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的意象 关于秋天的
1、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2、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3、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4、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5、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6、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7、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8、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9、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10,、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11、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12、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13、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14、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15、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2.关于秋的诗,还要有意象(2首)
何处寻黄鹤?
只留下长空万里,
白云飞过。
昔日良宵成佳节,
疑是阴差阳错,
谁曾想千金一诺?
此情悠悠竟为何?
只好向天涯问过客:
镜中花,
水中月。
千古赤壁遗英烈,
风雨中大江南北,
龙腾虎跃。
群山尽染英雄色,
天上寒星闪烁,
五千年不甘寂寞。
醉卧长亭长叹息,
看人间花开花又落:
秋风起,
声瑟瑟。
3.诗词中春与秋的意象
秋的意象古诗词是我国文坛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在当时大放异彩,就是在现在也依然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因其具有短小精悍易记易诵的特点而广为流传,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爱文为文之人。就其价值,评论家早就有“诗言志”一说,“志”即诗人的思想、追求、情趣,此乃诗之灵魂,吟诗填词均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只是表达方式因人而异罢了。
纵观文坛,“眼望苍穹,右手按胸”式的抒情为数甚少,大概是文人较钟情于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吧,诗人词家大多擅长借助各种丰富的意象来映射自己的心情及思想,故而赏析作品多由意象入手。在诸多的意象当中,“秋”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
笔者撷取了一些饱含“秋”意的名章佳句,试图从表达效果入手来探求“秋”之意蕴。 今天,人们往往以“金色”缀之于“秋”,它给予人的往往是丰收的企盼。
但在古文人眼里,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有的只是秋风的萧瑟、草木的枯败,一片肃杀的景象。所以当他们需要表达悲伤的心情时往往就会借助“秋”这一透着凉意的意象。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
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二、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如: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
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史达祖《玉蝴蝶》) 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三、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
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四、怀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
如: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岳鄂王墓》) 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又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
(王绩《野望》)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谓是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春的意象春天,悄悄地来了。地上的冰雪融化了,慢慢浸渗入大地,给万物生长带去了新鲜的血液。
阳光也变得暖和,明亮了许多。在这样多彩的季节里,春!给人带来许多美的遐想,美的意境。
大地孕育着绿色的开始,人们也在孕育着新一年的希望,看着城市慢慢退却了冬的痕迹。远处的山依然披着银白的霞衣,为这春的开始又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这洁白的霞衣养育了大地生长的万物,也养育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那就是生命的源泉。 看着眼前的一切。
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意念,让自己的心变的柔柔的,想起自己的生活,也想起了远方的朋友。你们都好么?冬雪和寒冷即将从心底退去,而留在心里的那份雪中缘还会深深的留在彼此的心里么?我爱雪!爱雪的纯净,清凉,更爱它悄无声息带给人们那美好的意境。
随着季节的流失,它又为孕育新的生命带来丝丝甘露。 爱由此而生。
生出许多新鲜与美丽,生命由此变的更加灿烂,绚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一切都将变的多姿多彩。
4.请你谈谈 秋 这个词的在古诗词中意象和作用
一、伤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离愁别恨,自古就是诗人词家难以割舍的情怀,因而也是他们常咏的对象。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以上两例都是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了两幅秋江离别图。
二、叹时
多愁善感似乎是诗人的本性,就是极平常的秋景也时常引发他们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如: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晚雨未摧宫树,可怜闲叶,犹抱凉蝉。短景归秋,吟思又接愁边。(史达祖《玉蝴蝶》)
草木凋零,落叶归根,好景不再,逝者如斯,排遣不成,凄凉顿生。
三、思乡
漂泊异乡的游子,“离愁渐远渐无穷。”家是他们永远的牵挂。“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即是最直白的诉说。还有马致远的名曲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它借描写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的酸楚啊!又如: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三湘秋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秋入乡心愁割肠,以上五例均是以秋色来托引乡愁,是悲秋思乡望归的典范。
四、怀人
“睹物”易惹人相思,而古人“目秋”也常常撩拨起对亲故或所敬仰之人的怀恋。如: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赵孟 《岳鄂王墓》)
亲友离去之后,形单影只,相伴的唯有落寞与孤寂,加之现于眼前的又是荒凉的秋景,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贾谊、岳飞本是人臣之楷模,却落得个遭贬、被杀的下场,诗人蕴凭吊之情于秋景,深沉而悲凉,字里行间溢出作者无比的痛苦感、不平感,足以催人泪下。
以上四类皆为“悲秋”之作,但“秋”与“悲”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悲”“喜”本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有“悲”亦应有“喜”,刘禹锡就曾弹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的反调。又如: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王绩《野望》)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王绩《秋夜喜遇王处士》)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以上各句可谓是喜形于色,展现的是一幅幅优美的秋景图,流露出诗人意欲忘绝尘俗、怀慕隐逸的思想。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悲秋”,另一方面是“喜秋”,反差如此之大,何哉?并非“秋”在作祟,乃人心使然,“秋”不过是一个触媒而已。古语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告诫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时,应努力揣想主人公的心境,如此方不致产生误解。
假如当是一篇作文或者作业的话,以上的文章大概就足够了,你可以参考后再修饰一下。
5.刘禹锡秋词中有哪些意象
讽刺而不露痕迹,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千寻铁锁沉江底,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感激他。
刘禹锡早年与柳宗元齐名。 其诗现存800余首,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其学习民歌,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文学家,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刘禹锡在洛阳时,一片降幡出石头。今逢四海为家日、哲学家,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与朋友交游赋诗。苏州人民爱戴他。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有“诗豪”之称。”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赐给他紫金鱼袋、政治家。
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有待考证)。
后来,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
他没有自甘沉沦,山形依旧枕寒流。人世几回伤往事。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
6.带有意象的诗句大全
1、月。①表达思乡、思亲念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例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历史的见证今昔沧桑感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③冷寂、凄清的感觉(多用残月来表达)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④清新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2、柳。“柳者,留也。”古人有折柳之习。古诗中常用“柳”表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游子思乡之情。例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梅、松、竹、兰及若干香草。用来托物咏怀,表达高洁的内心世界或追求高尚的人格,或自比自喻,以物自况,暗寓诗人自己具有的高尚人格。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屈原的《离骚》。
4、桃、菊。隐士情怀,不落风尘,超脱凡俗。例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子规、杜鹃、鹧鸪。、思念故国之情。表达思乡例句:杨花落尽子规啼。/但闻子规啼月夜,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6、舟。小舟、轻舟表达轻松、随意、自由之情。例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春。古诗中的意象很丰富。初春、新春表赞美自然新的生命力。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暮春表伤春之情,暗寓春光虽美却易逝,感叹人生韶华易逝或国运不济的也不少。
8、秋。古诗中秋的意象常表现为悲秋,表悲愁之情,暗寓韶华即逝、前途渺茫,国运即衰。例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