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演义七十六回白话文
吕蒙陈关羽攻打樊称之机袭取了荆州,糜芳正不知所措,傅士仁来劝他投降,糜芳再三犹豫,正巧关羽又来催粮,交不了粮草就要斩首,适逢吕蒙来攻,于是二人投降了东吴。
东吴遣使请曹操派兵夹击关羽,曹操命将书信射向樊城,一方面安定军心,一方面使关羽知荆州有失不敢再战,再命徐晃掩杀,徐晃用计偷袭偃城之后,关平敌不住徐晃,来投廖化,二人又劫敌营不成反中计,去投关羽,关羽亲与徐晃交战,由于右臂有伤,于是败退,路上得知南郡、公安等郡皆失,气满填胸,伤口迸裂。一面遣人往成都求救,一面给吕蒙一封书信责其背盟以试探吕蒙之意,吕蒙收买荆州人心,使荆州军无战心。
关羽又遭到东吴诸多大将截杀,幸亏关平廖化救援,于是关羽奔麦城,派廖化求救于上庸刘封孟达,刘孟二人因私怨不出兵相救,廖化无奈只得回成都报信。关羽被困麦城,孙权遣诸葛瑾来劝降,关羽拒降,并逐出诸葛瑾,吕蒙卜得一卦,主关羽欲远奔,于是吕蒙要设计擒关羽。
2.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到七十六回的读书笔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
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
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
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
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
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
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
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
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
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
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
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合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
《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
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
《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
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
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
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
《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
3.三国演义76回到80回赏析
76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 诸葛瑾招安关羽不成,可以看出关羽对刘备的忠心耿耿。
77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 关羽被擒,最终被害,孙权赏稿三军之时,吕蒙被关羽的魂魄附体,大骂孙权,孙权竟然害怕到领着大小将士下拜,可以看出关羽的名声是如何的响亮,有威信。(我觉得孙权作为吴国之尊,见到关羽的魂魄要下跪,是不是有失风度啊,或者说他是真的很心虚) 78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 曹操有头痛的毛病,华佗给他诊治后说要动手术,曹操怀疑华佗是为了给关羽报仇而害他,就杀了华佗。
可以看出曹操多疑的性格。 79回:兄逼弟曹植赋诗,侄陷叔刘封伏法 曹丕逼曹植七步成诗,曹植不假思索,顺利作出二首诗,其中一首便是有名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潸然泪下。可以看出曹植才思敏捷,同时曹丕为了皇位,连亲兄弟也要杀,可见他心狠手辣,同时又深沉世故。
80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 华歆等人逼献帝让位曹丕,献帝对着一班大臣痛哭流涕,皇帝的徒有虚名和软弱无能,足可见汉室气数将近。之后孔明劝刘备称帝,刘备再三推辞不过,最后还是登上帝位。
可以看出刘备对汉皇室的忠心不二。(不过在这儿我觉得刘备的推辞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他明知道诸葛亮一定会劝他称帝的,真是个世故的人啊)。
4.《三国演义》77
自己总结一些个人感觉不错的话语。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关羽死前骂孙权一段: 权曰:“孤久慕将军盛德,欲结秦、晋之好,何相弃耶?公平昔自以为天下无敌,今日何由被吾所擒?将军今日还服孙权否?”关公厉声骂曰:“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权回顾众官曰:“云长世之豪杰,孤深爱之。今欲以礼相待,劝使归降,何如?”主簿左咸曰:“不可。
昔曹操得此人时,封侯赐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如此恩礼,毕竟留之不住,听其斩关杀将而去,致使今日反为所逼,几欲迁都以避其锋。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贻后患。”
关羽魂魄皈依一段: 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已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
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为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吴狱卒妻子一段话: 此人每日以酒食供奉华佗。佗感其恩,乃告曰:“我今将死,恨有《青囊书》未传于世。
感公厚意,无可为报;我修一书,公可遣人送与我家,取《青囊书》来赠公,以继吾术。”吴押狱大喜曰:“我若得此书,弃了此役,医治天下病人,以传先生之德。”
佗即修书付吴押狱。吴押狱直至金城,问佗之妻取了《青囊书》;回至狱中,付与华佗检看毕,佗即将书赠与吴押狱。
