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关于秋天的诗句的名句及赏析

1.写关于秋天的诗句的名句及赏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唐代)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唐代)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柳宗元(唐代)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唐代)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唐代)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唐代)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杜牧(唐代)碧水清溪映长空,清秋玉露又金风,扁舟一叶似飞鸿。闲看蝶蜂争采蜜,身居尘外有无中,酒阑吟啸一醉翁。

【浣溪沙·金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二首》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2.有关秋的诗句及赏析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 刘禹锡鉴赏】

这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诗人深深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人们看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霄”。“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这就是第一首的主题思想。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象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过,艺术是思想的结晶,“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刘禹锡这两首《秋词》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3.描写秋天的诗句,有赏析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帡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全唐诗》)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

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全唐诗》)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全唐诗》) 皮日休(约833--?),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

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诗钞》)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

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 "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宋诗钞》) 米芾(1051--1107),字元璋,襄阳人。

官至礼部员外郎。能为诗文,尤长于翰墨,书法为宋代大家。

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

参考资料: 回答者:niupa - 高级魔法师 六级 9-17 13:31 中秋佳节,思国思乡缠绕心间。对每一个远离家乡的人,明月的光辉不分界限,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抚慰,正如祖国对她人民的关怀,不会因远隔重洋而忽略。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 山 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月下独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夜 思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嫦 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4.描写秋天的诗句赏析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2113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5261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4102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1653、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江枫渔火对愁眠”。经霜后鲜红似火的枫叶与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霜天夜晚呈现出一种朦胧美,给这幅秋江月夜图平添几分悦目赏心的风姿,绘景已达专到美得无瑕的境界!然而,作者着力渲染秋江月夜的美景时,笔束一顿便绘出一个“愁”字来。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属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5.有关秋天的古诗加赏析,10首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6.描写秋天的诗与赏析

描写秋天的诗: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本题属乐府《杂曲歌辞》,是一首含蓄蕴藉的闺怨诗,结句尤其精妙。前两句写秋夜微凉,风物凄清;后两句写寂寞难寝,所以殷勤弄筝。所谓“心怯空房”,实在是无人临幸的委婉说辞罢了。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怯的感情遮蔽得结结实实。一经点破,怨情即跃然面前。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全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13年(754),李白从金陵(现在的南京)再度来到宣城时写的。宣城,现在属安徽省。谢朓,宇玄晖,是六朝南齐的著名诗人,与宋代诗人谢灵运分别称为小谢大谢。谢眺曾当过宣城太守,在宣城城外陵阳山上建了北楼,又名谢公楼,唐时改称叠嶂楼,是宣城的登览胜地。李白在这首诗中,生动地刻画了谢眺北楼的明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前代诗人的缅怀之情以及政治上的苦闷仿徨之感。

7.求关于写秋的诗句,还要赏析

山居秋暝①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②,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③歇④,王孙自可留。 【注解】 ①螟:夜色。

②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③春芳:春草。

④歇:干枯。 【评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 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

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

旅思:羁旅之思。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简析】 作者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叛乱性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当作于是时。

这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这种复杂苦闷心情的产生。是与当时宋王朝对内对外政策密切相关的。

作者针对现实,曾经提出过一系列政治改革方案。但都未得采纳。

北宋王朝当时将主要力量用于对内部人民的镇压,而对辽和西夏的叛乱侵扰,则基本采取守势,这就招致了对辽和西夏用兵的失败,结果转而加速了国内的危机。范仲淹在抵御西夏的斗争中提出了某些正确建议,主张"清野不与大战",待"关中稍实";"彼自困弱",并坚决反对"五路入讨"。

但他的主张并未被采纳,终于遭致了战争的失利。他自己还遭受过诬陷和打击。

词中所反映的那种功业未建的苦闷心情,正是这一历史现实的真实写照。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

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

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

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

"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

"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

8.关于秋的诗句及点评

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通过大风、急流写出了秋天的大气、高远,空旷,寂寥,读后如临其境,荡气回肠。

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赏析:昔日的风光与美丽已不在,所能留下的只是对往事的回忆,而到秋雨来临,叶残枝败,却让我们听到了生命的顽强挺立和对生命执著的热爱。枯荷表现的是荷之残存生命的一刻,在秋气的严逼中傲然挺立,为生命的瞬间抗争着,仍以它瘦弱的身躯承接着雨滴,奏出生命的最后乐章。

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满山的红叶一扫古诗中的肃杀凄凉,写出了秋天的另外一种风景。

9.求描写秋天的诗文及其赏析

1、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了。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称赞两位贤隐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挥洒,毫不着力。象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

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2、秋夕 作者:杜牧 yín zhú qiū guāng lěng huà píng 银 烛 秋 光 冷 画 屏 , qīng luó xiǎo shàn pū liú yíng 轻 罗 小 扇 扑 流 萤 。

tiān jiē yè sè liáng rú shuǐ 天 阶 夜 色 凉 如 水 , zuò kàn qiān niú zhī nǔ xīng 坐 看 牵 牛 织 女 星 。 作者背景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

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注词释义 秋夕:指七夕,农历七月七日。

银烛:白色的蜡烛。 画屏:饰有彩绘的屏风。

轻罗小扇:用一种很薄的丝织品做成的小扇子。 流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 古诗今译 烛光月色冷淡地映照画屏,轻举罗扇追赶飞舞的流萤。

夜色如水透着逼人的凉寒,独自坐看牵牛和织女双星。 名句赏析——“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诗写一个失意宫女的孤独生活和凄凉心情。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第三句,“天阶夜色凉如水”。

“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

可是宫女独自坐在石阶上眺望牛郎织女星。牛郎织女虽然远隔天河,但毕竟还能遥遥相望,毕竟还有一年一夕的相会,而自己呢?主人公坐看双星的动作暗示了她哀怨与期望交织的心理活动。

