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滋味”的诗句有哪些
1.《偈颂七十六首》宋代 释师范
去年不在家,虚过重阳节。今年既在家,须要强施设。淡水煮冬瓜,真个滋味别。不知滋味者,却似嚼生铁。
2.《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宋代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3.《食荠》宋代 陆游
小著盐醯助滋味,微加姜桂发精神。风炉歙钵穷家活,妙诀何曾肯授人。
4.《无题》明代 唐寅
残睡无多有滋味,中年到底没心情。世人多被鸡催起,自不由身为利名。
5.《阻风》唐代 韩偓
平生情趣羡渔师,此日烟江惬所思。肥鳜香粳小艛艓,断肠滋味阻风时。
6.《南浦水阁》宋代 华岳
桥横南浦虹千丈,柳护西溪翠一行。佳丽不知滋味恶,插花临水照红妆。
7.《柘轩》宋代 李侗
五亩之宫植以桑,孟轲举此助谈王。轩前蒙密知何意,要见经纶滋味长。
8.《游东禅院》宋代 王某
曲曲青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我心自得闲滋味,坐听风口尽日还。
9.《读道书》宋代 潘牥
道人扫洒一间房,纸帐梅花滋味长。清晓起来无个事,炉香端简面虚皇。
10.《初赴期集》唐代 韩偓
轻寒著背雨凄凄,九陌无尘未有泥。还是平时旧滋味,慢垂鞭袖过街西。
2.关于“滋味”的诗句有哪些
1.《偈颂七十六首》宋代 释师范 去年不在家,虚过重阳节。
今年既在家,须要强施设。淡水煮冬瓜,真个滋味别。
不知滋味者,却似嚼生铁。 2.《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宋代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3.《食荠》宋代 陆游 小著盐醯助滋味,微加姜桂发精神。
风炉歙钵穷家活,妙诀何曾肯授人。 4.《无题》明代 唐寅 残睡无多有滋味,中年到底没心情。
世人多被鸡催起,自不由身为利名。 5.《阻风》唐代 韩偓 平生情趣羡渔师,此日烟江惬所思。
肥鳜香粳小艛艓,断肠滋味阻风时。 6.《南浦水阁》宋代 华岳 桥横南浦虹千丈,柳护西溪翠一行。
佳丽不知滋味恶,插花临水照红妆。 7.《柘轩》宋代 李侗 五亩之宫植以桑,孟轲举此助谈王。
轩前蒙密知何意,要见经纶滋味长。 8.《游东禅院》宋代 王某 曲曲青溪叠叠山,石门深处有禅关。
我心自得闲滋味,坐听风口尽日还。 9.《读道书》宋代 潘牥 道人扫洒一间房,纸帐梅花滋味长。
清晓起来无个事,炉香端简面虚皇。 10.《初赴期集》唐代 韩偓 轻寒著背雨凄凄,九陌无尘未有泥。
还是平时旧滋味,慢垂鞭袖过街西。
3.形容味道的诗句
1、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著名的美食家。所以相传与他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等等。《东坡集》载:“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春鸠脍,就是芹菜炒斑鸠胸脯丝。后称东坡春鸠脍。
苏轼是喜欢羊汤的,为此他写道:“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
他还专门写了《猪肉颂》:“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用其情有独钟的竹笋和猪肉一起煮,在一次美食派对上,苏东坡信手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更是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秋来霜露满园东,芦菔生儿芥生孙。我与何憎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在他看来,这些蔬菜比那鸡鸭鱼肉还要味美。丰湖是苏东坡最喜欢野炊的地方,他把这里湖边长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莼菜:“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苏东坡吃到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不由得题诗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寥寥28字,勾画出环饼匀细、色鲜、酥脆的特点和形似美人环钏的形象。
4.关于味道的诗句
相见欢
作者:李煜 朝代:唐 体裁:词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
南乡子
作者:黄庭坚 朝代:宋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瑞鹧鸪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体裁:词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5.中国文学批评史 名词解释钟嵘的“滋味说”
滋味说:
南北朝产生的一种关于诗歌的审美要求。陆机《文赋》:“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汜”。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张衡《怨篇》,诗典可味”。均为以“味”言诗。在这里“味”乃指诗歌的一种艺术效果。
南朝钟嵘在《诗品序》中始言“滋味”:“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钟嵘时代,五言诗正蓬勃兴起,渐渐取代四言诗的地位。与四言相较,五言诗增大了诗歌表现的容量,更利于表达复杂的情感与事物。钟嵘从理论上推崇五言诗,并认为它最有滋味,乃是诗歌发展之必然。滋味因此而成为重要的诗论标准。联系当时诗歌创作,钟嵘提出滋味说,实有所针对,东晋时,玄言诗泛滥,影响所及,至于南朝。钟嵘认为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即指玄言诗侈谈玄理,有悖于诗歌审美规律。于是他标举滋味,实乃使诗歌回归正途之举。滋味说的主旨便是使诗歌具有它本应具有的审美感染力。他说:“于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钟嵘提倡滋味说,与他对诗歌创作抒情特征的把握直接相关。他认为:“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各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可见,在他看来,诗歌的作用在于表达情感。情感外现于诗就变成了“滋味”,供人玩味、体验。后世皎然、司空图、严羽一派诗论受钟嵘滋味说影响甚巨。
6.形容迷惑的诗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
3.举杯投筑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5.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5.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6.而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依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
7.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8.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0.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2.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1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14.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1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