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最著名的诗句是什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屈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三国·曹操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三国·曹植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饮酒》东晋·陶渊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敕勒歌》北朝民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南唐·李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沦》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唐·李白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摧。《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羌笛何许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唐·孟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将进酒》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唐·王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唐·杜甫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唐·白居易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唐·白居易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唐·李商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唐·李商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元稹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晓》唐·孟浩然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唐·李绅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唐·杜牧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唐·杜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唐·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唐·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唐·杜甫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唐·张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唐·柳宗元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唐·刘禹锡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已亥杂诗》清·龚自珍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绝句》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宋·李清照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宋·李清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宋·李清照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宋·林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宋·陆游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宋·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宋·陆游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西林壁》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宋·苏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睛后雨》宋·苏轼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江城子》宋·苏轼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宋·晏殊 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宋·柳永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凤栖梧》宋·柳永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宋·朱熹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宋·蒋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元·辛弃疾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离别》唐·白居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宋•朱熹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中国诗句有那些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佚名《诗经邶风击鼓》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郑愁予《赋别》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10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11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12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1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14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15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16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1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18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19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2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21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22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2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24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26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27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张可久《塞鸿秋》2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29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李冠《蝶恋花》30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3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佚名《诗经唐风绸缪》3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3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3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3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37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
-况周颐《减字浣溪沙》38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3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40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玉楼春》41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42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4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44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4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辛弃疾《摸鱼儿》46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4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48寻好梦,梦难成。
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聂胜琼《鹧鸪天》49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柳永《昼夜乐》50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51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
-席慕蓉《印记》52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5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戴叔伦《相思曲》5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55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
-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56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57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58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59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乐婉《卜算子》60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6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 《杨柳枝》62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邵瑞彭《蝶恋花》63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6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65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周邦彦《玉楼春》66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67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6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69锺情怕到相思。