3、秋风引 作者: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诗的内容,其实就是江淹《休上人怨别》诗开头两句所说的“西北秋风至,楚客心悠哉”;但诗人没有在客心上多费笔墨,而在秋风上驰骋诗思。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如果进一步推寻它的弦外之音,这一问,可能还。

写关于秋天的诗句的名句及赏析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写关于秋天的诗句的名句及赏析

诗句

关于新年新气象的诗句10句

阅读(49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新年新气象的诗句10句,内容包括关于新年新气象的诗句10句,描写新年新气象的诗句,有关新年新气象的诗。《元日观潮》 唐.厉元 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 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 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 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

诗句

关于改革后憧憬的诗句

阅读(42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改革后憧憬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改革的诗句,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诗句,关于新憧憬的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释义: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

诗句

唐代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句是什么

阅读(5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唐代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句是什么,内容包括唐代诗人写的春天的诗,描写春天的诗句唐代诗人李林写的,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有关春天桃花的诗句。没有李林这个诗人。描写春天的诗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问君

诗句

关于柳树的三个诗句

阅读(45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柳树的三个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杨柳的诗句3句,关于柳树的诗句,描写柳树的诗句三句二段。关于柳树的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原文: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

诗句

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阅读(4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内容包括我还能写一句描写春天的诗句.是什么,关于春天的诗句(一句),我还能写一句描写春天的诗句.是什么。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

诗句

关于杉的成语或诗句

阅读(5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杉的成语或诗句,内容包括带杉字的成语,或者诗句,带有杉字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带杉字的成语。没有带杉字的成语,带杉字的词语有:杉篱 [ shān lí ] 谓杉树并生环列,障隔居所,犹如篱落。唐 李商隐 《复至裴明府所居》诗:“

诗句

关于临镜画眉的诗句

阅读(3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临镜画眉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描眉的诗句,关于画眉的诗句,带有画眉的诗句。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登徒子好色赋并序》蛾眉曼睩,目腾光些。靡颜腻理,遗视矊些。--楚

诗句

关于家人对我的影响诗句

阅读(44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家人对我的影响诗句,内容包括你的情绪影响家人的诗句,对亲人说的诗句,父母对孩子教育影响的诗句。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

诗句

韩愈关于诗和情的诗句

阅读(35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韩愈关于诗和情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韩愈的诗句名句,关于韩愈的诗句,关于韩愈的古诗。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2、 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韩愈3、 【劝人为善】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 韩愈 《了凡四训

诗句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诗句

阅读(111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垃圾分类”的小诗,垃圾分类的诗句,垃圾分类小诗。关于“垃圾分类”的小诗:1. 小小垃圾桶

诗句

王维关于写杜鹃的诗句

阅读(6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王维关于写杜鹃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杜鹃的诗句,关于杜鹃的有名的诗句,王维的什么诗句描绘了古木参天杜鹃声声的森林景色。《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

诗句

关于告别春天的诗句

阅读(42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告别春天的诗句,内容包括告别春天的诗句,告别春天的诗句,描写春天,送别的诗句。描写告别春天的诗句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

诗句

关于描写教师之爱的诗句

阅读(3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描写教师之爱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教师爱的诗句古诗,描写老师爱的句子,师生爱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新竹高于

诗句

关于莲花歇后语和诗句

阅读(50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莲花歇后语和诗句,内容包括关于莲花的歇后语,谚语,名言佳句,成语,象,有关莲花的诗句,成语,俗语,歇后语,关于莲的古诗和歇后语。歇后语 荷花灯点蜡心里明 荷花池里养鱼一举两得 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花叶包鳝鱼溜之大吉

诗句

关于新年新气象的诗句10句

阅读(49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新年新气象的诗句10句,内容包括关于新年新气象的诗句10句,描写新年新气象的诗句,有关新年新气象的诗。《元日观潮》 唐.厉元 玉座临新岁,朝盈万国人; 火连双阙晓,仗列五门春。 瑞雪销鸳瓦,祥光在日轮: 天颜不敢视,称贺拜空频

诗句

关于改革后憧憬的诗句

阅读(42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改革后憧憬的诗句,内容包括有关改革的诗句,对未来充满憧憬的诗句,关于新憧憬的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千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释义: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

诗句

唐代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句是什么

阅读(5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唐代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句是什么,内容包括唐代诗人写的春天的诗,描写春天的诗句唐代诗人李林写的,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有关春天桃花的诗句。没有李林这个诗人。描写春天的诗句: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2:问君

诗句

关于柳树的三个诗句

阅读(45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柳树的三个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杨柳的诗句3句,关于柳树的诗句,描写柳树的诗句三句二段。关于柳树的诗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宋代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原文: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

诗句

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阅读(4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内容包括我还能写一句描写春天的诗句.是什么,关于春天的诗句(一句),我还能写一句描写春天的诗句.是什么。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

诗句

关于杉的成语或诗句

阅读(57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杉的成语或诗句,内容包括带杉字的成语,或者诗句,带有杉字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带杉字的成语。没有带杉字的成语,带杉字的词语有:杉篱 [ shān lí ] 谓杉树并生环列,障隔居所,犹如篱落。唐 李商隐 《复至裴明府所居》诗:“

诗句

关于临镜画眉的诗句

阅读(39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临镜画眉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描眉的诗句,关于画眉的诗句,带有画眉的诗句。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登徒子好色赋并序》蛾眉曼睩,目腾光些。靡颜腻理,遗视矊些。--楚

诗句

关于相思诗句的ppt

阅读(3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相思诗句的ppt,内容包括小班古诗《相思》教案,小班古诗《相思》的教案,如何读懂古诗词.ppt免费全文阅读。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也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对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