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国亡的诗句

1.关于秦王灭六国的诗句

以下这些也不是诗句,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还是看看吧,或许有用《六国论》苏洵版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直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邵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利用人才奋发图强,也不失为一计。

《六国论》 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

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

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

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

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

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

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

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过赵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

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 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其秦汉之所及也哉? 《六国论》苏辙版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 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 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 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 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 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 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 攻燕、。

2.关于秦王灭六国的诗句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首诗的意思是劝人要从小努力、刻苦学习,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趁早勤奋学习,年纪大了学业无成,就会后悔读书太晚。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

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劝学诗》 [唐]韩愈 读书不破费, 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 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 富者因书贵。 这首诗的意思是读书不用花钱,却可以使自己学识渊博;读书还要刻苦钻研;贫穷的人读书后就以知识而富足,富有的人读书后就以书而高贵。

《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 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 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的意思是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勤劳懒惰自己知道;如果多读书有了知识,就等于在农业上有了大丰收。也体现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3.李白曾写过一首关于秦灭六国的诗.请问,这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三 秦皇①扫六合②ؤ虎视③何雄哉ؤ 挥剑决浮云④ؤ诸侯尽西来 明断⑤自天启ؤ大略驾群才⑥ ①秦皇:指秦始皇。

②扫六合:六合指天地与四方。扫六合,就是统一中国的意思。

③虎视:形容勃勃雄姿,势力很强大。 ④挥剑句:《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决,切断的意思。

⑤明断:英明的决断。 ⑥大略句:才能与谋略驾于群才之上。

原诗是一首咏史诗。这几句是赞扬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秦始皇声威赫赫,雄姿勃勃,扫空“六合”,平定四海。

拔剑一挥,寰宇大定,天下诸侯皆臣服于秦。他有天才般的英明果断,才能与谋略驾于群才之上。

诗句将这位千古一帝的高大威武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扫”、“雄”、“决”、“驾”等字及“明断”、“大略”等词都用得恰如其分,很有分量,非常精确,富有勃勃生气,赞扬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盖世功绩。

4.关于秦始皇的诗词

〖草茫茫-惩厚葬也〗(白居易)

草茫茫,土苍苍。苍苍茫茫在何处,骊山脚下秦皇墓。墓中下涸二重泉,当时自以为深固。下流水银象江海,上缀珠光作乌兔。别为天地于其间,拟将富贵随身去。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可怜宝玉归人间,暂借泉中买身祸。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凭君回首向南望,汉文葬在霸陵原。

〖幸秦始皇陵〗(李显)

眷言君失德,骊邑想秦馀。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阿房久已灭,阁道遂成墟。欲厌东南气,翻伤掩鲍车。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张九龄)

秦帝始求仙,骊山何遽卜。中年既无效,兹地所宜复。徒役如雷奔,珍怪亦云蓄。黔首无寄命,赭衣相追逐。人怨神亦怒,身死宗遂覆。土崩失天下,龙斗入函谷。国为项籍屠,君同华元戮。始掘既由楚,终焚乃因牧。上宰议扬贤,中阿感桓速。一闻过秦论,载怀空杼轴。

〖途经秦始皇墓〗(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始皇陵下作〗(曹邺)

千金买鱼灯,泉下照狐兔。行人上陵过,却吊扶苏墓。累累圹中物,多于养生具。若使山可移,应将秦国去。舜殁虽在前,今犹未封树。

〖诗三百三首〗(寒山)

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

〖感遇诗三十八首〗(陈子昂)

圣人秘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嵩公辈,诙谲误时人。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

〖长城〗(鲍溶)

蒙公虏生人,北筑秦氏冤。祸兴萧墙内,万里防祸根。城成六国亡,宫阙启千门。生人半为土,何用空中原。奈何家天下,骨肉尚无恩。投沙拥海水,安得久不翻。乘高惨人魂,寒日易黄昏。枯骨贯朽铁,砂中如有言。万古骊山下,徒悲野火燔。

〖咏史诗•阿房宫〗(胡曾)

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帝王苦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5.有关秦始皇的诗句

《陪游凤凰台献诗》

年代: 唐 作者: 宋齐丘

嵯峨压洪泉,岝峉撑碧落。宜哉秦始皇,不驱亦不凿。

上有布政台,八顾背城郭。山蹙龙虎健,水黑螭蜃作。

白虹欲吞人,赤骥相煿zh.画栋泥金碧,石路盘墝埆。

倒挂哭月猿,危立思天鹤。凿池养蛟龙,栽桐栖鸑鷟.