3.谁能告诉我“中国”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中国”的本意是什么呢?这还得从“国”字说起。
“国”与“或”字相通,原意是指城、邑。当先民因农业的发展而定居下来以后,以部落首领的居住地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初期的居民点和城市,城里称为国,城外近处就叫做郊人。
开始时,国的差别并不大,但以后有的国发展较快,有的则已经扩展到原来几个国的范围。于是大的单位就被称为“邦”,小的单位还称国。
再行后,由于一位首领或一个宗族已经拥有不止一个城、邑,即不止一个“国”,因而就将其主要的、或首领居住的城邑称为“国”;这也就是以后将都城称为“国”的来历。 正因为一个“国”不过是一个部落或一个宗族的聚居地,所以一般范围很小,大的也不过相当于今天一个小县城,小的大概只等于一个“三家村”。
由于绝大部分国人也得从事农耕,国中也包括大片农田,所以一个国的范围比单纯的居民点还是要大些。可以想像,这样的国的数量必定很多。
相传大禹召集各国在涂山(今地说法不一,以在安徽蚌埠市西淮河南岸一说较早)聚会,据说参加并表示接受大禹领导的有“万国”之多。当然,“万”并不是实数,但数量一定也不少。
到商朝第一位君主汤的时代,已经减少到3000多个。周武王出兵攻打商纣王,到达盟津(一作孟津,今河南孟津县西南黄河上)时,原来归属于商的国(史称诸侯,实际是用了以后的名称)有八百个投向周王。
到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据说还有1773个。 西周时,周王被称为天子,由他分封或得到他承认的国称为诸侯;但无论天子还是诸侯,他们居住的城邑都是“国”。
既然同时存在那么多的国,在名称上就渐渐产生了区别。天子所住的“国”(京师)处于中心、中枢地位,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中国”。
前面提到,周武王在灭商后,认为上天将“中国”交付给了他,就是因为已经占有了商的京师。《诗经。
大雅》中的《民劳》篇中“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的诗句,很清楚地说明,所谓“中国”就是指京师。 “中国”的扩大和变化 最初的“中国”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沣河以西)和镐(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丰镐村一带)及其周围地区。
灭商以后,依据周人的习惯,将原来商的京师(殷,今河南安阳市)一带也黍“中国”。到周成王时,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主持扩建了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一带),称成周,将商的遗民迁来集中居住于此,又在附近筑王城(在今河南洛阳市王城公园一带),迁来周人居住,作为周的陪都,用以控制东方。
洛邑既居陪都的重要地位,又位于“天下之中”的交通枢纽,也被称为“中国”。这说明,“中国”的概念开始由唯一的政治中心扩大到了地理中心。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关中西部戎人的一支)攻入镐京,杀了周幽王。犬戎虽然暂时退出了镐京,但随时威胁着周人。
第二年,幽王之子平王适都洛邑。周人大多随平王东适,丰镐一带都给戎人占了,自然就丧失了“中国”的地位,而洛邑及其周围地区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
当时秦人的首领襄公曾出兵救周,又护送平王东迁,被平王封为诸侯,平王还做了个现成的人情,将已被戎人占领的岐(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以西的地方封给了秦襄公,让他们自己从戎人手中夺取;还答应只要秦人能夺回丰、镐,也归秦国所有。以后秦国果然夺取了关中,但却并没有随之成为“中国”。
东适以后的周天子已经丧失了往年的权威,政讼所及不出王畿的范围,不久就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不得不依靠有实力的诸侯来扶持了。与此同时,几个周王近支宗族的诸侯和地理位置居于中心的诸侯国凭借有利条件迅速强大起来,它们吞并了周围的小国,成为拥有十几个至几十个城邑的大国。
如郑国,始封的国君是周宣王的同父异母弟,当时只有一个郑邑(在今陕西华县)。三十多年后郑桓公东适至今河南新郑、荥阳之间。
三年后(周平王二年,前769年)灭了郐国(在今新郑县西北),在新郑(今新郑县)建都。二年后,又灭了东虢(在今荥阳县东北);很快就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这些大诸侯国实际上已经取得了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的地位,它们的国就也称“中国”了。在诸侯国的内部,国都就等于周天子的京师,俨然就是国中的“中国”。
就这样,春秋时期的“中国”已经扩大到周天子的直属区和晋、郑、宋、鲁、卫等国,大致相当于当今河南大部、山西南部、山东西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的范围不断扩大。
如齐国虽是大国,地理位置却并不在中心。齐桓公时取得了霸主的地位,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多次出兵维护周天子的利益和诸侯国间的秩序。
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自然应该进入“中国”的行列了。 春秋时的“中国”还具有民族意义。
如秦国,不仅已经从戎人手中夺取了丰、镐和周人的发祥地周原,而且向西征服了戎人各部,其势力已足以与晋、郑等国抗衡。这样一个大国,又占有原来的“中国”,照理可以名正言顺地称“中国”,但由于秦人出于东夷,又长期处于戎狄之间,因此在春秋时代始终被“中国”的诸侯看作“夷狄”,挤不进“中国”诸侯会盟的圈子。
又如楚国,在西周初就被。
4.这个诗句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参考资料:
5.中国文学的含义是什么
楼上已回答 以下为补充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
中国文学
巨大的作用 :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特征,其自身排列有时就会引起某种具体的意象。例如赋和骈文,就大量运用同形旁的字。中国文字的象征表意特征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③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并统领诗坛达千年之久。诗歌充分利用四声变化,造成了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④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
文学自身的特点
中国文学,除了因为汉文字语言具有自己的特征以外 ,还具有它自己的独特文学观念体系。这种观念
中国文学
体系受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所支配,其思想渊源在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中国的民族性格和文化思想。其一,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为核心的入世思想;其二,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其三,是以“天、地、君、亲、师”为次序的伦理观念;其四,是以“允执其中”(《论语》)为规范的中庸哲学。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诗文以教化为功用的中国文学在内容上偏重于政治主题和伦理道德主题。将文学视为政治的附庸和说教的倾向一直被当作一种无可非议的倾向。君臣的遇合、民生的苦乐 、宦海的浮沉、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兴亡、人生的聚散、纲常的序乱、伦理的向背等,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旋律,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还是戏曲,概莫能外。儒家的入世哲学和教化观念,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和社会使命感,但同时也抑制了自我情欲的释放,自由个性的迸发和自我意识的开掘 ,尤其是“ 存天理 、灭人欲 ”的理学观念,使文学 蒙上了理 性主义的 烟 霭 。上述内容 特 点并行的是“中庸”美学追求 。中国文学讲求中和之美 ,“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一般不把情感表达得过分热烈。中国旧体诗大都感情节制,思想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同样表现出浓厚的理性主义色彩。
6.如梦令~谁写的~全部诗句是什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一】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赏析二】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
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
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
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
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
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回答者:丽影555 - 高级经理 七级 12-13 19:10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
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
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
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
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
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 【今译】 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 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注释〕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②沈:同“沉”。
③争:同“怎”。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
7.《望大陆》的诗句意思是什么
我对诗句的理解是:
把我葬在高山上吧,让我能望见我的故乡;可惜即使葬在高山上,依然无法望见故乡,但我的故乡永远在我心中无法忘记!
把我葬在高山上吧,让我能望见大陆;可惜即使葬在高山上,也无法望见大陆,我只能痛苦地哭泣!
天地之间是那么的苍茫、空旷,在高高的山岗上葬着为国家死去的人!
比较正式的解释是:
这首诗是于右任对国家对自己的感慨,他作为辛亥元老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到头来却要悲憾于报国的壮志未酬而身先死,悲憾于个人的客死他乡,悲憾于祖国的分裂。他个人的悲哀也正是国家的悲哀,面对个人遭遇与国家现状,他发出了杜鹃啼血式的悲鸣。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写关于中国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