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厚德”的诗句有哪些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2.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唐. 李白
3.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4.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5.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6.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7.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8.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9.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10.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关于厚德的诗句
言之难不如容之难,容之难不如行之难. ——《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列传》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涵养》 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坤》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识量过人者能之. ——[明]薛瑄《理学粹言》卷一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轻则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宋]林逋《省心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古今名人对联》林则徐撰. 容人之过,却非顺人之非. ——《训。
言之难不如容之难,容之难不如行之难. ——《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列传》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马南邨《燕山夜话·涵养》 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坤》 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识量过人者能之. ——[明]薛瑄《理学粹言》卷一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轻则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宋]林逋《省心录》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古今名人对联》林则徐撰. 容人之过,却非顺人之非. ——《训俗遗规》 宰相肚内好撑船. ——[明]叶盛《水东日记》 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明]冯梦龙《增广智囊补》卷三 能宽恕别人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能将别人的错误忘得一干二净就更好. ——(英)勃朗宁《诗》 能读书,才心博;能养气,量心宏. ——[清]江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 ——[明]李贽《焚书·高洁说》 冤宜解,不宜结. ——[清]杨风辉《南皋笔记》卷二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明]薛瑄《读书录》卷一 恭以敬,可以摄勇;宽以正,可以容众. ——《孔子集语·漆雕氏》 眼孔浅时无大量.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 ——《蔡锷集·〈曾胡治兵语录〉序及按语》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十老诗选》朱德《游七星岩》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敬礼看升旗,肃立唱国歌。 五十六民族,肃立唱过歌 华夏历史长,古今英雄多。
改革开放好,科技水平高。 神八和天宫,对接成功好。
红旗飞上天,中国在腾飞! 邻里多关照,同学互帮助。 关心残疾人,温馨暖心房. 扬善又惩恶,浩然正气张。
交往有传统,温良恭俭让。 妒忌令人嫌,偏见应自防。
流言勿妄传,君子坦荡荡。 文明成果丰,美誉五洲传。
共产党伟大,社会主义好; 爱党爱人民,长大建祖国! 名言:1.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助人为乐的 2.巧言令色,鲜矣仁! 只有一张嘴,是没有道德的 3.仁者莫大于爱人 写仁义的 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古诗: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
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
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
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
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
3.关于“厚德”的名言、古诗、古语,如: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
名言:1.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助人为乐的2.巧言令色,鲜矣仁! 只有一张嘴,是没有道德的3.仁者莫大于爱人 写仁义的4.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诗: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
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
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
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
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
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
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
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
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
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
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
4.与“厚德博学”“唯实求新”的名句或古文有什么
厚德,犹大德。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子·汜论训》亦谓:“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 厚德载物的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博学,意为广泛地学习。笃行,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这五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内在联系。 “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人文知识及与科学文化知识;“笃”意指忠实,专注,一心一意。“笃行”,意指对事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勇往直前,也包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博学之”意谓为学首先要广泛的猎取,培养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丧失了,为学的欲望随之而消亡,博学遂为不可能之事。“博”还意味着博大和宽容。惟有博大和宽容,才能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进而“泛爱众,而亲仁”。因此博学乃能成为为学的第一阶段。越过这一阶段,为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审问”为第二阶段,有所不明就要追问到底,要对所学加以怀疑。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仔细考察、分析,否则所学不能为自己所用,是为“慎思”。“明辩”为第四阶段。学是越辩越明的,不辩,则所谓“博学”就会鱼龙混杂,真伪难辨,良莠不分。“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笃行”。以“博学笃行”为校训,并非只取“博学”和“笃行”四字,而是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联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
5.厚德笃行的意思是什么
笃行:dǔ xíng“1.[sincerely carry out]∶切实履行;专心实行。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明李贤《答耿中丞书》:“公既深信而笃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鲁迅《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中华民国二十有三年秋,﹝先生﹞年届七十,含和守素,笃行如初。”2.[sincere behaviour]∶行为淳厚,纯正踏实。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论》:“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 战国 之策士也。”《南史·文学传·岑之敬》:“母忌日营斋,必躬自洒扫,涕泣终日,士君子以笃行称之。”
清戴名世《刘退庵先生稿序》:“淮上 刘退庵 先生,今之笃行君子也。”章炳麟《序》:“乃如 罗、彭、邵、刘 之伦,皆笃行有道士也。”
中国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源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原文如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英文解释:to work perseveringly behavior in honest。
6.关于厚德明理,强能笃行的作文
厚德,犹大德。
语出《周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淮南子·汜论训》亦谓:“故人有厚德,无间其小节。”
厚德载物的意思是说,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博学,意为广泛地学习。
笃行,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其中“博学”、“审问”属于学的过程,“慎思”、“明辨”是思的过程,“笃行”则是习和行的过程。
这五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内在联系。 “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人文知识及与科学文化知识;“笃”意指忠实,专注,一心一意。
“笃行”,意指对事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勇往直前,也包含百折不挠、愈挫愈奋的精神。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说的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
7.关于厚德弘毅 博学笃行的作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题记 初次看到这个题目真的不知道怎么写,用心体会了一段时间终于明白了期间的含义。我们 是炎黄子孙,秉承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任重而道远。
我们传承古仁人的志誓,只为中华的文明。我们的文圣,一代师表,孔子重学。
而学,最重要的是德。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无德比无才跟更可怕。
就像二战时期的毒气战,那是聪明的人类发明的。人类是多么的有才,但那些毒气害死的都是人类。
现在一些发达的汽车在公路上横冲直撞,就因为聪明的有才的人类自以为有保险,出了事有保险担着。呵,在才的后面掩盖着是那磨灭的德。
做学问,更重要的是修身。使自己变得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仁人。
为人为事三思而后行。90后的我们在成年人,老年人眼中是任性的,是放纵的。
我们也因为我们的放纵,我们的任性做过不少后悔的事。做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
也许一是的冲动自己会高兴点,但事情过后往往伴随的是后悔,是后悔莫及!因为冲动,在云长败走麦城,惨遭杀戳之后,作为兄长,作为一国之君的刘备,不是励精图治,以图大业,而是逞一时之快,欲扫平东吴为弟复仇。结果呢?还不是被陆逊火烧联营七百里。
弄得个,白帝城托孤。如果昭烈帝慎思,不任着性而来,有可能统一三国的是他,而不是司马家族。
笃行,是要求学子们学有所用。如果只是空洞的学习课本知识,而不去亲身实践,那我们学的只是死知识。
那是一种对社会没有任何价值的知识。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谈何治天下。
天下之大,良才何多,真正能治理天下,真正能修身之后治国平天下能有几人。学生在学,弦歌一堂;毕业以后,要成为社会栋梁。
不仅要学知识,学本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本领用出来;只学不做,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因此,“行”是最重要的一方面。
只有“行”,优秀的品德,学到的东西,才能显现出来。“行”,是我们“学”的 最终目的和归宿点。
古今成大事者,若不是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若能做齐几项,人的一辈子,也不枉过。而人生之路上的伴随必为厚德慎思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