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中以"贾不假"为开头的诗有哪些
只有一句。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出自《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原文如下: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释义:贾家,人家的庭院雕兰玉砌,厅堂是用华美的玉石建筑的,就连装饰马也是用黄金制作。
秦王修建的阿房宫,绵延三百余里,遮天蔽日富丽堂皇,即使是这样的宫殿,也不及金陵的一个史家家业。东海龙王他老人家一直没找到自己满意的白玉床,想来想去只有去麻烦金陵的王家。
对于薛家来说,珍珠像沙子一样平常,黄金也不是什么贵重的金属。这四句谚语充分运用比喻,极言四大家族之富有,精炼地概括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豪富与权势,揭露了第四回中人命案的全部秘密和贾雨村徇私枉法的背景,它是全书的总纲,《红楼梦》就是顺着这个纲,写出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罪恶史和兴衰之史,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命运。
2.求描写红楼梦里面贾政的诗句
贾政,字存周,是曹雪芹著作《红楼梦》中的人物,荣国府二老爷,贾母和贾代善所生的次子,贾宝玉的父亲,林黛玉的舅舅,薛宝钗的姨父。
他自幼好读书,为人端方正直,谦恭厚道,惟失之于迂腐。
他孝顺贾母,亦想严厉管教子女,宝玉挨打是《红楼梦》的精彩片段;他想作好官,可是不谙世情,在江西粮道任上被李十儿等家仆蒙骗,弄得声名狼藉。
政,谐音“正”,作者描写他的为人,亦着重一个“正”字。
他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悲剧人物,他既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悲剧的受害者。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谜底【砚台】
3.写红楼梦贾家衰败的诗歌或句子
陋室空堂,但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谐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折膏粱,谁承望落在烟老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作怜破傲寒,今嫌紫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只为他认作嫁衣裳。这“《好了歌》注”是甄士隐在出家前说的 能真实的体现贾家衰败这一点。
[注释]1、“陋室”二句----陋室,简陋的屋子。笏满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
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事出《旧唐书·崔义元 传》:神庆的儿子琳、珪、瑶等都做大官。
每年家宴时,“以一榻置笏重迭于其上”。后来俗传误为郭子仪事,并编有《满床笏》剧,小说中曾写到。
2、“蛛丝”二句----雕梁,雕过花的屋梁,指代豪华的房屋。 谤--指责、毁谤。
7、日后----将来。强梁,强横凶暴,这里是指强盗、暴徒。
8、择膏梁----选择富贵人家子弟为婚姻对象。膏梁,本指精美的食品;膏,肥肉;梁,美 谷;引申为富贵之家。
9、承望----料想得到。烟花巷----妓院。
烟花,旧社会娼妓的代称。10、纱帽----古时候的官吏所戴的帽子,这里是官职的代称。
11、锁枷----旧社会囚系罪人的刑具。13、“今嫌”句----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贵官所穿的公服。
14、反认他乡是故乡----比喻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15、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为别人做事自己没得到好处。
唐代秦韬玉《贫女》诗:“苦恨 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评说]《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勾画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势利欲剧烈争夺,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图景。
在这里,封 建伦理道德的虚伪、败坏,政治风支的动荡、变幻,以及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等等,都表现的十分清楚。这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封 建阶级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已大为加速的反映;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它的上层建筑也发生动摇,正趋向崩溃的反映。
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 型性。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画。
然而,当他企图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企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 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自己也茫然了,完全无能为力了。他只能借助于机智的语言去重复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虚无广义滥调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 脱(所谓“好”)的老一套宗教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极端愤懑和失望。
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先陷入了唯心广义的迷津。《好了歌注》中所说的种种荣枯悲欢,是有小说的具体情节为依据的。
