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稹的《莺莺传》的简介
《莺莺传》就是《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2.元稹的《莺莺传》的简介
《莺莺传》就是《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今保定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
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
亦相传为元稹假借张生的自传体小说或故事。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3.元稹的诗句
「和乐天赠樊著作」元稹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 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 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 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 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 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 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 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 贻之千万代,疑言相并传.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遍. 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 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 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 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 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 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 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和乐天感鹤」元稹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 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 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 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习为饱,亦可薰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和乐天折剑头」元稹 闻君得折剑,一片雄心起.讵意铁蛟龙,潜在延津水. 风云会一合,呼吸期万里.雷震山岳碎,电斩鲸鲵死. 莫但宝剑头,剑头非此比. 卷401_5 「酬乐天早夏见怀」元稹 庭柚有垂实,燕巢无宿雏.我亦辞社燕,茫茫焉所如. 君诗夏方早,我叹秋已徂.食物风土异,衾裯时节殊. 荒草满田地,近移江上居.八日复切九,月明侵半除. 卷401_6 「酬乐天劝醉」元稹 神曲清浊酒,牡丹深浅花.少年欲相饮,此乐何可涯. 沉机造神境,不必悟楞伽.酡颜返童貌,安用成丹砂. 刘伶称酒德,所称良未多.愿君听此曲,我为尽称嗟. 一杯颜色好,十盏胆气加.半酣得自恣,酩酊归太和. 共醉真可乐,飞觥撩乱歌.独醉亦有趣,兀然无与他. 美人醉灯下,左右流横波.王孙醉床上,颠倒眠绮罗. 君今劝我醉,劝醉意如何. 卷401_7 「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元稹 王爵无细大,得请即为恩.君求户曹掾,贵以禄奉亲. 闻君得所请,感我欲沾巾.今人重轩冕,所重华与纷. 矜夸仕台阁,奔走无朝昏.君衣不盈箧,君食不满囷. 君言养既薄,何以荣我门.披诚再三请,天子怜俭贫. 词曹直文苑,捧诏荣且忻.归来高堂上,兄弟罗酒尊. 各称千万寿,共饮三四巡.我实知君者,千里能具陈. 感君求禄意,求禄殊众人.上以奉颜色,馀以及亲宾. 弃名不弃实,谋养不谋身.可怜白华士,永愿凌青云.。
4.元稹の《莺莺传》中莺莺形象及王实甫の《西厢记》中张生、红娘形象
莺莺传
崔莺莺是一个在封建家庭的严格闺训中长大的少女。她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在内心隐藏得很深﹐甚至有时还会在表面上作出完全相反的姿态。本来﹐通过她的侍婢红娘﹐张生与她已相互用诗表达了爱情。可是﹐当张生按照她诗中的约定前来相会时﹐她却又“端服严容”﹐正言厉色地数落了张生的“非礼之动”。数日后﹐当张生已陷于绝望时﹐她忽然又采取大胆的叛逆行动﹐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曩时端庄﹐不复同矣”。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但是﹐她在思想上又始终未能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所加给她的精神桎梏。她仍然认为私自恋爱结合是不合法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而在她遭到遗弃以后﹐就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又表现了她思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西厢记
张生在剧中是一个才华出众、情真意专的志诚种,一见了莺莺,就忘记了求取功名的大事,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热烈、大胆的方式和真诚的努力,来获取莺莺的爱情。作者十分注意突出他“志诚”的一面,他一接到莺莺的诗简,马上喜上眉梢,顾不得细察诗意,也不管是否有诈,半夜逾墙去赴约,结果遭到莺莺的呵斥,约会也砸了锅。在“赖婚”一场,开头张生以为老夫人会将莺莺许配给他,兴高采烈地等着作新郎,没想到老夫人出尔反尔,坚持赖婚,坚决不同意将莺莺许配给他时,他甚至跪在红娘的面前,声称如果得不到莺莺,他就要悬梁自尽。正是他的这种执着和志诚,最终打动了莺莺,两人终于私下结合。
红娘是一个侠肝义胆,机智聪明的形象,社会地位卑贱,却光彩四射的人物,她冷眼旁观,很清楚老夫人为维护“相国家谱”,决不允许张生和莺莺的结合,所以她最初并不想帮助张、崔二人。但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她逐渐为崔张之间真挚的感情打动,也不满于老夫人的背信弃义,于是转而积极地为他们传递书信、出谋划策。她批评张生是“银样蜡枪头”,居然揣摸不透莺莺的心事;她也批评莺莺的心口不一,明明思念张生,在人前却一点也不流露;对老夫人,她更加勇敢机智地进行反击,为崔、张二人辩护,使老夫人理屈辞穷,不得不答应了二人婚事。最巧妙的是,她反击老夫人的,恰恰是老夫人要维护的封建纲常和家族利益。如《拷红》中,她先把张生和莺莺的私情告诉了老夫人,然后对老夫人说:“目下老夫人若不惜其事,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日后张生名垂天下,施恩于人,忍令反受其辱哉?使至官司,老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这几句话,真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老夫人也只好默认了张生和莺莺的婚事。
5.元稹 莺莺传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崔莺莺是一个在封建家庭的严格闺训中长大的少女。
她有强烈的爱情要求,但又在内心隐藏得很深,甚至有时还会在表面上作出完全相反的姿态。本来,通过她的侍婢红娘,张生与她已相互用诗表达了爱情。
可是,当张生按照她诗中的约定前来相会时,她却又“端服严容”,正言厉色地数落了张生的“非礼之动”。数日后,当张生已陷于绝望时,她忽然又采取大胆的叛逆行动,主动夜奔张生住所幽会,“曩时端庄,不复同矣”。
崔莺莺的这种矛盾和反复,真实地反映了她克服犹豫、动摇而终于背叛封建礼教的曲折过程。但是,她在思想上又始终未能彻底摆脱社会、出身、教养所加给她的精神桎梏。
她仍然认为私自恋爱结合是不合法的,“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因而在她遭到遗弃以后,就只能自怨自艾,听从命运的摆布。
这又表现了她思想性格中软弱的一面。作品中对这一形象的刻画,传神写态,有血有肉,异常鲜明。
6.元稹描写菊花的诗句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
元稹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元稹诗中关于莺莺传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