吴押狱持回家中藏之。旬日之后,华佗竟死于狱中。
吴押狱买棺殡殓讫,脱了差役回家,欲取《青囊书》看习,只见其妻正将书在那里焚烧。吴押狱大惊,连忙抢夺,全卷已被烧毁,只剩得一两叶。
吴押狱怒骂其妻。妻曰:“纵然学得与华佗一般神妙,只落得死于牢中,要他何用!” 曹操死后百官立主一段: 兵部尚书陈矫曰:“王薨于外,爱子私立,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遂拔剑割下袍袖,厉声曰:“即今日便请世子嗣位。众官有异议者,以此袍为例!”百官悚惧。
5.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和第七十六回各讲了什么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却说曹仁见关公落马,即引兵冲出城来;被关平一阵杀回,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
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关平慌与众将商议曰:“父亲若损此臂,安能出敌?不如暂回荆州调理。”
于是与众将入帐见关公。公问曰:“汝等来有何事?”众对曰:“某等因见君侯右臂损伤,恐临敌致怒,冲突不便。
众议可暂班师回荆州调理。”公怒曰:“吾取樊城,只在目前;取了樊城,即当长驱大进,径到许都,剿灭操贼,以安汉室。
岂可因小疮而误大事?汝等敢慢吾军心耶!”平等默然而退。 众将见公不肯退兵,疮又不痊,只得四方访问名医。
忽一日,有人从江东驾小舟而来,直至寨前。小校引见关平。
平视其人:方巾阔服,臂挽青囊;自言姓名,乃沛国谯郡人,姓华,名伦,字元化。因闻关将军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
平曰:“莫非昔日医东吴周泰者乎?”佗曰:“然。”平大喜,即与众将同引华佗入帐见关公。
时关公本是臂疼,恐慢军心,无可消遣,正与马良弈棋;闻有医者至,即召入。礼毕,赐坐。
茶罢,佗请臂视之。公袒下衣袍,伸臂令佗看视。
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公曰:“用何物治之?”佗曰:“某自有治法,但恐君侯惧耳。”
公笑曰:“吾视死如归,有何惧哉?”佗曰:“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
但恐君侯惧耳。”公笑曰:“如此,容易!何用柱环?”令设酒席相待。
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
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
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
君侯真天神也!”后人有诗曰: “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关公箭疮既愈,设席款谢华佗。佗曰:“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
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
关公以金百两酬之。佗曰:“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却说关公擒了于禁,斩了庞德,威名大震,华夏皆惊。探马报到许都,曹操大惊,聚文武商议曰:“某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荆襄,如虎生翼。
于禁被擒,庞德被斩,魏兵挫锐;倘彼率兵直至许都,如之奈何?孤欲迁都以避之。”司马懿谏曰:“不可。
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于国家大计,本无所损。今孙、刘失好,云长得志,孙权必不喜;大王可遣使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许事平之日,割江南之地以封孙权,则樊城之危自解矣。”
主簿蒋济曰:“仲达之言是也。今可即发使往东吴,不必迁都动众。”
操依允,遂不迁都;因叹谓诸将曰:“于禁从孤三十年,何期临危反不如庞德也!今一面遣使致书东吴,一面必得一大将以当云长之锐。”言未毕,阶下一将应声而出曰:“某愿往。”
操视之,乃徐晃也。操大喜,遂拨精兵五万,令徐晃为将,吕建副之,克日起兵,前到阳陵坡驻扎;看东南有应,然后征进。
却说孙权接得曹操书信,览毕,欣然应允,即修书发付使者先回,乃聚文武商议。张昭曰:“近闻云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操欲迁都以避其锋。
今樊城危急,遣使求救,事定之后,恐有反覆。”权未及发言,忽报吕蒙:“乘小舟自陆口来,有事面禀。”
权召入问之,蒙曰:“今云长提兵围樊城,可乘其远出,袭取荆州。”权曰:“孤欲北取徐州,如何?”蒙曰:“今操远在河北,未暇东顾,徐州守兵无多,往自可克;然其地势利于陆战,不利水战,纵然得之,亦难保守。
不如先取荆州,全据长江,别作良图。”权曰:“孤本欲取荆州,前言特以试卿耳。
卿可速为孤图之。孤当随后便起兵也。”
吕蒙辞了孙权,回至陆口,早有哨马报说:“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阜处各有烽火台。”又闻荆州军马整肃,预有准备,蒙大惊曰:“若如此,急难图也。
我一时在吴侯面前劝取荆州,今却如何处置?”寻思无计,乃托病不出,使人回报孙权。权闻吕蒙患病,心甚怏怏。
陆逊进言曰:“吕子明之病,乃诈耳,非真病也。”权曰:“伯言既知其诈,可往视之。”
陆逊领命,星夜至陆口寨中,来见吕蒙,果然面无病色。逊曰:“某奉吴侯命,敬探子明贵恙。”
蒙曰:“贱躯偶病,何劳探问。”逊曰:“吴侯以重任付公,公不乘时而动,空怀郁结,何也?”蒙目视陆逊,良久不语。
逊又曰:“愚有小方,能治将军之疾,未审可用否?”蒙乃屏退左右而问曰:“伯言良方,乞早赐教。”逊笑曰:“子明之疾,不过因荆州兵马整肃,沿江有烽火台之备耳。
予。
6.三国演义简介第76~77回
三国第76集
司马懿亲自为献帝草诏,曹妃亲自为其研磨。翌日,曹丕接旨继承帝位,国号大魏。司马懿率兵亲自为献帝、曹妃饯行。司马懿目送献帝等人乘舟而去。途中,船漏水而沉,献帝、曹妃终葬身江中。成都城内,刘备痛惜关羽阵亡,荆州尽失。 .
三国第77集
刘备询问旧臣李严蜀中何去何从,李严叩拜劝其称帝。刘备终为所动,命其辅佐孔明料理蜀中事务。建安二十六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刘备下诏攻伐东吴,赵云觐见,劝其暂缓对吴发兵。孔明也历数蜀吴交兵的弊端,刘备只得暂缓伐吴。蜀军帐中,张飞对暂缓伐吴的政策异常不满,决定进成都面见刘备。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三国关于七十六回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