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孔子游学
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的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35岁时,鲁昭公被三桓大夫击败,逃到齐国后,孔子便到齐国。齐景公数次问政于孔子,想封孔子为尼溪田,遭齐相国晏婴进言劝阻。后来孔子得知不被受用后,便重回鲁国,聚徒讲学。
鲁定公九年至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行摄相事,这是他政治生涯的巅峰。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取得外交上的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的汶阳等地。鲁定公十三年,为重新确立鲁公室的权威,孔子策划实施了“堕三都”的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大夫的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季孙氏之费,然而围攻成的攻势最终功败垂成。
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锄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造成鲁定公不问朝政。这使得孔子与鲁公、季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孔子最终去鲁适卫。其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险。
颠沛流离凡十四年,前484年,年近七十岁的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尊为国老,但未受鲁哀公的任用。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孔鲤、颜回、子路皆先他而去。孔子有所感慨:“昔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5年后,孔子逝世,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初事鲁国
适齐
35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的叔孙、季孙、孟孙三桓大夫击败,逃到齐国,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孔子曾与齐太师谈说音乐,闻习韶乐之盛美,三月不知肉味。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他日又问政于孔子,孔子说:“政在节财。”景公想封孔子为尼溪田,遭齐相国晏婴进言劝阻。后来得知齐大夫想害孔子,景公没有办法,孔子则重回鲁国,聚徒讲学。
留卫期间
孔子到了卫国,卫灵公提供孔子在鲁国时的相同待遇。居住一段时间后,孔子遭人诬谄,孔子害怕获罪而离开。
在前往陈地时,途经匡城,颜回举策指着郭外缺口说:“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因孔子身材高大,被匡人误以为是鲁国的阳虎,而遭围捕。子路感到愤怒,夺戟准备交战,但被孔子阻止。过程中孔子曾与颜回失散,一度以为颜回已死。
孔子在蒲城滞留几个月后返回卫国。有人劝孔子,要有所作为,便要拜见卫灵公夫人南子,孔子谢绝。但后来不得已而前去拜见,孔子入门时,朝着北面,低头俯地,不敢正视;夫人南子亦于帷幕中再拜孔子。子路得知后,为此事甚感不满,表面上不说,但孔子心里明白,孔子便告诉子路先前的执着连上天都讨厌。数月后,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孔子为次,其余官员在后,招摇游市而过。孔子对此事引以为耻,颜刻问有何耻辱,孔子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便离开卫国。
过宋之危
孔子到了宋国以后,在大树下和弟子习礼。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将大树拔除。弟子打算尽速离去,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相失于郑
孔子在郑国时,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立在郭东门。有人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个人疲累的像条丧家之狗。弟子赶紧找回孔子,并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受困陈蔡
吴伐陈、楚救陈之际,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随即出发。陈、蔡大夫惧怕孔子为楚国所用,便将孔子围困在陈、蔡野外,孔子等人不得行,绝粮七日,许多弟子病倒不起。弟子中多有不快者,孔子仍旧讲诵不绝。后来派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接孔子。