梁间燕教雏,石罅蛇悬壳。养花如养贤,去草如去恶。

日晚严城鼓,风来萧寺铎。扫地驱尘埃,剪蒿除鸟雀。

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贞竹无盛衰,媚柳先摇落。

尘飞景阳井,草合临春阁。芙蓉如佳人,回首似调谑。

当轩有直道,无人肯驻脚。夜半鼠窸窣,天阴鬼敲啄。

松孤不易立,石丑难安著。自怜啄木鸟,去蠹终不错。

晚风吹梧桐,树头鸣嚗嚗。峨峨江令石,青苔何淡薄。

不话兴亡事,举首思眇邈。吁哉未到此,褊劣同尺蠖。

笼鹤羡凫毛,猛虎爱蜗角。一日贤太守,与我观橐龠.

往往独自语,天帝相唯诺。风云偶不来,寰宇销一略。

我欲烹长鲸,四海为鼎镬。我欲取大鹏,天地为矰缴。

安得生羽翰,雄飞上寥廓。

6.关于秦始皇的诗句 要快

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

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六合已横扫,何须地下军?干戈区宇息,图匕梦魂惊。

嗣子鹿迷马,遗尸臭杂腥。徒凭黔首力,奇迹世无伦。

这首题作《咏秦始皇兵马俑》的五律,是我于1982年参观兵马俑时的即景之作。我不大做旧体诗,那阵子因为读聂绀驽的《三草》受了传染而效颦。

我曾将此诗抄示绀驽,承他谬赏,说咏史诗写到这样也很够味了。不瞒读者说,我自己也认为写得还不错。

瞧,我这人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假谦虚。 在这之前,1979年我还作了一首七律《咏秦史》,那是因为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供职,审读一部评论秦史的书稿,此稿可用可不用,当时稿挤,就割爱退还给了作者;似乎对作者有那么一点歉意吧,我写了一封很长的退稿信,附去了这首诗。

以后又写了一篇《咏史三首并跋》的短文,《咏秦史》便是三首中之一。短文收在拙集《画虎十年》里,那诗道: 鲍鱼臭乱祖龙尸,巧设机关鞠李斯。

驯致嗣君迷鹿马,遑论黔首竭膏脂!防微杜渐真难事,吹齑惩羹莫笑痴。勘破因缘寻响应,不忘前事即先知。

这诗是应和着那部书稿的内容而发的,开头两联和《咏秦始皇兵马俑》的颈联意思相同,“防微杜渐”以下指赵高渐次窃权,使秦朝局面不可收拾,隐指当时刚过去的“四人帮”弄权。咏史大抵要关合现实,这也是老套。

秦始皇是很惹得后人议论纷纷的历史人物,历来毁多而誉少。咏史诗中,有名的如李白这样的旷达之士,在《古风·三》“秦王扫六合”一首中,前半首盛赞其雄武,后半首也谴责其暴虐和求仙的荒愚,更不说许多正统文人的议论一味归罪了。

可是也颇有些对历史有卓识的学者对秦始皇做了相当肯定的评价,甚至颂之为“千古一帝”。近代学者如章太炎,就作过《秦献记》、《秦政记》等篇,对秦始皇做了正面的论断,说秦政功大于过。

但综观之,在秦派毕竟不是主流舆论。 使秦始皇负千古暴君恶名的是儒家,儒家又恰是汉代以后两千多年来中国统治性的学派,儒门子弟几乎是全体知识分子的代称;而儒家在秦始皇统治下最为倒霉。

讲秦始皇的暴政,首举的是焚书坑儒。焚书,焚的是儒家经籍;坑儒,坑的是六国儒生。

这口气憋了几千年,使成了知识分子主流的儒家永远记恨,咒骂秦始皇是千古第一暴君就势所必至了。 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起,历代论秦史咏秦史的诗文,总是坏话多好话少。

大抵愈是正统亦即愈是迂腐的儒生,对秦始皇的谴责便愈发苛厉。刚才看到一条河北正在修缮长城的消息,就顺便来谈历来关于秦始皇修长城一事吧,便有不少颇背公允的评价。

最普通的是发些“在德不在险”一类的空论,讥斥秦始皇造长城之徒劳,而不顾当时抵御匈奴入侵的实际战争需要。须知在古代冷兵器对垒的战争条件下,城崭防御是管用的,对付惯用骑兵驰的胡人入寇尤其有效。