如歌的开头,就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败亡结局作了预示;还有一边送丧,一边寻欢之 类的丑事,书中也屡有不鲜。但要句句落实某人某事是困难的,因为有些话似乎带有普遍性,指浓粉香,一变而为两鬓如霜,便是自然规律。
它可能是对大观圆中一 些女儿的概括描写;倘说白首孀居,则有指宝钗、湘云的可能。此外,小说八十回以后的原稿已佚,所以也难对其所指,下确切的断语。
当然,线索还是有的。比如 甲戌本的批语(它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指出,沦为乞丐的是“甄玉、贾玉一干人”。
这与原燕京大学藏七十八回《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九回脂批说贾宝玉后来 “寒冬噎酸齑(JI基,腌菜),雪夜围破毡”是一致的。但由此我们又知道甄宝玉的命运也与之相似,可见贾(假)甄(真)密切相关。
“蓬窗”换作“绿纱” 的,脂批说是“雨村一干新荣暴发之家”,又说戴枷锁的也是“贾赦、雨村一干人”,那么他们后来因贪财作恶而获罪的线索就更加清楚了。穿紫袍的,说是“贾 兰,贾菌一干人”,贾兰的官运可从后面李纨册子中的判词和曲子是得到印证;贾菌的腾达,则是他人后续四十回所根本未曾提到的。
有两条脂批,乍看起来有点莫 名其妙,即批“两鬓又成霜”为“黛玉、晴雯一干人”,说“日后作强梁”是“柳湘莲一干人”。这些都是已知结局的。
岂黛玉能够长寿,睛雯死而复生,湘莲又重 新还俗?当然不会。其实,前者是批语抄错了位置,应属下一句,指她们都成了“黄土陇头”的“白骨”;后者则是将第六十六回中作者描写在外浪迹萍踪的柳湘莲 所用的隐笔加以揭明。
有这样一段文字: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于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动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性命。
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这段话颇有含混之处。
比如说“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我们终究不知柳是从何而来的;而且他一来,居然毋需挥拳动武,就能“把贼人赶散”,他的身份不是也有点 可疑吗?就算他这几年“惧祸走他乡”是在江湖行侠吧(书中对他在干什么行当,讳莫如深),侠又何尝不是“强梁”呢?(《。
4.红楼梦中形容贾家富有的句子
贾雨村初到金陵上任,就碰到了一件案子,判案中门子(原葫芦庙和尚)出具了当地一份护官符,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前四句是:
贾不假, 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 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丰年好大雪, 珍珠如土金如铁.(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第一句就是写贾府。
5.红楼梦里描写贾宝玉的所有诗词
描写贾宝玉的诗词不多。他写的倒是很多。
开篇枉凝眉,这是描写宝黛的,姑且也算是写的宝玉的吧: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然后宝玉出场,对其外貌描写,虽然不是诗词,但是也贴出来供楼主参考: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批宝玉的西江月两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没有了 只有这些是对宝玉的描写。其他的都只是剧中人所作的诗词。
6.红楼梦里史湘云的诗词赏析
金陵十二钗正册——史湘云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赏析】:
这一首说的是史湘云。
判词前“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飞云”照应词中的“斜晖”,隐“云”字,“逝水”照应词中的“湘江”,隐“湘”字。
湘云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家的姑娘,即史太君的侄孙女。她生下不久,就失去父母慈爱,成为孤儿,在叔婶跟前长大。她到大观园来,是她最高兴的时刻,这时她大说大笑,又活泼,又调皮;可是一到不得不回家时,情绪就顿时冷落下来,一再嘱咐宝玉提醒贾母常去接她,凄凄惶惶地洒泪而去,可见在家时日子过得很不痛快。这样一个健美开朗的女儿,结局如何呢?“展眼吊斜辉”,就是说她婚后的生活犹如美丽的晚霞转瞬间即失。
“水逝云飞”,可能是预示她早死或早寡,或者命运蹇涩。“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回,写她拣到宝玉丢的一只金麒麟,同她原有的金麒麟恰好配成一对。从回目“双星”的字样看,这肯定是对她未来婚姻生活的暗示。那么她的配偶是谁?是宝玉吗?似乎是,其实又不是。有些研究者根据“庚辰本”脂批:“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推断她可能同一个叫卫若兰的人结婚(第十四回秦可卿出丧时送葬的队伍里出现过一次“卫若兰”的名字)。或许后来宝玉把那只金麒麟再赠给卫若兰(犹如把袭人的汗巾赠给蒋玉菡一样),也未可知。因曹雪芹的书的全貌已不可窥,上述推测也只是推测罢了。
又有一则清人笔记说,有一种续书写贾家势败后,宝玉几经沦落,最后同史湘云结婚。这可能就是从“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推衍出来的,聊备谈资。
"富贵又如何?襁褓之间父母违"写湘云生于封建侯门富贵之家。所谓"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指的就是她家。但这又能怎么样?湘云在婴儿时期"襁褓之间"父母便去世了。虽然富贵而无人关心,从小没得过温暖。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第三句"展眼吊斜辉"说的是转眼之间,只有湘云一人独自面对落日感伤了。"湘江水逝楚云飞"点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属古代的楚国,故有楚云之称。湘江流逝,楚云飞散,隐喻史家衰败以及湘云夫妇生活的短暂,用的是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之欢会的典故。
7.写红楼梦贾家衰败的诗歌或句子