2.关于“游学”的诗句有哪些
1.《送七侄游学》诗人: 陈杰 朝代: 宋代
迅甚风鹏翮,萧然野鹤深。一经教子旧,万里出门新。天下师传道,方来友辅仁。异时吾悔杀,虚负空中春。
2.《送子用弟游学番易》诗人: 方岳 朝代: 宋代
顿觉溪流滑,番湖草欲春。船轻携砚易,家近寄书频。山雨同离别,寒窗自宠珍。但於灯火夜,报子倚门亲。
3.《七律·游学即景》诗人: 毛泽东 朝代: 现代
骤雨东风对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客行此去遵何路,坐眺长亭意转闲。
4.《次韵谢胡子游学二首》诗人: 方回 朝代: 宋代
泮宫分席佐邦侯,免使诗人讽不求。九转定应能点铁,一泓何可着吞舟。稍知今是山林晚,独奈吾衰岁月流。径欲为君赋招隐,朝簪窃恐未容抽。
5.《游学射观次壁间诗韵》诗人: 陆游 朝代: 宋代
走遍人间鬓尚青,尔来乐事满余龄。傍潭秋爽鉏甘菊,豋岳春暄采茯苓。闲倚松萝论剑术,静临窗几勘丹经。严光本是逃名者,安用天文动客星。
6.《次韵伯田见酬四首》诗人: 方回 朝代: 宋代
六桥久客旧湖滨,春日花开不似春。游学顿无福建子,科名更说梓潼神。暗惊渊实丘夷事,枉作书痴传癖人。辛苦湘累辨兰艾,庄生齐物等埃尘。
7.《余入广始见乡士刘养正于晋归》诗人: 曾丰 朝代: 宋代
里社闻名已数年,恨无倾盖盍簪缘。子初游学吾游宦,一笑相逢韶石边。
8.《极目亭有作》诗人: 孔武仲 朝代: 宋代
浩荡江风动客襟,短亭清晚一登临。乱霞藏日半天缬,渌水浸空千顷金。壮志未成游学恨,素交将散别离心。前山更有难寻景,试为闲来一苦吟。
9.《华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诗人: 司马光 朝代: 宋代
素发青眸七十余,未尝游学只安居。旁无几杖身轻健,应为心闲得自如。
10.《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姜诗》诗人: 林同 朝代: 宋代
日常供鲤鱠,旦辄汲江流。儿溺方游学,妻还感遗羞。
3.关于游学的诗词
1、远游学屈平
唐
李白
《秋夜独坐怀故山》
2、制愁游学官
宋
董嗣杲
《赵南康可斋筑屋武康孟保园池乔木极有思致东》
3、游学顿无福建子
宋
方回
《次韵伯田见酬四首》
4、一旦远游学
宋
巩丰
《送汤麟之秀才往汉东从徐省元教授学诗》
5、壮志未成游学恨
宋
孔武仲
《极目亭有作》
6、儿溺方游学
宋
林同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姜诗》
7、欲游学□踪
宋
刘仲堪
《读易堂》
8、梦寐一生游学舍
宋
舒岳祥
《桂台》
9、未尝游学只安居
宋
司马光
《华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
10、半生游学颇艰辛
宋
鲜于侁
《题灵岩》
11、子初游学吾游宦
宋
曾丰
《余入广始见乡士刘养正于晋归》
4.有关游学的诗句
1、远游学屈平唐李白 《秋夜独坐怀故山》2、制愁游学官宋董嗣杲 《赵南康可斋筑屋武康孟保园池乔木极有思致东》3、游学顿无福建子宋方回 《次韵伯田见酬四首》4、一旦远游学宋巩丰 《送汤麟之秀才往汉东从徐省元教授学诗》5、壮志未成游学恨宋孔武仲 《极目亭有作》6、儿溺方游学宋林同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姜诗》7、欲游学□踪宋刘仲堪 《读易堂》8、梦寐一生游学舍宋舒岳祥 《桂台》9、未尝游学只安居宋司马光 《华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10、半生游学颇艰辛宋鲜于侁 《题灵岩》11、子初游学吾游宦宋曾丰 《余入广始见乡士刘养正于晋归》。
5.关于游学的诗词有哪些
1、远游学屈平唐 李白 只查询李白的结果 《秋夜独坐怀故山》
2、制愁游学官宋 董嗣杲 只查询董嗣杲的结果 《赵南康可斋筑屋武康孟保园池乔木极有思致东》
3、游学顿无福建子宋 方回 只查询方回的结果 《次韵伯田见酬四首》
4、儿溺方游学宋 林同 只查询林同的结果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姜诗》
5、欲游学□踪宋 刘仲堪 只查询刘仲堪的结果 《读易堂》
6、梦寐一生游学舍宋 舒岳祥 只查询舒岳祥的结果 《桂台》
7、未尝游学只安居宋 司马光 只查询司马光的结果 《华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
8、半生游学颇艰辛宋 鲜于侁 只查询鲜于侁的结果 《题灵岩》
9、子初游学吾游宦宋 曾丰 只查询曾丰的结果 《余入广始见乡士刘养正于晋归》
10、孟轲远游学宋 郑侠 只查询郑侠的结果 《送陈守仁入太学》
11、瞻紫阳山日仰高,此翁暮景亦云劳。一爻变卦逢初遁,万古哀心寄续骚。《次韵谢胡子游学二首》 宋·方回
12、走遍人间鬓尚青,尔来乐事满余龄。傍潭秋爽鉏甘菊,豋岳春暄采茯苓。《游学射观次壁间诗韵》宋·陆游
13、骤雨东风对远湾,滂然遥接石龙关。野渡苍松横古木,断桥流水动连环。《七律·游学即景》 现代·毛 泽东
14、迅甚风鹏翮,萧然野鹤深。一经教子旧,万里出门新。《送七侄游学》 宋·陈杰
15、顿觉溪流滑,番湖草欲春。船轻携砚易,家近寄书频。《送子用弟游学番易》 宋·方岳
6.关于描写孔子的诗句
孔子身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其人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