中土主要战力是步兵。如无城垣设防便不得了。

这本是常识范围内的事,可是为了要苛责秦始皇,常识也顾不得了。古代通信落后,不像今天一个电话或发个手机短信就可联系,城堞上举烽火示警或发号令也是当时条件下的必需,除非你不要保境安民,听任人民生命财产遭外敌损害。

否则,筑长城何罪之有? 长城还有另一种良性效应恐怕不大为人所注意,这是我上世纪50年代后期被遣发到宁夏时亲历目见的。在甘肃、宁夏一带边塞,长城已经塌圮,留下了一段一段的断垣。

十分显眼的是,凡有城墙存在之处,墙内畦町成行的绿色可耕地,墙外则是荒砂乱石,寸草不生。可证这是不起眼的城墙挡住了塞外的风沙,给居民造成了生息养殖的环境,原来这长城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功劳。

咏秦史的诗涉及长城者很多,有一联句意颇“光新”的诗常在我脑中闪过,那是我少年时读袁枚《随园诗话》留下的记忆。诗为袁枚同时人所作,诗人的名字忘了,袁枚是欣赏诗句的誓跋而录入诗话的。

那两句是:“项刘生长长城里,枉用民膏筑万里。”乍一读,这两句确很俏皮:您陛下是为了保卫秦王朝的万世基业修筑长城的,可是灭您江山的项羽、刘邦却偏是长城内生长的人,陛下您白费劲了!(袁枚录在《随园诗话》里的,我还记得另一联,调门和提到长城的一联相同:“诗书何苦遭焚劫,刘项都非识字人。”

)但仔细一推敲,却是没话找话的东拉西扯,或四文不对题。造长城是为了御外侮,原意就不是对付境内的造反。

造长城和防内患是根本不搭界的两码事,一个政权垮台,原因多多,该垮的不造长城也要垮,唐亡宋灭,这两朝何曾造过长城来? 再一深探,则人们之所以忽然要议论起某件史事来,大抵是由于现实的刺激,选择的历史人物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召唤亡灵”,是为现实的需要找对象。袁枚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慑于和愤慨于雍乾两个暴君的虐政,特别是频兴的糟践知识分子的文字狱,于是选了“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来指桑骂槐地作曲折发泄的对象。

诗人们这样干或许是自觉的,也或许是并不自觉。这事有点微妙,只有写诗的人自己心里有数。

谈历史总是为现实刺激而发,鲁迅《准风月谈》中有《华德焚书异同论》一篇,也因纳粹头子希特勒的焚书。

7.有没有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方面的诗

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秦王饮酒 □李贺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 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六更。 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娥跌舞千年觥。

仙人烛树蜡烟轻,青琴醉眼泪泓泓。 。

李白、李贺是唐代不同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的创作风格各具特色。同是描写秦始皇的诗篇,李白的《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与李贺的《秦王饮酒》,写法不同,但各出机杼,各呈异彩,成为交相辉映,珠联璧合的名作。

先看李白的《古风》(其三)。诗歌前半部分肯定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巩固天下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顺应了历史的愿望和要求,使国家由战国纷争的割据混乱局面走向统一、太平,维护了百姓的利益,历史功绩彪炳千古。所以诗人开篇即满怀激情地讴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统一六国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统一局面,诗人接着叙述了秦始皇的“大略”:始皇采取两种措施,一是二十六年尽收天下之兵器,铸成金人(铜像)十二,存于宫内;一是刻石纪功(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彰显天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八年,南登琅邪,“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肯定了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制定法律以及中央集权等措施;三十七年,“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批判了六国诸侯企图复辟叛乱的行为,从舆论上防止了六国贵族的反抗,维护了天下统一。

于是“函谷正东开”,天下才真正归于一统。诗歌中诗人用“虎视”形容秦王,表现他目光如电,气势如虎的王气;又通过他挥动天子之剑“上决浮云,下绝地纪”的动作,刻画了秦始皇神采飞扬、大义凛然的霸气。

而《古风》的后半部分,从诗歌的章法上讲明显由“起”和“承”进入“转”和“合”。李白根据历史记载,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对秦始皇修筑陵墓、采药求仙等荒唐行为进行了批判和讽刺。

秦始皇动用七十万人在骊山修墓、置铜棺,派遣方士徐芾入海求仙、架弩射鱼,《史记·秦始皇本纪》都有记载。在写法上,后半部分诗人通过秦王种种行为,揭示其自私、愚昧的内心世界。

