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千锤百炼练字练意的诗句
1. 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贾岛
贾岛写诗炼句“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他的“推敲”的故事最有名。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是贾岛的原句;而“佳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是后人把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合在一起谈好文章怎样练成的。
2.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而相传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加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可见一斑。
2.千锤百炼出深山出自哪首诗
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全诗如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扩展资料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 搜狗百科-石灰吟
3.有关于“寒窗苦读的诗句”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寓意没有经过痛苦的千锤百炼,美好的幸福,美好的品质不会轻易地来到,所以说,在痛苦中磨练自己,生命之火花才会闪烁。
2,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出自出自唐代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意思是专心读书,不知不觉中春天又快过完了,时间宝贵就像金子一样,应该珍惜。
3,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出自杜荀鹤的《题弟侄书堂》。意思是少年时的辛苦勤勉将终身受用,然而要学有所成还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出自诗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思是读书只有读透书,博览群书,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
扩展资料
中国的读书人自古就有勤学苦读的传统。晋代的时候,车胤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坚持不懈地苦读,最终成为饱学之士,入朝为官。
同是晋朝的孙康借着冬天大雪映出的光亮如饥似渴读书,最后他也入朝为官,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一代名士。但如果我们去探讨这些文人学子苦读的原因,很容易让人想起《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是《论语》中子夏的名言,其实它前面还有一句:“仕而优则学。”朱熹解释说:“优,有余力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政者如果尚有余力,就应该不断地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读书人如果有余暇时间,应该去做官,检验平时所学。子夏在这里提出了政府官员要终身学习的主张,强调学习和时间要结合。
但实际上,在科举制度形成以前,读书做官的影响并不大。随着科举取士的到来,读书做官的观念才开始一步步深入人心。
科举时代,读书、及第、做官成为广大读书人的追求,这个时候的启蒙教育也都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金榜题名、功名利禄的诱惑来规劝学童读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寒窗苦读
4.秋兴八首中体现杜诗炼字特色的诗句是哪些
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歌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杜甫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从《诗经》以来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放在自己的艺术熔炉里加以提炼、铸造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诗风:“沉郁顿挫”,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上都达到空前的高度,为后代诗人指出一条通向现实主义、通向人民生活的创作道路。 一、在思想内容上,杜甫诗歌现实主义核心是关注人民疾苦,主题是忠君、爱国、爱民。
(一)关注民生疾苦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核心内容。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人民性,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典范。
他敢于接近劳动人民,也喜欢劳动,甚至愿为广大人民的幸福而牺牲自己。在安史之乱前后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杜甫的仁政爱民思想是通过忧国忧民的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
他的喜忧是随着时势的变化而显露出来。诗人在《春望》中透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洗兵马》对国家整体形势的转危为安表示无比的兴奋和乐观。诗人在担任左拾遗时,更是忠于职守,勤于国事,如《春宿左省》“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在《蜀相》中缅怀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抒发壮志未酬的悲伤。《诸将》五首和《秋兴》八首,痛感朝廷没有远见,将帅平庸无能,并对藩镇拥兵割据的现实深怀忧虑,悲叹自己“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宿江边阁》)。
十年长安的蹉跎困顿生活,使杜甫更能深入地体察民瘼。在他的诗行中形象地描述了百姓遭受苦难的根源:一 是赋税太重,二是官吏贪污盘剥,三是统治者奢侈浪费。
安吏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也更加重了杜甫的深忧。 (二)忠君、爱国、爱民的儒家思想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思想主题。
杜甫虽然也写了“唐尧真有圣,野老复何知”、“天子多恩泽,苍生转寂寥!”等诗句直接讽刺皇帝,但仍接受了儒家的忠君思想,对皇帝存在着很大的企望,希望通过皇帝“下令减征赋”来“各使苍生有环堵”,使国家走向强盛。杜甫在多年饥寒的生活体验中,更同情人民。
有时一想到人民的痛苦,他就忘记了自己,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幼子饥已卒”的情况下,他想的却是:“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默思夫业徒,因念远戎卒”。
当茅屋为秋风所破时,他发出了宁愿“冻死”来换取普天下穷苦人民的温暖这样的宏愿。 二、在表现手法上,杜甫诗歌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重在抒写现实人生,感事与写意有机结合,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一)以小见大,通过细节描写来揭示生活的本质,呈现社会历史的整体风貌。例如,“三吏”、“三别”以组诗的形式,通过具体事件来显示世情。
《石壕吏》描述了动乱年代官府用非常手段“夜捉人”去“急应河阳役”的特殊事件。反映了一家之中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的悲惨现实生活。
在安史之乱时期,不仅村野老妇要上战场,连十八以下的中男(《新安吏》),“子孙尽亡尽”的老翁(《垂老别》),刚从战场“归来寻旧蹊”,又遇“家乡既荡尽”,“人身无家别”的独身汉(《无家别》),“暮婚晨告别”(《新婚别》)的新郎都要上前线,一个个具体的事件组成一幅巢代倾无完卵的社会文体图景,形象地呈现了安史之乱中唐朝的社会现实。杜甫诗歌以小见大的写法体现在经细节描绘来揭示生活本质。
(二)因叙生感,因感生议,感事与写意有机地结合。杜诗因事生感,推己及人及世。
诗人在回奉先县探家时,耳闻目睹华清宫内君臣宴乐而联想到“寒女”的置帛纳税;由听说达官贵人生活的骄奢而概括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对立的社会现象;又由自己“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忆卒”的遭遇联想到自己享受“生常免租税,各不隶征伐”的待遇还如此辛酸,平民百姓的遭遇可想而知,因而“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又呈吴郎》替打枣的寡妇向吴郎求情。
他将心比心,深切地感受到四海涂炭的时运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他富感于叙。
如《兵车行》诗人对统治者开边政策的否定和对民生痛苦的同情,完全寄寓在咸阳桥边送别征人,“道旁过者”与“行人”的问答,青海边古战场新鬼烦冤旧鬼哭的描写叙述之中。如在《春望》一诗中,诗人把安史之乱长安陷落的国事虚化为一年一度的春景,诗人角景生情,感慨万端。
(三)百转千回、反复咏叹的内心、思想情怀抒情方式,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导的艺术风格。如《北征》描述自己离别朝庭的忧虑,沿途所见田野的荒芜,战争白骨遍地,百姓受难的景象,家中饥寒将近的情形,思虑国家借用回纥兵力平叛以来时局的变化,表达对肃宗中兴的期望,感情深沉复杂,忧虑中有讽刺。
《自京赴奉先县五百字》、《壮游》、《洗兵马》、《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等,都通过这种万转千回的抒情方式抒发出丰富复杂、深沉博大的思想情怀,形成了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 三、在文学史上,杜甫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典现实主义诗歌最早从周代民歌开始。到了两汉乐府民歌。
5.赞颂人们千锤百炼的古诗
1、相关古诗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④浑:全。
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3、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4、简析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6.形容文章要千锤百炼才好的诗句有哪些
1. 贾岛的《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2. 【苦吟】卢延让
莫话诗中事, 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 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 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 为著者之乎.
吟安:把一个字琢磨推敲得安稳了,有的写成“吟成一个字”,就是这个意思.整句是说:为了一个恰当的字,不知不觉捻断了好几根胡子(用脑思索时不自觉的动作)