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居易咏草的古诗
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诗人,他从小就爱学习,识字很早,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十六岁时,为了求得名师指点,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有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诗界老前辈顾况。
顾况当时在京城任职,又是有名的诗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推荐,日后定能有所作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恭恭敬敬地递上去,顾况接过来扫了一眼,看到署名是“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米价很贵,在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
白居易一听,心里禁不住突突乱跳,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的诗写得不好吗?”于是便小心翼翼地说:“请老前辈指教!”
顾况并未答话,他翻开诗稿仔细地看起来,越看越感到惊奇,特别是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语文课本中的《草》删掉了后面四句),竟不禁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顾况看到这里,禁不住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他又把头转向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日后一定能成大器!你在长安居住下去是不难的,刚才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白居易得到顾况的赏识,心里非常高兴,学习写诗的劲头更大了。为了写好一首诗,他常常废寝忘食,反复吟诵,仔细推敲,看文字上是否贴切,音韵上是否优美,一首诗改了又改,不厌其烦。他的诗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他每写一首诗,常常去村头、小院念给那些不识字的老婆婆听,看她们能不能听明白。如果有难懂的字眼,白居易就马上改,直到老婆婆能听明白为止。因此,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在社会上流传很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村夫,男女老少,都喜欢他的诗。人们把他的诗刻写在名胜古迹处,旅店酒楼里,乡镇屋墙上,甚至还传到了国外,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2.白居易咏草的诗句是前两句还是后两句
这首诗名为咏草,而实非咏草,只是借草抒情,构思奇特,别有风味。
古代诗人多以草写别情,诉离忧,白居易的\“萋萋满别情”,就是一个典型。此诗首联出句似乎是韦应物《滁州西涧》头尾两句的合成:\“独怜幽草涧边生”,\“野渡无人舟自横”。
面对这一境界,诗人提出不知谁懂得忘忧这个奇怪的问题,但似乎没回答,其实不用回答,就是\“草”。颔联和\“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意思相似,但比白居易这两句写得好,\“绿水”和\“斜阳”,不但更具体,而且更富鲜明的形象;\“随”和\“带”这两个动词也比\“侵”和\“接”好,更富拟人的韵味,更富动感。
颈联逆转,赋予\“草”以异样的情味:金谷园中\“流水无情草自春”,是否也在\“可怜金谷坠楼人”?石头城下\“但寒烟衰草凝绿”,是否也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里,\“草”则有\“国破家亡欲何之”的无穷惆怅。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逝去的人,破亡的国,却不能重生再造。
尾联结情。诗人怅望\“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遥想富甲一代的石崇早已\“灰飞烟灭”,绝代佳人绿珠早已\“花落人亡两不知”,\“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无穷感慨不由涌上心头。
可再往深处想,人还不如草,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华富贵,是统统都可以抛弃的。想到这,诗人的心渐渐平静了。
3.咏草的诗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鸡叮惯顾甙该轨双憨晶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1.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2.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李叔同:《送别》) 1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1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 15.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 1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关于白居易咏草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