他劳民伤财,挥霍民脂民膏修建陵墓,这还不够,“尚采不死药”,借之托长生。所谓“神仙”之说,本来就是荒诞不经之谈,哪里能采到成仙不死之药呢?但“茫然使心哀”之后,秦始皇并没有就此罢休,又派了海船连弩射鲸,被方士接二连三地欺骗,却始终执迷不悟。

最后,诗人用“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来“合”修陵墓、求长生之事,笔力雄劲简洁,寓意深邃冷隽,从对秦始皇故事的叙述中,回到诗人创作的当下现实中来,讽刺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结尾虽说只有两句十字,却胜过千言万语 。

李白是一个久享盛名的诗人,面对这样一个诗歌圣手,后来者李贺没有却步。没有却步,在于没有模仿因袭,而是意匠经营,独辟蹊径,独出机杼,把相同的题材作了不同的处理,使《秦王饮酒》同样取得了成功,秘诀就在于创新。

《秦王饮酒》的前四句,正面歌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这四句诗,同李白诗的前四句内容相同,但写法上却独具特色。

李贺把李白诗的前两句压缩成了一句,写秦王能威服猛虎:在秦王面前,猛虎由威镇山林的兽中王,变成了坐下骑,它服从秦王的指令,驮着他巡游八极,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这样的描写使秦王形象披上了一层神话般的浪漫主义色彩。“剑光照空天自碧”,突出了秦王统一中国时的无比威力,仿佛他连剑都不用挥动,只要剑光一照,天空就会呈现一派碧色,立即实现天下统一。

正如《庄子·说剑》所云:“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真是所向无敌,何等轻而易举!“劫灰飞尽古今平”比“诸侯尽西来”更具有夸张意味,更强调了秦王统一中国的深远意义。

佛教认为,经过一次大水、大风、大火毁掉一切之后,重新建立世界,叫一劫。劫灰,指劫火的余灰。

灾难已经过去,分裂割据的中国,变成了统一太平的天下,七个字蕴涵着强烈的赞颂之情。 让人更为惊叹的是,李贺把秦王统一中国这个历史过程,用“羲和敲日玻璃声”来表现。

羲和驾驭六龙为日御车的神话,很多古典作品中用过。屈原《离骚》有句:“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李贺深受楚辞影响,但在羲和驾日这个典故的运用上,他却有自己的创造。屈原为了“吾将上下而求索”,惟恐“日忽忽其将暮”,所以希望日车不进。

李贺则让羲和催日快行,以表现秦王统一中国时风卷残云般的气势,与“剑光照空天自碧”上下呼应,把时间流逝这个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过程,通过神话传说的运用,诉诸人的视觉和听觉,有形。

关于六国亡的诗句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六国亡的诗句

诗句

关于赞美金黄色的稻穗诗句

阅读(92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赞美金黄色的稻穗诗句,内容包括求助,赞美金黄色的稻田诗词,关于金黄稻穗的古诗,描写金黄色稻田美景的诗词。《一首诗无声坠落》 树叶在金色的阳光下开始疯狂的舞蹈看不见的风吹奏着天籁之音这是个让尘世间生灵净化的季

诗句

写到关于春卷的诗句

阅读(3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到关于春卷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春卷的诗句,形容春卷的诗句,形容春卷的诗句。“春卷” 含义:传统习俗,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小吃“春卷” 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春卷的

诗句

关于为国辛勤工作的诗句

阅读(73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为国辛勤工作的诗句,内容包括爱国的诗句,关于加强为国立功的诗句,写为国献身的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3、 天下兴亡,

诗句

关于十个月份的诗句

阅读(4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十个月份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10月的诗句,谁能说出十个有关月的诗句,关于十月的诗句。1.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2. 十月也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一朵朵黄色的桂花散发出浓浓的

诗句

关于智障儿童的诗句

阅读(73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智障儿童的诗句,内容包括念给智障儿童的诗,关于残疾儿童的诗歌,帮忙写一首关于残疾儿童的诗歌。唐诗三百首挺不错的。 [鲜花开] 花园里,鲜花开,鲜花开 一朵朵,真可爱,真可爱 一个小黄鹂呀,蝴蝶纷纷飞呀 飞来飞去多呀多愉快

诗句

游子诗人写关于酒的诗句

阅读(3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游子诗人写关于酒的诗句,内容包括唐代诗人写的有关酒的诗句,关于酒的诗句,与酒有关的诗句及作者,并写出诗人借酒抒发了怎样的心情。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

诗句

写两句关于泉水的诗句

阅读(4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两句关于泉水的诗句,内容包括两个描写泉水的古诗,描写泉水的诗句,描写“泉水”的诗句。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游南阳清泠泉》唐代:李白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释义:夕阳西

