟,一直到很晚,最后被皇帝赏赐锦袍。
玄宗经常召见李白,李白颇受宠信。后来他因受奸人诬陷而被赐金放还,途中与我相遇。
李白既没有隐藏自己的远大志向,又能在受宠和被放逐的不同境遇中自保。我与他相遇后,李白非常理解我的洒脱不羁,我也十分欣赏他的坦荡胸怀。
我们夜里在梁园饮酒起舞,春季则在泗水纵情吟唱。虽然才华超群却无用武之地,虽然道德崇高却无人理解。
虽然才智堪比东汉祢衡,但命运却如穷困失意的原宪。李白投靠永王肯定是生活所迫,有人传说他收了永王的重金,这实属造谣。
但是他却因此被流放,长期漂泊。几年之间屡遭祸患,心中必然悲伤。
苏武最终返回汉廷,夏黄公难道会为暴秦做事吗?遭受君主冷遇,李白也曾上书为自己辩护。如果当时事理难明,就让李白服罪,那么,现在谁又能将此事上报朝廷呢?晚年时,李白犹自吟诗不辍,希望他早日康复,多作好诗。
不要埋怨皇帝寡恩,而要上书朝廷,了解事情的真相。4、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江上吟》唐代:李白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释义: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箫管之乐在船的两头吹奏着。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
黄鹤楼上的仙人还有待于乘黄鹤而仙去,而我这个海客却毫无机心地与白鸥狎游。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并悬,而楚王建台榭的山丘之上如今已空无一物了。
我兴酣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5、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送欧阳推官赴华州监酒》宋代:苏轼我观文忠公,四子皆超越。
仲也珠径寸,照夜光如月。好诗真脱兔,下笔先落鹘。
知音如周郎,议论亦英发。文章乃余事,学道探玄窟。
死为长白主,名字书绛阙。(熙宁之末,仲纯父见仆于京城之东,曰:“吾梦道士持告身授吾曰:上帝命汝为长白山主,此何祥也?”明年,仲纯父没。)
伤心清颍尾,已伴白鸥没。喜见三少年,俱有千里骨。
千里不难到,莫遣历块蹶。临分出苦语,愿子书之笏。
释义:我看欧阳修, 他一个人就超越了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和陈子昂。仲也珠径长一寸,光耀黑夜中如皎洁月光。
好诗如同脱逃之兔,下笔之前如同将落之鹘。寻一知音如周郎,言论谈吐意气风发。
著文是自己之事,学习道行如探寻玄妙至极的窟洞。死为长白山主,有楼名为书绛。
(熙宁末年,仲纯之父在京城东面会见我,说:“我梦到道士拿着委任官职的文凭对我说,上天任命我为长白山主,这是什么征兆?”第二年,仲纯之父亡。)伤心望见颍。
5.袁枚的诗有哪些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改放外任,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任知县,有政声。乾隆十三年辞官,定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筑室小仓山隋氏废园,改名随园,世称随园先生。从此不再出仕。从事诗文著述,广交四方文士。晚年自号仓山居士。
著有《小仓山房集》80卷、《随园诗话》16卷及《补遗》10卷,《子不语》24卷及续编10卷等。尺牍、说部等30余种。
《苦灾行》
《征粮叹》
《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
《秦中杂感八首》
《到石梁观瀑布》
《张丽华》
《落花》
《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
6.形容“创作”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创作”的诗词有:
1、清·袁枚《遣兴》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2、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二首》
晚爱肥仙诗自然,何曾绣绘更琱镌。春花秋月冬冰雪,不听陈玄只听天。
3、唐·杜牧《读韩杜集》
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天外凤凰谁得髓?无人解合续弦胶。
4、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5、宋·陆游《示子遹》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7.袁枚写《所见》这首诗笔下的牧童
写出了牧童的天真烂漫,悠然自得;写静写出了牧童的好玩心理,把忽然闭口立的专注写得活灵活现。
《所见》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
“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
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
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
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扩展资料
《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格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
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由、浅显明了。
袁枚热爱生活,辞官后侨居江宁,“小住仓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张抒写性情,所写多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空灵流利,新奇眩目。此诗也即是诗人在生活中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后停住歌声准备捕捉蝉的这一幕场景后,诗兴大发而创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所见
百度百科-袁枚
8.袁枚的诗句 明月 诗句
1、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有关于明月的:《随园诗话》 袁枚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2、《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
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以及诗的修改、诗的鉴赏、诗的编选,乃至诗话的撰写,凡是与诗相关的方方面面,可谓无所不包了。
3、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合称为“性灵派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