陋室空堂,但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谐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折膏粱,谁承望落在烟老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作怜破傲寒,今嫌紫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只为他认作嫁衣裳。这“《好了歌》注”是甄士隐在出家前说的 能真实的体现贾家衰败这一点。
[注释]1、“陋室”二句----陋室,简陋的屋子。笏满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
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事出《旧唐书·崔义元 传》:神庆的儿子琳、珪、瑶等都做大官。
每年家宴时,“以一榻置笏重迭于其上”。后来俗传误为郭子仪事,并编有《满床笏》剧,小说中曾写到。
2、“蛛丝”二句----雕梁,雕过花的屋梁,指代豪华的房屋。 谤--指责、毁谤。
7、日后----将来。强梁,强横凶暴,这里是指强盗、暴徒。
8、择膏梁----选择富贵人家子弟为婚姻对象。膏梁,本指精美的食品;膏,肥肉;梁,美 谷;引申为富贵之家。
9、承望----料想得到。烟花巷----妓院。
烟花,旧社会娼妓的代称。10、纱帽----古时候的官吏所戴的帽子,这里是官职的代称。
11、锁枷----旧社会囚系罪人的刑具。13、“今嫌”句----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贵官所穿的公服。
14、反认他乡是故乡----比喻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15、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为别人做事自己没得到好处。
唐代秦韬玉《贫女》诗:“苦恨 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评说]《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勾画了封建末世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集团、家族及其成员之间为权势利欲剧烈争夺,兴衰荣辱迅速转递的历史图景。
在这里,封 建伦理道德的虚伪、败坏,政治风支的动荡、变幻,以及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等等,都表现的十分清楚。这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封 建阶级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已大为加速的反映;是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它的上层建筑也发生动摇,正趋向崩溃的反映。
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 型性。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画。
然而,当他企图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企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 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自己也茫然了,完全无能为力了。他只能借助于机智的语言去重复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虚无广义滥调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 脱(所谓“好”)的老一套宗教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极端愤懑和失望。
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先陷入了唯心广义的迷津。《好了歌注》中所说的种种荣枯悲欢,是有小说的具体情节为依据的。
如歌的开头,就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败亡结局作了预示;还有一边送丧,一边寻欢之 类的丑事,书中也屡有不鲜。但要句句落实某人某事是困难的,因为有些话似乎带有普遍性,指浓粉香,一变而为两鬓如霜,便是自然规律。
它可能是对大观圆中一 些女儿的概括描写;倘说白首孀居,则有指宝钗、湘云的可能。此外,小说八十回以后的原稿已佚,所以也难对其所指,下确切的断语。
当然,线索还是有的。比如 甲戌本的批语(它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指出,沦为乞丐的是“甄玉、贾玉一干人”。
这与原燕京大学藏七十八回《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九回脂批说贾宝玉后来 “寒冬噎酸齑(JI基,腌菜),雪夜围破毡”是一致的。但由此我们又知道甄宝玉的命运也与之相似,可见贾(假)甄(真)密切相关。
“蓬窗”换作“绿纱” 的,脂批说是“雨村一干新荣暴发之家”,又说戴枷锁的也是“贾赦、雨村一干人”,那么他们后来因贪财作恶而获罪的线索就更加清楚了。穿紫袍的,说是“贾 兰,贾菌一干人”,贾兰的官运可从后面李纨册子中的判词和曲子是得到印证;贾菌的腾达,则是他人后续四十回所根本未曾提到的。
有两条脂批,乍看起来有点莫 名其妙,即批“两鬓又成霜”为“黛玉、晴雯一干人”,说“日后作强梁”是“柳湘莲一干人”。这些都是已知结局的。
岂黛玉能够长寿,睛雯死而复生,湘莲又重 新还俗?当然不会。其实,前者是批语抄错了位置,应属下一句,指她们都成了“黄土陇头”的“白骨”;后者则是将第六十六回中作者描写在外浪迹萍踪的柳湘莲 所用的隐笔加以揭明。
有这样一段文字: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于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动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性命。
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这段话颇有含混之处。
比如说“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我们终究不知柳是从何而来的;而且他一来,居然毋需挥拳动武,就能“把贼人赶散”,他的身份不是也有点 可疑吗?就算他这几年“惧祸走他乡”是在江湖行侠吧(书中对他在干什么行当,讳莫如深),侠又何尝不是“强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