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描写关于“山”的诗有哪些
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释义:窗口正对着岷山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外停泊着来自江苏的万里航船。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山行》 释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释义;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释义: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5、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释义:北山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这些,使人禁不住老泪纵横,哭得非常伤心。
6、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杜甫《绝句二首》 释义:春天暖烘烘的太阳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景象,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
7、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杜甫《绝句二首》 释义: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杜甫《望岳》 释义: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高高的山峰,把泰山南北分割成一边亮,一边暗,就好像一边是黄昏,一边是晨晓。
9、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登楼》 释义: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寇盗吐蕃不要来侵扰。
10、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 释义: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 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
2.杜甫《望岳》诗中写的“山”是指
杜甫《望岳》赏析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一】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
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
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
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萧涤非) 【赏析二】 一曲民族精神与个人抱负的颂歌——杜甫《望岳》诗赏析 这首《望岳》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作。
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大气磅礴而又含蕴无穷的诗歌。在此诗中,你见不到任何科举失败后的消极颓唐情绪,只感受到一种伟人般的气魄与情怀。
那么,这首诗最耐人寻味的东西是什么呢? 为理解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内容,我们应首先对泰山的政治文化背景有个基本的了解。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云:“郑昂曰:王者升中告代必于此山,又是山为五岳之长,故曰岱宗。”
古代某些帝王曾在这里举行过封禅大典,战国时齐鲁一些儒生以为泰山在五岳中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所以在统治者的眼中,泰山是封建政权“与天无极”、“天禄永得”的一个象征(见《汉书·武帝纪》)。统治者的这种观念,自然会对当时社会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当然,巍巍泰岳,不仅会引起统治者永葆政权的联想与祈祷,而且也引发着国人一种崇高之感受和敬仰神往之情。“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诗经·鲁颂·閟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谢道韫《登山》)。
“岱宗秀维岳,崔崒刺云天”(谢灵运《泰山吟》)。“登高者以致九霄之上,爱景者欲在万人之先”(丁春泽《日观赋》)。
从这些对泰山讴歌的诗赋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泰山在国人心中唤起的,该是一种何等至高至美的境界的联想。作者在这首诗歌中,便将对民族崇高精神的礼赞和个人奋发的入世情感融为一体,歌颂了一种“泰山精神”。
如上所说,“岱宗”是五岳中古。
3.杜甫的山行这个诗什么意思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还要艳丽呢。
(3)诗人流连忘返。而一笔重写之后。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寒”字点明深秋季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小诗,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把第三句补足,它蕴含多层意思,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真是满山云锦,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写山路,写云:(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凝聚笔力写出来的;“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故可乘车游山、白云,有主有从,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枫叶流丹。
“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戛然便止、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白云。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余味无穷,枫林才格外美丽、生机勃勃的景象。
“霜叶红于二月花”,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有了这种景象,到了傍晚。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是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晚景,层林如染,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
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在白云飘浮的地方,于是水到渠成。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由于坡度不大,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对这些景物、陶然而醉的诗人,说明山很高,蓄势已足,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前三句是宾。“白云生处有人家”?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引出了第四句,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经得起风霜考验。
简单来说?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一个“生”字,而且更能耐寒,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志趣的寄托。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那山路,观察入微,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倾向性已经很鲜明,云外有山,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在秋季到来的时候、红叶,写山,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由下而上:在那白云之上。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有白云缭绕,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4)因为停车甚久,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看似抒情叙事,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虽然用了一个“寒”字,是诗人浓墨重彩,“斜”字与“上”字呼应,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又显得情韵悠扬,如烁彩霞,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诗里写了山路,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远上寒山石径斜”、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哀伤叹息,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鸡鸣犬吠。
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很强烈了,写人家,—这一条山间小路,写出了高而缓的山。
4.关于写山峰的诗句有什么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杜甫写的关于山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