诗句

关于放风筝的诗句三年级上

阅读(279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放风筝的诗句三年级上,内容包括关于风筝的古诗,小学三年级作业,小学三年级写和放风筝有关的诗,三年级(上)语文课时作业描写放风筝的心情的词。关于风筝的古诗:古人咏风筝诗赏析纸鸢(宋)寇准碧落秋方静 腾空力尚微清风如可托

诗句

关于纺织的词诗句

阅读(3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纺织的词诗句,内容包括关于纺织的诗词,有关纺织的诗词,关于纺织的诗词。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

诗句

关于郊外的诗句

阅读(63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郊外的诗句,内容包括描写郊外的诗句,关于郊外的古诗,描写“郊外”的诗句。描写“秋天郊外景色”的诗句如下:1.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3.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诗句

古人关于西溪的诗句

阅读(130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人关于西溪的诗句,内容包括谁知道关于西溪的诗歌最好是古代的,有关西溪湿地的诗词,请附上诗名、诗人名字、朝代,有关西溪湿地的诗词,附上诗名、诗人名字与解释。皎然 西溪独泛道情何所寄,素舸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

诗句

关于要认真听课的诗句

阅读(53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要认真听课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上课要认真听讲的名言,形容认真学习的诗句,关于上课认真听讲的名言警句。书到用时方恨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

诗句

小学背诵关于花的诗句

阅读(40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背诵关于花的诗句,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描写花的古诗,小学赞美花的诗句,小学语文所有写花诗句。历代梅花诗 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

诗句

意境诗句关于云的

阅读(87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意境诗句关于云的,内容包括关于云的诗歌,有孤独、忧伤的意境,既带云又带若的古诗词唯美意境之类的谢谢,描写云的诗或诗句。云作者:春羽以飘忽的身影掠过无垠的天空俯瞰沧海桑田几多岁月峥嵘当朝阳把我染红万物都来朝贺赞美

诗句

关于赞美金黄色的稻穗诗句

阅读(92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赞美金黄色的稻穗诗句,内容包括求助,赞美金黄色的稻田诗词,关于金黄稻穗的古诗,描写金黄色稻田美景的诗词。《一首诗无声坠落》 树叶在金色的阳光下开始疯狂的舞蹈看不见的风吹奏着天籁之音这是个让尘世间生灵净化的季

诗句

写到关于春卷的诗句

阅读(3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到关于春卷的诗句,内容包括形容春卷的诗句,形容春卷的诗句,形容春卷的诗句。“春卷” 含义:传统习俗,吉祥如意,消灾去难。 小吃“春卷” 用烙熟的圆形薄面皮卷裹馅心,成长条形,然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浮起而成。春卷的

诗句

关于为国辛勤工作的诗句

阅读(73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为国辛勤工作的诗句,内容包括爱国的诗句,关于加强为国立功的诗句,写为国献身的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3、 天下兴亡,

诗句

关于十个月份的诗句

阅读(4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十个月份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10月的诗句,谁能说出十个有关月的诗句,关于十月的诗句。1.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2. 十月也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一朵朵黄色的桂花散发出浓浓的

诗句

关于智障儿童的诗句

阅读(73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智障儿童的诗句,内容包括念给智障儿童的诗,关于残疾儿童的诗歌,帮忙写一首关于残疾儿童的诗歌。唐诗三百首挺不错的。 [鲜花开] 花园里,鲜花开,鲜花开 一朵朵,真可爱,真可爱 一个小黄鹂呀,蝴蝶纷纷飞呀 飞来飞去多呀多愉快

诗句

游子诗人写关于酒的诗句

阅读(3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游子诗人写关于酒的诗句,内容包括唐代诗人写的有关酒的诗句,关于酒的诗句,与酒有关的诗句及作者,并写出诗人借酒抒发了怎样的心情。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

诗句

写两句关于泉水的诗句

阅读(48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两句关于泉水的诗句,内容包括两个描写泉水的古诗,描写泉水的诗句,描写“泉水”的诗句。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游南阳清泠泉》唐代:李白惜彼落日暮,爱此寒泉清。西辉逐流水,荡漾游子情。空歌望云月,曲尽长松声。释义:夕阳西

诗句

关于挫折之类的诗句

阅读(51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挫折之类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挫折的诗句,关于挫折的诗句,关于面对挫折的诗句——名人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快刀不磨要生锈,胸膛不挺背要驼。闻一多《〈西南采风录〉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